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勿入誤區 我對隨身聽選擇的幾點看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10-22 2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網上諸如隨身聽甚或隨身系統的評測及導購信息鋪天蓋地,可是評論歸評論,真正在自己選擇上有主觀趨向的大多還是懂行的老手亦或一些有過不少購買經歷的人,尤其是面對一些無聊槍手的炒作,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身訂做一套自己的隨身系統是一些新手掏錢之前所應該了解的,在這方面我不是什麼高手,只是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先來說說一些誤區:  
  1、盲目相信晶元型號。就技術角度來說,后出以及高端的晶元的確能夠使得音質有較大提高,但是也應該看到這種提高是相當之緩慢而且微小的,很多朋友動輒就因為晶元型號高一點點就付出與此毫不相稱的金錢代價,這是極為不明智的,應該明白晶元只是音頻信號處理的一個步驟而已,尤其是現在的隨身聽,成為音質瓶頸的往往不是晶元(大多數都配備了較好的音頻解碼晶元),而是其它諸如電路設計、用料等等。  

  2、崇洋媚外。這個本應不作為內容來講,但許多人就是瞧不起國貨,客觀說國貨素質是低了那麼一點,但應該看到國貨也在進步,許多人寧可買外國貨的低端,也不買國貨的高端,這是堅決應該批判的,價錢上兩者相差並不多。從市場學的角度講,同一廠家的產品,高端代表著最高水平,是用來賺取口碑的,而低端的產品往往是素質上差很多,這也是為了拉開產品檔次,俗話說就是「賣牌子」。  

  3、不注重音源質量。隨身聽是極好的,聽的卻是低素質的音樂,那就真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任憑你再好的裝備能聽出什麼好效果?還不如配個低端的含糊一下。  

  4、偏向好耳機或者偏向於好隨身聽。只能說兩個都很重要,搭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這也是現在很多朋友迷茫的所在,下面會講到。  

  5、不試聽。這一點是對於新手來說的,而且對於耳機的選擇尤其要試聽,因為我們對於隨身聽的選擇往往追求的是還原程度,而耳機則不同,只有玩HI-FI的用家才會去計較耳機的還原。一般來說,耳機略帶些「顏色」是必須的,也是無可避免的,這就使得選耳機時,試聽成了必須而且必要的一個步驟。  

  我個人的一些指導性建議,這部分按照我慣用的購買思路來講。  

  1、想好自己的用途。是出門用還是在家用,在家用的可以部分忽略體積因素,多重視一些容量和功能,我個人還是喜歡出門用功能少的隨身聽,因為出門在外,很少動手操作,聽這聽那的,都是照順序聽或者亂序聽,這一點就不再費筆墨了,各人的使用習慣不同,根據本身情況作決定。  

  2、MD、CD還是MP3?三者各有長短。MD的音質優勢已經在自身的繁瑣拷錄以及MP3的高碼率下大大削減,CD的唯一優勢是音質,相對於普通用家來說,還是MP3更為實在。在這裡還要注意自己的音源,有些朋友自己沒有CD碟片,卻買個CD回來聽,把MP3文件轉成CD碟,事倍功半。相比之下,擁有豐富CD碟片的朋友選擇就要富裕一些,三類機器都可以,當然,選MD得有光纖,不然不如選MP3划算。  

  3、考慮預算。毫無疑問,1000、2000和3000各個檔次的機器素質肯定是不同的,現在就應該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自己能夠拿出多少銀子花在機器上,這裡最需要考慮的是耳機問題。當然如果買IPOD這樣的貴重器物,買不買附件,買多少附件也在考慮之內。怎樣搭配是個博弈的過程,假如你已經考慮好耳機或者機器中的某一個,那根據已經確定的來選配另一個當然是最聰明的做法,耳機的選擇最好放在機器之後,大約留出預算即可。  

  4、現在可以儘可能多地搜集確定價位的產品信息了,記住一點,除此之外的產品不要考慮,因為之前你已經確定它們不是你所需要的,同一價位上肯定有幾款主流機型,當然,也不會太多,因為市場的某一點上總是很容易飽和的,幾款機器之間的對比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一般說來,這幾款機器每個都會有它各自的特色,不然市場早就在它成為主流之前用比它更為「特色」的機器將它淘汰,選擇很簡單,抓住自己注重的特色,用英語來說這個過程就是「Prefer…to…」。  

