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領養的中國孩子在異國好么 ?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10-21 1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自1992年中國開始實施《收養法》后,就向外國人打開了收養中國孩子的大門。從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飄洋過海,被異國父母領養。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些孩子在異國他鄉習慣嗎?生活得好嗎?是否能融入當地的生活環境?此外,海外的家庭是如何收養中國孩子的?各國跨國收養的法律法規是否完備?請記者從紐約、馬德里、巴黎、倫敦發回的報道。   

    收養法涉外收養相關規定

    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遵循平等自願的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 

    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喪失父母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被收養:

    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應當經其所在國主管機關依照該國法律審查同意。收養人應當提供由其所在國有權機構出具的有關收養人的年齡、婚姻、職業、財產、健康、有無受過刑事處罰等狀況的證明材料,該證明材料應當經其所在國外交機關或者外交機關授權的機構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該收養人應當與送養人訂立書面協議,親自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收養關係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泄露。

  美國:「擁有中國小孩是我們的福氣」 (記者 楊志望)

    在紐約街頭,時常可以看見金髮碧眼的白人爸媽,手裡領著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小孩。這些白人爸媽遇到記者時,許多人都會停下來熱情地打個招呼,有時還會攀談一會兒。他們似乎對中國面孔的人格外親切,接觸多次以後,記者知道了他們的身份:這都是一些收養了中國孩子的白人父母。     

    這些收養中國孩子的父母,因為孩子,愛上了中國,愛上了中國文化,甚至對中國人也充滿了友好的親近感。他們熱衷於參加與中國有關的活動,並成立了自己的組織。他們讓孩子學習中國的文化,定期帶孩子返回中國尋根,他們成了傳播中國文化和中美友好的使者。

    將孩子視同己出

    記者日前在新澤西州參加中國日慶祝活動時,碰到了威廉一家。這是一個典型的領養中國孩子的白人家庭。威廉是一位工程師,他的夫人馬喬里是位園藝專家。當記者表明身份,提出想採訪他們時,他們愉快地答應了。馬喬里拉著記者席地而坐,滔滔不絕地談起他們的愛女勞拉帶給他們夫婦的歡樂。     

    勞拉是威廉夫婦10年前在義烏收養的中國女孩,當時孩子只有7個月大,現在已經成了夫妻倆的掌上明珠。一提起愛女,馬喬里的臉上就浮現出無限慈愛、幸福的表情。她說,她至今還記得10年前在杭州第一次見到勞拉時情形。「當時在賓館等待勞拉時,我的心裡就像裝了一隻兔子,緊張地不停來回踱步」,馬喬里做著手勢,回憶著當年那個激動的情節。當孤兒院工作人員抱著一個女嬰出現在她面前時,馬喬里說,「我一眼就愛上了這個瞪著兩隻眼睛,一副『別碰我』的緊張表情的嬰兒…」     

    如今,這個被他們取名為勞拉的女孩,已經是新澤西州的一名5年級小學生了。馬喬里這樣形容他們的心肝寶貝:「她意志堅強,逗人喜愛,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麼多的歡樂,擁有她實在是我們的幸運和福氣!我無法想像沒有她,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勞拉4歲就迷上了中國舞蹈。馬喬里夫婦專門為她找了一個當地華人開辦的舞蹈團,每周驅車兩小時送她去學中國舞蹈。馬喬里說,勞拉喜愛寫作,讀書,還有中國菜。說到這裡,馬喬里哈哈笑起來,勞拉喜歡道地的中國菜,好在紐約有很多很好的中餐館,他們一家可以經常去大飽口福。勞拉還經常抱怨說,為什麼早餐不能吃中國麵條。     

    問起收養的孩子同親生的會有什麼不同這個話題時,馬喬里說,她一直將勞拉視如己出,沒有覺得收養的和親生的有任何區別。勞拉和其他非收養家庭的孩子在家中的表現沒有什麼兩樣,心理狀態也一樣。「當我讓她先做完家庭作業再去玩時,她也會大聲抗議。」在看著勞拉成長的過程中,馬喬里夫婦和其他父母一樣會快樂,會擔憂,也充滿了憧憬。說話間,勞拉一蹦一跳來到馬喬里的身邊,好奇地打量一番記者後用中文說了一句「你好!」就又飛快地跑開了。     

    給她們幸福童年

    8歲的埃倫是一個來自江蘇高郵農村的女孩。記者見到她時,埃倫正在新澤西州中國日慶祝活動上表演中國舞蹈。她身穿紅色中式舞蹈服裝,梳著兩個羊角辮,臉蛋黑紅,看上去和中國小學生沒什麼兩樣。在中國音樂的伴奏下,小埃倫表演了扇子舞和斗笠舞。

    埃倫出生后不久就被她的父母遺棄。她降臨世上沒幾天就進了高郵的一家孤兒院。一歲的時候,埃倫有了新的傳奇經歷。她飄洋過海,成為德里南先生家的一員。

    德里南是一位電腦工程師,他的夫人辛西婭因身體原因一直沒能生育。結婚多年還沒有孩子,德里南夫婦一直覺得這個家不完整。埃倫的到來讓德里南夫婦圓了為人父母的夙願。在埃倫表演的時候,德里南坐在觀眾席上專註地看著,不時對女兒報以掌聲鼓勵。而辛西婭則站在舞台邊上,一手抱著埃倫的妹妹莉莉,一手打著拍子。記者一問才知道,5歲的莉莉是德里南夫婦收養的第二個中國女孩,來自江西。那是在收養埃倫3年後,德里南覺得應該給她找個妹妹,以便讓兩姐妹相互作伴、相互照料。於是,德里南夫婦又前往中國收養了莉莉。此後,辛西婭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照料兩個寶貝女兒。     

    當記者問德里南對他兩個女兒還滿意嗎,他大聲說:「絕對的!」他說,領養兩個中國女兒是他們夫婦這一生中最英明的決定。說起埃倫在學校的表現,德里南眼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自豪地說,現在讀3年級的埃倫上小學不久就進了天才班,閱讀和寫作都很出色,還特別喜歡畫畫。德里南還表示,儘管他平時工作繁忙,但每個周末都會在家陪兩個寶貝女兒,「她們應該擁有一個無憂無慮、幸福的童年」。     

    和威廉及德里南兩家相比,家住曼哈頓的羅斯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0-21 11:15 | 只看該作者
我家孩子的一位同學,就是從中國領來的女孩。美國父母對孩子都不錯,還會代他們去中文學校學習。唯一的不適就是孩子的養父母年紀偏大,看上去像孩子的GRANDPARENT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3
tangseng 發表於 2005-10-22 02:04 | 只看該作者
美國領養孩子也是有他們自己的需要的:自己不願生或者已經過了生的年紀
那些願意生的自然是不會考慮,哪怕自己的孩子有點問題也絕對不會丟棄,也絕對不會養不活(有政府救濟),這點和中國不同
為什麼領養中國孩子:
1.領養美國本土孩子手續煩瑣,費用可怕,而且數量非常有限(很多都是有殘疾或者有遺傳病的孩子剩了下來),萬一將來生母來尋就更始恐怖(美國的法律打起官司就是傾家蕩產)
2.認為中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要把中國的孤兒從可怕的環境中拯救出來(partly true)

中國從來都是人滿為患,當然無法理解,等到中國的富裕階層達到一定程度(現在已經開始有苗頭了),自然也會出現領養風潮,孤兒很可憐,孤獨的couple也很可憐,特別是老的時候,所以很多都是40,甚至50多了才想起來:還是有對兒女好啊(早幹嗎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