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華人藝術家為何處境艱難 ?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11-11 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明玉

  紐約地鐵站里,不乏這些拉二胡的華人藝術家。


  每次到美國舊金山的地鐵車站,總是有些忐忑。我怕遇到那個在這裡演奏的華人,怕他的那支笛子、那些曲子、那孤獨的身影和期盼的眼神。總覺得無論跟他談話或不談話、放一點錢在他的罐子里或只是點頭笑笑走過去都不妥。對於一個藝術家,我害怕不得體的問候和關心會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怎樣,他的存在會讓我的心隱隱地疼痛。我甚至想過換一個站,繞道而行。可是當他的位置換上了那個吹薩克斯風的黑人或是演奏巴赫、莫扎特的4位年輕學生時,我心裡不禁又為那個華人藝術家擔心:他還好嗎?

  華人藝術家在美國生活艱難

  在中國,大部分藝術家們有藝術協會、文聯、畫院,甚至政府機構會為他們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他們可以專心創作,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但到了美國,藝術家們除了要面對生活上的壓力,還有交流上的困難、思維觀念上的不同。如果除了藝術,沒有其他賴以為生的能力和技能,可以想象那將是何等艱難。我知道一些華人藝術家,除了少數人在美國獲得肯定之外,大多數人還沒有找到與自身水平相符的位置。特別是由於語言交流上的困難,他們只能在中國人的圈子裡活動,大大限制了發展。前面提到的那個華人,笛子吹得特別好,還刻了自己的光碟。但是美國人不懂笛子藝術,很少有買光碟的,只是偶爾有人放一點錢到罐子里。有一天他見到我,吹起了《梁祝》,我聽著聽著就哭了。以後他每次看我走過來,就吹中國的曲子。

  我還認識一位拉二胡的,在國內很有名,但他在美國靠打零工度日。還有幾位畫畫的、彈鋼琴的,大多數以教華人家庭的孩子為生。作家們就更不容易。由於中文刊物發行量小,報社雜誌社自己都舉步維艱,根本無法為作者奉上豐厚的稿酬。有一個資深作家在辦公樓里打掃衛生。還有一個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在機場接送客人。一次正好坐在他的車上,我看見他拿出一個小本,說他在等客人時還在寫小說。當然,並不是說所有藝術家到美國后都失去了發展的空間。但總體而言,與華人工程師相比,華人藝術家明顯地多了一分艱辛。

  華人藝術家為什麼不吃香

  在問及美國人對華人藝術家作品的看法時,畫家艾瑞克用海灣大橋上川流不息的汽車打了個比方:華人藝術家的作品比較注重細節,比如設計一輛汽車,美國人考慮的是整體,這個整體不僅是車本身,還有環境、人文等,中國人多著眼於車的本身,比如座位是否可以更舒適、把手是否可以更精緻……華人藝術家有著很優秀的技能和技巧,他們的作品往往細節上很美,但整體效果就不是很能引起美國人的共鳴。他認為,在美國成功的外籍藝術家多數是把本國的藝術風格與美國文化相結合,用另一位美國藝術家達雷爾的話說就是讓它們marry(結婚)。達雷爾還舉了Isamu Noguchi的例子。Isamu Noguchi是一位日裔美籍雕塑家,在紐約市長島區有他的博物館。在他的作品中明顯帶有西方極簡主義風格和東方的禪宗意味,受到美國社會的歡迎。這讓我想起一個有成就的中國藝術家所說:「我思考事物的方式是西方式的,但心靈、感受和情操是中國式的。」美國人習慣接受融合豪邁和奔放、自由和灑脫這類象徵美國精神的文化,比如爵士舞。如果我們突然向美國社會展示我們的京劇、我們意境深遠的國畫,美國人的回應經常是:「太深奧了!」

  媒體的宣傳是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人很注重媒體宣傳。在每天的報紙上都有整版介紹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文章。媒體打造明星,掀起潮流,引導大眾的口味。遺憾的是,我很少讀到介紹華人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文章。這也是橫在華人藝術家成功之路上的另一塊頑石―――美國主流文化群體的認同。徘徊於美國藝術家的圈子之外,如果連溝通和理解都困難,更不用說去欣賞了。

