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別策劃:中國―東盟自貿區「錢」景誘人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10-26 15: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圍繞《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雙向互利為原則,以自由貿易區的經貿合作為重點,為各國商家共同創造新的機遇,是推進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加速器。


  博覽會不僅是落實和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個巨大經濟平台,也是中國東盟之間的一個「心理按摩器」。興一利必生一弊。中國快速發展了,必然也帶來周邊國家的心理落差。相比之下,周邊中小國家會有「相對的被剝奪感」,增信釋疑,於是安全感就來了,「中國機會論」就產生了。這就是博覽會起到的外交功效。>>>

中國與東盟:合作升溫 前景無限


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

  從今以後,我們吃的東南亞熱帶水果、用的汽車零部件將比現在便宜很多,這一切緣於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方位降稅計劃。

啟動降稅計劃,自貿區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商務部日前宣布,按照2004年底簽訂的雙邊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於2005年7月啟動全方位降稅計劃,以自由貿易區的稅率實現彼此貨物的通關,占目前中國和東盟貿易產品總額95%的近7000種產品(不包括「早期收穫計劃」產品和敏感產品)關稅逐步調低,在2010年以前將關稅減至0―5%,此舉標誌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東盟10國加起來,有5億人口,450萬平方公里土地,GDP7370億美元,貿易額高達7200億美元,不是一個小市場。而中國,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市場」和「大工廠」,也越來越吸引著全球製造商與投資者的目光。

  經濟上,中國和東盟10國之間具有良好的貿易基礎;文化上,雙方一衣帶水,淵源深厚;政治上,多年來和平共處,互信不斷加深,建立一個具有更深的開放程度和更廣闊的開放領域的自由貿易區,符合雙方的願望與利益。

  2002年,中國和東盟啟動自貿區進程。當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4年1月1日,實施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早期收穫」計劃,下調農產品的關稅,到2006年,約600項農產品的關稅降為零;2004年底,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和《中國―東盟爭端解決機制協議》。與此同時,東盟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隨著「自貿區」進程的加快,兩個大市場迸發出更大的活力。僅僅兩年時間,雙邊貿易額增長了500億美元;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五大出口市場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地。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東盟時明確提出,到2010年,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 >>>

投資合作不斷升溫 發揮特色挖掘潛力

  近年來,我國與東盟之間投資不斷升溫。一方面,東盟對我國的投資出現了新的增長勢頭。從2001年到2004年,每年新增投資項目都在1200個以上,2004年新增項目數再創新高,達到2438個;新增合同外資金額也保持了年均33.50%的快速增長,東盟國家對我國投資意向非常強烈。

  中國與東盟十一國政府,除了從政策上吸引外資,鼓勵本國企業到國外投資,還通過各種渠道,為企業和市場提供「接頭」的機會:日前,馬來西亞與中國廣東省召開的漁業經貿合作交流會上,雙方共簽訂了15項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各有15家漁業公司參與,總價值約4000萬美元。同時,我國將在深海養殖、網箱養殖、水族館和養殖飼料等方面向馬方提供技術幫助。

  今年9月底,南寧「東盟國際水果蔬菜批發市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3.76億元,建設規模270多畝,將建成集貿易、倉儲、展示、商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功能齊全、高檔次綜合性市場。>>>


中國與東盟:共同發展 互惠互利


曾慶紅副主席接見來賓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很可能會成為永久改變東盟與中國整個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分水嶺。」2004年12月29日馬來西亞亞洲大趨勢研究所所長馮久玲在吉隆坡接受採訪時說。

  和她看法一致的包括亞洲各國領導者、歐美主要國家領導者、世界市場的參與者和以該區域經濟為研究對象的學者。這種看法緣於一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有18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超2萬億美元的市場的重新整合。



中國―東盟:唇齒間的機會

  前些年的情況不同的是,以往是東南亞的富國在中國投資,而現在中國投資開始出現在東南亞國家,而且是大規模計劃投資行為。以國家模式出現的有:中國在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國大規模援助建設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既包括著名的泛亞鐵路,也包括大規模的水電站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公路的建設,這主要是看中當地的市場的先期行為,為中國投資普遍進入這些國家做好準備。中國公司投資到印尼、泰國、越南等國的消息頻頻傳來。

