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識精英:利益的獲得與聲望的下降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9-15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兩天,有兩條和高校教師有關的新聞讓人感到意味深長:其一,高校教師的工資已不動聲色地在20年裡漲了18倍,他們已經被稅務系統界定為高收入個人,和「大款」、「大腕」等並列(9月13日新華網);其二,教師的社會聲望跌到了新的谷底,而高校教師跌得最狠,在包括幼師、小學和中學教師在內的序列里忝陪末座。(9月12日《中國青年報》)




   



  如何解讀這「一升一降」的現象呢?我的結論也有兩個:一、以高校教師為主體的知識精英,已經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部分,他們在努力為自己爭取利益方面做的很出色;二、一些知識精英已放棄了理想以及自己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擔當,蠅營狗苟於個人私利,熱衷於充當權貴附庸的角色,在社會中喪失了道德權威。

  以新華網報道中提到的那位「北京某高校經濟學教授」為例,在談及2001年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去寧夏做經濟分析報告的收入時,他輕描淡寫地說:「幾萬元能入眼嗎?費用全包是規矩。」我們在他的身上,還能看到一點點理想主義者的影子嗎?不能!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隻嗜血的牛虻,緊緊叮在「西部」這頭骨瘦如柴的牛背上。

  問題的關鍵在於,像這樣的教授不是個別的。在知識界,按名氣的大小,頭銜的高低,拿不同等級出場費,是一個盡人皆知的普遍現象。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根據特殊客戶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務:比如法學教授之於「黑老大」劉涌,經濟學教授之於顧雛軍,等等。法學家們拿了劉涌的錢,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了;坊間也一直在流傳當初力挺顧雛軍的經濟學家們拿了顧的錢,包括出場費若干,每個字稿費若干等。如果沒拿,為什麼不出來澄清一下呢?

  對權貴和富人是這樣的態度,但對下層民眾,他們又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了。一些知識精英們很少去關心下層民眾的利益,甚至認為所謂「原始積累」的所有血污骯髒,都理所當然。當被剝奪的民眾有所不滿時,他們又出來諄諄教導說,這是為了「改革」而必須付出的代價。以個案而論,比如,現在大家都在關注王斌余的案件,網民們都在好奇地打聽:法學家在哪裡?其實有什麼可好奇的呢?王斌余不可能像劉涌那樣,拍出巨額出場費,誰有閑心去給他製作什麼「專家論證書」呢?

  行文至此,我知道有人一定又要拿出市場經濟的大道理,來為這些趨炎附勢的行為辯護了。但是且慢!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會允許自己的知識精英只充當理性經濟人,知識精英作為民族中的先知先覺者,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自己特殊的責任,放棄這種責任,就意味著對國家民族的背叛。對於正處於轉型期,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性的中國來說,知識精英更應該充當望哨和社會良心的角色,更應該跳出自己的「專業」,積極介入公共事務和公共生活,沒有權利只埋頭經營自己的蠅頭小利。

  孟子有言: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惟能。在古代中國,就是靠「士」這個階層聯繫著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維護著社會的穩定;而在當代中國,中產階級微不足道,聯繫上層和下層主要靠富有理想主義精神的知識精英。如果知識精英們忘卻自己的社會責任,僅滿足於一己之利的獲得,則國家堪虞、民族堪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