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關係前景黯淡,我們需早做準備

[複製鏈接]

1074

主題

2690

帖子

173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7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rsdent 發表於 2006-4-30 16: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月14日,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分別接受日本眾議院關於亞洲外交的質詢。對於這兩個早早就曾放言「中國威脅、支持參拜」的人物,質詢結果毫無新意可言,甚至毫無個性的一味追隨小泉,凸顯了未來中日外交的黯淡前景。

  中國政府近日相繼派出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井頓泉、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與最有希望繼承小泉的安倍晉三進行接觸,相對於麻生,實力更強、民望更高的安倍更願意做出一些協商姿態,這也是中國政府選擇與安倍進行接觸的原因。可以看出,這是中國政府對未來中日關係前景所做的試探,但筆者認為,如果副部長訪問的目的是為了封住某些人對「中國關閉對話大門」的指責而做做姿態倒是可取,若是真對安倍寄予改善中日關係的希望,則很難實現。

  自「二戰」以來,美國就利用駐日美軍的嚴密監管使日本徹底淪為了二流國家,美國出於對抗亞洲社會主義擴張的目的,一直沒有徹底清算日本民族主義中的侵略餘毒。日本國從上到下,從天皇到普通民眾無不對美國人唯命是從,這對於一個曾幾乎囊括整個太平洋、吞併東南亞、吃掉了大半個中國的如此「輝煌」的「大日本帝國」的遺民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恥辱。美國2003年編造自欺欺人的謊言,發動了侵伊戰爭,這促使日本蠢蠢欲動,促使日本萌生走軍國主義路線、重現「帝國」「昔日輝煌」的野心,而要重新獲得武裝,就必須製造對手。日本沒有膽量向一直壓迫著它的美國發難,也不敢觸動霸佔著北方四島不還的俄羅斯,而朝鮮又實在太弱,以朝鮮做為對手,構不成加強軍備的借口,那麼,日本只有選擇中國。可以說,即使沒有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日本也一樣會刻意的宣傳中國威脅論,也一樣會刻意的敵視中國,在日本看來,升級中日矛盾以重新武裝自己是獲得大國地位、實現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重現「大日本帝國」輝煌的必由之路。

  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壓抑了60年,近年來在石原等右翼政客的不斷鼓動下,已在日本社會平靜假象的掩蓋下暗流洶湧煩躁不安了,小泉正是敏銳的觀察到了這股情緒的變化,從而造就了日本政壇的「神話」。近20年來,還沒有哪個日本首相能夠順利完成任期,而小泉不但完成了任期,而且還順利連任,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小泉大膽的觸及了他的前任們諱莫如深的民族主義情緒問題,通過不斷參拜供奉著法西斯甲級戰犯的象徵著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鼓舞日本國民重溫帝國夢想,通過與中韓的強硬對抗,給日本國民送去了大國的幻覺,這正如普京對車臣的強硬,送給俄羅斯國民久違的大國形象從而獲得他們的巨大支持一樣,小泉走的也是靠刺激民族主義情緒穩定政治,或者說提升民族矛盾減緩國內政治壓力的路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仍未能擺脫戰敗國意識的束縛,日本必然為了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而繼續挑釁中國。基於這樣的認識,那麼,支撐右翼對抗中國的精神支柱----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必然還遠遠的沒有達到頂點。尤其以小泉巨大的支持率,無論哪個繼任者都將無法擺脫他的影響,從這次毫無新意的質詢結果來看,後任者的政策不可能超脫於小泉的範疇。小泉下台以後,他的任何繼任者都難以再次獲得他那樣高的支持率,換句話說,小泉的形象已經深入日本社會各個角落,他的後任即使上台,也將面臨其他競爭者的激烈爭奪,日本必將重新回歸派閥政治,那麼,在後任者的互相競爭中,誰能夠取勝,關鍵在於誰更小泉化、誰更激進、誰更強硬、誰更具挑釁性、誰更向右翼傾斜,這意味著他的後任競爭者們必然引導日本社會全面瘋狂的右翼化!

  若說中國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僅僅局限於傳統文化領域,這幾年裡,日本國內的所謂「親華派」在右翼的攻擊下遍體鱗傷,幾無還手之力。可以看出我國對日本政壇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那麼,對日本即將更加的右化,我們該如何應對?

  第一。有人會說,我們可以指望美國來遏止日本蓄意製造矛盾,阻止日本的右翼思潮。據說在國際文物市場上,美國商人最活躍。200年歷史的美國對動則幾千年歷史的中日兩國都懷有自卑感,從人種的角度說,也並無親近感,無信任感。日本曾以小小國土挑戰美國尊嚴,即使戰後被解除武裝,仍然可以靠經濟手段和美國分庭抗禮。而中國敢於在朝鮮與美國人大打出手,在美國幾十年的重重封鎖下仍然能夠獲得巨大發展,這讓歷史短暫,民族智慧短缺的美國既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美國通過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絞索控制中日關係,通過拉緊或放鬆來把握中日關係的大方向。前幾年曾對小泉的參拜不聞不問,就是放鬆絞索。近日通過媒體指責麻生言論,就是收緊絞索。美國認為,日本可控而不可信,中國可信而不可控,言下之意,就是日本再瘋狂,也無法挑釁其霸主地位,而中國不同,中國發展空間廣闊,美國人頻頻炮製「中國威脅」,戰略布署圍繞著中國,卻未嘗聽說過「日本威脅」,這意味著,期望美國扶助中國,壓制日本,是不切實際的。

