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化橋:中國人的膽怯與魯莽

[複製鏈接]

429

主題

1069

帖子

87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希望 發表於 2005-11-7 2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化橋:中國人的膽怯與魯莽

出處:21世紀經濟報道


每半年一次,我會到美國各大城市拜會客人(即所謂路演),跟他們講中國經濟及股市。不久前,我在波士頓和紐約會見了約120位基金經理。

以往路演,我見到的主要是「少數民族」基金經理,即專門投資中國或亞洲股票的人。可這次,銀行安排我只見「多數派」,即投資美國本土股票的人。因為日本以外的亞洲股市在世界股市中的市場份額只有3%,所以,投資美國本土市場的「多數派」所控制的資金量較前者要大許多倍。

由於中國股市在世界股市中所佔份額尚在0.5%以下,大多數的「多數派」基金經理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知之甚少,僅有的一點背景知識也十分模糊,專業的「少數民族」基金經理對於中國股市也非常不重視。

這次路演七天時間,開了40個會,見了120個「多數派」基金經理,多數人問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中國人的膽怯和魯莽」。

首先,A股市場在過去陰跌了四年,中國為什麼不在四年前完全放鬆管制,讓市場儘快找到它的合理位置?現在A股市場依然有很多人在鼓吹政府用這樣及那樣的措施救市,難道你們真的不明白這樣做會對未來四年造成的影響嗎?日本就跌了11年。如果中國停止新股發行,鼓勵社保、銀行和工商企業熱烈持股,再給股民多加咖啡和酒精,當然可以把一個只值3元的股票推到7元,但股民不要忘了這個股票的內在價值。

其次,中國為什麼如此害怕證券公司倒閉,為什麼要接管?我跟他們解釋了一個歷史事實。1980年代我還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時,國內媒體及金融界經常不厭其煩、幸災樂禍地講,美國每年有100-200家銀行倒閉。可是20年之後,美國的銀行業依然堅如磐石,雖然銀行總數從15,000家跌到了6,000多家。當時全球最大的20家銀行有十幾家是日本的,可現在只有2-3家,而且都搖搖欲墜。

再者,美國投資者很納悶,中國人為什麼願意把自己的貨幣釘住石沉大海的美元?過去三年,美元對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已貶值30%,也就是說,人民幣也貶值了這麼多。這就加大了中國的進口成本。而且外國人在中國買地、購物都十分便宜。當然,美國對此很高興,中國人源源不斷地把便宜的日用品運到美國,換取了日益貶值的紙幣。為了償還這些紙幣,他們還可以繼續印更多的紙幣。而且這些紙幣又投資美國國債,十年期利息只有4%左右。

美國基金經理又問我,在中國的很多領域,比如電信業、網際網路、銀行業、保險業、零售業和汽車製造業,中國為什麼如此膽怯,壁壘高築,把外資企業拒之門外?當然外資來華是為了賺錢,可是你如果不讓他們賺錢,中國人自己也就賺不到錢。做生意就是要互利互惠,就這麼簡單。

在1990 年代末,如果中國允許外國電信公司來華投資,他們的興趣會很高。當時股市也興旺,他們可能在中國已經投了幾千億美元。不要說3G,他們肯定連5G和6G的網路也幫中國建好了。當然這樣的投資對他們來講,是頭腦發熱所為,一定是血本無歸。可是,這就是市場經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外國人會因為中國允許他們來華投資電訊業虧了錢而抱怨。恰恰相反,中國政府在電訊方面對外國限制太多,不斷受到外國政府、商界及媒體的批評。

記得中國移動在高峰時(2000年)股價高達70多港元,外國巨頭諸如沃達豐十分急於購買中國移動20%甚至50%的股份。當時他們的錢來得太容易了,因為全球股市對電訊業和網路業發了瘋。可是我們中國人把中國移動視為「國寶」,經沃達豐萬般糾纏,我們終於開恩式地把2%的股權賣給了沃達豐。可是現在中國移動的股價從頂峰跌了三分之二,外國人的興趣也煙消雲散了。國人還得自己掏腰包建3G、4G或5G的網路,可見我們的膽怯有時是建立在無知和短視基礎上的,回過頭來是害我們自己。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網際網路公司在2000年前很火爆,成千上萬的中國網路公司想到納斯達克去上市,可是障礙重重。最後,新浪網、網易和搜狐趕上了最後一班車,估值很低,籌集的資金也很少。我始終不明白我們為什麼反對這些網站公司去美國上市,籌集大量資金來國內創造就業有何不好?當局不準中國公司去海外圈錢,反而受到全世界批評。

1990 年代,不少外國銀行想到香港開辦業務,可苦於香港當局不再頒發新的銀行牌照,所以外國銀行想收購中銀集團13家姊妹行其中幾家。可是我們國人說,這是國寶,怎麼可以賣呢?時過境遷,到中國銀行在香港重組上市的2002年,這些姊妹行的牌照就不再值錢了。現在沒有一家外國銀行想來香港開辦新的業務。中銀本來可以收取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

說完了中國人的膽怯,再看中國人的魯莽。好幾個美國基金經理跟我談到中國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外貿公司的風險控制之欠缺,漏洞之多,之巨。他們有些人跟中國機構在海外的分支機構打過交道,驚嘆我們的魯莽、膽大和建立在泡沫上的自信。正巧,我從美國回來便聽說了中國航油因虧損6億美元而破產的事情。

有些基金經理也跟我國的很多證券公司打過交道,發現我們從業人員的魯莽和無知相當驚人。而政府動不動就接管行將倒閉的證券公司,更加縱容了證券公司的魯莽。
There is a sky, illuminating us, Someone is out there, that we truly trust, There is a rainbow, for you and me, A beautiful sunrise, eternall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