  根據新簽署的協議,中國和東盟各國將從2005年7月1日起全面啟動降低關稅的進程,對7000種商品逐步削減和取消關稅。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國即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將建成完整的自由貿易區,而東盟另外4個成員國―――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將多享受5年的過渡期,在2015年前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到那時,中國和東盟將形成一個強大的經濟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擁有18億人口,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將達到1.2萬億美元,成為繼北美和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三類商品逐步減免關稅

   在中國與東盟去年11月29日簽署的貨物貿易協議中,區內商品被分為「常規貿易商品」、「敏感商品」和「高敏感商品」。沒被列入敏感、高敏感項目清單的商品,都屬常規貿易商品,到2010年將取消全部關稅。被列入「敏感商品」清單的商品最多只有400個,中國列入了鋼鐵產品,東盟國家則列入糖和植物油等,這些商品的關稅比率將在2012年減至20%,2018年則減至5%以下。被列入「高敏感商品」的有大米、汽車和一些石化產品,這些商品將繼續受關稅保護,但稅額比例將逐步減少。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是削減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還包括農業、信息通訊、人力資源開發、交通設施建設及湄公河開發等廣泛領域的合作,為亞洲經濟帶來活力。更重要的是實現雙贏,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貿易總額將大幅提高,接近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各成員的區內貿易比重將從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區內外資比重也將有顯著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使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0.3和1個百分點,共同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

自貿區「錢」景誘人

  中國與東盟企業間的各種服務貿易合作已經在有聲有色地展開。據越南《經濟時報》報道,東亞銀行行長陳方平稱,越南銀行卡系統已經與中國銀聯卡系統聯通,今後,40多萬持有越南多功能銀行卡的客戶可以在中國的銀聯卡支付系統ATM機上實現交易,同樣,8.15億張中國銀聯卡用戶也可在越南的ATM機或受理銀聯卡的越南銀行機構實現交易。

  中國市場也充分感受到了東盟國家的「服務魅力」。目前,新加坡對華累計實際投資額達264億美元,項目總數超過13700個。其中航空、會展、金融、基礎設施、物流等領域的投資增長較快,投資地域也由沿海地區逐步向中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拓展。 >>> 中國與東盟:語言不同 心意相通


緬甸展區展示的各種特色工藝



  10月20日,來自中國和部分東盟國家的經貿部長、商會會長及企業精英聚首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槿花園廳。在加快中國D東盟自貿區建設這一共同目標下,大家坦誠相見,有問有答,掌聲不斷。語言不同,可心意相通;各有所需,也能求同存異。峰會論壇有如廣闊的舞台,這邊唱來那邊和。

政府:提供良好環境,切實支持經貿往來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在論壇上指出,《框架協議》簽署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間年均貿易增速達38.9%,2004年實現貿易額1059億美元。貿易基數大,減免稅政策立竿見影:7月21日至8月底,中國出口東盟總額6310萬美元,其中優惠稅額就達4300萬人民幣!在貿易使入「快車道」后,中國和11國政府還將加快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協商,儘快達成協議。今後中國將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鄰為伴,與鄰為善,造福友鄰。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雙方合作空間更加廣闊,區域經濟實力更加雄厚,對區外的吸引力也將大大增強,出現互贏乃至多贏的局面。

  汶萊工業和初級資源部常秘哈吉.莫哈邁德表示,汶萊近年來致力於發展私營企業、油氣下游產業及非油氣產業,以改變該國經濟結構單一的局面。而中國D東盟自貿區的建設,為該國招商引資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機遇。眼下該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手裡」握著幾個大項目,能消化31億美元的投資,項目開發可延續25年。汶萊在招商引資方面有很多優惠政策,自貿區的夥伴們,歡迎!歡迎!

