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音樂與智商、情商

[複製鏈接]

45

主題

158

帖子

7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2

積分
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_GCD 發表於 2005-11-28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曉鳴

音樂不僅是一門聽覺的藝術,一門給人以美感的藝術,而且她將超越自身的傳統功用,在推進大腦進化領域裡和影響人的個性形成方面展現出另一面的輝煌。
1.音樂與大腦
智商(IQ)既智力商數。它是心理年齡與實際之比的百分數,換句話說,心理學用智力測驗的方法測定人的智力水平,其智力測驗后的結果來評定一個人智力的高低,稱為智商。而智力是與大腦緊密相關的。在大腦沒有先天遺傳缺陷的情況下,智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大腦建立的無數突觸聯繫。近來,人們驚奇地發現,音樂作為一種有規則震動的聲波現象「樂音」,能有效地刺激和影響大腦及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尤其在人類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胎兒和嬰幼兒時期。
最近美國一家研究機構利用磁場掃描成像技術證實了這一點,其實驗結果表明:初生嬰兒接受信息刺激的多寡直接影響他們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接受信息刺激少的嬰兒,其大腦神經元的分支――軸突、樹突少,而且聯繫少(突觸少),反之就比較多。胚胎學告訴我們:4 - 5個月胎兒的聽覺、嗅覺、味覺、視覺等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胎兒已經能夠接受來自外界的聲音、觸覺等信息了。如果我們這時就給胎兒優美動聽的音樂聲波、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觸摸胎兒、母親對胎兒親切而溫柔地說話等豐富的信息環境刺激,將大大有利於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為智力的發育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處在封閉、黑暗子宮裡的胎兒來說,音樂是開發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發育的最佳手段之一,因此我們說教育從胎兒開始。
2.音樂與右腦
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而創造力是與右腦的認知風格有關。美國心理學家T.M.阿瑪拜爾認為:富於創造性認知風格即感知敏銳,能打破知覺定式和思維定式,記憶廣闊,能在不同信息間產生聯想,欣賞和理解複雜性,富於想象等。就是說創造力與直覺、想象、聯想、敏銳、悟性有關,這正是所見長的功能。在經過幾前年的「左腦教育」(語言、邏輯、分析、數學)模式后,人類急需一次「右腦革命」,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那麼如何開發右腦潛能?我認為音樂將是開發有腦潛能的最佳途徑之一,而建立良好的音樂感覺的最佳期是胎兒和嬰幼兒時期。澳大利亞堪培拉產科大夫曾讓35名孕婦每天來醫院欣賞音樂,以幫助胎兒神經系統得到發展。她的「學生」出生后智力都表現優良,並具有良好的樂感。
「感情、激情是生命活力的一部分。它們使腦的感覺輸入多姿多彩,也驅使腦作出運動反應。它們給腦以動力,並在理智力量後面提供了創造和毀滅的能源。」神經學臨床經驗已證實,過於憂傷、悲傷的情緒有可能毀滅一個人。而良好的情緒和有著向上的激情的人卻使人的生命充滿活力。雖然我們現在僅知道大腦邊緣系統中的「扣帶回」與感情相連,而它如何提供創造心理能源的生理機制還待於研究,但充滿激情能使大腦處於活躍狀態是顯而易見的。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她能以最直接、最生動的藝術形象感染和激起人們的情緒和激情,喚起人們與作曲家類似的情緒情感和與作曲家表達的內容達到一種類似的「同構」,這就是我們說的音樂具有「喚情」特徵和內容不確定性特徵。正是這種「喚情」特徵和「內容不確定性」特徵給人以廣闊的心理空間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儘管美學界關於音樂是否有內容至今仍爭論不休,但音樂能使人激動、給人以美感、愉悅、憂傷等情緒情感體驗是不可否認的。因此我們說,音樂這一特殊的聲音符號,在影響人的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她特殊的意義。
3.音樂與情商
情商(EQ)是與智商相對的一個心理學概念。情商即情緒智力,是一種駕馭自己的能力。包括駕馭自己的情緒、思想、意志,控制和協調構成自己心理過程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關係以及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同時它還是一種人格狀態或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學家把智力看作是智慧的操作系統,把非智力因素看作是動力系統,並指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IQ)佔20%,而其它非智力因素(EQ)佔80%。總之,智力潛能的開發和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情商的高低。
