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海兩岸心理戰:空飄海漂獨特方式溝通兩岸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5-11-28 0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蔣介石想藉機「反攻大陸」,但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蔣介石只好一面對大陸沿海採取小規模武裝襲擾,一面通過各種方式,對大陸進行宣傳戰。

  應對台灣當局的宣傳戰,大陸軍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於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在台灣海峽的兩岸,出現了「空飄」、「海漂」等奇特的政治景觀。

  空飄氣球越來越大 搭載東西五花八門

  撤台初期,台灣當局財力有限,空飄的氣球較小。由於靠順風作動力,空飄的距離也不遠。隨著經濟的恢復,台當局空飄的氣球越來越大。

  從1966年起,台灣方面開始施放高空氣球,距離近至福建沿海,遠到東北、內蒙古、新疆和雲貴等地,而且將施放氣球變成政治儀式。外國「使節」到達金門后,金門方面就安排他們親手施放氣球。

  據說,美國高官杜勒斯到金門活動時,還得意洋洋地拿著空飄氣球留影。

  台灣施放的氣球,攜帶最多的是國民黨的旗幟和傳單。傳單內容多是宣傳反共,還有的是宣揚國民黨在台灣的建設「成就」和對大陸時局的評論。到後來,台灣當局開始把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等搭載上氣球,氣球上甚至還有偽造的人民幣。

  大陸「大躍進」期間,台灣方面經常空飄糧食過來。由於承載物的體積和重量越來越大,巨型氣球也就應運而生。這些有一層樓高的巨型氣球升空以後,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有的甚至被外國人認為是「不明飛行物」。據說,以色列曾發布新聞,聲稱發現了巨型空飄氣球。

  1958年後,台灣當局加大了對大陸的「心戰」力度。在3年自然災害期間,台灣當局用氣球投下糯米飯以收買人心。由於飢餓,不少鄉親撿來充饑,有些人因此中毒死亡。

  大陸針鋒相對反「心戰」 風箏瓶罐全都派上用場

  針對台灣當局的宣傳戰,大陸東南沿海軍民根據中央的指示,開展各種活動反擊台灣的政治攻勢。1952年,福建晉江縣成立了邊防辦公室,並建立「空飄海流」機構,大力開展對金門和台灣的宣傳。

  大陸「空飄」的工具主要是風箏。許多婦女被組織起來糊風箏,一旦風向和風力合適,數百隻風箏便像大雁一樣成群結隊飛向金門島。

  看見如此多的「風箏」飄來,國民黨士兵經常瞄準射擊。這時,大陸民兵們高興地說:「打吧,打吧,打下來一定要認真讀讀我們的內容哦!」

  為了讓宣傳品能準確散落下來,有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捆綁宣傳品的繩子上扎一根蚊香,點燃後放飛風箏。當風箏飛到金門島上空時,蚊香正好燃到了盡頭,把繩子燒斷,宣傳品就掉落到地面。後來,金門國民黨守軍也如法炮製,用風箏空飄宣傳品。

  「海漂」工具則是五花八門,有酒瓶、玻璃瓶、罐頭盒等,只要是能漂在海上的器具,全都派上了用場。當時通常的做法是:把傳單塞進海漂器具中,用蠟封口,頭一天晚上派一條小船悄悄出海,在離金門幾百米的海面將東西拋下。第二天一早,潮汐便把這些無聲的「炸彈」推到了金門的沙灘上。

  廈門的「英雄三島」(大嶝、小嶝、角嶼)離金門最近,1958年「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