  寮國商務部長蘇里馬.達拉馮說,寮國把貿易視為本國經經濟的「重中之重」,目前正積極爭取加入WTO,為了招商引資,該國將優惠稅率、改革機構、優化投資環境,定期與外商投資者對話。寮國與中國山水相連,目前在邊境建立了「兩廊一圈」經濟特區,鼓勵本國旅遊、木材、制衣和包裝業與中國開展交流與合作。

  新加坡教育政務兼工貿部長曾士生說,中國和東盟是世界兩大經濟增長區,雙方加強合作,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可低估。今後,金融及服務業的合作是個大課題。各國應該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外資進入,儘快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讓服務行業成為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

商會:發揮橋樑作用,提高行業對CAFTA認知度

  在商機面前,中國企業家對東盟還十分不了解。中國D東盟商務理事會副秘書長許寧寧用「遺憾」一詞展開他的演講。理事會去年在中國企業家中作了調查,結果顯示:99%以上的企業家從來沒有看到過《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容,甚至有人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縮寫CAFTA當成了美國聯邦調查局。

  企業想了解東盟,關心相關政策,尋找商機,誰能幫忙?商會。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區域開展經濟整合,應對摩擦危機,誰是最好的傳聲筒和潤滑劑?商會。許寧寧呼籲:各國商會應儘快進入角色,積極主動地為企業牽線搭橋,同時發揮指導和促進作用。商會可以表達行業意見,介入政府間的談判。相應地,政府也應充分重視、發揮商會的作用。

  越南國際工商會副會長段維姜透露,目前越南正在籌備中越工商論壇,以鞏固並深化與中國這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關係。眼下商會正在建設一個官方網站,招商引資信息豐富,希望中國企業家能「常來看看」。 >>>

企業:凸現自身優勢,誠信為本和氣生財

  中國鋁業公司在有色金屬勘探、開發、生產、銷售和科技研發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屬全球業內「老二」,美國波音、空客都是其客戶。副總經理呂友清對中國D東盟自貿將給企業帶來的機遇,有著清醒的認識:千載難逢!千載難逢!東盟國家的有色金屬礦藏豐富,產量巨大,而且還是有色金屬重要的消費市場,而中鋁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雙方攜手,相得益彰,前景廣闊。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高級副總裁張家仁認為,區域經濟合作,企業是主體。中石油與東盟國家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今後,將在石油勘探及煉油技術等方面,積極探索與東盟企業的合作,包括技術轉讓、聯合研發等。

  中國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一口氣說了好幾個「和」字:和平共處、和諧發展、和氣生財。力帆控股年銷售額2億4000萬美元,40%產品銷往東南亞國家,多年來保質保量,誠信經營,市場基礎非常好。尹明善說,降稅後,力帆決定在擴大出口的同時,也增加從這些國家進口零部件。這麼做,是秉承互惠互利、方能財源滾滾的「貿易哲學」,也是體現在新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下,保持進出口平衡,規避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的「經營智慧」。

  官者運籌帷幄,商人忙碌東西。積極推動東盟D自貿區建設,要做的事還很多,1年的時間將過得很快。喜馬拉雅山擋不住,太平洋隔不斷,2006,南寧再聚首! >>>
中國―東盟博覽會成「著名」品牌


泰國展區的表演異國風情濃厚


  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成功舉辦,預示著今後中國―東盟的合作有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標誌著世界「第三大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由此又大大地跨進了一步;在國際會展業中,亮出了一塊新的魅力四射的「品牌」!

■合力托出品牌

  2003年10月8日,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在第七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建議:從2004年起每年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同期舉辦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這一建議,得到了各國領導人的普遍歡迎。

  自從簽署《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以來,中國―東盟關係進入了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中國與東盟各國政治對話頻繁,相互信任加深;在經貿合作方面,中國與東盟各國經貿關係增強,合作水平提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雙方達成貨物貿易協定和爭端解決機制協定,自貿區「早期收穫計劃」順利實施,雙方貿易高速增長;制定了中長期合作規劃,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執法、刑偵等領域開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外交、經濟、交通、海關四個部長合作機制基礎上,又建立了總檢察長、青年事務部長合作機制;在金融、農業、交通、信息通信、公共衛生、人力資源、教育、旅遊、文化、科技、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等等。所有這些,都給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本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舉辦,自然得到中國政府和東盟各國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首屆博覽會和峰會期間,共有3個國家的總理和3個國家的副總理以及40多位部長和部長級官員與會。東盟10國駐華大使和部分駐廣州總領事也到會。

為品牌增光添彩

  機遇就在眼前,作為東道主,4800萬廣西各族兒女,以前所未有的激情,為這塊國際「品牌」梳妝打扮、精心培植。

  2004年新春伊始,廣西唱了一台「空城計」―――由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自治區政府主席陸兵親自率領的全區地市級以上黨委、政府「一把手」考察團,「傾巢而出」,風塵僕僕來到廣東,學習取經,推介博覽會。之後,廣西接二連三地組團赴東盟各國、港澳地區和國內省市區開展類似活動,為博覽會奔走呼號,贏得了大力支持。

