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房價面臨「崩盤」效應,更大的降價波將降臨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15

積分

禁止發言

小留學生(一級)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富爸爸 發表於 2005-10-23 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有人能在年底前幫我完成新推樓盤6成的銷售率,我聘他(她)做銷售經理;要是能百分之百售出,我讓他做副總!」上海一家房地產企業的老闆在談及今年「最後的行情」時,顯得有些焦慮。


  眼下,「焦慮」是開發商對樓市的普遍感覺:積累了半年之久后,新房上市洪峰不可阻擋地到來了;年關「還錢」的財務壓力與日俱增,而每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淡季又轉眼將至。分析人士認為,在多面擠壓下,今年年底到明年第一季度,開發商降價促銷的壓力會空前加大,市場會在供需博弈中尋求新的均衡。「留給開發商『死撐』的時間不多了,星星點點的降價之火已燃起,一旦購買力的『乳酪』被先行者瓜分,後來者只能品嘗『先降主動,后降被動』的苦酒。」


  供給洪峰不可阻擋,房源積壓越來越多


  官方網站「網上房地產」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上海新上市積壓的一手房最多時超過2000萬平方米;10月以來,新房存量還有近1700萬平方米。銷售量雖然也在增加,但增量遠遠趕不上上市量,可售房源越積越多。究其原因,從今年5月份樓市調控發力開始,近半年來,開發商不約而同地選擇「捂盤」,與政策博弈。本以為「熬到」九、十月份就會「柳暗花明」,但今非昔比,9月份整體行情與去年相比,仍是疲軟得很。一年一度的財務結算又一天天迫近,開發商被迫推盤,輔以鋪天蓋地的促銷廣告,並不忘製造些「熱銷」場面,企圖抓住第四季度的「尾巴」,爭相脫身。


  統計顯示,今年4到8月,上海市場上預熱的樓盤有61個,但截至9月底,開盤的還不到1/3;剩下的樓盤幾乎全盯著「金九銀十」,都準備在年底這一傳統的銷售旺季入市。10月長假之後,每天新上市房源的面積都在15萬平方米左右,不下一兩千套,而每天售出的約只有1/3。今年上海樓市第一波供應洪峰已無可阻擋地到來了,在未來一、兩個月里,新房大量上市將持續不斷,房源積壓還會增加。


  待售房源大量積壓,使得新房購房力面臨大考。預計今年上海商品房新增開發面積在3000萬平方米以上,按目前市場整體均價8000元/平方米(實際區域價格差異很大)計算,至少需要2400億資金才能將其消化掉。而年內,上海市政府安排的1000萬平方米動遷配套商品房和定向銷售的1000萬平方米中低價房將陸續上市,其對市場價格的「下拉」效應會越來越大。所有這些都表明,未來上海樓市將持續處在供大於求的狀態之下,價格上漲已無可能。


  房企資金鏈普遍繃緊,融資壓力空前


  更重要的是,「東風不予周郎便」――這一回與去年明顯不同,時間不再站在開發商一邊,消費者等得起,開發商卻等不起。低迷樓市拖得越久,積累下來的新房越多,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也就越大。


  進入10月,銀行已開始催帳。近期,針對房地產企業的大額授信已基本停止;即使在授信額度內的放貸,抵押、擔保等方面的限制從嚴。此前,建行、農行、交行都曾表示,只願對年度銷量排名前50強的房地產企業貸款。一方面是融資受阻,另一方面支出卻提前到來。下半年以來,建築公司普遍要求開發商在項目進展到一半的時候,須支付30%以上的工程款,水泥等大部分原材料企業則要求帶現金提貨。而在去年房地產行業火爆時,建材費用全由建築公司事先墊付,等到項目預售,開發商拿到購房人的錢時,才支付給建築商。


  急需資金的房地產企業紛紛尋找出路。除了少部分優質企業能獲得海外基金、信託等條件苛刻的援手外,大多數房企只得走非正常渠道:或通過銀行居間「委託貸款」,以15%到18%的高額年利率向一些有餘錢的國企借貸;或是以內部信託的形式,以支付高收益率為誘餌,向公司內部員工快速融資;或是直接忍痛「割肉」,向外轉讓部分股份、房產,來換取一定的資金。凡此種種,無不顯示房產商的資金問題已迫在眉睫。而購房者持續觀望、市場普遍預期走跌,所導致的長時間交易清淡、資金無法回籠,正是房企資金壓力空前的原因所在。


  「價格必須回調,回落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


  沒有人希望低迷、膠著的樓市茫茫然地繼續下去,買房人不希望,開發商不希望,監管當局也不希望。如何結束眼下樓市疲軟的「不應期」?


  唯有調價。價格是樓市膠著行情的始作俑者,也只有價格才將是曖昧、低迷樓市的終結者。「不管開發商是否心存幻想,價格必須回調。」中國指數研究院(華東)副院長陳晟說,樓盤能否賣得動,關鍵看性價比,「只有那些價格、品質都尊重客戶的樓盤才有售出的希望。」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大凡銷售尚可的樓盤,都是那些性價比突破了消費者心理底線的樓盤。譬如9月初,萬兆地產率先以「特價房」的方式,在上海南郊七寶地區推出三幢小高層,均價不到7000元/平方米,回落到該項目2004年年初的水平。結果,兩天之內銷售140餘套,回籠資金超過1億元。綜觀9月份,上海樓市成交的熱點明顯集中在降價樓盤。10月上旬的房展會上,被看好的也是「特價樓盤」。


  「房價,確切地講是下調的房價,現在是決定成交量的首要因素。降價營銷價成了撬動市場成交量的一大支點和關鍵要素。」上海華燕置業策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偉博士說,畢竟廣大自住型購房需求考慮的第一要素是房價,而不是收益率等誘惑性指標。當開發商津津樂道某樓盤降價導致一周內成交率高達50%時,市場傳達了一個明白無誤的信號:需求仍青春常在,只是什麼樣的價格體系,才能讓低迷樓市中的亮點不再是星星點點、曇花一現。


  買賣雙方會接受什麼樣的價格體系?市場將在什麼區間達成均衡?


  「房價必須有較大幅度的調整。」方方房產工作室主任胡宗亘認為,跟風不只是消費者的專利,開發商也會如此,當市場上多數開發商都採取這種行為時,必將把價格降到更低。


  鄧偉告誡,一旦降價的示範效應疲軟,後來者也許只能品味「先降主動,后降被動」的滋味。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東)副院長、分析師陳晟認為,在收支雙向擠壓下,今年年底、明年第一季度,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將達到最高點,屆時新的降價波將不可避免;開發商不得不迎合市場,最終讓「房價回落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他甚至還斷言,「利潤率不降低、樓市不進入理性狀態,宏觀調控就不會停止。開發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