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秋對聯趣談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9-10 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秋對聯趣談

自古以來,有關中秋節的對聯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
大家熟悉的對聯還有: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這三副對子皆寫得清新可讀。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作的對聯。相傳,金聖嘆到金山寺閒遊,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歷史上稱為「生題死對」。

與此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群書生,在中秋節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出上句,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群書生又相聚飲酒守歲,還是那位秀才對出了下聯。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對,被稱作「中秋出句年尾對」。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過去,一夜分為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這一聯是明代大學士楊廷和(1459―1529)父子的傑作。相傳楊廷和8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語驚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時候,老師出上句,他對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時也用來指「中秋」與「冬至」相對。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地月缺」指人不團圓。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為是絕對,後來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可謂天衣無縫。

廈門虎溪岩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對曰:

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


東林寺也有一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星。意境甚為遼闊高遠。


賞月佳處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一對聯: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聯:「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象力。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4

主題

401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2

積分
89
沙發
哭兒 發表於 2005-11-7 14:5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Blue Ivy 妹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