  美國利益的最大化在於中日有限對抗而不是中日無限和解。

  第二。有人會指望日本國內親華派的力量。先不說親華派已經明顯處於「弱勢群體」,在國家政治中的分量可有可無。就說最近站出來反對參拜的日本前駐美大使栗山尚一,在最近接受日本《產經新聞》的訪談中,栗山首先說明日本是加害者,文章末尾卻宣稱「二戰」性質未定,乃勝利者強加給日本人的結果,言下之意,就是認為這場充滿了泯滅人性的血腥屠殺、到別人領土上實行奴化教育、大肆掠奪資源的戰爭是日本的「自衛」戰爭,栗山最後還污衊中國,說目前中日矛盾完全因為中國的民族主義。

  在這裡,我要多說兩句,省得某些人惡言相向。20多年前,我們剛剛開放國門的時候,我們的政府曾經無視日本國民在那場戰爭中我南京失守后的舉國狂歡,也無視日本國民對那場戰爭的鼎力支持,反而告戒我們的人民:「犯罪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日本人民是無罪的。」也是這個觀點促使了周恩來放棄了對日戰爭索賠,而日本近年來卻屢屢在日元有息貸款上要挾我國。若中國政府不是考慮日本人民戰後生計艱難,以中日兩國友好關係的長遠利益出發而放棄賠款,這點貸款連零頭也夠不上。我們的人民已經寬恕,而日本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今天到處說我們盜竊日本技術,那麼,摺疊剪子的搶先申請專利,中國宣紙溶液里的那條日本領帶說明了什麼?在中國人民的笑臉歡迎下,先有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原發地、埋葬著我幾十萬死難同胞的萬人坑前手舉軍刀高呼侵華口號,後有百餘名日本人珠海集體買春,公然藐視中國法律,愚弄中華傳統道德,這難道就是日本人口口聲聲的「優秀民族」的行為標準?近幾年來,身為一國領袖的小泉等卻為戰爭罪犯招魂喊冤,居心何在?否認並美化殖民侵略,而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竟成為了「反日教育」;只許日本紀念戰犯,不許我們懷念英雄,只許日本霸佔我釣魚島,強佔我油氣田,卻不許我們保護自己利益,這算什麼道理?這種強盜邏輯即使是衰落無能的民國政府尚且無法接受,又何況今日之中國?日本甘心做美國的狗到處咬人也就罷了,但不要忘記,即使中國貧窮落後,手裡也握有一批令日本望而生畏的「大胖子」!

  象栗山尚一這樣的反參拜勢力和參拜勢力又有什麼根本區別了?惺惺作態之下,不過是「威逼」不成,過後的「利誘」罷了!不過是「黑臉」過後的「紅臉」罷了!逼迫我們在「右」和「更右」之間選擇一個,讓我們在無奈之下求其次被迫放棄領土主權,放棄正當權益,這才是現在的所謂「親華派」的真正目的!

  當今日本,已經沒有真正希望中日平等友好的所謂「親華派」了!

  第三。指望日本人民么?這只是一句空話。日本和台灣省的情況不同,我國沒有能力把自己的主張灌輸到日本社會中去。日本普通民眾所能接觸到的媒體如報紙,電視等全部充斥著反華言論,日本人民又能有什麼作為?當挑釁中國成為獲取選民支持的籌碼時,指望日本民眾力量改善中日關係,無異於「與賊乞贓」!我可以斷言:如果中日再次開戰,日本國民仍然會全力支持!




  無論是美國,日本人民還是所謂的日本「親華派」,我們都無法藉助他們的力量來緩和中日矛盾。那麼,只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也只有依靠我們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未來的損害。

  第一。整肅媒體,停止片面樂觀宣傳。

  中日友好是好的,宣揚中日友好也是好的。但若是刻意掩蓋日本的狼子野心,刻意淡化日本威脅,片面宣揚樂觀情緒,麻痹中國人民卻是非常危險和可恥的冒險行徑。

  近日,筆者看到一篇名為《小泉政權進入垃圾時間?》的報導,文中之意是在說:如日中天的小泉因為近來的幾宗公司醜聞受到強烈動搖,中日關係有望在小泉失敗後轉好等等。我不知道這位作者是否缺乏日本常識,醜聞並不來自小泉本人,醜聞的影響總會過去。小小的幾宗醜聞若想搖動小泉政權正如同蚍蜉撼大樹,事實上,日本眾多的受訪者仍希望小泉做完其任期。尤其是,這些醜聞並不能影響日本的對外政策,退一步講,即使小泉因醜聞而下台,也無法改變日本的頑劣。當年朝鮮青年安重根刺殺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改變了日本的對外侵略殖民政策了嗎?小泉的繼任者們既然是在小泉的影響下通過激烈競爭奪得權力,那麼他們的觀點就可能比其前任更加「右傾化」,更加具有挑釁性和侵略性,又何談中日關係之改善?

