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寶寶生病,看中醫or西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11-4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誰帶寶寶看西醫

  急症找西醫(涵豆兒)

  按說,對寶寶來講應該是中醫好,可是寶寶生病一般都是突發的比較多,上次涵豆兒有點咳嗽,我是用中藥的,可是後來開始喘了,去看了醫生后定性為哮喘早期,用了西藥才壓下去,所以現在不敢拖時間,只要一生病馬上去看西醫,這樣會好得快一點。

  西藥好喂(六月寶貝)

  我兒子才一歲,病過幾次,我找的是懂中醫的西醫。但給寶寶吃藥,我還是選擇西藥,不僅僅是因為見效快,關鍵是西藥比中藥好喂。因為兒子小,西藥磨成粉頂多一兩勺就灌下去了,而中藥,一熬一罐,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方法讓他喝。

  寶寶不肯吃中藥(Cosmos)

  妞妞前一段日子,晚上睡覺總是出汗,我抱著妞妞去了胡慶余堂,請老專家診斷,說是盜汗,體虛,林林總總配了五大包中藥,我當寶一樣捧著一回家就煎。誰知妞妞只喝了一口,就把先前的喝的奶全吐了,後來一看到奶瓶就躲!我還是給妞妞看西醫配西藥,沒辦法呀,小傢伙的嘴橇不開啊!

  西醫貴在速度(好好媽)

  照我說呢,看寶寶的情況而定,若是寶寶突發性的疾病,那我一定是看西醫了,時間越快解決越好,西醫貴在速度,時間就是生命。

  帶寶寶看西醫的理由:

  
代言醫生――張志方(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理由1:西醫療效明確、起效快

  寶寶和大人不同,他們的特點是抵抗能力差、病情變化快、多為急性病、並且疾病癥狀不典型。而一般來說,西醫治療的好處在於療效明確,起效快,能儘快控制住寶寶的病情,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特別是對於一些細菌性疾病,西醫的作用更加明顯。

  理由2:西醫輔助檢查手段多

  西醫輔助檢查手段多,比如各種先進精密的儀器設備等等,可以有助於明確診斷寶寶的疾病。

  理由3:西醫給葯途徑多

  另外西醫給葯途徑多,針對不同患兒可選擇口服,肌注,靜滴,能保證療效。

  理由4:西醫不一定要吃藥打針

  事實上,西醫不一定就是服藥打針。如尿布症,通常是由於沒勤換尿布或使用的尿布不透氣所致,因此,只需加強護理就行。

  寶寶看西醫要注意的事情:

  1、寶寶的免育系統發展未完善,免疫能力低下,因此去醫院看病時要盡量避免或減少於其他感染病人接觸,否則寶寶很容易被感染。

  2、在新生兒期,小嬰兒期有些特殊生理現象。如新生兒期的生理性黃疸;小嬰兒的生理性貧血;生理性腹瀉。對此不必特別處理,但應由兒科醫師明確診斷。

  3、有些先天性疾病在嬰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常能取得較好療效。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延誤時機,則治療效果差。

  誰帶寶寶看中醫

  中醫副作用(小姝岑媽媽)

  我比較偏向於中醫和中成藥。第一,我覺得中藥的副作用小於西藥;第二,中成藥的效果不比西藥差;第三,中藥嘛是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精華之作。

  中醫的推拿療法讓我驚喜(東東媽媽)

  東東6個多月的時候,有一次上吐下瀉,扎了三天的針,再加上吃藥,不但沒見好,反而還發起燒來了。我真是沒轍了,就去找了一個老中醫,結果,只推拿了一次,東東腹瀉的癥狀就明顯減輕了,之後我們又去了幾次就完全好了!從此以後,寶寶生病,我多數都會帶他去看中醫、吃中成藥。

  中醫可以治本(小灰熊)

  中醫都願意告訴你病情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而西醫動不動就是一大堆葯,或者先去照片化驗什麼的,把寶寶折騰個半天還不知道個所以然。所以,對西醫,我是敬而遠之。

  選中醫因為寶寶皮膚過敏(百合1630)

  由於寶寶皮膚容易過敏,所以我選擇中醫,或吃中成藥。

  帶寶寶看中醫的理由:

  代言醫生――王彩玲(遼寧省大連市中醫醫院兒科中醫主治醫師)

  1、中醫是綠色的療法,無毒副作用;

  2、很多的中藥劑型,比如沖劑、糖漿、顆粒、膏,符合寶寶的口味,容易被寶寶接受;

