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了孩子來到加拿大 談談加國的教育

[複製鏈接]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5-11-23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兩篇關於加拿大教育的文章,在這裡也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體會。

  本人來加拿大,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我的孩子,在國內時的成績已經相當優秀,二年級的時候已經被數學老師看中培養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成績始終遙遙領先,而且閱讀面相當廣泛,如果我繼續在國內,也就是沿著多數人的路子,考重點中學,追求清華北大,但是我的心裡卻是越來越擔憂這樣的教育。[B]因為我覺得對於一個人的成長的培養,他應該是有健全的人格培養,而不僅是知識上的灌輸。[/B]

  學校常常要接受教委的各項檢查,而這些檢查又往往是空洞無物的表面文章,因為有談話內容,學校里的孩子們就會接受老師的的面授機宜,統一思想,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撒謊,而這種「心靈的培養"是貫穿孩子們的整個教育生涯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像這種類似的和不同的事例數不勝數,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B]我曾經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想到我的孩子也將接受這樣的洗禮,我就不寒而慄,這將是一種扭曲的靈魂。[/B]  

下面再來談談國內的基礎教育,無可否認,在國內接受過基礎教育的孩子在這裡的學習輕鬆自如,沒有任何壓力,確實,國內的基礎教育無論從難度上和對學生要求上都要高得多,但是,這是一種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和大量的習題操練造就的,國內不也是在搞課程改革么?教材是簡單了,要求老師啟發教育,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這一切就是表面文章,教委是根據一個學校的重點中學錄取率和整個學校的平均分來主要評價一個學校的,而家長們也更是如此,迫不及待的給孩子選擇好的初中,希望能考重點高中,在這種利益的驅使下,學校之間要彼此競爭,學生之間要彼此競爭,不加大習題難度行嗎?學生到了初中就已經不堪重負了,晚上睡得很晚早上起得很早,整天坐在課堂里,這對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有什麼好處呢?還有更可笑的是,體育列為中考項目后,為了追求成績好,體育課上進行魔鬼式訓練,老師也被學生稱為"魔鬼",本來是一項強身健體的全民娛樂活動,也走上了畸形發展的道路。[/COLOR]

  事實上,對於聰明好學的學生,學習起來本身就很輕鬆,但是為了照顧絕大多數學生,也必須跟著做大量的重複試題,對於中等生,重點中學一般是靠不上的,而這些人將來能考名牌大學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國內的情況是,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如果是名牌大學畢業就也就不一樣了,可是能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佔全國比率又有多少呢?求學之路用「血腥的拼搏」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因此,我的感受是這是一條越來越窄的路,更不要提人的全面發展了,哪一樣不是通過分數來展現的?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加拿大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把孩子的教育的責任完全的推給學校,每一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利弊,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吸取各種教育優勢,剔除弊端,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加拿大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大量的公共圖書館,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廣泛的閱讀,我的孩子就深得益處,辭彙量提高的非常快。國內也要求閱讀量,可是孩子沒有時間,條件也差得多。只要有國內的學習精神,在這裡考一個好大學不成問題,還可以考獎學金。

  加拿大的教育是終身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去上大學,找工作也不受年齡的限制,更可貴的是,即使高中畢業,只要有一技之長,生活的也不錯。

  至於一些社會道德問題,中國同樣存在,哪裡還有凈土呢?關鍵是家長的引導和教育,看清楚教育的弊端,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以培養健全的人格為主要目的,揚長避短,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朝著自己的理想發展!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沙發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5-11-23 15:25 | 只看該作者
I didn't read much information about education in Canada like the author mentioned in the title. Or the author just wants to take apart the educ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affirm the education in Canada.  I don't know I am right or not.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188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7
3
zhang-xx 發表於 2005-11-23 22:33 | 只看該作者
健全的人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主題

966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4
意浮 發表於 2005-11-24 01:36 | 只看該作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每一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利弊,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吸取各種教育優勢,剔除弊端,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


在美國,公民們經常質疑目前的教育能否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總的說來,國外的教育方法對發掘每一個個人的特長比較重視,鼓勵發揮自我。如同中國古語所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學生的知識面也較廣,思想活躍,創造能力比較強。

中國的教育對集體較為重視,而忽略了個體的差異。只憑高考定終身也是一個缺點。曾有人認為中國的高考是優點,因為即使平時成績不怎麼樣,只要高考考得好,照樣可以翻身。這正好反映了這種制度的偶然性和投機性。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會有學生平時成績不錯,但因為高考時過於緊張,發揮不正常而喪失了機會。美國高校錄取新生,不僅看『高考』成績,也看高中歷年成績,更要求學生參加住區的社會活動和義務勞動,特別注意在各項活動中是否擔任領導組織的職務,例如學生會,救世軍,募捐,醫院勞動,圖書館勞動等等。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曆來封建的科舉制度培養了忠君的代代人,要想一下子改變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多多開展文化教育交流,吸收別人教育方法的長處,慢慢才會有適應時代潮流的師資,然後才逐漸有真正的人才。
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640

帖子

14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0
5
黑色戰士 發表於 2005-11-24 18:46 | 只看該作者
說實話,我倒不覺得國內的高考具有偶然性和投機性,但它確實很殘酷,一次定終生.不過現在也允許重複高考了,也是什麼時候都可以念大學了.我只覺得國內的高考很難,但他說不上不公平,也說不上偶然.一體兩面,美國式的教育制度也是有利有弊.

