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陷入低油價陷阱 消費者花費其實比美國人多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9-15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車載斗量的論述油價的文章,雖然論證過程各異,但有兩個結論大致相同:1.應打破目前中國石油行業的壟斷局面;2.國內成品油價格過低,導致煉油廠普遍虧損,應以市場定價機制代替行政定價。

  不管是主張提高成品油價,還是反對提價,雙方都默認了一個共同的前提,即我國由政府管制的成品油價格太低。如果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那麼,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必然上


   



升,目前,煉油企業在承擔這部分損失。在近日亞洲開發銀行所列舉的去年11月30個國家和地區的汽油零售價格榜單中,中國排在倒數第6位,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我們念茲在茲的油價高低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大多數情況下,價格會自動達到均衡。即便由於「歐佩克稅」的存在以及全球需求的旺盛,使油價居高不下,但這與政府、石油公司無關。

  進行科學的比較,必須設定條件進行充分對比,孤立的數據什麼也說明不了。目前我國的成品油價與國外相比,似乎偏低,但這一比較由於沒有包括原油品質、燃油稅、各種養路費等條件,而缺乏說服力。事實上,在扣除燃油稅之後,我國的油價與大多數國家相比,沒有太大差別。以8月1日為例,美國的汽油零售價約合人民幣5.33元/升,扣除燃油稅約合人民幣4.49元;德國的汽油零售價約合人民幣12.58元/升,不含稅價格約為4.39元;法國汽油零售價約為人民幣11.9元/升,不含稅約為4.09元;英國約為人民幣12.7元/升,不含稅約為4.13元;與中國同期的汽油零售價4.26元(93號汽油)沒有顯著差別。盛洪先生的文章早已揭示了這一點,我們不必重彈老調。

  同時,應該看到,主要發達國家的各種相關稅費統括在燃油稅中,各國油價不同主要是燃油稅率不同所致。95號無鉛汽油,英、德、法三國燃油稅率高達200%以上,而美國、加拿大僅為20%和50%左右。隨著油價的高企,美國國內增加燃油稅的呼聲日趨強烈。

  如果加上養路費等開支,我國普通汽車消費者所費不貲。以今年3月份北京93號汽油價格為例,零售價為3.92元/升,同期美國油價平均每加侖2美元。以美國家庭一般一輛車每月消費汽油25加侖計,按當時的基準匯率,1美元摺合8.2766元人民幣,摺合為人民幣413.83元。而北京同量汽油總價370.93元,再加上120元的養路費,共花費490.93元。如果加上各種買路費、出城費,以及雙方的薪酬、物價指數,總花費遠遠超過美國消費者。

  我們不能再盯著成品油出廠價不放、無視消費者的各種隱性稅費負擔、將壟斷利潤與公路收費等諸問題輕輕放過,而陷入想像中的低油價陷阱不能自拔。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成品油價暫不與國際接軌,出台燃油稅已提上日程。確實,在目前內部市場不靖的情況下,所謂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不過是給壟斷企業提供了一次坐地分錢的機會。而普通消費者則不得不在承擔沉重的稅費的同時,提前為燃油稅埋單。

  與其討論油價的高低,不如先清理各種費用,儘快代之以統一的燃油稅。不能讓消費者在舊費未除的情況下,重繳新稅,支付高額的壟斷與行政管理「貼水」。

  作者: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5: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