  今年,廣西乘勢而上,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總目標,「四管直下」,同時推進「富裕廣西」、「文化廣西」、「生態廣西」和「平安廣西」建設,再次提出全區實現全年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人均財政收入突破1000元人民幣的「雙過千」目標。與此同時,作為博覽會所在城市,南寧以近300億元的城建投入,使城市脫胎換骨:樓高了,路寬了,城美了,燈亮了,樹綠了,車多了,人氣旺了,壯鄉首府宛若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張開雙臂,迎接博覽會的到來!

品牌效應初顯

  博覽會首次舉辦便顯示出眾多商機。僅中國方面,累計商品貿易交易總額達10.84億美元;簽訂涉外合作項目129個,總投資49.68億美元;簽訂國內合作項目102個,總投資額485.4億元。創下了首戰大捷的輝煌戰果。

  而作為博覽會承辦地的廣西也收穫了巨大成果。博覽會給廣西帶來簽約項目總額達370億元的「開門紅」。廣西的旅遊業因此而火爆。僅旅遊合作項目合同簽約額就達3.55億美元,其中境外1.12億美元;旅遊產品、商品成交額150萬元;博覽會期間到廣西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逾100萬人次。

  品牌效應初顯: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與首屆博覽會相比,規模更大、規格更高、特色更濃、服務更優,東盟一些國家領導人應邀參會,東盟10國經貿部長率團參會。到會參展的境內外企業近2000家,國內外採購商約8000人,其中來自世界500強和國內外大型企業的客商2000多人。博覽會共設立3300多個展位,比上屆博覽會多出近千個展位,分為11國國家專題、商品貿易專題、投資合作專題和旅遊專題四大展區,並圍繞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為今年7月啟動的「降稅計劃」所涵蓋的7000多種商品提供展示和交易平台。參展參會的國內外客商達3萬人。博覽會期間,舉辦了一系列投資推介會、經貿合作洽談會、高層論壇和文化交流,為中外客商、各方朋友打造貨物貿易平台、投資合作平台、高層論壇平台、文化交流平台。>>>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外交功效


緬甸總理接受專訪

  19日至22日,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召開。金秋談收穫,恰逢其時。博覽會不僅是落實和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個巨大經濟平台,也是中國東盟之間的一個「心理按摩器」。

  毋庸置疑,博覽會的成果首先是經濟性的。博覽會為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往來,尤其是為我國西部的廣西,東盟欠發達成員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搭建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平台。東盟秘書長王景榮在開幕式上說,在更加開放的貿易環境中,各國農產品出口商、進口商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當務之急是將他們引進來。中國―東盟博覽會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給多邊貿易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致辭中說,中國願與東盟各國經貿部門和東盟秘書處共同努力,為各國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實現互利共贏。預計,本屆博覽會達成的合作、投資、貿易項目將大大超過去年首屆博覽會。

  更重要的收穫是,博覽會還發揮著「心理按摩器」的作用。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東盟國家擔心中國將進一步搶走外資,中國商品將洪水般流入東南亞國家。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威脅論」風聲乍起。如何讓更多的東盟商品進入中國呢?時任中國總理的朱F基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設想。而今,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在順利建設之中,雙方貿易額於去年突破1000億美元。不僅如此,溫家寶總理進一步提出建立中國―東盟博覽會,讓它成為東盟商品進入的一個平台,一個窗口。機會擺在家門口,八方客人自然紛至沓來,滿意而歸。>>>

  俗話說,興一利必生一弊。中國快速發展了,必然也帶來周邊國家的心理落差。相比之下,周邊中小國家會有「相對的被剝奪感」,即自己的進步比中國慢了,自己的利益比中國小了,自己的地位比中國低了,等等,於是恐懼感就來了,「中國威脅論」就有了市場。如果中國提前考慮到這些因素,並相應爭取「主動」,而不是「被動」地採取行動來讓利,增信釋疑,於是安全感就來了,「中國機會論」就產生了。這就是博覽會起到的外交功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