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樓上既然是明白人,那咱就說得更詳細一點好了.我在國內念了一年高中,在加拿大念了兩年高中.樓上所說的大體是正確的,不可能高一高二都是選修課,有固定科目,而且也有輔導員.我那麼講的淺顯一些,比較容易讓人看懂.
首先必修課來說,必修課只是高中畢業證要拿到手的必修課,它不是考大學的必修課.這些課程無論如何都是要修的,所以暫不做討論.重點是,其餘的科目.高中的課程是分等級的,同一個年級的數學課分為多種情況.純數學,應用數學,還有其他一些簡單的數學,像我們當初一個學年一共有四類數學.每一個數學課,在第二年都有它相對應的高等課程,第三年也是.重點在於,考大學的要求的科目是純數學三年的分數.也就是說,學應用數學以及其他簡單的數學,對於考大學是沒用的.如果第一年沒有念純數學的話,第二年就不可能上純數學的相對應的高級課程.這樣的話,也就是說,你無論第三年念什麼課,只要沒念到純數學第三年的課程,考大學這條路就被堵死了.同理,化學,物理都有它相對應的高等課程,如果第一年的分數不高,是不會被分到化學,物理的高等科目里,這時候你就是想上也沒用,學校是有其相關規定的.
大學的要求一般是所有重要科目的最高等級課程.所以一個人的選修課在第一年,第二年較多,是完全是有可能影響他的進度.並且在第一年如何學習不是很理想,接下來就念不到高等課程,這時候也就和考大學無緣了.同學間的交流有正負兩個作用,有好有壞,關鍵在看所處的環境如何.朋友為了在一塊上課,去學些和自己沒幫助的課也是很多的,我看到大批的學生都是為了和好朋友一塊上課,一起選一樣課的.
考試成績在大學錄取里佔多大比重,我不清楚.當年我有拿競賽獎,學校頒的數學獎,還有校外服務當義工的獎狀.一共請了兩個老師給我些的推薦信.所以他們到底哪個最後影響決策大一點,我也不清楚,但是根據我後來念大學接觸的同學,普遍分數都比較高,個人覺得還是分數是基本錄取的考查點.
不過我非常同意樓上的話,成才不一定要念大學.人是多種多樣的,各自有各自的特長,局限在一個框框里是不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