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洗衣工到公司經理----北京移民大何的故事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9-2 0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金紗

  大何,人高馬大的一個北京人。2001年初移民來到加拿大多倫多,前一個星期剛剛榮升為所在公司的Coordinator,令人羨慕的Manager級的人物。由於我們兩家是密友,所以對他的故事我們知之甚多。最近經常看到網上一些新移民的抱怨性的文章,我覺得大何成功的故事應該能夠對一些新移民來到加拿大的生活方向給予一定的幫助,總結起來應該就是一句話:實幹勝於抱怨。
大何一表人才,高大英俊,原為一家國營公司任正處級幹部。象他這樣出來的人一般人都會認為他與「貪」字沾邊,實則不然。因為他一來,租好房子就到處張羅著找工作,而且還是LABOUR工。找到了就踏踏實實地干。一個貪官是不可能有這樣的行為的。

為什麼移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純粹是上了在美國的妹妹的當,以為在北美能夠更好地發揮所謂的才能等等等等。來了以後,他和某些新移民一樣傻了眼,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但大何這點厲害:不論到哪裡,不論條件多麼艱苦,他就是不抱怨,迅速平靜下來,踏踏實實地從零開始。我覺得這也是很多喜歡抱怨的新移民所不具備的素質,用他的話來說:有發牢騷的時間還不如去學習或者掙錢呢。他在國內可能就是憑這個素質一步步地爬上處座的位置的。

大何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洗衣廠,是朋友給介紹的。9加元一小時,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據他說,工作條件很惡劣,又臟又熱,很多人幹不了一個小時就跑了。但他干,而且幹得很賣力,很盡心。

很快,他的Supervisor和Senior Supervisor就發現這個中國人與其他人不一樣。於是在大何幹了八個月後,就把他調離了又臟又累又熱的分揀流水線,讓他干責任性高一些的Sender & reciever,當然薪水也上去了。

凡是在這個廠乾的時間長一點的人都知道,這個位置實際上是非常令人羨慕的Supervisor預備位置。這個廠的很多Supervisor都是從這個位置上被提拔上去的。

但在這個位置上,大何立刻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就是英語不行。這個位置雖然也還算是Labour,但只算是半個Labour了。畢竟用電腦的機會多了,接觸文件的機會多了,與客戶與高級管理進行語言交流的機會也多了,體力工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了。但大何的英語不靈啊。好幾次大何吭哧吭哧就是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好在客戶們和頭兒們都不太在意,直接去查電腦。但這深深地刺激了大何。

這畢竟是在加拿大啊,就這麼混下去也是可以的,但語言不通太讓人覺得窩囊了。大何一生氣,辭職了。大何辭職把他的頭兒嚇一跳,問:「幹得好好的為什麼辭職?你找到更好的工作了?你要知道你再干一年,你就有資格當Supervisor了。」大何回答得也很乾脆:「我辭職是為了學英語,不學英語我永遠也上不上Supervisor。」他的Supervisor聽了搖搖頭說:「學好了就回來吧,你還有機會成為Supervisor。」就這樣,在這廠工作了十一個月後,大何辭職開始專心學英語。

大何在LINC學校學了一年的英語。在學英語期間,大何踏實的性格又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大何移民時已經37歲了。雖然上中學大學也學過英語,但那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早就還給老師了,也從來沒有想到快四十了居然才開始真正地學習英語。

在LINC學校,老師給他的評價是,模仿能力很強,發一個音,別人要被糾正幾次,但他一次就能模仿得非常好。記憶力不是很好但很努力,經受得住不斷地,枯燥地重複。

現在大何的英語什麼樣?說實話,閉著眼聽你就會認為他是個洋人。他講的英語幾乎沒有中國口音。大何學英語的體會是,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看到什麼不會的就記住,不知道怎麼念的詞句就找朋友,鄰居,老師以及任何一個當地人問,真正做到不恥下問。而且不怕白眼,不怕丟人,隨時找機會應用。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某人吹噓自己的英語和北美人一樣,還要為此辦什麼英語學習班。其實我認為這根本算不了什麼,沒有什麼可以吹噓的。努力學習再加上北美語言環境的熏陶,同樣可以說出漂亮的英語。大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英語學好了,原來的公司大何也回不去了。因為鬧SARS,洗衣廠也沒了生意,裁了不少人。但大何英語厲害了,找工作也不用費多大的事了。在幹了幾次臨時性的工作后,大何找到了目前工作的公司,一家美國人在加拿大開的製造汽車零件的公司。當然一開始,還是Labour,都是些搬運打雜的工作。

