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民族特色看中日的戰略關係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5-11-27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中華網

  ●什麼叫中國特色?譬如我的結婚儀式:上午穿了西裝婚紗到教堂,接受「主」的祝福;下午穿長衫旗袍戴大紅花拜天地,跟祖宗磕頭敬酒。這就是中國特色。

  這也是咱們中華民族5000年來受到各種文化衝擊,各樣的風雲變幻,而始終屹立不倒的原因!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就是:包容!而不是排斥。

  歷史上,各樣的教派,儒家啊、佛教啊、道教啊、基督啊、天主啊.......都可以在中華民族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和平共處。而不象別的民族,你信了這個教,就不得信別的教,就要排斥你。明顯的例子,象中東地區,就是這樣。所以那地方一直風雲變幻,衝突流血不斷,特別是若受了某些大國的不懷好意的挑撥離間,那各樣的「恐怖襲擊」「人體炸彈」更是此起彼伏,不的安寧。

  而外來的文化一旦進入中國,我們就會把他消化吸收,加以改良,變的有「中國特色」,至於和原來的起源地還一不一樣,那就只怕有點兒「似是而非」了。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啊!

  舉個例子,中國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一樣嗎?

  「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經過「毛澤東思想」的改良,又經過「鄧小平理論」的一翻校正,早已打上了「中國特色」的烙印,也已經與別國的不太一樣了。

  那這種現象是好是壞呢?我覺得,看到強大的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懦弱,而中國正在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態勢崛起,你講呢?

  開始說了,這就是中華民族的5000年來,屹立不倒的原因!

  ●看了以上的,你就會知道,咱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包容」,有容乃大,因此,各樣的文化對我們衝擊之後,早和發源地不同了很多,都變的很有中國的味道,「不倫不類」了許多。

  同時,咱們的這種中國味到了別的國家,卻不容易被別國同化。象各國的唐人街,有些在別國生活了百多年的族群,還是一樣的有中國特色,甚至比本土的中國特色還「中國特色」。原因無他,這是種群的優勢。黃皮膚,黑眼睛,別國的人一看到,大多先問:中國人?而不是美國人?法國人?而這種種族的認同感,歸屬感也無疑增加了中國人容入別族的難度。

  在前個世紀中國的灰暗時期,很多人看到中國的沒落,以做一名中國人為恥辱,極力想跳出「中國人」的圈子,拚命的想擠進所謂「優勢種群」白種人的生活,這也正是許多華人比較傑出的原因。努力拚搏之後,他還是會悲哀的發現,他仍然是一個中國人,無論你多優秀,也還是個黃種人!有時雖然表面已經被白種人認同,但骨子裡,他們看你的眼神,還是藐視。別的種族的那種「排他性」,我想,旅居外國的中國人,應該深有體會。現在中國漸漸的強大,可能還不是我們大陸的中國人感受最深,海外的華人只怕才深有體會吧?

  另一方面,5000年來,咱們中國在分分和和,和和分分中衍生出來的文化,其博大精深,只怕沒有一個種族可以相提並論。比如國家的謀略,戰爭的藝術,權力的爭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民族比我們體會更深。5000年來,咱們就是在這種兄弟殘殺、陰謀詭計中鍛鍊出來,而且從一次次的分分和和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備後人查閱,使後面的爭鬥更加精彩。這方面的內容很多,譬如:《孫子兵法》、《戰國策》、《資治通鑒》、《史記》、《毛澤東選集》等等,注意,我沒有貶義。這些都是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今後的國家鬥爭中,必須靈活運用,為中國謀求最大利益。

  鴉片戰爭,讓世界發現了中國這塊肥肉,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何尚不是也讓中國發現了世界這塊更肥的好肉?自家兄弟在中國裡面自相殘殺,突然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發現的同時,又被別人痛毆一頓,痛的讓每個中國人午夜夢回,仍然刻骨銘心,不可忘卻。自家兄弟打架,痛則痛矣,還不那麼掛在心上,但被別人痛毆,帶來的好處是,咱們兄弟,56個民族,必將團結一心,去面對這不懷好意的外人。

