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蔚哈佛皮女生中國傳媒花

[複製鏈接]

1539

主題

3577

帖子

306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飄雨 發表於 2005-11-12 0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蔚,1970年生,中學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附中。1989年高中畢業赴美留學,在教會女校學習金融和企業管理。1994年大學畢業考入美國通用公司。3年後,考入哈佛商學院攻讀MBA。曾活躍於央視《對話》、上海電視台、湖南電視台的多檔名牌財經節目中。

  曾先後擔任過通用電氣公司金融分析師、貝恩顧問公司諮詢顧問、新聞集團(中國)業務發展總監、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總監、CNBC財經電視台亞太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等職務。

  彩色高中,與電視結緣

  1986年的夏天特別熱,剛剛初中畢業的張蔚正等待著高中錄取通知書。頭一次整整一個暑假都沒有作業,她心痒痒得不知該做些什麼好。一則啟事徹底改變了那個平靜的夏天:中央電視台《我們這一代》節目招收主持人,請中學生主持自己的節目。

  「我沒抱一點兒希望的報了名,最初的目的只是想看看中央電視台究竟是個什麼樣兒,所以包括父母在內我誰也沒敢告訴。到考場一看,我更加心裡沒底兒了,大部分的考生從小就在電視台銀河藝術團里長大,或者是各個少年宮的文藝骨幹,而我卻是一點兒文藝演出的背景都沒有。

  既然覺得沒戲了我索性也就徹底放鬆了,反正自己是啥樣就是啥樣,臨時抱佛腳也沒用。沒想到卻懵懵懂懂地過了關,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最初父母說什麼也不相信,最後終於信了,卻給我下了死命令:不能因為去電視台耽誤了功課。

  就這樣,我的高中三年與電視台結下了緣。後來問起當初招我的李老師到底看上了我哪一點,他的回答很簡單:這麼多人里就你最有學生樣。」

  黑白大學,一個沉默的小留學生

  張蔚是家裡的獨生女,爸爸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媽媽做對外貿易,兩人經常出國,就把張蔚一人留在家裡。張蔚說:「父母從來不嬌慣我,家裡的事,像冬天貯存大白菜、平時換煤氣罐,過年過節殺魚殺雞……這些活兒都是我干。」高中畢業時,父母決定把張蔚送到國外讀書。

  10年前出國的人差不多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在餐館打工的故事講給你聽,而一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的故事就有些像恐怖片了:經朋友介紹,她到一家中餐館打工,廚房裡什麼樣的人都有,很多人是偷渡來的,生活沒有太多希望。他們白天工作晚上賭錢,還講很粗俗的笑話。

  張蔚那時的收入是一天10塊錢,其他收入全靠賺小費,小費多就需要「翻台」快――讓客人快吃快走多來幾桌,每個人負責3張台,「翻台快的就要點菜快上菜快,上菜快大廚就得把你的菜做出來。菜上不去,客人在前邊罵,小費自然就沒了,不光廚師欺負你,侍應生也欺負你,把你的菜端走。

  「我和十幾個中國人住在一間很破的房子里,睡在一張從外邊撿來的沙發上,沙發上面還有一堆洗不掉的血漬,很臟。同屋的人說我晚上會突然地跳起來,嘴裡還說『我的宮保雞丁呢?我的宮保雞丁呢?』可見精神壓力有多大,同時又面對著很多誘惑――餐館的老闆會說,這麼年輕漂亮跟著我保你有吃有喝。在那段日子裡,原本開朗快樂的張蔚變得沉默了

  但她卻有一個信念:「我所遭受的一切總有一天會改變的。終於在大三時情況好轉。當我以一個客人的身份走進一家中餐館,那個年輕的女孩子把飯給我端來的一刻,真是百感交集,我堅持過來了。」張蔚到了美國5年沒有回過家,她說從沒有過撐不住就回去的念頭――不學出點樣怎麼回去呀。

  難忘哈佛,最後一課

  大學畢業后,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做了3年。張蔚說:「那是個很好的起點,我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張蔚心裡,還有一個深深的遺憾,那就是她就讀的教會女校不是名校,她渴望走進一所名校。

  「哈佛是我最想去的學校,如果不考一次我會遺憾一輩子,試一次,就是考不上我以後也不後悔了。」但連張蔚自己都沒想到,她考上了哈佛商學院。

  在哈佛的第一年,張蔚幾乎每天都是深夜二三點鐘睡覺,早晨6點又爬起來。張蔚說,她最難忘的倒不是哈佛學習的苦,而是哈佛的案例教學法。在哈佛學生的成績50%是對案例分析的課堂發言,50%是期末考試。

  課堂上大家討論的案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商業事件。在這裡,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那你認為呢?」課堂上老師很少做正面解答,而在哈佛商學院,同學們的平均工作經驗是4年,總有一些同學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因此你對很多知識的了解是通過同學的課堂發言來獲得的,而你50%的成績也要通過課堂上的說來獲得的。這種教學法讓你不再害怕說,學習表達,習慣參與。

  張蔚告訴記者,在哈佛她最難忘的是一位運營學老師。那是一門非常枯燥的功課,但這位老師卻把最枯燥的知識講得那麼生動。

  在他的最後一堂課上,他給大家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老師是個登山愛好者,在一次攀登喜馬拉雅山時,下山途中發生雪崩,他的兩個最好的夥伴轉眼間就不見了,他也滾落到不知什麼地方,遍體鱗傷的他被一個尼泊爾村婦發現,那個瘦小的女人背著他整整走了一個星期,才把他送到有醫院的地方。那次生死歷程之後,每年這位老師都要回尼泊爾的那個小村莊住一段時間,因為當地的村民不要他的任何感謝,他只能到村子里教孩子讀書。