  5、下面是耳機(先前已經確定耳機的朋友可以略過這一部分)。耳機牽扯到音色的問題,討論起來比較複雜,如果急著選擇,可以諮詢一下評價耳機比較客觀老鳥,結合自己的聽音趨向進行選擇。當然,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因為老鳥的評價再客觀,耳朵也是你自己的,自己聽到的才是你自己真實需要的,多看些相關評價,遇到不太明白的再詢問是較好的辦法。誠然,有條件一一試聽自己心儀的耳機則是最好的辦法。  

  幾點額外的建議:

  1、我個人不支持隨身系統配備二房(耳放)。平常使用建議最好機器+耳機,二房是給那些對於即便是隨身系統也強烈要求音質的發燒友準備的,一般聽聽音樂的朋友不要奢求那東西會給你帶來什麼可以明顯察覺的音質提升,而且即便是再小的隨身二房都會給你辛苦選擇的隨身系統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二房的體積(現在最小的二房都有一個隨身聽大)、續航(好像都不長)等等都是很麻煩的事情,最根本的一點――隨身系統追求的是體積最小化下的音質體現,配備二房可能與此背道而馳,而且隨身系統的音源大都不是很高,二房提升的效果也並不明顯。  

  2、盡量避免選擇千元以上的耳機,除非你有特別的需要,否則不要選擇諸如小三小四等等高端耳機,因為相對於你得到的來說,那些多付出的金錢也許並不值得。  

  3、做好機器的保養。給愛機加一個套是再好不過的,這不僅僅是個人習慣的問題,也是保證你愛機持久高品質工作的一個保障。  

  4、過馬路時請摘下耳機。無論你是否已經搞清你身邊的情況和信號燈的信號。  

  5、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試著給自己的機器配備兩個或者三個耳機,這不是重複投資,而是換一種心情或方式來體驗自己的音樂,如果除了耳塞能有一個頭戴?為什麼不?那就是所謂的Perfect。  

  最後是我兩年來的購機經歷,僅供參考,因為我是個燒耳塞的,所以對於隨身的選擇也往往注重音質多一些,購機也不考慮耳機問題,這一點希望朋友們注意。  

  2年前我的第一款MP3隨身聽是IRIVER的190TC,隨機配MX300耳塞,聽得比較少,幾天之後送給前女友,印象是聲音厚重,可能是因為耳塞的緣故。1年之後在MP3和MD的抉擇中挑中後者,因為從容量和音質上來說,那時的MP3都不能和MD相比,型號是SONY當時的20周年紀念版N10,可是由於沒有考慮音源兼容問題(當時的我沒有很多CD碟片和無損音源)和錄入方式(沒有光纖),MD並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聽了幾次和想象的差別太大(以USB導入錄製),於是一直閑置。半年後購入H320,在這個過程中做了比較充分的比較和信息搜集,最終的選擇是在IPOD 4代和H320之間,音質差別在我看來還不是決定因素,雖然沒有仔細聽過IPOD,但IRIVER先前給我的印象還算不錯,考慮到IPOD的續航、外觀磨損、配件、功能(彩屏和擴展等等)這些都是我所關注的,所以毫無猶豫地購入H320,之所以選擇硬碟MP3是因為我的音樂比較泛泛,所以需要大容量來做準備,而且體積我並不介意。今年我新購入IPOD SHUFFLE 1G,本來不準備購入新機,可是SHUFFLE的特點完全符合我的要求:1、夏天出門配備硬碟MP3體積是個問題。2、有品味不同品牌產品的強烈需求。3、高品質1G容量快閃記憶體MP3這個價位實在是不錯。4、完全沒有多餘功能,屏幕、FM、錄音等等我完全不需要,簡直為我而設計。5、外觀。獵殺MM利器,拿到手去單位的第一天就有許多平時冷漠的MM過來詢問,一個「爽」字了得!


36

主題

398

帖子

10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1
沙發
netsking 發表於 2005-10-23 22:21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俺是你,俺就買個IPOD nano,體積小不說,本身的設計就讓人愛.Sony在這方面已經是個失敗者.而且還敗的很慘.從現在的市場來看,Sony的新產品除了價格高之外,沒有什麼自己的研發東東.IRIVER, Creative,三星等都是很不錯.性價比高.
當然Apple的Ipod是很不錯,就是價格太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6: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