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澳籍華人的來信:救救愛美的中國年輕人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2-10 1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滬民


  中國應該禁止「雙眼皮美容」手術
親愛的朋友:


我是一個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澳籍華人。幾年來總感到自己有一種責任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國內廣大的青年男女,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將本來嬌好的面龐去做「雙眼皮美容手術」,結果毀了自己。尤其是看到國內報道某城市青年排隊去接受來訪韓國醫生做該種手術,真是不寒而慄。儘管我這裡反映的只是我個人的經歷,也許並不全面,但至少有一種借鑒作用吧。

我原住上海。家中有許多哥姐。他們個個大眼睛、雙眼皮。惟有我是單眼皮而且眼睛比他們小。儘管當時有許多人誇我是「丹鳳眼」,很秀氣。我並常參加文藝演出。可我總對我的眼睛不滿。總以為這可能是某種病造成的,也許是倒睫。

一九八四年大約二月份左右吧,我在當時的《報刊文摘》看到一篇介紹山東醫生治療「上眼皮下垂」的文章。該文說,濟南有一個軍醫叫楊桂春發明了一種具有世界水平的方法治癒上眼皮下垂症。該手術不開刀、不埋線,簡單易行。文章又稱某中央電視台播音員手術后化妝方便多了。還介紹了其他幾位文藝工作者都成功地施行了手術。看完文章,我思忖也許我就是得了這種病。於是當月就趕到濟南。在山東濟南大學找到了楊醫生。楊醫生對我說:你的眼皮很薄,做這種手術一定很好看。當即約我第二天去。當時他並沒有告訴我手術的結果、感受等。我想他一定以為我是純粹做雙眼皮手術去的。的確,當時在他辦公室的牆上貼有「雙眼皮美容」的圖片。第二天我去了,他給我做了手術。術后我在濟南住了幾天。


開始幾天我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痛苦,也許當時心理壓力大,得應付外部環境的指說,所以沒法靜下心來分析感受。可是幾周后,就感覺到痛苦。這種痛苦從某種意義說伴隨我至今。

第一,我非常懷念地記得,以前在手術前的日子裡,每每早晨醒來,在睜開眼睛之前,儘管眼睛閉著,眼皮蓋著眼睛,但窗外射進的光,依然可依稀感覺得到。那種溫馨、安詳的心態,手術后全沒了。特別是開始的數年,只要閉上眼睛,永遠是漆黑一片。外部再亮也沒感覺。這幾年慢慢好些,但總不舒服,也有時眼睛閉不全,非常糟糕。

第二,來澳大利亞后,可能是因為我所居環境乾燥,每逢春天,有時甚至於在平時喝酒後(楊醫生曾囑少喝酒),早晨或半夜自己會被手術部位皮膚象自然拉開、撕裂、復原的感覺(微微作痛)而攪醒。這種感覺很痛苦。現在好些,但時有所犯。

第三,儘管這種手術只是動了上眼皮,但對平時使用整個眼睛實際影響很大。有時候感覺上眼皮很重、睜不開。特別是開始數年,看人、看物、用眼方法極不舒服,睜眼睛、閉眼睛的感覺很不習慣。真是一種折磨!也許人們會說這只是一種心理作用,但我作為一個當事人,我自己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眼睛是很敏感的部位。眼皮也是很敏感的,相信它有不少神經細胞。一旦它有變化,怎麼不會影響到其他一切呢?它的不正常、不舒服絕對會影響人的工作、學習、甚至思考用腦。

手術后一個月左右,我曾專程趕回濟南,見到楊醫生,要求復原。他不答應,說是你看上去很好,我不願毀壞你的容貌。「看上去很好」,這正是局外人常用的一句話,藉此來否認當事人的感受。錯也恰恰錯在這裡。作為旁觀者,怎麼可以光憑「看上去」來了解當事人的真切痛苦呢?我曾經又在事隔不久,給當時的「健與美」雜誌寫過一封信,反映我的情況,希望該雜誌可以以此戒人。我收到了一封編輯回信,告訴我了解我的情況,但考慮后不打算登我的文章。中國的輿論常時興一邊倒。以前我們稱愛美是資產階級化一概否定。可現在我們又唯美是崇,無視引導,無限界限,聽不得不同意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這裡反映的不是一個要不要美的問題,而是一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問題。報刊有記,全國一年有幾萬張臉毀於整容。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幾萬個人今後會怎樣生活,身心會有怎樣的創傷?我們在鼓勵青年人愛美的同時,應該多加引導、多給心理幫等。


上面所述,只是生理上的感受。心理上的折難同樣不可小視。時至今日,每當我看到同樣做過該手術的人,或聽到這類事,都會提醒我的傷疤。依然會感覺非常不自然。我想這絕不會是我一個人的感受。看看周圍的電影、歌唱演員,正當事業中天,卻去做「雙眼皮手術」,結果沒多久,再也風光不在!

我現在想明白,「人的美」是一種人的氣質和人的特定外貌相結合的產物。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自信、自尊、自己對自己氣質的驕傲,外部再修飾也美不起來,也沒有味道。我希望旁觀者、社會工作者千萬不要以一句「你看起來很好」來扼殺這方面的問題。應該聽聽當事人的聲音,從而讓那些依舊頻頻欲試的青年朋友有一個真實的了解和選擇。如果必要,我願意回國參加討論。

救救愛美的年輕人吧!


滬 民 於澳大利亞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日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4: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