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密:唐山地震死亡人數為何三年後才允許報道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5-17 1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解密:唐山地震死亡人數為何三年後才允許報道

2006-07-25 08:59:55  新華網      

--------------------------------------------------------------------------------

   

  徐學江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日。隨著這個日子的臨近,緬懷死難者和頌揚軍民抗震救災精神的活動和文章明顯地多了起來。「地震死亡人數為什麼三年後才報道?」這個多年來為群眾議論、受到不少文章詰問和批評的話題,再次被提出來。中國思維網2005年7月30日所登《唐山大地震29年祭:死亡人數為何三年後才允許報道?》一文更是被廣泛引用。事實上,關於唐山地震死亡人數的報道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在美國大學新聞課堂上被作為「遲到新聞」的典型遭到撻伐了。



  作為寫那篇「遲到新聞」的記者,我覺得有責任利用唐山地震30周年的機會把那條消息如何發出的真相告訴人們,也希望政府部門和新聞從業的後來者們通過這個典型實例認真總結教訓,進一步改進重大自然災害類事件的新聞發布。

  1979年11月17日-22日在大連召開全國地震會商會議暨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我是應邀參加會議報道的新華社記者。最後一天的會議向與會的地震專家們通報了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我感到,這正是全國和全世界等待已久的重大新聞,必須千方百計報道出去。我抓緊時間很快寫好「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萬多人」稿件,送給大會秘書長(國家地震局科研處處長)審核。為了說服他同意發這篇稿件,我陳述了幾條理由:一、唐山大地震已過去三年多,傷亡人數至今沒公布,中國人關心,外國人也關心,再不公布將更加被動;二、由於一直沒有公布官方的傷亡人數,國內外有很多猜測和謠言,如香港報紙就曾報過唐山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0萬等,與其讓猜測和謠言滿天飛,不如正式公布真實情況;三、這次會議是個好機會,新聞是從地震會議上獲悉的,報道出去比較自然,不需要官方在事隔幾年後向外界特別宣布。我的道理基本上說服了秘書長,但他有點猶豫,問「稿件一定要今天發嗎?」我看得出,他是想把稿件帶回北京請示更高的負責人。我說,一定要今天發,因為新聞講時效,不能發「昨日」新聞或幾天後新聞。我還補充說,這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並不是人為造成的,與政府沒有直接關係。我終於說服了他,他就在稿件上籤了字。我立即通過電話把稿件傳給總社對外部。報道發出后當然成為一則爆炸性的大新聞。

  這件事我一直認為自己做得對,因為當時並不是有什麼人「要求」我、「允許」我報道此事,而是我出於記者的責任感積極主動爭取的結果。我想,如果不是我的堅持,什麼時候能公布唐山地震死亡人數實在難說。1970年雲南通海大地震造成15600多人死亡的數字不是到2000年30周年紀念會上才披露嗎?

  這條消息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寫地震部門事先未能發出預報的原因時,我沒有照抄當時官方總結的三條,即「幫派體系」的干擾,沒有明顯的前兆,以及我國地震科學技術尚未達到能準確預測地震的水平。我有意略去了第一條,保留了后兩條,因為我認為第一條是把政治因素加入了複雜的地震預測預報的科學工作當中,照發出去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

  稿件發出后,聽說地震部門多次給新華社總編室打電話,質問為什麼發這篇稿,是誰批准的,記者為什麼刪去「幫派體系」干擾、違背中央精神。我從大連回京後到總編室彙報了我寫稿的經過和對稿件處理的某些考慮。與會總編室領導都認為我做得對。

  我之所以積極爭取發這篇報道並非偶然。我是直接參加唐山地震現場報道的40幾位新華社記者之一,在一個多月的採訪中,我親眼目睹了那無情災害所摧毀的一切,看到無數具屍體(幾天後因腐爛已無完屍可言)從磚石瓦礫堆里挖出,一車又一車拉到遠處路邊坑裡掩埋的慘狀。那場災難到底奪去多少人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家庭,坍塌了多少房屋,造成了多少財產損失——全國人民和世界上關心這場災難的人們所希望了解的這一切,由於當時政治和輿論環境的原因,我們的報道沒有給予回答。對此,我覺得政府有責任,包括我在內的報道地震的記者也應感到愧疚。所以,當我得知有關傷亡數字時,一股強烈的責任感驅使我必須把它報道出去。 另外,我當時是一名把中國問題向國外報道的對外記者,比較了解國外輿論對我國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災害報道的反應,尤其是「負面反應」,因此總有一種觀念,想通過一些報道來澄清事實,以正是聽。

  作為唐山地震這一我國空前自然災難報道的一個親歷者,我一向認為,在那次報道中,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全國新聞界付出了巨大而艱苦的努力,充分報道了廣大軍民,包括10多萬解放軍、三萬多醫療人員、2萬多個條戰線的幹部奮不顧身、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迹和「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充分報道了黨和政府動員和調動全國資源和力量戰勝困難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報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優越性。這是報道成功的一面。但是,無庸諱言,報道也有嚴重偏頗。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傷亡情況、破壞情況不作主動報道,就是一個明顯的失誤。7月29日登在人民日報的第一篇報道唐山地震的新華社通稿《河北唐山、丰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災區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發揚人定勝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災》,對災情只用「震中地區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這樣輕描淡寫的話一筆帶過。在「四人幫」主要成員之一姚文元的直接控制下,很多報道充斥了當時的政治鬥爭。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報道效果。

