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二春「卡」在了現實問題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9-6 1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她的第一段姻緣並不恩愛,她只得將心血都投到病弱的孩子身上。終有一日,婚姻走到了盡頭。

  ●為了重覓幸福,她花1800元登廣告徵婚,很快收到七八十個來電,但只對一個他有了感覺。

  ●生性有些浪漫的她對房子、票子等並不在意,卻不料與他的戀愛恰恰"卡"在了現實問題上……

  林月與我們聯繫的時候,說自己是「晨報傾訴」的忠實讀者,讀了那麼多故事,她認為該換換口味了,還提出讓我們多關注一下中老年讀者的情感世界。編輯很重視這條反饋,讓我儘快聯繫到林月本人。

  第三天,我就見到了裝束齊整、快人快語的林月。她解釋說,她本人於幾年前加入了再婚求偶的行列,但至今還遲遲未能下定決心重新步入婚姻的殿堂,為此胸中頗積攢下一些感慨,欲一吐為快。

  第一次婚姻「一塌糊塗」

  年輕時我一度夢想當作家,然而因家庭經濟緊張,我放棄了從事專業寫作的機會。由於身體欠佳,我的工作始終沒有起色。20多歲時,經人介紹我成了家。然而那是一次不成功的婚姻,我與丈夫談不上恩愛,他有時還對我拳腳交加。

  孩子是我唯一的希望,然而養這個孩子,我卻花了別人養三個孩子的心血。

  孩子還在娘胎里時,有次我去做產前檢查,醫生告訴我孩子有些先天不足,勸我不要把他生下來。但我非常喜歡孩子,捨不得宣告這個小生命的「死刑」,最終還是提心弔膽地把孩子生了下來,他兩三歲時長得非常活潑可愛,我鬆了一口氣。沒想到長到4歲,災難還是降臨了。因為發高燒,孩子住院治療,醫生說他患了急性白血病。婆家的人都說孩子肯定活不了了,不主張再搶救,可我怎能眼看著親生骨肉就這麼走了呢?我一滴眼淚都沒掉,決定無論如何要把小傢伙救過來。我去央求院方,主治醫生嘆口氣,說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我連連點頭。於是,醫院讓孩子整天睡在冰塊上,以降低體溫,每天都從脖子里注射幾大管葯;我按照好心人的建議,到鄉下去找蟾蜍、蛇膽,以期能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我日夜守在病床前,眼望著頭髮剃得精光的孩子,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能夠出現奇迹。最終,小傢伙還真的挺過來了,但他身體還是比較孱弱,一生氣臉色就會發白,有時還會暈倒,人家都叫他小老頭。這個情形自然令我憂心忡忡。

  孩子漸漸長大,而我與老公的關係卻絲毫沒有好轉。為了給孩子一個相對健康的成長環境,我決定離婚,哪怕揀垃圾、賣青菜,我也要把孩子帶大。然而老公不同意與我協議離婚,只說如果我走可以,把孩子留下。這件事一拖再拖,我與老公之間關係愈加惡化。直到2000年兒子考上了大學,拿到入學通知書,我實在心力交瘁,一下子病得很重。兒子守在我身邊大哭,我睜開眼看到老公站在一邊,就用儘力氣說:「當初你答應過我,孩子考上大學就離婚的。」

  林月抹了抹眼角,點燃一支煙。她說可能老公也覺得這麼拖著沒什麼意義了,就同意離婚。離婚以後,孩子跟著她過,她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住房,只能給人家看店,日子過得很艱苦。

  唐詩徵婚,結下「眼緣」

  儘管吃了不少苦,文學依然是我的夢想。我一邊幫人看店,一邊替別人寫寫文件,偶爾發點「小豆腐塊」。眼看著兒子大學畢業,經濟上基本獨立了,親友們都催我再找一個合適的,還有人建議我去「傍」大款,說那樣我就不用因經濟的原因四處奔波了。對此我倒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個性強,思想又比較傳統,邁不開那一步。我的一位老領導在國外定居,他得知我的處境后非常同情,就建議我到國外發展。我本來動了心,但想想英語多年不用,已經基本上「打包」還給了學校,如果出了國,我能幹些什麼呢?

  「思前想後,我最終猛跺了一腳,對自己說:難道上海的好男人都成家了么?我林月就這麼惹男人『厭氣』?徵婚!這個念頭一下子出現在腦海里。」回想起自己那天的衝動,林月笑了笑。

  起初我對中年人再婚的困難估計得不足,只想找一個理想的伴侶,不圖他富貴,只求他能夠在文學上助我一臂之力。經過比較,我覺得報刊徵婚的形式不錯,就花了1800元做了一個特別大的中縫廣告。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徵婚,我就不要搞得鬼頭鬼腦的,索性透明度高一點。為了「測試」對方的文學功底,我在廣告中特意寫了兩句唐詩:「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我很喜歡唐人綦毋潛這首詩的意境,期待應徵者能夠有所回應。

  廣告登出后,反響還不小,在兩三周里我收到了七八十個應徵電話。然而應徵者的表白卻讓我失望。第一個打進電話的人口氣很兇,說他有房有車,收入不菲,孩子在國外讀書,沒有負擔。我覺得他心理感覺太好,就婉言謝絕了。他隔了一周又打來電話,說以他的條件,別人巴結他還來不及,我怎麼還拒絕他呢,他想不通。

  我又接了些電話,有人一開口就問我身高多少,戴不戴眼鏡,讓我感覺好像在做買賣。還有一個人開門見山:「我條件不錯,是不是出來見個面?」最好笑的是一個男士還沒見面,就說結婚後每月給我5000元,用來購物和美容……這些反應真讓我失望。到了後來,我都患上了「電話恐懼症」,誰的電話都不敢接了。