美國和加拿大的基礎教育中小學都是按學區來劃分孩子的入學,但是實際上富人區和貧民區的公立學校質量還是有很大不同,好的貴族私立學校又是另外一個層次.在國外的有名的私立高中和黑人區的高中差別可以算是天與地.在這點上,國內外沒什麼不同,國內進好的中學小學需要錢,國外一樣.如果你想讓孩子將來在國外念一個名牌大學,在普通的中小學環境,沒有受過國內高中以上系統的教育,只是按步就班的念國外的課,我只想說,不用名牌大學,就是普通大學希望都不大.

如果國內的高考制度是一次決定勝負,那國外的考試製度一樣有弊端.國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快班和慢班.進快班,在高中學的是高級課程,大學錄取的時候是有優勢的.國外教育的弊端就是他不會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這點美國的教育制度尤為明顯.從高中開始的課程就隨孩子的興趣隨便選了,但實際上這絕對不是簡單的看興趣選,這個選擇他就決定了小孩的前途.假如一個小孩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愛玩一點,選的主要是比較好玩,比較喜歡的課(比如舞蹈,烹飪,修車),那他想在高三的時候刻苦學習想進一個好大學就絕對不可能了.因為美國錄取的時候看的是總體的成績,就算你第三年再好,也是沒用的.實際上,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國外的教育制度一樣是一種殘酷,而且是讓你心甘情願的殘酷.國外的教育中從來不會有人強迫你去學習,強迫你去成才.同樣的,國外的教育也從來不會有人提醒你去學習,告訴你成才的機會.國外的老師從來不會說拿哪一科對念申請大學有利,什麼時候的考試很重要,關係著你的未來.一切都是自由的,你不學就不學,誰也不會告訴你其實錯過了成才的機會.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主題

966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6
意浮 發表於 2005-11-25 01:56 | 只看該作者
毛病的根子就在中國人總認為上了大學才能成才。其結果就培養出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學畢業生在家待業。

社會上的工作是各種各樣的。每個人的性格、脾氣、愛好也很不同。有的華人家長只考慮到做醫生、律師能賺大錢就逼自己孩子走這條路。如果這門專業也是孩子所喜歡的,那倒也算了,否則孩子干著不高興,性格倔強點的最後還要轉行。

美國的高中里有輔導員(Counselor),幫你選課,也有學校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學間的交流也能幫助你選擇修哪一門課。也有規定一些課是必須先上才能上後繼課程。所以選擇的餘地是不大的。不可能出現高一、高二上的都是選修課(比如舞蹈,烹飪,修車),到高三才刻苦學習的情況。恰恰相反,一個學期里總有一門到兩門的選修課,學生仍然可以在高一、二、三的階段選修舞蹈,烹飪,修車,而且不影響正課的學習。不要以為一切都是自由的,那是對自由的誤解。

國內外高考錄取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內太注重高考。而國外,一年有幾次統一『高考』,但其在錄取中所佔的比重不大,平時成績只參考高一至高三,但不考慮高四(高中有四年),也只佔不大的比重。錄取委員會更看重的是學生對社區活動和義務勞動的參與,這些組織的推薦信甚至比學校的推薦還重要。

最理想的教育模式是『[B]因材施教[/COLOR][/B]』。但這需要大量經費。即使在美國也辦不到。國外所謂的尖子班是小規模的因材施教。但因經費問題往往無法從小學一直貫徹到高中。而私立中學的學風很容易造就出一些脫離群眾的自以為了不起的小太陽。這並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640

帖子

14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0
7
黑色戰士 發表於 2005-11-25 02:33 | 只看該作者
哈哈,樓上既然是明白人,那咱就說得更詳細一點好了.我在國內念了一年高中,在加拿大念了兩年高中.樓上所說的大體是正確的,不可能高一高二都是選修課,有固定科目,而且也有輔導員.我那麼講的淺顯一些,比較容易讓人看懂.

首先必修課來說,必修課只是高中畢業證要拿到手的必修課,它不是考大學的必修課.這些課程無論如何都是要修的,所以暫不做討論.重點是,其餘的科目.高中的課程是分等級的,同一個年級的數學課分為多種情況.純數學,應用數學,還有其他一些簡單的數學,像我們當初一個學年一共有四類數學.每一個數學課,在第二年都有它相對應的高等課程,第三年也是.重點在於,考大學的要求的科目是純數學三年的分數.也就是說,學應用數學以及其他簡單的數學,對於考大學是沒用的.如果第一年沒有念純數學的話,第二年就不可能上純數學的相對應的高級課程.這樣的話,也就是說,你無論第三年念什麼課,只要沒念到純數學第三年的課程,考大學這條路就被堵死了.同理,化學,物理都有它相對應的高等課程,如果第一年的分數不高,是不會被分到化學,物理的高等科目里,這時候你就是想上也沒用,學校是有其相關規定的.
大學的要求一般是所有重要科目的最高等級課程.所以一個人的選修課在第一年,第二年較多,是完全是有可能影響他的進度.並且在第一年如何學習不是很理想,接下來就念不到高等課程,這時候也就和考大學無緣了.同學間的交流有正負兩個作用,有好有壞,關鍵在看所處的環境如何.朋友為了在一塊上課,去學些和自己沒幫助的課也是很多的,我看到大批的學生都是為了和好朋友一塊上課,一起選一樣課的.

考試成績在大學錄取里佔多大比重,我不清楚.當年我有拿競賽獎,學校頒的數學獎,還有校外服務當義工的獎狀.一共請了兩個老師給我些的推薦信.所以他們到底哪個最後影響決策大一點,我也不清楚,但是根據我後來念大學接觸的同學,普遍分數都比較高,個人覺得還是分數是基本錄取的考查點.

不過我非常同意樓上的話,成才不一定要念大學.人是多種多樣的,各自有各自的特長,局限在一個框框里是不對的.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