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浩劫:究竟誰應該為新奧爾良悲劇負上責任?

[複製鏈接]

429

主題

1069

帖子

87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希望 發表於 2005-9-7 2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5日,因未能向颶風災區提供緊急救援而遭受猛烈抨擊的美國總統布希再次赴重災區視察。不過,有評論指出,即使布希赴災區一百次,也無法挽回那些被洪水淹死的生命。圖一籌莫展的布希在聽取救援官員的彙報。(路透社)

9月6日,新奧爾良卡特里娜造成的死亡數字直線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間慘劇被披露,誰應該為美國歷史上繼911之後最大的一場浩劫負責?

地方官員應負主要責任

 雖然許多人將矛頭直接指向布希和聯邦政府,認為其應負主要責任,但是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布希頭上顯然是不公平的,因為地方官員作為這一自然災害的直接負責人有明顯失職之處。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布蘭科和新奧爾良市長納金成為靶心。

 當緊急事件發生時,最首先的責任不應是由聯邦政府承擔,因為時間的緊迫性,地方及州官員的第一反應及決策對整個事件的走嚮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卡特里娜颶風來襲前後,布蘭科和納金的表現無疑是國家的恥辱,尤其在對市民大規模撤離計劃的執行上所表現出來的無能。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颶風來臨之前,當局其實已經制定了非常周詳的市民撤離計劃,目標是成功撤離超過一百萬的市民。而根據這一撤離計劃,大約30萬人需要公共交通工具來撤出市區。文章表示,如果這一計劃被充分執行,新奧爾良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除了撤離計劃以外,地方、州及聯邦的官員甚至在13個月前就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以應對颶風來襲。演習是以三十萬人被洪水圍困為假想背景的,其目標是成功撤離超過一百萬的居民。而當颶風真正來襲時,這場模擬演習所暴露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或者說這些問題都被忽略了,演習徒有其名。

一年前,當伊凡颶風逼近時,新奧爾良當局也曾經下令全城撤離,但是沒有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幫助民眾撤離,結果是大部分的窮困居民都沒有及時撤出。所幸的是伊凡颶風偏離了軌道,沒有光臨新奧爾良市。事後,布蘭科和納金皆承認他們所制定的撤離計劃是有缺陷的,原本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一年以後的今天,狼來了的悲劇在新奧爾良完美上演,上帝沒有再次眷顧新奧爾良市。

而如今在新奧爾良市的官方網站上仍可以看到一個應對颶風的應急計劃書,計劃中寫到,「安全撤離受颶風威脅的民眾是制定政府緊急事件管理計劃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這一緊急計劃書實際上也完全被政府忽略了。

事實上,在城市撤離計劃中明確表明,當災難來臨時,新奧爾良市將運用所有的資源將市民撤離到安全的地區。矛盾的是,新奧爾良有著足夠的巴士撤離所有的市民,但市長卻沒有使用它們來幫助市民脫離苦海。

計劃書中同時警告到,如果這項撤離計劃不能得到充分地執行,後果很可能是摧毀性的,很多生命將被颶風無情地奪去。不幸的是,這一可怕的預言被應驗了。

更可氣的是,新奧爾良市市長並沒有按照計劃書上所說的去有效地撤離居民。相反,他下令所有難民向大會中心和超級圓頂運動場聚集,那裡沒有充足的水、食物和安全保障。結果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搶劫和強姦。而現在納金卻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了州長、布希及聯邦政府的頭上。在緊急事件中,州與地方的良好互動是解決危機的關鍵,而在颶風來臨時,互動被證明是無效的。

 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如果沒有州長的首肯,聯邦政府是沒有權利干涉州內事務,即使是處於緊急狀態。事實上,布希在卡特里娜來襲之前宣布了一項緊急令以應對颶風,而這時只等州長布蘭科請求聯邦政府的幫助,援助的動員工作在災前就可以得到展開,但她並沒有這麼做,怠誤了援助的最好時機。

另外,州長布蘭科在整個事件中沒有與新奧爾良市市長和聯邦政府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充分配合共同執行早先制定的撤離計劃,而在撤離計劃明確中規定了州長有著絕對的權利協調所有的應災措施。如果州長履行了撤離計劃中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或許幾千人的生命將得到挽救。
 建議路易斯安那州應成立專案小組調查當地官員在整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之處。而其同時也表示,災難還沒有過去,當地官員必須集中精力解決當前的一系列問題,而不是擔憂自己將受到怎樣的處罰。

布希的罪過

但是,當前美國民眾並沒有耐心聽布希政府解釋主要是因為地方官員的失職而導致新奧爾良悲劇。也許路易斯安那州真的需要一個朱利安尼,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現在美國人真正需要的是美國政府了解這次挑戰的本質以及堅決有效地克服困難,渡過危機。

 在這一點上,布希不得不承認美國國土安全部在9/11以後最大的一次考驗中完全失敗了,而這一美國最大的官僚機構是布希一手建立的。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曾警告新奧爾良可能面臨「災難性的」颶風襲擊,但布希卻對這一警告置若罔聞,一心只顧增加反恐預算。結果導致防範洪災的預算被壓縮80%,加強防洪堤建設保護新奧爾良市的工程37年裡首次被擱置,為預發洪災後撤離災民所設定的規劃也被丟棄在一邊。
 
而反恐預算中大部分被投入到國土安全部的建立中,雖然其反恐及應對國內緊急事物效果一直為人所詬病。在這次颶風危機中,國土安全部的被證明完全沒有能夠發揮他的職能,而這一責任只能由布希來承擔。
 
因此對颶風警告的置之不理並不是地方官員的特權,布希更將其發揮到極至,但他這樣做似乎並不只是失職,而有著更深刻的原因。
There is a sky, illuminating us, Someone is out there, that we truly trust, There is a rainbow, for you and me, A beautiful sunrise, eternall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