  對災難性事件的報道,如果把以正面報道為主的方針片面理解、推到極端,變成只報喜不報憂,只報災不報害,以至於連死傷人數都要刻意遮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形而上學,與黨的實事求是原則相違背,與人民願望相違背,是荒唐可笑的。

  本人認為深刻總結唐山地震傷亡人數不報和遲報的教訓,對政府和新聞機關都有很高價值。我在多篇關於改進突發事件報道的文章中,把它作為典型例子加以引用。1998年發表在《中國記者》雜誌上題為「突發事件報道與國家形象」一文,以及後來經過擴充、以相同題目收入2005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怎樣做對外宣傳報道》一書的文章中,都引用了唐山地震傷亡報道的例子,希望引以為戒。

  時代總是在進步。九十年代以來,突發事件報道的一些禁錮逐漸打破,尺度逐步放寬,特別是2003年「非典」期間,衛生部長和北京市市長因隱瞞疫情、防治不力受到免職處分,使我國災難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發生轉折性的變化。現在,政府部門和新聞機構都規範了突發事件報道機制。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執政為民」,「公開」,「透明」,「人民享有知情權」,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共同理念。民政部常務副部長賈治邦去年9月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中國已經不再把自然災害造成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數字視為國家秘密了。」

  進步了,但只是初步的。 多年來種種思想禁錮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煙消雲散,出於利害考慮而文過飾非、隱瞞真相的惡習在一些部門和地方幹部中仍然存在。 因此,唐山地震報道中的教訓絕對不應忘記。

21

主題

1208

帖子

520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0
沙發
wgj010 發表於 2008-5-18 02:44 | 只看該作者
那麼這次的四川大地震 政府又會等多久才公布正式官方的數據呢?要知道現在電視上每天在公布的數據可是打了折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74

帖子

10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1
3
ayunk 發表於 2008-5-18 03:56 | 只看該作者

2樓真牛,官方打折都要向其通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主題

706

帖子

2619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2619
4
Janwoo 發表於 2008-5-18 1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ayunk 的帖子

誰都知道要打折的!

只有笨蛋才不懂!

不是向二樓通報,是向全國,全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5
格林 發表於 2008-5-19 01:3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anwoo 於 2008-5-18 16:03 發表
誰都知道要打折的!

只有笨蛋才不懂!

不是向二樓通報,是向全國,全世界!!!


現在的人是要有好處才會去做事的。天災不是進大賣場,不知對外打折有什麼好處?是為了減少同情、減少善款還是為了保證中國的人口數量優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647

帖子

1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2
6
Sinoken 發表於 2008-5-19 11:53 | 只看該作者

格林,死1萬和100萬有區別吧?政治,經濟,輿論的影響你明白嗎?

格林 ,死1萬和100萬有區別吧?政治,經濟,輿論的影響不同你明白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1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7
MaH 發表於 2008-5-20 00:43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這個並非是中國特有的,比如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陣亡士兵的數字也是有所保留的。
關鍵就看公布的是否是最接近真實數據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4

帖子

38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5
8
plkm 發表於 2008-5-20 16:44 | 只看該作者
政治家:
       我們不知道死1萬和100萬有區別。請告訴我們。
       我們不知道政治,經濟,輿論的影響。請告訴我們。
   
    從你的話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你成為國家領導人後的所作所為。我感到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4

帖子

38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5
9
plkm 發表於 2008-5-20 16:52 | 只看該作者
wgj010     Janwoo    Sinoken
  
      你們都認為打折,如果你們是國家領導人 ,你們打幾折????
  不要告訴我們你們不會打折,我沒相信。小wgj010    小 Janwoo    小Sinoken 們,會相信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416

帖子

9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93
10
rebounder 發表於 2008-5-21 06:21 | 只看該作者
新聞數據打折? F L  G統計的數據不知道沒有打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11
raisingsupercn 發表於 2008-5-21 09:25 | 只看該作者
打不打折不知道,但是這次政府做的不錯,透明度也提高了,是進步就應該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43

帖子

3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33
12
yxs52 發表於 2008-5-21 22:16 | 只看該作者
我對徐學江自我表揚的姿態和時機很不以為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93

帖子

5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50
13
FYXB999 發表於 2008-5-22 10:58 | 只看該作者
這篇文章此時發表感覺很無聊,用今天的眼光看待32年前(改革開放之前)發生在中國唐山地震的處置方式,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國際社會環境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

感覺任何脫離當時社會政治背景的言論都是不負責任的,拋開當時意識形態上的落後和認識差異不說,你知道當年的中國有多難嗎?當時人民的心理負擔有多重嗎?可以負責的說:抗震救災在那時也是中國的頭等重要的大事,面對災情,政府和軍民所表現出的勇氣也不比現在差。

其次,你知道唐山地震時的現場條件和統計有多難嗎?通訊設施又是多麼落後嗎??

那時中國的絕大多數基層單位除了具備廣播喇叭外,連一台黑白電視都沒有,盛夏酷暑之時,被救出的災民傷員疏散到附近省份的醫院,很多醫院病房或臨時搭建的防震救護場合連一台電風扇都沒有,那些因感染引發敗血症而高燒的病人,就是靠醫護人員徹夜用人工手動蒲扇來降溫的 ... !!

現在來追究那時的死亡數字和播報時機問題,是否有站著說話不害腰疼的感覺或煽情的色彩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