  3、一般來說,中醫小兒推拿無痛苦、無刺激、無副作用,而且療效顯著;

  4、中醫治療的是根本,更容易從根兒上把病症除掉。

  哪些疾病最好選擇中醫治療

  消化不良(腹瀉、便秘、厭食)、驚啼、遺尿、反覆呼吸道感染、抽動症、多動症、癲癇等最好選擇中醫治療。而且在臨床實踐中,例如,消化不良、遺尿症、抽動症、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濕疹等)中醫治療的效果要強於西醫治療。

  中醫的按摩等手法對寶寶有哪些幫助

  小兒按摩可以說是一種「綠色療法」,對大多數小兒疾病都有一定療效,尤其對慢性的功能性疾病療效顯著,如厭食症、慢性腹瀉等;而且方法簡單,容易掌握,適合家庭操作。另外經常按摩有助於小兒的腦發育,按摩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能扶助小兒的正氣。

  另外,傳統的針灸,比較適合胃炎、鼻炎、感冒、扁桃體發炎、哮喘等急性或慢性功能性疾病;而葯浴特別適合治療小兒厭食、發熱、感冒、脾胃不調等內科病症,還可以治療外科的病症,如濕疹、水痘、麻疹、新生兒硬皮症等。

  中西醫結合好處多

  中醫講氣血,西醫講細菌,中醫看經絡,西醫看器官。應該說,中西醫治療是不衝突的,兩者結合可相互彌補,如細菌性肺炎,因用西醫的抗生素治療療效明確,起效快。而對肺炎患兒的多痰則可結合中成藥如鮮竹瀝化痰止咳。當肺炎患兒病癒但體制虛時,也可以用中藥的調節抵抗力。

  下面就以感冒和腸胃病症為例,說明中醫和西醫以及中西醫結合的處理辦法。

  感冒

  中醫處理法:中醫通過辨症,把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氣虛感冒等症型,通常使用板藍根等中藥,如果孩子發燒可以用中藥退熱針。

  西醫處理法:西醫通常根據病因把感冒分成細菌型或病毒型。一般通過驗血來判斷。如果孩子發燒,通常根據病情採用退熱藥物或針劑。

  中西醫結合法:如果孩子發燒在39°以上,需先用西藥退熱。然後再結合中醫的藥物來治療。建議即使孩子的病好了,也堅持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以徹底去掉慢性病的可能性。

  腸胃疾病

  中醫處理法:和西醫相比較,中醫治療腸胃類疾病葯會開很多,療程長,主要目的在於調理孩子的脾胃。

  西醫處理法:西醫所講的腸胃炎多表現為腹瀉、嘔吐。通常用西藥排除癥狀,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使用抗生素。

  中西醫結合法:兩者會相互補充,西醫會運用胃鏡等設備,診斷出病因所在,而中醫可以建議小兒結合食療的方法,調理腸胃。

  給寶寶選擇中西醫結合的心得

  西醫治療,中醫調理(心怡媽媽)

  寶寶剛剛滿一歲就開始生病,足足病了一個多月。天天扎吊針,還是天天咳嗽,天天發燒,白細胞從開始的居高不下到後來低得嚇人,直到醫生告知都沒有葯可以用了的時候,我只好去找老中醫。吃中藥這東西對於小孩來說真是痛苦,後來我差不多都是躲起來看著偷偷地哭,還好沒讓我失望,大概三四天後,咳嗽真沒了。老中醫挺實在,說如果開始不是西藥把炎症消了,中藥也不可能有這麼好的效果。所以啊,如果病真的急,我還是先用西藥治療再用中藥調理。

  扎針選西醫,吃藥選中醫(遙遙媽)

  為中醫治療起來相對要慢些,我可受不得寶寶長時間被病魔折磨的樣子,可是西醫治療起來又會有這樣那樣的副作用,什麼胃口不好啦,把好的細菌也給一起消滅了之類的。所以在扎針這方面,沒辦法只能用西醫,可是在吃藥方面,就盡量的選擇中成藥,另外,再適當補充其他益生菌。

  西藥見效快,中醫更穩妥(糖糖媽)

  一般我建議小寶寶以中成藥為先,因為它對寶寶傷害小,更穩妥些。不過,真的情況緊急、該用西藥的時候還是用上。中藥重在調理,但是見效慢,西藥見效快,可以控制住病情,像感冒出現咳嗽以後,容易轉變成氣管炎、肺炎,這時候該用抗生素的時候還是要用,不能延誤病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