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拿大華人新移民的困惑之:身體健康的困惑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8-26 2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得剛移民到加拿大的時候,為了孩子就學,先到住宅附近的一個教育中心去進行學科測試,以便根據其水準安排年級。測試時,一個工作人員問孩子:你知道在學校里最重要的是什麼嗎?孩子無言以對。那個工作人員說出了答案:是健康。這個答案和我們所理解的真是大相徑庭,的確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卻在情理之中。我們當時真的感到一種溫馨,覺得這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國度,心中不禁充滿感激之情。

的確,這正是我們保健意識的啟蒙。從那以後,我們真的感到了保健問題的重要。首先,在買房前,家中就有這方面的評估,關於風險方面,第一是不能生病,第二是不能失業,否則付不起按揭貸款只能把房子賣掉或交給銀行處理。其次,在購買人壽保險時,決定保費高低的一是歲數,二是身體健康程度。病越多,越嚴重,保費就會越高,而如果查出有癌症,就會被拒絕投保。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超脫出經濟原因之外的,即健康對於對於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社會,對於人類,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人們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后才感到它的珍貴,這就是青春和健康。

實際上,以筆者的個性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都不會對保健感興趣的。軍人出身的父親經常嘲笑那些不敢吃肥肉的人是保命哲學,他只崇尚體育鍛煉,而筆者也曾一直認同這種觀點。

保健觀的改變是筆者來北美的最大收穫之一。北美保健潮的興起和全球化的趨勢來自戰後嬰兒潮人士保健意識的覺醒,北美歐洲自不待言,兩年前中國做了一次對白領女性的問卷調查,「健康和諧」第一次取代「事業有成」,成了職業女性的第一追求。這也說明中國職業人士及新興的中產階級保健意識的覺醒。一場靜悄悄的保健革命即將來臨。人到中年,保健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了。我們常說,買個車都精心呵護終身保養,人難道比車不是重要的多嗎?車壞了可以換新的,身體壞了就不能換新的了。

西方崇尚體育健身,推崇保健品、營養品的作用,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健康狀況卻依然不佳,這和欠發達國家由於營養不良所造成的健康狀況日益下降倒是殊途同歸。這就不能不讓人們感到困惑。

在現代社會,想找一個沒有污染的生存空間是天真的。只是有些地方相對好一些而已。加拿大的空氣普遍比中國好,這是事實。但加拿大的飲用水卻由於污染在前幾年鬧出了人命,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們在觀念上都認為礦泉水乾淨,而據說加拿大的礦泉水兌上 49%的自來水出售是合法的。而吃的污染更是避之不及,無論你的米淘得多乾淨,菜洗得多乾淨,肉經過多高的溫度消毒,都無法去掉這些食品中的化肥,農藥,助長激素,抗生素,防腐劑等的殘留物。以至於傳說北京的老太太在市場買菜時,專挑葉子發黃的,被蟲子咬過的菜買,認為這肯定沒有使化肥農藥或用量很少,吃起來更安全一些。

各種防不勝防的污染對人們健康的危害暫且不提,人們對五花八門方便食品,快速食品趨之若鶩,使人們的健康狀況更是雪上加霜。隨之而來的健康狀況令人堪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紛至沓來。據統計,,美國約有61%的人口超重,病態肥胖者高達27%;中國肥胖患者已超過7000萬,北京人有一半是胖子,並且肥胖「後備軍」世界第一。

與上述現象相對照,從最近備受矚目的非洲尼日大飢荒,造成15萬骨瘦如柴的尼日兒童命懸一線。可以看出,目前的世界是一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世界,由此帶來人們的健康觀念也有著明顯的不同。曾幾何時,中國人用「又黑又瘦」,用衣服上「打著補丁」來描繪窮人的窮態。用「又白又胖」來形容富人的富態,而西方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往往也以胖和白來描繪富人,他們也以大腹便便來畫漫畫,諷刺華爾街的老闆和石油大王、鋼鐵大王以及汽車大王的。而現在,「又白又胖」成了窮人的同義語,「又黑又瘦」成為描繪富人的用語。為什麼呢?因為富起來的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為了健康長壽,就會不惜工本的去選擇「健康食品」,「健康食品」以素食為主,其特點是低糖、低脂肪、低油、低鹽,高蛋白、多纖維又清淡的食品。在主食方面,麵包不再要求用精麵粉,而用粗麵粉甚至是糠皮做成的「黑麵包」。健康食品的另一個特點,是水果居多。吃優質優價的「健康食品」顯得瘦是可以理解的,可為什麼富人又「黑」了起來呢?原來在西方一些發達的國家中,只有有錢的富人才有條件、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去進行健身活動,到外地旅遊,到海灘去曬太陽,以致使自己變得又黑又瘦,窮人多是沒有這些條件的,所以他們往往「又白又胖」。這種健康觀念的變異,說明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健康方面無所作為的危機感。

我們從中國來的新移民已經體驗到,在豐衣足食方面中國與加拿大區別不大,但在支出結構上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中國,吃的支出占最大的比例,在加拿大住的支出占最大比例,換句話說,在加拿大,你敞開去吃,也不會花太多的錢。這樣,就會在飲食方面無所顧忌,再加上身臨西方飲食習慣為主體的環境,不免受的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特別是孩子在飲食方面的西化,難免重蹈西方人飲食結構的覆轍,這就是說也有患上相同疾病的隱憂。

總之,人類要為自己的疾病負99%的責任,因為大部分的疾病是源於人們的無知、無法犧牲的慾望、以及錯誤的選擇造成的,其實很多疾病是可以避免或改善的。需要強調的是,在人們都在追逐名利的現代社會中,健康總是最晚才受到重視,現代人用一生最健壯的時光來追求財富,而進入中年後,卻需要用財富來換取健康,且往往為時已晚。另外,時代在前進,人們不可能由於科技進步而帶來的負面效應而關閉工廠,放棄汽車,拒用化肥農藥,回到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

在這樣的狀態下,盡最大可能的保護環境,防止新的污染,提倡生態農業,健身,改變飲食結構和烹調方式,減輕心理壓力等等,已經成為我們現代人的必修課了。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沙發
mahoupao 發表於 2005-8-27 11:40 | 只看該作者
年輕時拿命賺錢 年老時拿錢養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