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倫多的就業-語言-培訓計劃可能會幫到你

[複製鏈接]

126

主題

147

帖子

18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nowWolf 發表於 2005-10-12 1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倫多的就業-語言-培訓計劃可能會幫到你
(轉自--大中報)

  就業-語言-培訓(簡稱ELM)項目是由加拿大移民部資助、旨在幫助國外培養的專業人士在加拿大找到專業對口工作,並使其技能和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規劃項目。

  該項目於己2004年底由華咨處(Centre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s),CPAC(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Canada),和中加企業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nadian Entrepreneurs)三家機構共同實施。加拿大移民部發言人Greg Scott先生介紹說,該項目是基於培訓費用分攤的原則,即三家項目實施機構承擔成本的50%,聯邦移民部承擔另外的50%,加拿大移民部為該項目提供了$83,141元的資助。換句話說,你我都為此項目捐了錢。也正因如此,我決定將該項目的概況向讀者作一介紹。

  項目主任(Project Leader),華咨處的Mei Tin Lee女士介紹說,該項目分成三個組成部分,包括:語言培訓,師徒計劃和就業經驗傳授。

  Lee女士介紹說,早在項目的初始階段就收到了社區的廣泛關注,華咨處共收到了800多個諮詢電話,經過初步篩選,他們接到151人提出的申請。Lee女士說,由於時間和資源限制,初步電話篩選並非精確,可能會使有就業可能的申請人的申請得不到批准。

  Lee女士說,培訓班有一定的篩選標準,那就是申請人首先要具有下列幾種專業背景:工程技術(Engineering),信息技術(IT),財會(Accounting),金融(Finance),醫療護理(Health Care),並且申請者的英語水平要達到一定標準。對那些不屬於這些專業、但對這一將來還要進行的計劃(前提是該計劃所花的精力和金錢要「物有所值」。)非常有興趣的申請人,他們的名字列入等候培訓名單之中。

  Lee女士指出,大部分接受語言培訓的人都在語言培訓過程中收益。語言培訓包括200小時強化訓練。培訓採取2位教師負責1個班的形式。培訓班第一期學員為25人,其中19人完成培訓,培訓班第二期學員為24人,共21人畢業。畢業率為82%。學生畢業時,每人都準備好一份經過認真修改的簡歷(Resume)和(自薦信)Cover Letter,經過模擬的招工面試(Mock Interview),並參加由僱主舉辦的對工作單位的文化介紹(公司文化),找工經驗介紹等。

  Lee 女士介紹說,對於那些未能按期望畢業的學生,有的是因為找到工作,有的是因為個人原因回國等。

  由於這一項目由政府和社區機構共同資助,有幸加入這一項目的學生是花納稅人的錢而受益,因此無正當理由,學生是不該半途而廢的。當問及對那些無正當理由而中途退出的學生有沒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時,Lee女士說,政府資助的項目從來都沒有對這類事件作出過任何懲罰的決定。但對於那些不能將項目完成的學生,他們的確是非常的不可思議,同時確實給項目的本身帶來損失。

  至於ESL教師的背景,Lee女士介紹說,所有的ESL教師都有很多的英語教學經驗,並且都有在高中以上教學機構教學經驗(Post-Secondary Teaching Experience),但這些教師本身卻不具有以上幾種專業背景。為此,Lee女士說,培訓項目對此採取了一些其他措施,比如,請僱主介紹工作單位的文化背景,以專業期刊,目錄輔助教學等等。

  項目的第二項組成部分為師徒培訓(Mentor Program),這一部分主要由中國專業人士協會(CPAC)負責實施。Lee女士介紹說,師徒培訓計劃共為41名「徒弟」找到一對一的「師傅」,但經過嘗試,有3對師徒由於性格不和等原因被重新組合。Lee女士說,給哪位徒弟找哪位師傅完全根據徒弟的需要和師傅的專業背景而定。師徒培訓項目共進行了4個月。

