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與世界和平

[複製鏈接]

184

主題

775

帖子

3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相逢_一笑 發表於 2005-8-15 0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教與世界和平

  ⊙本性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佛教徒與地球上有良知的所有人們一樣,渴望全球的和平和安全,就像小草渴望陽光,魚兒渴望水。但是,當我們站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支點上方,往下探望,我們會失望地發現:這個地球,充盈著躁動和不安。局部戰爭、軍備競賽、地區衝突、民族矛盾、教派紛爭、種族歧視、邪教猖獗、恐怖主義、販毒吸毒、環境惡化、資源短缺、貧富差距擴大、高科技犯罪、公職人員的腐化、艾滋病橫行等等人類社會的缺陷和病態,像黑色幽靈,直接間接、處處時時地向這地球上早已脆弱的和平和安全,發出了強勁的挑戰。

  佛教是一個和平並致力於和平的宗教。釋迦牟尼是一個和平的使者,他通過克服內在的躁動和不安、缺陷和病態,達到內在的和平,從而脫胎換骨,獲得解脫和自由,成為幸福的覺者。因此,和平之於人類的重要價值,佛陀有著深刻的體會。如何致力於人類的和平,佛陀有著深刻的認識。對和平的話題,佛陀有著充分的發言權。

  佛陀教導我們:世界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是一個整體。各種關係,在時間上因果相續;在空間上,彼此互依。人、事、物面面相攝,層層相疊,互相牽扯,互為因果。個體的命運與全體的命運,緊密相連,生死攸關。維摩詰居士就說,自己與眾生一體,眾生病為己病,己病為眾生病。個體無法在孤立中生存,無法在不協調中發展,他只是重重無盡世界網裡的一個點。因此,世界的關係法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共榮才能共生,共生才能共榮。

  佛陀還教導我們:所有眾生,皆有佛性,原本聖潔,一律平等。這平等不僅是指不同個人、不同群體、不同人種,而且超越人類,普及宇宙一切生命。

  為此,佛教要求我們:在與自然、社會、眾生的關係中,我們要相輔相成,和平共處;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愛人如己,勿相殘殺;要互相尊重,不可相互輕視;要互相信任,不要互相猜疑;要捐棄成見,握手言和;要破除自我,放棄自私;要有平等心,不要有分別心;要互相了解,不要各自封閉;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要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佛教反對戰爭、提倡和平。因為戰爭意味著殺害。佛教強烈反對殺害生命,包括人類和低級動物。認為:眾生如我們一樣,都怕受到傷害,因此,要將心比心,給予廣泛慈悲,給予憐憫。宋陸遊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大智度論》說:「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觸犯殺戒,滅絕人禽生命,自殺,教他殺,喜他殺,助他殺,同罪;死墮三惡道,及生人間,多病短命。」

  佛陀說:「殺動物作祭品,將導致世界的非正義。當殺動物時,神都會痛苦地吼叫。」認為戰勝者將被戰勝,殺人者終被殺。戰爭雖有正邪之分,但沒有值得稱讚的戰爭。他甚至認為,士兵戰死沙場,殺一人欠一命,殺十人欠十命,因其欠下的命債,將使之無法生天。

  佛陀拒絕任何形式的戰爭,因為無論何種形式的戰爭都摧毀了人類、眾生,摧毀了村鎮。他認為,戰爭是通向苦難之路。不會有戰勝者,只有戰敗者。所謂的戰勝者,徒增傲慢;所謂的戰敗者,沉溺於憂傷。而且,沒有永恆的所謂戰勝者,失敗緊跟著所謂的勝利。要想生活得安詳和平,必須放棄所謂的勝敗,放棄戰爭。

  佛陀常說:戰勝千人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最偉大的戰勝就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殘酷心、不平等心、貪婪心。佛教以為,戰爭非戰爭所能制止,即使一時制止了,也將埋下另一場戰爭的種子,因為征服引發了仇恨,仇恨又引發戰爭,形成戰爭的輪迴。仇恨不能止息仇恨,仇恨要用善意才能化解。

  佛陀說:以柔勝剛,以善勝惡。所以,人生氣時,你要冷靜。

  強者忍弱者是了不起,弱者忍強者更了不起。中國禪僧寒山問拾得: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禪僧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且去看他。這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佛陀說:真正的勝利,真正的伸張,不是戰爭上的征服。贏得戰爭,不能贏得和平;贏得和平恰恰是通過避免戰爭。他說:「非戰非暴力,引向勝利。」中國古語也說,自古知兵非好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為上乘。

  佛教提倡:勝利要來自漂亮的語言,衝突要由語言―談判去協商解決。佛陀說:「言詞的說者,以舌頭為武器,創造了真正的和平。」

  基於戰爭、暴力的非理性,佛陀要求當權者和賓士國、治世。他曾對波斯匿王說:「王者應愛民如子,勿以權勢壓人,生命平等,沒有什麼貴於生命者,要剋制自己惡習,寬大待人,不把自己幸福築到別人的痛苦上,要幫助苦難者,安慰煩惱者,救濟有病者,王者為眾生謀福,非眾生為王服務。」又說:「王者以正法治世,不以刀杖,會得安穩。」據佛教的看法:「聖者不殺,常護眾生」,轉輪王也是不使武力,放棄武器,不傷眾生。

  佛陀不僅反對直接的戰爭,也反對從事武器製造、經營。他認為武器的增多,先進,眾生的受威脅也就增大。他認為,智慧、聖潔、超越戰爭才是最銳利的武器。他甚至要求其弟子們少談論戰爭、少談論武器,說那沒有意義,徒增暴力傾向,鼓勵了戰事。他說,你遇君王,別與他說什麼榮耀、軍隊,但說死亡。曾經佛陀一度反對僧人與軍人關係過於密切,認為僧人象徵和平,軍人象徵戰爭。和平的精神,也落實到了僧團中。他教導弟子,要「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認為和合、清凈,安樂為僧團三大美德。

  佛陀不僅在理論上,提倡和平,反對衝突、戰爭,在實踐上,也是身體力行的。佛陀出生於剎帝利種姓,該種姓屬武士階級,從軍、征戰,是他的義務。但是,佛陀拒絕了這種義務,出了家,成了一個非暴力的和平主義者。不僅如此,他成佛后,還回到家鄉宣傳非暴力主義,致使剎帝利種姓的許多人放棄暴力,追隨佛陀。

  曾經,琉璃王三次帶大軍要去攻打迦毗羅衛國,佛陀三次親勸琉璃王,要他罷兵和解。又有一次,拘利族與釋迦族人在爭奪水源,準備為水一戰,佛陀阻止他們說:「以血換水,請問水貴還是血貴?」兩族人聽后終於省悟,放下干戈。

  《普賢行願品》說:「眾生至愛身命,諸佛至愛眾生,能救眾生性命,則成就諸佛心愿」。記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特
自信 會讓你更漂亮 自信 會讓你更堅強 自信 會讓你更有魅力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8-15 05:43 | 只看該作者
收藏一份,好好細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