但就算是干Labour,大何勤勞踏實、誠實努力的個性讓他再次引起了他的Supervisor的注意。三個月試用期未滿,就把他轉成了正式工,調到了一個工位當Machine operator。大何說,在很長時間以後,在他給母親辦理探親手續時才知道Machine operator已經不算是Labour了。但大何那時候不知道,他時來運轉的時候來了。

在MO的位置上,大何表現得更突出。別的人一個班次才做26個零件,工廠規定是27個。為此,勞資雙方經常發生矛盾。但大何在二周的學習期滿后就可以做到一個班次做30個零件。

他的Supervisor認為他一定做得很辛苦,對他褒獎有嘉。但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大何不僅幹活時顯得輕鬆自如,而且工作量似乎還有餘量。由於MO休息時間可由工人自行安排,大何甚至有時間在下班前給自己安排一次淋浴。當然大何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次序也和其他MO不一樣。

於是這位Supervisor特地找來管生產的高級管理來觀看大何是如何工作的。當這位高管問大何為什麼能幹得這麼輕鬆這麼快時,大何說實際上他應用了以前在中國做管理工作時的統籌原理,把工作量和工作次序做合理調整,就很容易辦到。這位高管聽后連連點頭。問大何原來是幹什麼的。大何胸脯一挺,回答說在中國他也是一個高級管理。

這位高管這才明白為什麼這位普通的MO有如此豐富的管理經驗。於是馬上回辦公室按照大何說的方法進行了生產調整,並將此方法命名為何氏工作法,工廠的產量一下子就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工人們一開始不高興,為此還埋怨大何,還告到了工會。

後來發現幹活實際上確實比以前輕鬆了,工廠方面因為產量提高,在五個月前剛加完薪水之後,又給大家加了點薪水(按勞工合同應該是一年加一次),工人們也就高高興興地同意增加工作量。就這樣事,勞資雙方都很感謝大何。工廠在員工季度會上點名表揚,還特地當場給大何發了2000加元現金的大紅包。

在這家在加拿大有五家工廠的北美公司工作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一個十分聰明的中國人為這個公司進行了一次生產改革。沒過多久,大何所在的班次的Supervisor要調到別的工廠當高級管理,理所當然地,高管們讓大何當上了這個班次的Shift Supervisor,統領五十三位工人,五位Leader-hand和二位Junior Supervisor。

當然一開始有些人是不服的。但美國公司就是美國公司,一切從實用出發,不象某些加拿大公司那樣論資排輩。大何有高管們頂著,別人也不敢說什麼,於是大何如願以償地當上了Shift Supervisor,在異國他鄉靠自己的踏實肯乾和聰明才智再次當上了官兒。不僅如此,大何還在這家公司創造了幾個第一:

1, 第一位華人Supervisor。大何現在還沒有入籍。

2, 第一位在最短時間內當上這家公司的Shift Supervisor。大何在這公司僅工作了十三個月就當上了Shift Supervisor(Senior Supervisor, Shift Supervisor, Junior Supervisor。 Senior最高,Junior最低)。其他的Supervisor,包括一些白人,最短的還用了五年才當上Supervisor。

3, 第一位受到勞資雙方都喜歡的僱員。這是這家工廠老闆給大何的評語。

大何算是成功的。他來加拿大也不過四年多,現在經過他和老婆的努力奮鬥,已經有自己3300英尺的獨立屋,養了兩台全新的車。他為什麼會在北美這個白人一統天下的地方取得如此成績?用大何的話說來總結如下:

