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的海上藍軍:132艦[組圖]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5-9-24 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資料圖片:合肥號132艦[/CENTER]

  

[CENTER]資料圖片:合肥號132艦[/CENTER]

  

[CENTER]資料圖片:合肥號132艦[/CENTER]

  「泰利」颱風過後的東海某軍港風平浪靜,海軍132艦威武地停泊在碼頭邊上。馬上就要出海訓練的水兵們正緊張的進行艦上部署操演。

  132艦是共和國的一艘功勛艦,近些年,它在演練中多次扮演「藍軍」,成為著名的「藍軍艦」。艦長何劍平上校在艦上狹小的會議室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何艦長,請問您所在的驅逐艦部隊有沒有專門的「藍軍艦」?

  何:目前我們部隊還沒有專門的「藍軍艦」。這是因為海軍的「紅」「藍」對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是一條艦、兩條艦就可以組織演練的。我1997年1月起歷任132艦副艦長、艦長,根據我的經驗,我們的演練一般都是根據演習課目需要,臨時成立「藍軍」指揮組,指定艦艇擔任「藍軍艦」。比如132艦就在多次演練中扮演「藍軍」角色。

  記:那您怎麼保證132艦在扮演「藍軍」時模擬的逼真性?

  何:模擬逼真性主要來自於艦上各級指揮員和水兵們對假想敵的研究。我們一般根據上級提供的各種資料,研究假想敵在執行不同任務時的戰術思想、兵力行動規律、兵力配置、作戰性能,進而確定「藍軍艦」的作戰戰術,並進行模擬。

  記:也就是說,「藍軍艦」的模擬主要體現在戰術上,裝備上的模擬要困難一些?

  何:對,是這樣的。實際上,裝備的模擬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網上模擬,這主要涉及到數據模型的可靠性問題;另一個是在對抗演練中,如果不實際使用武器,理論上導彈能打多少公里,只要在理論射程範圍內發現目標,並成功發射,就判定為擊中。實戰中也大體是這樣的。

  記:那平時132艦上官兵怎麼學習研究假想敵的情況呢?

  何:主要有3條途徑,首先是依託科研所,藉助人家的人才技術優勢,向專家學習;其次是依託一些院校,發揮他們學科專業優勢,支隊會邀請一些專家來講課。我們做過統計,近幾年來,支隊外請專家、教授來支隊授課有66人次;最後是依託上級業務機關,利用他們下發的關於外軍研究的有關資料來學習,這是很重要的途徑。

  記:您2000年8月開始,曾到海軍指揮學院研究生班學習過兩年。就您的了解,外國海軍對抗演練跟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何:在我看來,基本上都差不多。也是製作方案、海戰實驗室模擬、實際對抗這些程序。當然,這也跟海軍發展有關係,像美軍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海軍,層次就比較高,因為他們不管是戰術思想、作戰方法、兵力編製還是數據模型,都相對成熟。

  記:從您研究的外軍演練情況來看,同一次演練的方案,網上推演的結果和實際演練的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何:基本是一致的。理論上說,網上推演是這樣,海上實際演練也應該是這樣,因為基本任務、戰法是不會出現變化的。如果結果出現較大偏差,只能說明網上推演依據的數據模型不可靠。另外實際的演練中,也存在一些人為的因素,包括指揮員戰場態勢的判斷能力,參演人員的心理素質、技戰術水平,都會對對抗結果產生影響。

  記:您率領132艦參加過多次對抗演練,您覺得海上作戰制勝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何:觀察預警和制電磁權,也就是掌握戰場情況、態勢,把戰場變成我方的透明戰場。目前,世界先進國家海軍武備系統基本實現了發現即摧毀。打擊距離大都比探測距離要遠,眼短手長的問題比較突出。

  記:您參加的對抗演練中,是「紅軍」勝得多,還是「藍軍」勝得多?

  何:一般不判定誰勝誰負,主要是做作戰效果的評估,看是否完成作戰任務,達到目的。如果非要說誰勝誰負的話,總體上來說,還是「紅軍」勝得多。因為「紅」「藍」對抗的目的,主要是立足現有條件,研究「紅軍」勝出的戰術。(本報記者趙飛鵬 通訊員 李義保 楊耀 袁珍軍)

  

  合肥號,旅大(051)級Ⅰ型,東海中華造船廠製造,1979年服役。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機: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速:32節。

  續航力: 2970海里/18節。

  編製:28O名(其中軍官45名)。

  導彈: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導彈發射架;主動雷達或紅外尋的,0.9馬赫時射程95公里(51海里);戰鬥部重513公斤。

  火炮:2座雙聯裝蘇式13O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

  37毫米76甲雙聯自動高炮4座。

  反潛火箭: 2具FQF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鬥部34公斤;類似於蘇制RBU1200。

  反潛深彈: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投放架2座。

  雷達:對空摸索: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索雷達。 眼罩354對空搜索雷達。

  對海搜索:細網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

  遠程警戒:網眼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導航:海王星導航雷達。

  火控:黃蜂頭(Wasp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用於130毫米炮。方結352火控雷達,用於HY-2艦艦導彈。

  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