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洲華裔是"最聰明孩子" 還是 "最淵博"而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5-12-7 1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5年「澳大利亞最聰明孩子」知識競賽近日落下帷幕,華裔男孩席威廉(音)獨佔鰲頭,獲得了2萬澳元的獎金。另一蘇姓華裔女孩獲得第二名。

  ■ 總決賽選手中一半以上是華裔

  參加總決賽的9名選手中,有5名是華裔學生,其中兩名進入前三。位於華人聚居區的Hurstville公立學校被評為「最聰明的學校」,因為它有8名在校學生成功晉級複賽,是全澳各校中參加複賽人數最多的。奪得亞軍的蘇姓女孩就來自這所學校。

  「澳大利亞最聰明孩子」電視比賽從2004年開始舉辦。它是效仿英國ITV電視台2001年大獲成功的「英國最聰明孩子」節目舉辦的。參賽選手都是11歲或12歲的在校小學生。

  這次的比賽全澳共有1.2萬名適齡小學生通過網上答題進行初試,參加人數是上屆的3倍。其中成績最好的1509名選手,又經過筆試及7輪電視比賽,最終選出9名選手參加90分鐘的電視總決賽,通過常識競賽、自選專題競賽和對手專題競賽,最後決出總冠軍。

  ■ 「英才班」里到處是華裔面孔

  在記者採訪中,幾位澳大利亞本地人都對華人孩子的天資聰穎、刻苦勤奮讚嘆不已,認為這是中國血統遺傳來的。「英才班」、「精英中學」里到處是華裔面孔。年輕華人接受高等教育及從事醫生、會計等熱門行業的比例遠遠高於人口比例。

  由於澳大利亞人口不多,高等教育發達,澳通行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中小學課程輕鬆,家庭作業極少。孩子們的很多時間都花在閱讀課外讀物及板球、足球、游泳等體育活動上。

  而華人家庭卻保持了中國人重教尚學的傳統。第一代華人一旦站穩腳跟,首要任務就是打造子女教育升學的最好環境。經濟條件允許的,會送孩子到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學生則被父母期望進入「英才班」,以後考入「精英中學」,接受更為嚴格的教育。

  ■ 華裔孩子「最淵博」而不是「最聰明」

  儘管華裔孩子在這次比賽中的優異表現令華人深感自豪,但也引發了人們對華人教育方式的反思。

  澳本地家庭通常以孩子能參加學校的橄欖球隊、辯論隊為榮。而華人家長則重視考試成績,不鼓勵孩子過多參加社會活動。他們通常希望學校儘可能多地讓學生學習,作業越多越好。記者就曾聽說華人家長認為孩子功課太過輕鬆,集體找校長要求增加課程的事例。中文報紙上每天都有整版的補習班或家庭教師廣告。在華人聚居區,還有華人開的專營中小學補習書籍的書店,顧客也大多是華人。

  缺乏社交再加上華人含蓄內斂的性格,使得華裔孩子在人際交往、體育項目、領導能力、公眾場合表現等方面都略遜一籌。因此,有人認為這個比賽僅僅是考察孩子對某些知識的掌握情況,稱作「最淵博的孩子」比「最聰明的孩子」更妥當。還有人指出,這種比賽僅是娛樂,名次不能說明問題。

  2005年12月05日 第十八版

  來源:環球時報

89

主題

3669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沙發
james2000 發表於 2005-12-8 06:35 | 只看該作者
這跟華裔孩子比較刻苦(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也有一定的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3
空手 發表於 2005-12-8 06:46 | 只看該作者
讀書類的,還是中國孩子好,其他的就很難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