  而這種團結,和這種團結後面的5000年來的鬥爭文化,才是美日恐懼的原因。

  ●再看日本,它的歷史源頭最早只怕還是秦朝時的500童男童女。它的文化,比如什麼武士道啊、茶道啊等等,只不過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旁支末流,比起咱們中國來,不置一提。而那種文化的失落感,和這種失落感引起的自卑,才是這個國家極力擺脫的原因。問題是,你擺脫的了么?你們極力的想消去中華文化的陰影,有這個可能么?你去考古啊?不敢?怕考證出來的源頭又是中國吧?

  而它們這種心態,我打個比喻,叫私生子心態。他們只不過是中華民族在以前留下的一個私生子,自己沒有什麼能力的時候拚命想從大哥這裡撈點好處,比如文字啊,習慣啊,一旦能力強了,又只想幹掉大哥,自己好名正言順的爭奪家產。

  這種心態的另一種表現,就是極度自卑下面表現出的極度自傲,只想表現的比正統的大哥各方面要強。不斷鼓吹什麼大和民族的優秀啊,素質高啊,暴露中國的醜陋啊,不斷打擊中國來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10幾年前所謂中日友好的時候,那時候中國還很落後,中日兩國交往的時候,它們往往帶著友好的面具,真實的卻是一種「施捨」的心態,體會那種「施捨」的滿足感。

  而現在,中國慢慢的強大,它突然發現,原來,你的「施捨」不那麼重要了。甚至,還需要中國的「施捨」了,自傲的本錢不太多了。中國人和日本人走在別人的街上,別人對中國人的尊敬比對日本人的尊敬高那麼一點點了,使自己自卑的心態更加自卑,到這個時候,它們的陰暗面表現出來的,就帶有一點點「變態」的感覺,不可理喻了。

  我們中國要小心的,就是那種不可理喻帶來的威脅。我相信,一旦日本有了原子彈,它會毫不猶豫首先扔到中國來。所以我們的政府一定要防止這點,如果有一點這樣的苗頭,請毫不猶豫的先下手為強,我們不能和瘋子一起毀滅。

  ●論「民族自豪感」

  印度人有他民族自豪的地方,法國人有他民族自豪的地方,美國人有他民族自豪的地方....民族自豪感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增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深層次裡面的凝聚力,讓許多的人變成一個人,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國家意志」的統一。

  另一個方面,就是當這個民族被別國壓迫的時候,不至於精神分裂,引起民族的消亡。譬如古羅馬,譬如瑪雅,等等。

  舉個例子,很多白領啊,海外華人啊,給外國的企業打工,常常被老闆白眼相對,或者辱罵(譬如「中國豬」),但是又無法反抗,因為那是飯碗啊!若是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必定會帶來一種深深的壓抑,而這種壓抑,如果長期得不到發泄,必然會引起精神方面的分裂,做出極端的行為(譬如殺了那個老闆)。

  而民族自豪感有時就成了發泄的工具之一,譬如,當外國老闆罵了你,你可以心裡反罵:你神個鳥!當年我們文明發達的時候,你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呢!

  魯迅先生只看到我們的「阿Q精神」的反面,可是沒看到「阿Q精神」對於長期處於壓抑的人也是有利的,可以使壓抑的心態得以發泄解氣,這是魯迅先生的局限。

  關於精神方面的理論,現在公認的是弗羅伊德影響比較大:他的理論,一個是「泛性論」,一個是「潛意識」,泛性論先不管,「潛意識」方面對精神方面的闡述,用在民族心理方面,確實可以找到一點病因。(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泛性論」「潛意識」,自己找書慢慢看)

  針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這種精神方面的問題,我們的祖先,其實有很深的見解和驗方:「退一步海闊天空」啦,「知足者常樂」啦,可以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壓抑的時候,讓我們很多人沒有做出「殺老闆」的舉動,不至於精神分裂。現實的壓力,很多時候,需要大家「想的開」,不要做出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的事。這方面的書,大家可以看看《增廣賢文》,通俗易懂,象很多話,對於個人的為人處世,很有道理。這也是民族智慧的一種。