  Lee女士還告訴我,師徒培訓計幫助學員建立找工方面的關係網,以一對一的形式針對學員的具體特殊需要幫助學員了解工作單位文化,教授學員如果準備面試,傳授找工經驗等。他們還組織學員共同開發了一個資料庫項目,目的是讓學員了解在北美團隊工作(Team Work)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Lee女士說,師徒培訓計劃的負責人發現,培訓計劃的徒弟有時因過分擔心打擾師傅而使師傅「閑置」。其實,徒弟們應充分利用師傅的技能,經驗等資源而從中獲益。

  該項目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為工作經驗培訓,除請有關僱主做找工介紹外,項目還組織學員參觀工廠,企業,與單位人士部門交談以更多了解找工信息。

  在工作經驗培訓的實習階段,上述四個行業的12家機構向學員提供了29個現場觀測學習的機會。實習中,學員可實地了解加拿大工作單位的實際運營方法和過程。Lee女士介紹說,通過實地觀測,共有2個學員被所參觀的單位雇傭。Lee女士說,據華咨處的現有數據,共有5名學員通過這一項目找到全職或半職的工作。

  在中國擁有「正高」職稱,工程博士學位的Benjamin 鄧先生移民多倫多后,一年半內找不到工作。他將找工困難的原因歸結為就業市場疲軟,自己找工技巧不當等原因。鄧先生說,他於去年聯繫到專業人士協會,協會理事長曲濤由於和他專業吻合,並成為他的「師傅」。

  鄧先生說,加入師徒計劃后,曲濤和築誠先生(CPAC經理)為他修改了簡歷,使他的簡歷質量大幅提高。曲濤先生還鼓勵他獲取職業工程師執照。為此,鄧先生只用兩個月的時間獲取了職業工程師執照。鄧先生說,曲濤和築誠先生還為他提供了面試技巧方面的培訓,使他很快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Acers International Ltd.的機械工程師職位。

  「幫助學員樹立找工信心是師徒培訓計劃中的最重要的一點」。CPAC師徒培訓計劃的項目經理Joe Chan先生介紹說。Chan先生還向我介紹了另外一對師徒-徒弟為在師傅幫助下找到工作,現就職於TD銀行信息服務部(IT Support)的Fraser Chen 先生。Chen先生告訴我說,自己雖在國內就職於金融軟體行業,但移民多倫多后,沒有受過所謂的「加拿大培訓」,也沒有加拿大經驗。回憶當初找工時,高樓林立的多倫多市中心和高鼻樑的老外們使他感到一種文化差異,一種culture shock。那時,他感到膽怯、對自己沒有信心。但他的師傅-就職於CIBC的Bruce He先生和自己經歷類似,卻已經在CIBC的IT行業就職7年。他的成功經驗和鼓勵激勵了 Fraser找到今天這份工作。

  Fraser說,就業-語言-培訓(簡稱ELM)項目與其他ESL和LINK等項目的培訓不同之處為,這一項目非常注重與實際找工相關的語言培訓。

  ELM項目還是一個較新的,尚處初期階段的項目。目前,我們還無法得出該項目是否成功、是否值得效仿的結論。按照華咨處的資料庫,我們等於拿出相當於$166,282元的資源(其中,$83,141來自聯邦撥款,$83,141來自三家實施機構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讓5人找到工作,這種作法是否值得?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讓外國培訓的專業人士找到工作?

  加拿大移民局了解此項目的媒體發言人Greg Scott先生介紹說,移民局會在明年底對項目進行一次中期評估,以更好改進項目質量,使項目達到預期目標。 Scott先生說,移民局目前尚沒有項目成功率等具體數據,而各項目實施機構能獲取移民局明年撥款的先提條件是他們要向移民局提供這一統計數字。

268

主題

966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沙發
意浮 發表於 2005-10-14 13:00 | 只看該作者
多倫多有這樣好的培訓計劃,那別的城市,例如溫哥華、渥太華、蒙特利爾,有沒有類似的培訓計劃呢?

我相信也是有的。

我知道在美國,只要你去當地的公共圖書館。館里都有人義務教人英語,是免費的。小地方都有。我想加拿大也是,而且加國的福利比美國更多。
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