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爵士樂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奧爾良人的憂鬱、閑適、鬆散的生活方式,使其在美國享有悠閑之都(Big Easy)的稱呼。用Big Easy來形容這個城市很難從中文中找到對等的辭彙,無論舒適、安逸、寬容、隨意、富有都不夠貼切,只能從英語的原意里細細品味其確切的含義。也許由於過渡的悠閑和其它原因,這個城市還是the city of sinners and saints(罪犯和聖賢同在的城市),她擁有美國最高的貧窮率和犯罪率。
新奧爾良市的地理環境非常特殊,周圍水道縱橫、地勢低洼,平均海拔僅有1.5米,很多地區低於海平面,而龐恰特雷恩湖更高於整座城市5到8米。為了保證安全城市周圍修築了數百里長的防洪大堤(levee),由112個抽水站組成的排水系統通過人工開鑿的泄水道(canal)終日分水,將水排入龐恰特雷恩湖。這次卡特里娜颶風將17街泄水道(17th street canal)的大堤衝垮,導致洪湖水灌進城市,使城內80%的房屋泡在水中。當肆虐的颶風帶來天災時,無能的行政管理引發了悠閑之都不法之徒趁水打劫、大發水難之財的人禍,使整個城市陷入嚴重無政府狀態,新聞界沿用Big Easy,尷尬地祭出了Big Free一詞來形容這種情景。
與Big Easy一樣,很難簡單地將Big Free理解為無償、放肆、行為自由、不受約束、通行無阻,惟有理解英語原文才能品出這個辭彙的無奈。但是城市雖處於Big Free的狀態下,除了極少數不法之徒良心泯滅之外,大多數新奧爾良人也僅限於求生從商店裡拿必須的食品和水,而非平時奢望的其它用品。當記者採訪這些颶風的受害者時,他們用了這樣的片語「what we need, not what we want",片語雖簡單但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那些災民的心態,他們是善良的,並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