  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文人相輕」思想的作祟。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存在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部門來了一個菲律賓人,很快,菲律賓人就一個接一個地進來;而一個部門來了一個中國人,那麼不是原來的中國人被辭退,就是新來的待不住。美國人奇怪為什麼中國人只對自己的同胞排斥?我無法回答。我默算了一下,加州有多少華人文藝團體?有幾個沒有經歷著不斷發生的內訌、分裂,甚至重立山頭的事件?一個單槍匹馬的華人能力很大,如果給他加上幾個人結伴而行,那麼這個算式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我們從懂事那一天就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用一點熱情和財力去讀一份中文報紙、聽一場中國民族音樂會,支持一下我們在美國捉襟見肘的華人文化團體,這真不是什麼難事啊!

  想在美國這個商業社會中立足,華人藝術家還需努力

  美國人不是很喜歡中國文化嗎?沒錯,他們喜歡去爬中國的長城、參觀故宮、頤和園、兵馬俑,喜歡到鄉壤農舍喝茶,逛農村的集市。我的兩個美國同事到中國旅遊,臨行前我雖然給他們惡補了中國的風俗文化,安排去名勝古迹的行程路線,但這兩個人卻懷揣一本地圖走街串巷,跟「勞苦大眾」打成一片:在街頭吃小攤上的食品,坐長途汽車去尋找長城真跡,到縣城戲院看地方戲,到田野鄉間跟一個女孩騎自行車……甚至還參加了一個廚師培訓班。當他們在電話里興奮地大叫要回來給我做「啤酒魚」時,當他們問為什麼中國媽媽會給孩子穿開襠褲時,當他們問怎樣區別飯店和寵物店時(在南方的城市,他們看到飯店門口的籠子里關著貓頭鷹、山雞、蛇等,以為是寵物店,走進去后被問要吃什麼?而在一個寵物店,他們接受上次的教訓以為是飯店,便問店主有什麼午餐),我暗自叫苦:我古老的祖國文化全讓你們給忽略了。在他們給我寫的一份長長的遊記中,雖然沒有讚美上海的繁華、北京的現代,沒有描寫長城的宏偉、故宮的壯觀,字裡行間卻描繪出了一個美國人眼裡活生生的中國,美國人眼裡的民風民俗和文化藝術。

  他們喜歡中國文化嗎?毫無疑問是喜歡的!但這不是說搬一個戲班來他們的故鄉就能讓他們瘋狂地迷戀,不是說幾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會在他們的美術界掀起狂潮,也不是說他們在王府井爭相採購的工藝品在美國市場就有銷路!更不用說異族的文化藝術可以輕易地在一個講求經濟價值的社會取得一席之地。

  達雷爾給我畫了一個大大的金字塔,塔尖是暢銷的藝術家們,他們是明星,代表著成功和財富;其次是博物館、畫廊、媒體;最底層是藝術家。我想這是一個鐵的事實。華人藝術家要走向塔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我們因此不能不承認,在異國他鄉,華人藝術家們是勇敢頑強的一族。▲

  《環球時報》 2005年11月07日 第二十二版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1-11 13:1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人喜歡中國文化嗎?毫無疑問是喜歡的!但這不是說搬一個戲班來他們的故鄉就能讓他們瘋狂地迷戀,不是說幾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會在他們的美術界掀起狂潮,也不是說他們在王府井爭相採購的工藝品在美國市場就有銷路!更不用說異族的文化藝術可以輕易地在一個講求經濟價值的社會取得一席之地。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96

帖子

8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84
3
shawn6209 發表於 2005-11-11 23:20 | 只看該作者
恐怕在其他國家的中國藝術家也是。有時真的很同情他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04

帖子

18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8
4
乖乖兔在NY 發表於 2005-11-12 11:26 | 只看該作者
語言是他們發展的第一障礙。[/SIZE][/COLO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4: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