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眼中的中美中學教學文化差異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0-21 1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貼自《僑報》

我來美國讀高中雖然只有半年多,對美國的教育理念應該只是有一個膚淺的了解,但即使是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看,我還是深切感受到中美教育上的文化差異。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非常重視教育,不過這裡說的教育,更多的是指重視應試教育,在中國,只要考得好,不在乎過程怎樣。

  我是初三第二學期來美國的,從小生在中國長大的我,對中國教育的突出感受是,中國的學生普遍腦子很「死」,其實中國的學生並不笨,只是在學習中受到太多的束縛。有這樣一個小例子,一個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冰化了是什麼?」一個同學很快地回答道是水,老師說對,而另一個同學說是春天,老師卻否定了他的答案。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中國的教育體制是以考試選拔人才,不在乎其它的方面,問題的回答更多的是強調「標準答案」,許多非常有想象力的答案在「標準答案」的大旗下被「斬首」了。大部分學校對學生的課外活動有所忽視,在這種教育體制下,老師被迫願意看到的是高分的學生,但是由於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少高分的學生其實是現實中的低能兒。前幾年,一個清華的高才生在動物園竟然做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用硫酸潑熊。這個事件當時成為報紙爭相報道的熱門新聞,事件從一個方面暴露了中國教育的問題――在學生學硫酸的時候,老師們只會講它的特性,並沒有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好奇心越來越大,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前幾年,中國教育部倡導快樂教育,一項俗稱「減負」的政策開始實施。很多學生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高興,而家長和老師卻很著急,因為他們互相猜疑:別人家的孩子會不會在暗地裡還奮鬥?仍在周末上補習班?所以大多數家長不甘怠慢,在社會環境的壓力下,他們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停下來,只好也讓自己的孩子在假期補課。就這樣,減負政策被無聲無息地否決了。我聽過我的很多老師說快樂教育,然而,也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很少會有人有實際行動,他們說愛學生,想和學生成為朋友,但是大部份的老師還是注重成績,而很少注重學生的快樂與否。

  我到美國後上學的第一天,我認識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的英語老師,她當天的穿著令我很驚訝:這位女老師當天穿了一件唐裝!她在上課時說的第一句話:「我今天穿這件衣服,是因為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我中國的新朋友……」當天我還收到了一張賀年卡,因為那天正好是中國的春節,是兩位老師親自做的,送給我的時候說:「我們剛剛知道,今天是中國的新年,happy new year!」我當時真的很感動,兩件小事,卻體現了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在意和關心。

  中國規定學生從中學開始要穿校服,不許染頭髮,不能留長發;很多在北京的同學都反對這些做法,認為沒有必要。而規定者卻認為那些是不好的文化,而且會影響學生的生活。但是,在地球的另一邊,我卻在校園裡看到頭髮五顏六色、髮型千奇百怪的同學專註地討論問題,這在美國校園裡是十分常見的現象讓我想了很多。

  強調個性並不是行為張狂,打扮另類也不代表思想醜陋。學生的參與意識彰顯出美國學校鼓勵學生表現自我、張揚個性、以及自由平等的校園文化特徵。大部分的美國學生都會參加不少的組織,運動團體等有意義的團體,而在上大學的時候,大學也會非常注重學生的團隊領導能力,和與其他學生的相處關係。

  這是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例子。我來學校大概一個多月,在經過體育老師的辦公室,恰好遇到了網球教練,僅僅是擦肩而過和不經意地打招呼,教練卻忽然轉身問我,你想參加網球隊嗎?我很詫異,我說我不會啊!教練給了我信心,說沒關係,可以學嘛,我覺得你以後可以打得很好。就這樣,我進入了校網球隊,成為了一名網球隊員。我們每天訓練,進步得很快,有一次比賽,我們的第二單打有事沒來,教練讓我上,而他只說了一句話:「Have fan!」雖然最後是以我的慘敗而告終,而教練卻不怪我,說畢竟人家已經打了四、五年,你還要多努力啊!

  美國的教育方式和中國不同,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學生肯定會比美國的學生學習好,因為美國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玩上了……一個人們公認的事實:大陸中學生數學基礎好,競賽成績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題海戰術。反覆練習,掌握各種解題方法,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優點不容置疑。缺點是為考試成績而學,學習範圍狹窄,投入時間太多。不利於興趣和想象力培養。美國的數學教育特點是教得慢,學得淺。到了八年級初中畢業時,多數人僅學了一元一次方程。 每年重複教,每次加深一點,保證每人都會。書本很厚,五顏六色,插入許多實踐知識。有位來自中國的數學教授仔細讀了各年級的數學課本后對此大為讚賞。如果學生按部就班,到高中畢業,也能學到微積分,考SAT也不成問題。以後上大學工作也夠用了。如果學生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來天賦,學習好的學生可以選修大學的課程,其實,在高中畢業,奧數的比賽美國學生的成績是僅次於中國學生的,這種自發性的學習模式是出人才的最佳途徑。

  中國的學生壓力很大,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周六、日就被排滿了課,數學、英語,不斷地輸入新知識。雖然可以接受一部分,但是大部分是小學生接受不了的。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以後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在同齡人里更勝一籌,因此就會不斷地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而忘記了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前不久,我在中國的一位初中的同班同學跳樓自殺了,原因是壓力太大,考試沒考好。這是多麼令人悲痛的一件事。這件事情令我們深思。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問題早在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有個中國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調查:共調查了141580人,其中男生69091人,女生72489人,平均年齡16.3歲。在過去12個月內,有20.4%的學生(男生為17.0%、女生為23.7%)曾經考慮過自殺;6.5%的學生,男生5.7%、女生7.4%為自殺做過計劃。上述兩種行為女生報告率高於男生;2.9%的學生(男2.9%、女2.9%)曾採取措施自殺。多麼驚人的數據,而他們僅僅是16歲的孩子。中國的考試的缺點在於一考定輸贏,很多學生奮鬥了6年,甚至更多,但是在最後的一考沒有發揮好,無奈地選擇了輕生。

  中美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有各自的優點,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只希望兩邊可以互補不足,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可以造福人類的人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