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需要表達

[複製鏈接]

45

主題

158

帖子

7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2

積分
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_GCD 發表於 2005-11-28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曉鳴

也許您會認為當今的寶寶不是愛得不夠而是愛得太多。但我以為當今的父母不知如何表達「愛」,這就是為什麼地越來越多的兒童有心理問題,中國竟然有40 - 60萬兒童患有孤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說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父母們就開始高度重視寶寶的營養――物質需要了。出生以後就更沒的說。但對於寶寶的精神上「愛」的需求卻往往被忽略或要麼走向另一極端即全身心地溺愛。當然這裡有一重要原因是中國傳統文化模式決定了中國人的情感表達都比較涵蓄,更多地表現在心裡和物質上,再加上父母疲於工作根本沒有時間與寶寶相處。然而從嬰幼兒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更需要您用語言、用形體語言、用交流等很明確地把「愛」表達出來。比如,媽媽常對寶寶說:媽媽很愛寶寶,寶寶是媽媽的乖孩子,你真聰明,媽媽為你感到驕傲等等。會使寶寶愉快、有安全感、有表達的慾望等等,時常用形體語言――拍拍、觸摸、擁抱寶寶以表達對寶寶的肯定和關愛;關注和尊重寶寶的感受、讚揚寶寶、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地傾聽寶寶的說話並平等地與寶寶交流;多了解和尊重寶寶的想法,並鼓勵或幫助他(她)去實現等等。
我有一朋友曾對我說起他小時經歷的一次讓他終身難忘的事:在一次「家庭會議」上,他媽媽很民主而溫和地問他們幾個兒子對爸爸和媽媽有什麼意見。沉默片刻以後,我這位朋友冒出一句,「你們不愛我們。」結果她媽媽溫和的表情頓時馬上轉為憤怒、失落和委屈,並用顫抖的聲音數落到:「我們省吃簡用,不顧工作的辛勞,全身心地照顧你們,寧願委屈自己盡量讓你們吃好穿好……。卻反過來說我們不愛你們,這不是愛是什麼?」等等。我這位朋友在一陣數落聲中也蒙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說。很多年過去以後,他才清楚他當初這樣說是想要表達他們在家裡沒有感到快樂的氣氛,沒有象別人家的孩子經常出去玩、沒有和父母平等交流,父母親的親情表達不夠,只是命令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實際上人的情緒、情感的發展在胎兒期就已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新生兒時期就開始有了表現,到了嬰兒期就已經豐富起來了。如孕婦妊娠期間,孕婦如果情緒極度憂傷就有可能引起胎兒流產死亡;如果您用兇狠的眼光和生氣的語氣對新生兒說話,他(她)準會被嚇哭。又如一次在半夜3點鐘我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給我3個多月的寶寶換尿布。那正是北京最熱的季節。當我解開尿布時,她立即乘機把兩腿抬得高高的,涼小屁股。當時我只是心裡想,她挺會抓緊時間享受的。結果她堅持著不把腿放下來讓我給她換,而是用期待和自豪的眼光看著我,好想在等待著什麼,我立即領會到要我讚揚她,於是我便興奮地說,寶寶太棒了,知道把腿抬得高高的涼小屁股,嗯,真舒服.…..。結果,她一直堅持著不放下來,實在堅持不住時就迅速「點地」后又立即抬起來。直到最後不得不用兩隻小手用拉住腿以贏得我的繼續讚揚。可見孩子對於情感的需要在嬰幼兒時期已經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位母親來諮詢時談到:「我10個月的寶寶特別膽小,晚上睡覺睡不踏實,一定要我摟著他才能睡著,只要我有一點動靜他立即就會坐起來看看媽媽在不在等等。」由於孩子的父親在國外工作,偶爾突然回國看看兒子,很快又走了。只有媽媽在他身邊,他唯一的愛和精神依託只有媽媽,於是孩子感到沒有安全感,他擔心媽媽可能有一天媽媽也會象爸爸一樣突然離他而去…...。當這位母親按照我的要求經常告訴寶寶:「媽媽很愛寶寶,永遠和寶寶在一起,媽媽不會離開寶寶的。爸爸在很遠的地方上班,雖然爸爸很忙,沒有時間來陪寶寶玩,但爸爸也特別喜歡寶寶、愛寶寶,很快爸爸就會回來看寶寶的..….。就這樣反覆地告訴寶寶,結果兩個月以後,寶寶不再象以前那樣膽小、睡覺也好了,而且能單獨自己睡覺了。由此可見,寶寶需要交流,需要把愛表達出來、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愛的滋潤。實際上,無論是我們成人或是胎兒、剛呱呱出生的新生兒還是成長中的嬰幼兒都需要「愛」的表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