  如此不負責任的報道在中國的媒體上屢屢出現,這隻能使我們放鬆警惕,使我們放鬆準備工作,為今後可能的危機製造更大損失。

  第二。控制毫無節度的對日戰略資源出口。

  日本近來對幾家涉嫌對華出口敏感技術的公司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竟然成了笑話,玩具居然成了軍事技術。但我們卻應該敏感的意識到:這一方面說明日本政府有意縮小中日經濟交流,擺脫片面依賴中國的意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日本政府有意為戰爭做準備。戰場上,被自己的資源,技術製造出來的武器攻擊是最可悲的。

  對中國說來,能夠出口到日本的技術少之又少,但我們卻不能放鬆這方面的監管。尤其是我們所擁有的戰略資源優勢。日本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主要依賴從中國進口。在日本政府公開宣稱中國是威脅並為之做軍事準備的前提下,我們也不能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而對滾滾流入日本的戰略資源坐視不管。既然日本政府在變本加厲的控制對我們的技術出口,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為這樣一個非常有可能成為敵人的國家提供戰爭資源呢?

  第三。積極關注日本動向。

  現在的中日關係與甲午戰爭、「七.七」事變前的情形是何其的相似!中國的改革開放發展崛起對日本形成的壓力,和當年滿清的「洋務運動」、民國北閥統一對日本形成壓力一樣,近年來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教育軍事實力卻非常雄厚,這和當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遭遇低谷、軍事實力膨脹、急需對外擴張又完全一致。民族主義情緒在多年「中國威脅論」的刺激下已經漸漸形成氣候,這也為日本的軍國化做好了心理準備,尤其是日本近年來努力擺脫「和平憲法」的限制而建立國家軍隊,和當年的情況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在當年大規模侵華前,日本做了幾十年耐心細緻的工作。當年日本以各種名義,派到中國名目繁多的考察隊,其實所進行的,大都是軍事偵察活動,經過幾十年的細心勘察,給日本軍部送去了遠比中國政府還要詳盡的軍事地圖,這對於日本軍隊後來在中華大地上發動的侵略戰爭具有很大的意義!

  類似的陰謀在類似的中日關係里一定也存在!並且很可能早已開始。只是我們這些中國人尚且懵懂不醒,沒有注意到罷了。

  第四。武器裝備的獨立化開發,加強戰備。

  獨立化開發武器系統的重要性,在英阿馬島海戰中體現的最為突出。以俄羅斯目前對日本的曖昧態度來說,很難斷言在將來的中日衝突中,俄羅斯會全力支持中國,也難以保證他們不對日本泄露售我武器的技術數據。

  戰備,戰備,做好了戰爭準備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並有可能嚇阻對手,甚至戰勝對手,迫使戰爭停止。若沒有充分的戰備,戰爭就一定降臨。日本為未來可能的東海爭端,計劃以7年時間,投入3500億日元用於改善其武器裝備,(見報道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2/28/content_4237252.htm)那麼,做為中國的戰備,有該採取什麼相應的對策呢?

  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4000億軍費的美國會指責200億軍費的中國是軍事威脅,我們難道還要為這種無休無盡的指責而放棄自己的軍備么?俄羅斯經濟實力遠不如中國卻可以賴著北方四島不還,韓國國力小於我國,卻不至於喪失對獨島的控制權,而我們空有錢財,卻連個釣魚島也無法保護,今天的東海,我們如果不做好戰爭準備,誰能保證那些油氣田將長久屬於我們?這就是軍備的重要性,體現的就是這麼的直接而現實!

  在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全面超越日本之前,在沒有徹底清算侵略性民族主義的日本社會裡,中日衝突的危險始終存在,並且,中國實力越接近日本,日本感受到的危機就越大,中日爆發衝突的幾率就越大,中日關係前景堪憂,我們需早做準備!

  
      中國到底是一條令人望而生畏威龍,還是一隻任人屠宰的綿?
      我們拭目以待!
  
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每一天

73

主題

963

帖子

282

積分

等待驗證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積分
282
沙發
fengdingren 發表於 2006-4-30 18:29 | 只看該作者
支持科技,軍費加大投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2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69
3
寒英 發表於 2006-4-30 21:20 | 只看該作者
以目前的中國政治,社會,經濟現狀,中日關係越好,越不利於中國的實質發展,所以,兄弟我希望日本繼續右傾化,繼續刺激中國.可惜,日本已有一些人看出了不妙,主流媒體逐漸改調,開始批評小泉.是他們真真認同了中國的主張嗎?NO!是他們感到對日本的國家利益損害太大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主題

1484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4
haixia5688 發表於 2006-5-1 09:25 | 只看該作者
認日本鬼子做爹,然後再認美國做爺爺。堅決不買中國貨。扒下自己的中國人的皮,老老實實為鬼子服務,是我們每個漢奸義不容辭的責任。
雖然沒事總愛找點事,但俺絕對不是沒事找抽型。愛上你不是你的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5: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