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光幾何在異鄉  

[複製鏈接]

38

主題

49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ixi221 發表於 2004-1-24 0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 尼   

   

   

        離開故鄉四五載,日子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原以為會很想家,可愁腸鬱結 難解的時候實在太少。偶動思鄉之情,想的也不外乎是油條面窩豆腐腦,母親在 電話中都罵我非常的狼心狗肺。想想自己還算性情中人,但從來沒有魂牽夢縈想 家的時候。其間父母曾來探親,也動過自己回去看看的念頭,只是人在美國,為 了一紙綠卡,往往身不由已,回大洋那邊的家就不是說走就走的了。   

   

        朋友返鄉歸來,說到武漢的種種,感慨萬千:「變化太大了。」我不以為然, 三五年的時間,哪會有「世事皆非「的可能?我雖不能回國,偶爾也看看《新聞 聯播》,主持人一成不變的臉,半小時的內容乏善可陳,毫無新意。也曾強烈要 求父母給我隔段時間寄幾份武漢的《長江日報》《楚天周末》等LOCAL報紙, 它們自故鄉來,自應知故鄉事。數年間看來看去,不變的比變的多,最有變化的 是影視版,某某明星婚變情移,誰又對誰大打出手,新人如雨後春筍,讓人眼花 繚亂,最沒變化的是廣告版,除了中縫密密麻麻的徵婚廣告,篇幅最大的還是醫 葯類廣告,其中又以性衰弱,割包皮,隆乳豐胸等為多。也有台商遺失懸賞,也 有聲明作廢,想來變化真的不大。摩天大樓,購物中心也許更多了,交通也許更 壞了,只是活在其中的人,還是生老病死的芸芸眾生,想變也變不了。   

   

        而活在異鄉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每個月總會在某個周末,去local唯一有油條豆漿的中餐館吃飯,只是 橘逾淮而為枳,還是形似味非。曾經也去一家菲律賓店買過很多次油條,那價格 若換成人民幣,一定會讓不少武漢人高血壓發作。油條價格其實是件小事,只因 它在異鄉多半超過實際的功用,成為遊子心靈的撫慰,價格貴些理所當然。可嘆 的是舊習難改的異鄉人如我,為了只有自己才明白的理由羈留不歸,為此而付出 的代價,恐怕就像四美元一包的油條一樣,往往不成比例吧!也只有在這個時候, 才能體會到「物離鄉貴,人離鄉賤「的真義。   

   

        都知道美國食品營養好,可天生生就中國胃。還好,來美數年並沒有發福的 跡象。很多朋友出國幾年後的感覺大都是:「體重增加不少,頭髮所剩不多。」 美國人可不象中國人,對胖子那麼客氣,電視上的減肥廣告日夜不停地向胖子圍 攻,即便浴室里的大鏡子,也毫不留情地讓胖子身上的肥肉原形畢露,無地自容。 近憂遠慮,雖沒有胖子的煩惱,可我的頭髮的確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排遣鄉愁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翻看舊照片了,很多往事會一下子跳躍眼前。 「舊遊無事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兒時的照片,對著鏡頭傻傻地笑著, 臉上空蕩蕩近乎一無所有,像沒有傢具的房子,還在「成為」(becomin g)的階段,等待完成,充滿了令人嚮往的可能性。青春的照片,自然有一種年 輕,健康,希望的美感。現在年近而立,時過境遷,照出來的照片在嚴格地審視 之後,終於發現了時間,經歷,承擔所累積的風霜之貌,也就不輕易地向照相機 搔首弄姿了。每當母親要我寄照片回去,我就會突生可怕的懷疑,想必她又在籌 划相親,因此絕口說近來沒有照任何照片,不給她任何機會。偶爾也e-mai l幾張自己還算對得起觀眾的照片回家,想我時父母可以上網看看,沒有印表機, 母親拿著我的照片四處散發的陰謀無法得逞。   

   

        朋友中有許多父母,一旦小寶寶落地,相片就鋪天蓋地開始累積,不但自己 有觀之不厭之感,還強迫別人一同欣賞。在我看來,一歲以下的嬰兒全是一個模 樣,雖然極盡無聊,總還是誠懇虛偽地在看完以後,說一些自己都覺得肉麻的話。   

   

       經常翻看一下舊照片,絕對不是朋友眼中的超級自戀狂。在跋山涉水的歲月 之後,經常地寂然反顧,經常地小叩記憶門扉,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之美呢?剩 下的就是上網,我的關心只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生死間來回,政治蓄意 不談,因為沒有興趣,也因為政治左右新聞,侵略生活,有掩蓋其他的危險。當 初沒能學文的主要原因就是母親怕我思想極端,碰上哪一天捲土重來的政治運動, 會落得象外公一樣的右派下場。   

   

        晃來晃去在網上搜尋故鄉的消息,也讀到一些關於武漢人的性格,武漢方言 和武漢女孩的評論,前段時間看了武漢作家池莉的《來來往往》改編的電視劇, 又似乎回到了那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鏡頭中的武漢風貌一如往昔,尤 其是劇中大排檔里的吹拉彈唱,實在令人捧腹。我想,只有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才 可以這樣「靈犀一點,脈脈相通」吧!偶爾碰到身邊的武漢老鄉,大家還是會用 純正的武漢話拉家常,距離一下縮短不少。   

   

        時空或許對某些人是沒有影響的,他們擁有一份「處處無家處處家」的豁達, 我雖沒有泛濫的鄉愁,但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春節前夕,還是會有一些感 慨。這幾年沒有回家,已經有些疏遠,似乎生活在一種是與不是,熟悉也陌生, 歸屬與抗拒,認同與背離之間,好像神經一直緊繃著,不斷在衝突,對比,歸納 中做困獸斗,可是沒有答案。   

   

        一個細節可以喚起整個過去的記憶,一首歌,一個節日可以立即召回遺忘了 的情緒。當我知道故鄉的意義,故鄉已經變成記憶,升格為象徵。美國不再是心 中模糊而優美的夢想,而是一片嚴酷堅實的土地,我會以向前飛奔的腳步,在這 兒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