  本話題還可展開,大家慢慢討論。

  至於日本這個民族,他的民族自豪感,只怕就不如我們中華民族。那麼,在面臨壓抑的時候,做出瘋狂的舉動,我個人認為,是極有可能的。這就是我希望精神方面的權威,去提醒政府的事。

  ●續2:文化論之一

  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相比之下好象佔有優勢,因此,很多人只看到西方文化的優點,放棄了東方文化,或者說,忽視了東方文化的偉大。

  研究各國的歷史,你會發現,在歷史上同一時期,中華文化絕不比西方差,甚至,在這方面不是一個檔次,要比西方高了很多。這方面的東西太多了,翻你的歷史課本去。

  而咱們中國,由於文化的「封閉性」(不可否認,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弱點),或者換個說法,由於中華文化在歷史上一直處於優勢地位,「大國意識」濃厚,看不到西方科技文明的優點,固步自封,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才突然發現,我們落後了。

  因此,許多的精英大聲疾呼,學習西方!這個時候,中國學來了馬克思主義。學習的怎麼樣呢?我認為,相當不錯。現在,提起社會主義,馬上會想起中國。有些無知的老外眼裡,甚至認為這種思想源於中國。前面說了,這正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注意,這個時候的精英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英,是中國的脊樑。)而如何利用馬克思主義趕跑別國,讓中華民族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深入了。

  第二次,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看到國家的落後,又有許多的「精英」大聲疾呼:學習西方!主張全盤西化,中華文化是垃圾,必須拋棄。甚至好象有這種意識:中華的文化都是不好的,那時有部片子:《河殤》,一味鼓吹西方文明,打擊東方文明,影響了很多人的思想,被禁了。政府是有遠見的。現在看來,那是美國對中國發動的一次「和平演變」,結果是,我們贏了,我們沒亂。那是中國一次對馬克思主義的思考時期,是中國最脆弱的時候,而鄧小平理論由此誕生。後來的蘇聯??動彈。如果那次被美國得逞,只怕現在的中國,就象中東地區一樣戰火綿綿,人民水深火熱。哪象現在還提『中華民族的崛起』?掘墓還差不多。

  現在的某些人,喜歡走極端,要麼是中華文化偉大之極,西方的文化是垃圾;要麼是西方文化偉大之極,中華文化是垃圾;都錯了,各有各的優點,而如何把握兩種文化的差異,在兩種極端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這就是儒家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

  這也是政府在各種文化衝擊的時候,需要注意的。要引導正確的輿論,這也是各位研究文化現象的專家們,需要提醒政府的地方。

  中華民族,正是在這種痛定思痛中,不斷的改進自己。浴火重生,現在的中華民族,就是一隻火里飛出的鳳凰!待羽毛長齊,等待的,必將是世人仰視的目光。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沙發
maba 發表於 2005-11-27 05:32 | 只看該作者
有文化背景,也得有天才人物.這一百多年來,多少人尋找救國道理?幾個成功的?我看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鄧小平.沒有這兩人,中國怎麼樣也還難說.只希望中國人別丟了這兩人的思想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主題

2102

帖子

81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5
3
carrt 發表於 2005-11-27 09:55 | 只看該作者
鄧小平救國是否成功還難說,至少改革失敗了。鄧小平自己說的:如果產生新的剝削階級改革就失敗了(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不管怎麼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鄧小平差不多毀掉了中國龐大的軍事工業,軍工企業關的關,轉產的轉產,人才流失,現在已經勢單力孤。造成中國的軍事力量一蹶不振,屢受鄰國欺壓。

此外,改革開放助長了惟利是圖的風氣,人心變的自私邪惡,道德淪喪,這樣的局面要扭轉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至於貪官污吏橫行,造成中國內憂外患。

也許,歷史會說鄧小平是亡國的起始也說不定。
讓100個母親哭泣去吧,只要我的母親不哭——但讓她哭總比我自己哭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