音樂發展到到今天不僅作為一種給人們娛樂、休閑的形式而存在,她同時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在對人的品質形成、情感培養、人格完善、審美能力的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心理學家指出,開朗活潑的性格、堅韌的意志力、自信心、敏銳的氣質等是情商中重要的因素。筆者在1993年,曾對4歲開始學習鋼琴的兒童作一個關於「音樂與智商和個性」課題的考察和隨訪發現:80%的小朋友在學校的成績屬於良好或優秀,95%的小朋友性格都比較開朗活潑、自信、有比較好的制自力,心智比同齡小朋友成熟,善於和小朋友交往等。由此看來,音樂在培養情商方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諸文化對人的陶冶來看,甚至可以說音樂文化對人的影響是其它文化所不能代替的。
另外,我們知道大腦邊緣系統的「扣帶回」是與情感相連,而作為情感藝術的音樂無疑能刺激它的發展,並使其變得敏感而發達。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在培養情商方面有著她獨特的功用。
4.音樂影響大腦神經系統的理論依據
在自然界里,聲音分為兩大類:噪音和樂音。它們都是以一種聲波的方式運動。只是無規則運動的聲波稱為噪音,而有規則運動的聲波稱為樂音。
將自然界聲波的波動現象分析來看,它們可分為三種形式:1/f0、1/f1、1/f2。1/f0現象波動的音是一種較強的刺激,人根本不能接受;1/f2現象波動的音有易使人產生厭煩感;而具有1/f1現象波動的音卻能使人心情坦然、舒適。有意思的是,大多數音樂的聲波都呈優良的1/f1特性,而人類的身體處於舒適狀態時,腦波也具有1/f1特性,大腦處於最佳狀態。由此推測:具有1/f1特性的聲波對大腦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而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此外,具有1/f1特性波動的音樂通過聽覺中樞神經系統作用於大腦引起神經細胞興奮,從而達到刺激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尤其在胎兒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將具有1/f1特性波譜的優美、抒情的音樂每天定時反覆給胎兒聽,顯得更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生活在封閉的宮腔里的胎兒來說,最能直接接受外界良好的信息之一莫過於具有1/f1特性波譜的音樂聲波了。因此,我們說具有1/f1特性波譜的音樂聲波是刺激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發育的最好媒介,是開發胎兒智力發育的最佳途徑之一。
我們編輯的「胎教音樂」便是根據這一理論依據而製作的。即將具有1/f1特性波譜的音樂以及選擇儘可能含蓋更多不同音色的聲波信息的音樂編輯起來,每天定時給胎齡4個月以上的孕婦聽,通過單孔雙頭輸出耳機讓胎兒和孕婦同步接受音樂信息。這樣,胎兒一方面能直接接受來自孕婦腹部傳遞的音樂聲波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孕婦對音樂信息感受而產生豐富的情感心理效應,經神經遞質傳達給胎兒,從而達到更有效地刺激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經驗告訴我們,孕婦情緒過於憂傷、悲哀甚至會造成胎兒流產,而優美動聽的音樂有利於調節孕婦的情緒,能促進胎兒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
總之,大腦神經系統在早期發育階段接受越多良好的信息刺激就越有利於為智力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礎。一旦「神經元之間的某神經鍵(突觸)被頻繁重複使用,那麼其產生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這就為軸突、樹突和突觸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幾率,從而奠定智力發展的生理基礎。由於音樂對於人類的聽覺、感覺、體驗、知覺等有著最直接、最強烈的感染力,音樂中跌宕起伏的旋律、充滿動力感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音色、多變而諧和的聲波等等,能在極短的時間片段里包含如此豐富的聲波信息是其它聲音信息所不能比的。因此,音樂比其它聲波信息更容易被胎兒和嬰幼兒所接受,更適合為胎兒和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從而刺激智力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