  這件事給他的震動特別大,老師對大家說:作為哈佛商學院的學生,你們都是幸運的,你們的家庭、周圍的人,還有整個社會都給予了你們很多。你們在接受的同時是否也想到了給予,為社會做貢獻,賺錢是不是你們生命中唯一的目的,你們中的任何人如果把賺錢作為生活的目標,假如你們能說出一個數字,也許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你掙的錢要比那個數字多的多。在賺錢的路上你們能不能停下來,看看你周圍的人,那些比你不幸的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最後這堂課上,我們沒想到他會講這樣的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忠告,他的話給我們強烈的震撼。我在想,在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學院,竟然有這樣的老師,教你這樣做人的道理,我明白了為什麼這裡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我不由對這位老師、對這所學校肅然起敬。後來,這位老師在去南美登山時心臟病突然發作去逝了。」

  結緣《對話》,紅在中國

  1999年,學成的張蔚回國。因為主持北京電視台的一檔雙語節目,她被央視二套的《對話》節目發現。

  「怎麼會不緊張呢?有時在去台里的計程車上,我會緊張得全身發緊。到了現場,燈一打開,面對那麼多人,肯定會慌。這時我就會拚命說話,在熱場時,和觀眾多多交流,爭取在節目開始前把舌頭說順了。

  「我是一個臨場發揮型的人,只要舌頭說順溜了,節目一開始,我就會變得極度興奮,我自己都彷彿聽見我的腦細胞興奮得啪啪直響。

  「《對話》的嘉賓,有的是我在新聞集團的商業圈之中經常遇到的,有的則是從我學校的案例里走出來的,所以和他們對話時,我特別追求一種平等。因為對方一旦發現你和他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對話,他就會失去談話的興趣。而我要做的,就是讓他對你有信心,把他更精彩的見解表達出來。

  「《對話》的嘉賓都是非常優秀的,你不用擔心你的問題太過犀利,他們會被問得張口結舌,不會的,他們都是非常好的對話者。有的時候在節目的某一時刻,我甚至忘了是在做節目,好像我們是在咖啡廳做深入的探討,他明白我的問題指向什麼,我了解他下面會說什麼,那是一種更深的默契,那種感覺太棒了。

  最新身份,星空傳媒最賣力推銷員

  今年8月,張蔚又重返老東家默多克的門下,出任星空傳媒中國區首席運營官(CEO)一職,具體負責管理頻道運營、收入和業務發展三塊。

  履新3個月之後,張蔚已儼然是星空傳媒最賣力的推銷員之一。這檔節目如何如何精彩,那位主持人如何如何出色……她毫不掩飾自己「王婆賣瓜」的心態,逼著身邊的每個人都去關注星空衛視以及Channel[V]的節目。

  「曾有人如此評價我,說我是一個非常真誠的職業經理人。無論在哪家公司,擔任哪種職位,我都會非常認同自己的企業,非常喜歡自己企業的產品。」

  儘管過去一直操作嚴肅的財經類內容,一旦站在管理者的位置,在張蔚看來,無論是體育、娛樂、新聞或是財經,從商業角度講都是一種產品。「財經是我擅長的,但娛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工作之餘,她對嚴肅的東西避而遠之,更喜歡輕鬆的東西,喜歡看好看的電視、美國大片和休閑小說。但是一旦涉足節目中的具體細節,她就像是有了職業病,會去注意很多技術環節:燈光打得好不好?主持人是不是很專業?和嘉賓的銜接如何?剪接的結構怎麼樣?今天廣告商的價值怎麼體現?那時,她就很難再有心境和普通觀眾一樣去享受節目所帶來的輕鬆和快樂。「做事一定要有激情,做傳媒,做有創造性的事情,是我多年的夢想」。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1-12 12:10 | 只看該作者
以前沒怎麼聽說過這個挺有出息的女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3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11-12 12:26 | 只看該作者
曾在湖南電視台當主持人??

怎麼沒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337

帖子

10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0
4
jerryniu 發表於 2005-11-15 23:58 | 只看該作者
她是HBSMBA99級的,非常棒。我在國內的時候很喜歡看她主持的《對話》,主持得非常棒,但是只主持了幾期就調到上海了,在上海的時候也作過一款節目,名字忘了,主要是邀請國內嘉賓來討論MBA的案例,分析得很到位,但是也只主持了兩期換成別的主持人了。
她那一屆一共十三個持大陸護照的中國人,都很強。邵一波(把易趣賣給ebay的那個),譚海音(邵一波的partner),陳宇華(華有網),黃晶生(做VC的中國人里比較出色的)。。。。。

還有一件事情這篇報道里沒說,她在美國的打工的那一段時間裡,有一天在超市裡想買一盒雞蛋,拿起來又放下,拿起來又放下,在雞蛋面前站了好久,最終還是沒捨得買。想想我們現在,真是太幸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39

主題

3577

帖子

306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7
5
 樓主| 飄雨 發表於 2005-11-16 00:0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jerryniu的詳細補充!

之前聽過她的名字,但不是太了解。

歡迎有時間多來伊人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