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少買中國貨,或是多買美國貨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9-15 1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萬眾期待的「胡布會」終於冷靜地上演了。當地時間13日下午17時,抵達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了一次簡短會晤。

  再簡單的會晤也能透露心聲。就中美經貿關係的關鍵矛盾所在―――巨大貿易順差而言,胡錦濤直接提出了中方的解決之道:不求巨額順差,願意和美方一道採取措施,擴大從美進口,努力在雙邊經貿的發展中逐步解決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簡單的說,解決貿易不平衡難題,中國可以多進口一些美國貨,而不是美國少買一些中國貨。

  就在「胡布會」的前一天,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1至8月的外貿進出口情況,中國外貿順差累計602.3億美元,其中對歐盟、美國、日本的貿易繼續激增。在人民幣7月升值之後,中國的貿易順差還是保持著較大規模的增長。

  要怎樣擋住這種勢頭,美國人的邏輯只有一個:少買中國貨。怎樣拒絕物美價廉的中國貨呢?答案是「逼中國貨漲價」,而逼中國貨漲價的辦法只有一個,「逼人民幣升值」。

  問題是人民幣在7月21日已經小幅升值了,但是新的數據卻表明升值並沒有起到效果。中國的貿易順差在人民幣升值情況下不降反升,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人民幣升值不夠,二是人民幣升值並沒有發揮關鍵作用。無論是那個答案,事實都說明了:簡單的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複雜的順差問題。

  針對繼續增長的貿易不平衡,美國人最簡單的辦法是繼續對人民幣升值施壓。但是,繼續對人民幣升值施壓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國政府不會屈從於這種壓力,至少人民幣主動大幅升值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如果沒有別的辦法,中美貿易順差在下半年一定還會增長。這個時候,美國人要到何處尋找「大智慧」呢?

  其實,解決貿易不平衡還有另一個邏輯:不是美國人少買中國貨,而是中國人多買美國貨。胡錦濤對布希說:「希望美方放寬對華出口特別是高技術出口的限制,採取相應的促進兩國貿易平衡的積極行動」,這就是希望中國人可以多買美國貨呀。

  事實正是如此。如果美國取消向中國出口航空、航天、電信、化學等高科技產品的限制,那麼雙方的貿易不平衡將大大縮減;如果美國取消對中國企業併購美國企業的種種歧視和擔憂,中國將把更多的美元儲備花在美國人身上。

  中國需要更多高附加值和優質的高科技產品,但不幸的是,美國政府對這些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設下了很多限制,讓中方沒有可能進口到這些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中國需要從美國企業手裡購買亞洲的石油資源,但不幸的是,美國政府卻以國家安全為由重重設障。

  美國人是不是應該改變單一的邏輯呢?簡單的壓人民幣升值毫無作用。

  退一步說,人民幣真的再升值了,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減少了,美國還會從其他國家進口同樣數量的紡織品,價格反而更高,因此整體的逆差還會更大。這隻不過是把對中國的逆差轉移到其他國家罷了。

  再退一步說,即使市場有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也可以選擇小步慢跑的升值方式。經濟學家可以說,「人民幣升值10%中國紡織業也有利可圖」。但是中國紡織業的升級方式應該是漸進式的,因為紡織業承擔了太多的就業壓力。這與歐盟貿易代表曼德爾森保護歐洲製造工人的邏輯一樣,勝利者要給失敗者「改善生存」的時間。

  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已經過了「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階段,歐美的紡織工人希望得到喘息的時間,中國的紡織工人也有同樣的權利。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