1, 做人要踏實。不論做什麼事都應盡全力。不抱怨。確定好自己的奮鬥目標后,不怨天不怨地,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不斷地從零開始努力,一步一步地逐漸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世界上唯一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不急不燥,不急功近利。這也是老一代移民的作風。老一代移民其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遠比新移民差,但他們仍然可以創造美滿的生活。靠的就是一點一滴,從不抱怨,踏踏實實地苦幹。

2, 語言好是在北美通向成功的一條極為重要的路。大何說,如果當初他不辭職學英語,可能現在他也還是個Sender & Reciever,這裡的哪位管理者會理睬一個不會講話的外來人?

如果他當初不學好英語,就算知道再多的統籌學又有什麼用?如何向人家高管介紹自己的工作方法?試想,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打工,他不會說漢語行嗎?漢語說得不好行嗎?有哪一家國內的大公司會僱用一個不會講漢語的外國人呢?彼此彼此啊。

所以新移民來北美,最重要的還是要先過語言關。大何還搞笑地說,當初他把國內拍領導馬屁的那一套用在他們公司,拍Supervisor和高管的馬屁。如果不是當初英語學得好,你想拍馬屁,可能馬都不會理你啊。馬都夠不著,拍個屁啊。所以,到現在大何最得意的事,不是他當上了Supervisor。而是能把英語學得和洋人一樣。語言絕對是進入社會,融入社會,縮短奮鬥歷程的一大利器。

3, 在國內的工作經驗並不是全部歸零,語言好,就有機會將自己在國內的經驗展現出來。如果語言不好,有再多的專業工作經驗還不是浪費?

在這方面,我們從國內來的博士們,碩士們吃的虧還少嗎?國內的來的,找不到相應工作的博士們,碩士們是不是可以從語言關,特別是口語上打開就業的缺口呢?

告訴大家一個大實話:在北美,「說」的本事,比「做」的本事要來得重要。很多不知道不會的東西都可以用「說」來彌補。

很多從別的國家來的移民,包括黑人,印巴人,教育水平未必比中國新移民高,但在就業上,在接受社會福利援助和社會服務上,就是比中國人有優勢;有歸根到底就是「說」的本事比咱們強。就算是無理狡三分,人家都比咱們有優勢,更不要說據理力爭了。

大何語言好,有一次開車闖紅燈,被警察攔住,原本應該罰他二百多加元的,但大何居然當街用極流利的英語與警察爭吵,硬說是黃燈過來的。最後警察讓步了,只給了他一個七十五元的罰單。就這張罰單還讓大何上法庭給免了。你能說這不是語言好的功勞?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不論承認不承認,這都是事實。所以啊,新移民同胞們,如果經濟情況允許,還是要先學好語言。就算是訴苦抱怨,也別只說給咱中國人聽啊?!

4, 做人要誠實。北美社會是個十分重視誠實的社會。大何說,以當初他的工作效率,幹完工廠規定的工作量是很輕鬆的事,時間上非常充裕。如果他象其他工人一樣地偷懶,任何人都不會說什麼。但是那樣,他將永遠不會引起管理層的注意,也將註定永遠是一個Machine Operator。

但他誠實的性格不允許他這樣做。他閑不住。他當上Supervisor就是閑不住的結果。無論走到哪裡,誠實肯乾的人永遠都會受到歡迎。所以平時工作雖然辛苦一點,但辛苦的結果就是你得到的機會比那些喜歡偷懶的人多得多。

後記:最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新移民發表文章,抱怨如何覺得移民後生活不如想象的那樣,如何找不到工作(語言不好,找工作就是難,找到了薪水也低)。大何雖然很成功,但生活中他卻是個十分低調的人,平時不太向別人宣揚他自己的事。我經過朋友大何的同意,將他的真實故事介紹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點借鑒。

總而言之,根據大何的故事,就一句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想在北美奮鬥出個人樣,還是要從基礎開始。學好語言,等待時機。無論做什麼,總比空發感慨和抱怨強。早開始一天,就離成功早一天。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1 2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