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民工資僅占政府收入一半不到 高稅負太殘酷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9-2 15: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個稅調整正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有關起征點的問題也要召開立法聽證會,吸納民意。那麼,起征點定在多少合適?我們不妨從橫向和縱向來比較一番。

  縱向看,說來令人吃驚。1980年我們確定個稅起征點為800元的時候,內地城鎮職工的


   



平均月工資在40元左右,800元的起征點在當時是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的20倍,所以當年徵收的個稅也就10多萬元。個稅法實施到1993年,月薪超過800元的納稅人才佔1%。此後,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03年,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超過6000元,較23年前增長了15倍。2004年,月薪超過1500元的納稅人佔到約24%。《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魯寧認為,去年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143元,以1500元作起征點,實在「殘酷」了些。

  再從縱向看,與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增長相伴的,是財政收入遠高於GDP的高速增長和居民收入相對於GDP的不斷下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顯示(新華社6月17日公布),2000年國家財政收入是1.3萬億元,2004年上升到2.6萬億元。僅4年時間,財政收入就翻了一番,而工資佔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則下降到12%。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李志寧的研究,從70年代末以來,「工資總額」在GDP中所佔比重逐年走低,23年裡有16年的工資比重比上年低。特別是到了90年代中後期,下降的速度更快,上世紀90年代末比1980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以2002年為例,居民工資總額大約在1.2萬億元左右,占當年10萬億元GDP的12%、城市居民3.7萬億元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2004年,我國的財政收入超過了2.6萬億元(已扣除出口退稅)。

  也就是說,國民的工資總額只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二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強!但就在工資佔GDP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大部分由普通工薪階層負擔的個人所得稅,卻從1994年以來成為同比增長最快的稅種,平均增幅高達48%,遠高於9%的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美國財經雙周刊《福布斯》曾發布報告稱,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內地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居於法國之後,也是亞洲稅負最重的地方。這一報告未必權威,卻有參考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高稅負並沒有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正如中央黨校吳忠民教授撰文所述:「中國現在每年用於類似於社會保障、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當中所佔的比例極低,在各個國家當中倒數第一;而用於行政、豪華性公共建設的公共投入在GDP當中所佔的過高比例卻是世界第一。現在,中國一種常見的、形成明顯對比的現象是,每逢涉及基本民生問題時,資金的籌措難乎其難,但是一旦要搞大型豪華型建設時,資金就像呼風喚雨一般會聚起來。比如,東部某發展程度一般的省城在過去的5年花了500億元進行城市建設,效果一般,又準備在未來的5年當中投入1400億元繼續擴大規模。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8月29日《中國經濟時報》)

  此種情況下,制定較低的個稅起征點,百姓肯定有怨言。

  橫向看,我們可以比照香港。香港個人所得稅額已經調整(2005年),現行免稅額為10萬港元(按年申報),已婚人士則為20萬港元。此外,對於供養老人和兄弟姐妹的、傷殘受養人等,都有數額在幾萬元以上的額外免稅額。同時,對於居民購買房屋等,還實行最近兩年的個稅返還等措施,非常人性化。港人的人均月收入大約是內地人的10倍,而且社會保障體系健全,月入1萬元左右才少量徵稅,我們月入1500元就徵稅,未免苛刻。

  個人所得稅法應該著眼於保障公民權利而不應該著眼於保障稅款收入。財政少那麼一點點錢無關痛癢,而普通百姓多那麼一點點,卻直接關係到基本生活、健康、養老、兒女的教育和前程。2004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也就1737.05億元,在2.6萬億元的盤子里只佔6.7%。而每年公款吃喝、公車支出、公費出國考察的費用,遠高於個稅收入。如果這些地方稍微緊一緊,也就不必死盯著個稅收入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