  那麼多電話中,只有潭煙的來電讓我心中一動。他是登報一周后打來的電話,口氣淡淡的,問我是否徵婚。我說是的,他就接著說:「你是離異的,而我是喪偶的。自從我妻子去世后,我一直想尋短見……」潭煙的話可能觸動了我的俠義心腸,我也不知自己怎麼想的,提出當天見面。於是當晚我見到了潭煙。可能是「眼緣」吧,我感覺與他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聊了不短的時間,潭煙跟我倒了許多苦水,我認為這個男人值得同情。

  第二天,潭煙來到我的住處,一瘸一拐的,腳脖子腫得像大饅頭,連聲說自己「中獎」了。我家裡正好有一瓶活絡油,我就沒有避嫌,幫他脫下襪子,塗上藥油。潭煙看到我的舉動,認為我為人老好的。而我好像對他也有點特殊的感覺。就這樣拉開了我們愛情「第二春」的序幕。

  我不肯領證,他不肯分手

  正式交往後,潭煙常往我這裡跑。我這個人比較不現實,因此在與潭煙的交往中,每當他講到自己的家人、住房條件,我都不怎麼在意,「嗯嗯」地做一個應聲蟲。有次潭煙來時正趕上我在寫稿子,他就勸我不要那麼累,還開玩笑說他養得起我。我對他說我沒穩定的經濟來源,兒子雖然工作了,但沒成家,他的身體弱,我這個當媽的還得幫襯他一下。不知是否因為聽了這些話,潭煙沒過幾天就跟我講起他妻子去世后先後與別的女人交往的過程,舉例說某個女人「居心」不夠好,因為自己有孩子,所以對他家的房子有「企圖」。我聽出了一絲絲潛台詞,就暗示他,十指連心,偏愛自己的孩子也是人之常情。潭煙聽后沉默了幾分鐘,然後說如果他和我成了家,他就能夠做到不顧念孩子,與我去過兩人世界。

  「儘管我對他的想法有保留意見,但沒有當面爭論,也許潛意識裡不想破壞彼此良好的最初印象吧。」林月捏了一下額頭,繼續說下去。

  相處長了,我發現潭煙有失眠的習慣,有時還會健忘。因為與他第一眼有緣,我就自覺承擔起對他心理支持的義務。然而這僅限於我們兩人間的交往,涉及到他的家事,我就自覺地「禁聲」了。今年春天,潭煙想起對亡妻的承諾,想對他的幾室幾廳作重新分配,並極力在子女間搞平衡。由於欠缺必要的法律常識,這件事他沒有處理好,反而引起了家庭糾紛。詳情我不想細談,總之弄到最後,潭煙幾乎成了無房戶,而孩子們還挺有怨言。我發現潭煙又失眠了,知道是因為房子問題,就沒有用這個話題去刺激他。可是我的家人得知后,與我的態度大相徑庭,說明明講好有幾房幾廳,現在連一廳都沒有,我如果嫁給潭煙,還得自己出錢買房子,這不是在耍我么?

  雖然我的家人這麼說,可我的心態一直很平,因為我原本對財產不看重。可是我的家人還是找到他去談判,說我又不是嫁不出去,如果要娶我,就必須買房子。他承認自己好心做錯事,但房子的分配木已成舟,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成家後補貼我幾萬元錢。我家人不滿意他的方案,提出如果潭煙不肯為我買房子,而我一定要跟著他,他們就會取消我的繼承權。話一出口,潭煙更不開心,找到我說,我家人用這個條件來壓我,證明他們根本不當我是親生骨肉。

  我家人始終給我施壓,讓我跟潭煙分手。我念及緣分難得,頂著壓力還在與他交往。幾個月前潭煙因病住院,我天天跑醫院伺候他,有時夜裡他吊鹽水,我就在醫院過夜。有次潭煙接電話,得知有親屬要來看望他,他沒跟我明說,只勸我先回去休息,不要太辛苦。我很生氣,認為與他交往快半年了,別人對我也有所耳聞,我們的關係是光明正大的,有什麼可迴避的呢?衝動之下,我對潭煙說:「反正你再過一周就出院了,既然這一關過不去,我們還是分手吧。」潭煙馬上回了一句:「我就知道你早就想跟我分手!」

  出院后,潭煙找到我,表示不想分手,說著說著還哭了。我不敢說話太尖刻,因為知道他有失眠的毛病,怕他受不了刺激。潭煙見我口風鬆動,就提出要與我領結婚證,我覺得不踏實,就沒同意。現在我們還在勉強交往。

  兒子大學畢業后換了好幾份工作,我勸他愛惜身體,他卻讓我不要出去賺錢了,說他養得起我,還說他要一個人賺錢,將來交給妻子、母親和丈母娘三個女人花。我看到兒子這麼懂事,就忍不住與潭煙念叨,沒想到潭煙說:「我早就說過你沒必要替你兒子張羅啊。」我對他的口氣很不滿意,就問幹嘛他可以為自己的子女操心房子,而我就不可以多對自己的兒子付出愛心呢?

  林月忍不住又想吸煙,但煙盒已經空了。她嘆了口氣,說原本想尋一個感情上的「第二春」,沒想到又是一個大起大落,前途未卜。她補充說:「最近我父母身體不大好,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還主張我儘快與潭煙分手。輕率分手,我覺得對不起當初的『眼緣』;但繼續交往,我又感覺潭煙口頭上說不想失去我,但實際生活中又不肯付出。中年再婚,咋就這麼難呢?」

  我對林月有個小小的提醒,說有夢想是可貴的,但在與異性交往時也不要太強調自己的文學夢。走向電梯時,我對她說,相信關於中年人再婚,讀者朋友尤其是她的同齡人會提出不少明智的建議的。她點點頭,表情中充滿了期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