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外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發展全掃描[組圖]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5-11-27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加裝最新八葉螺旋槳的美國海軍E-2C預警機[/CENTER]

  

[CENTER]E-3「望樓」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CENTER]

  在21世紀空戰實時狀態感知對指揮員而言幾乎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為達到這一核心需求,必須擁有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才能使用多種感測器監視廣大的地區,並生成友軍和敵軍飛機活動的實時圖像,供身處空中、地面或戰艦上的指揮員對戰局進行監控。

  空中預警和控制系統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但只有在過去15年裡,來自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的實時數據網路才逐漸變得完善。巴爾幹和中東戰爭見證了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成為美軍和北約(NATO)作戰行動的中心,並且該飛機正在成為未來網路中心戰概念中的關鍵節點。

  過去的15年裡,空中預警和控制系統的雷達、感測器、任務系統和飛機平台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國家的空軍能夠使用這種先進系統。雷達技術方面,電子掃描陣列(ESA)或相控陣雷達的最新進展使得它們開始成為老一代機械旋轉雷達的補充。過去10年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空中預警和控制的任務系統影響重大,大大擴展了可收集的數據範圍並提高了處理速度。與此同時,計算機尺寸的減小使得空中預警和控制的任務系統和雷達的體積越來越小,這意味著可以採用更小且廉價的飛機平台。由於採用了新型開放式結構的計算機系統,可以低成本的植入商用現貨(COTS)技術,大大節約了成本。特別是植入的那些附加感測器,如可搜索敵方雷達和提供覆蓋多譜段的威脅範圍內的通信和信號情報感測器和電子支援措施(ESM)。然而今天許多空軍部隊正面臨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即使用以20世紀60年代出產的飛機為平台的空中預警和控制系統的維護費用正不斷上升。

  "鷹眼"的發展

  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海軍(USN)航空母艦上使用的格魯門(現在的諾斯羅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