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預測選後台灣政局的十大動向

[複製鏈接]

57

主題

278

帖子

14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iaomao 發表於 2005-12-4 2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新網12月4日電 在3日進行的台灣「三合一」選舉中,國民黨大勝民進黨。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在選舉揭曉后刊發郭偉峰撰寫的社評,對選舉結束後台灣政局十大動向作出預測。

  動向一:民進黨氣數已由最旺的峰頂向山腰滑落

  觀察民進黨是否慘敗最重要的有3個指針:一,保不住10個席位;二,丟失最大的票倉台北縣;三,所謂的「民主聖地」宜蘭縣、嘉義縣(新浪編輯註:原文如此,應該為嘉義市)失守。現在,第一項、第二項指針都達到了,第三項也完成了一半,丟了宜蘭,說明民進黨已經慘敗!儘管民進黨的大勢不可能一垮了之,衰落的道路還是漫長的,但畢竟難於更上一層樓,這是今後最值得重視的政黨政治現象。

  動向二:國民黨上升的氣勢不可阻擋

  台灣民眾對一個嶄新的國民黨重新寄託希望,這是多少年來未見的新氣象、新民意。沒有了舊包袱、舊沉屙的國民黨,上升氣勢猛然而起,今次選舉結果是一次重大驗證,說明國民黨上升的氣勢剛剛開始,展望未來,氣勢如虹,勢不可擋。

  動向三:馬英九的泛藍新共主地位已確立

  馬英九在這次選戰中,越戰越勇,最後敢破釜沉舟,宣布不過半即辭職,無畏精神,令人震驚。通過最後演變成為國民黨與民進黨黨與黨對決的此役,馬英九不僅擊敗了民進黨,也奪得了泛藍新共主的地位,自信心將大大加強,對今後團結黨內各種力量有積極作用。

  動向四:民進黨將陷入重新洗牌亂局

  民進黨高層非以全黨利益為重,所以產生了勾心鬥角的混亂局面,最典型的莫過呂秀蓮,風言風語,盡說些令綠營喪氣的怪話,但很多話都是矛頭指向其它「天王」的。陳水扁最後見選情不妙,唯恐選后成為眾矢之的,立即將謝長廷推出「斬首」,指高捷弊案是謝的事,與己無關。這些矛盾,選后將進一步爆發,不鬥一個水落石出,誰也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可以肯定,民進黨的內亂即將開始。

  動向五:民進黨對陳水扁秋後算賬陣勢將擺開

  美國等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今次所投的是民眾是否信任陳水扁的票,結果顯然是不信任的。台灣媒體稱,今次民進黨之敗,敗在陳水扁失言、失德、失信、失政,呂秀蓮為此提出了「選后政局發展四部曲」,民進黨各個派別將高喊檢討口號,對陳水扁秋後算賬的陣勢將迅速擺開。

  動向六:民進黨新生代將奮起奪權

  種種跡象表明,選舉的結果對民進黨的第二代打擊沉重,領導團隊中多人癱瘓是趨勢,許多屬於第二代和二代半的縣市長候選人,也就是民進黨的頂樑柱,因為敗選,政治前景堪憂。第二代的鼎盛時期將要過去,第三代崛起的機遇提早來臨。對第三代代表人物羅文嘉落選后的去向、動向,以及對民進黨「學運世代」人物的未來走向,都非常需要關注。

  動向七:弊案將進一步困擾泛綠陣營

  選后民進黨面臨著來自各界要求徹底處理弊案的巨大壓力,肯定要受到深度困擾。如果難於帶到止損點,弊案繼續發酵,必將影響到明年的北高兩市市長選舉,乃至2008年大選,置民進黨於更加不利地位。還有,民進黨今次的「以弊制弊」的選舉策略徹底失敗,說明民眾對民進黨的弊習抱有極大的厭惡感,台灣的民意有可能因此發生重大的變化,直接影響未來的選舉政治。

  動向八:明年北高市長選舉國民黨已佔據主動地位

  2006年台灣又將面臨台北市、高雄市的市長選舉。國民黨期盼繼續贏。民進黨再也輸不起。但是形勢對民進黨完全不利。首先,國民黨與社會力量繼續推動深入調查高捷弊案的活動,可能導致整個的民進黨高雄勢力癱瘓,使民進黨傷得更重,對衛護高雄市長席位大為不利。其次,泛藍各派已唯馬首是瞻,泛藍陣營一定有良好的磨合,分立沒有可能,加之馬英九無人可比的巨大號召力,台北市長席位可保。處於劣勢地位的綠營,絕地大反攻,無所不用其極,是一定的。

  動向九:民進黨一定會調整有關政策

  民進黨的各種政策一定會開始調整,對今後各種各樣的政策調整,究竟內容如何?不需要過多的猜測。方向如何?則需要評估。有幾個假設不知是否可以成立?民進黨的政策調整方向是:一,繼續向有利民進黨長期執政方向調整。二,加大力度向打贏北高市長選戰方向調整。三,考慮向阻擊國民黨氣勢發展方向調整。如果這幾個方向是可能的,就意味著民進黨的政策調整有可能更加走向極端,對台灣社會的矛盾對立會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如此,台灣社會將更趨政治化、台灣政局更趨複雜化。如果民進黨能夠反思,合理調整政策,政局走向就會清朗得多。

  動向十:兩岸關係存在更大的變數

  兩岸關係政策,就是首當其衝要受到影響的政策。如果民進黨認識到了國民黨在今後的選舉中,兩岸關係已經不是負擔,而是國民黨的資產時,民進黨會否考慮爭奪或者平分這份寶貴的資產。如果從這良性角度考慮,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大幅放寬各種限制,如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觀光等,也未必不可能。但如果民進黨反其道而思之,以為在兩岸之間製造對立,更能夠團結支持者,更容易打擊對手國民黨,那麼,緊縮大陸政策,甚至不惜拋出具有爆炸性爭議的「憲改」話題,以刺激大陸的神經,製造兩岸緊張氣氛,以利重奪話語權,轉移弊案壓力,那麼在2008年之前,兩岸關係就不明朗了。但是很有可能民進黨決策者走中間路線,作平衡互動,兩岸關係就有可能在比較平穩的發展勢頭上,實現有效的、一定限度上的突破。當然,最重要的是民意,如果民眾決意要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又有何政治力量擋得住呢!又有何政治力量敢不順應時代大潮流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