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曲子詞與長短句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8-14 07: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徵。

  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於音樂而可歌唱的。「樂府」原為漢時政府音樂機關之名。漢以後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以後的近體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古體詩了。唐代絕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如《陽關曲》《楊柳枝》等,也被作為詞調名。

  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當時新興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其章節抑場抗墜、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短、錯落、奇偶相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展,具有特殊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餘、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宋詞唱法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裡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令人迴腸盪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的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有的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調」外,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詞雖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係,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異,而於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們看到宋代許多詞人於此慘淡經營,創造出離合迴旋、若往若還、前後映照的藝術妙境,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蕩漾波瀾。

  大部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也變化多端。例如為唐宋詞人所常用的詞調《菩薩蠻》,系唐代時據從東南亞傳入的樂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調所填的詞云: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本詞調全首八句,句句押韻。上片前兩句七言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上聲「紙」韻;后兩句五言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麻」韻。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兩句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的去聲「遇」和「御」韻;后兩句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微」韻。通常近體詩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個韻,首句也有押韻的。兩者比較,詞調顯然別呈錯綜參差之美。本詞上片寫景色,下片寫女主人公的行動與心理活動,環境與人物、人物的動作與內心,通過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麻」「微」平韻和「上」「去」仄韻的交替迭代,臻於多角度、多層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於慢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詩詞中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特別短促。以欹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於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不少詞調中平仄諸韻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不僅聲調抑楊頓挫,激蕩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這是我們誦讀宋詞時所值提注意的。

  詞調有一般詩體中罕見的一字、兩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長句,交錯迭出。例如蔡伸《蒼梧謠》(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開頭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搖曳的餘韻。再看辛棄疾的《唐河傳》: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夢攜西子。覺來村巷夕陽斜。幾家?
短牆紅杏花。  晚雲做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太狂顛!
那邊,柳棉,被風吹上天。


    這裡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韻的、仄韻中上、去聲的,錯綜遞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描繪出無邊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嬌憨,全詞在寫作上對前舉魏夫人《菩薩蠻》似有所借鑒,而寫來更加清新活潑、跌宕多姿,也與所用詞調更加靈活多變有關。相對說來,《菩薩蠻》句式保留較多五、七言詩體痕迹。  詞中的長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轉,氣勢更見浩瀚: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
殘陽當樓。(柳永《八聲甘州》)


    柳詞中「漸」字下領三個四字句,實為十三字句。再如劉克莊《沁園春》中的「嘆年光過盡,功各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也當為十七字長句。

  長短句比諸齊言體提供選詞用語方面遠為靈活的條件。李清照《聲聲慢》的運用大量疊字就是著名的例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前人對此評價極高:「此乃公孫大娘舞劍器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王又華《古今詞論》略云:「晚唐詩人好用疊字語,義山(李商隱)尤甚,殊不見佳。」「如《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亦不佳。」李清照《聲聲慢》「起法似本於此,乃有出監之奇。蓋此等語,自宜於填詞家耳」。晚唐詩人李商隱是造語的高手,李清照卻更能「出奇制勝」、「青出於監」,除其絕世才華外,還因為「曲子詞」、「長短句」這個在當時來說屬於現代化的有多功能設備的舞台使得她得以充分施展其絕技。本詞開端一連十四個疊字,一波三折而一氣貫串,詩中無此句法。「到黃昏點點滴滴」,七字句而上三下四,於詩屬拗句,而在句法參差的詞中則讀來十分自然,斷續連綿細雨凄清入耳的聲情也充分而又有餘不盡地傳達出來了。

  當然,詞調中也有全首齊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實為兩首五言絕句,《玉樓春》上、下片實為兩首七言絕句。詞體並不完全丟掉整齊之美。

q返回

 



    v 詞體的格律與自由

  李清照《詞論》對詞的音律提出很嚴格的要求:「蓋詩文分平側(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有些詞調既押平韻,又押仄韻。仄聲之中,有要求專押上、去或入聲的。各個詞調的句式的長短與句中詞語的平仄也是有規定的。傳統詩歌中,以律詩的格律最嚴,字數、平仄、對偶都按修辭、審美、音韻學原則規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說過:「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倚聲填詞,每個字都須按照曲拍的譜填寫,在審音協律方面有比律詩要求更加嚴密之處,這使詞的語言音調顯得特別精美。然而詞體之所以為廣大作者所樂於運用、成功地運用,除精審的格律外,更因其在運用時還有相當大的自由。詞律也有比詩律遠為解放者。

  首先,詞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調和體,作者可以在極為廣泛的範圍內選擇符合創作需要的詞調。據清康熙時編的《詞譜》所載,有 826調、2306體,還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種詞調的長短、句式、聲情變化繁多,適應於表達和描繪各種各樣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剛或柔,或哀樂交迸、剛柔兼濟,均有相應的詞調可作為宣洩的窗口。

  再者,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創調與變體。康熙《詞譜序》云:「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然試看《詞譜》所載同一詞調諸體的句式、平仄、押韻、字數常頗有出入,可見古人填寫時有著相當程度的自由。詞韻常比詩韻寬,有時平仄以至四聲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滿江紅》詞調,一般押仄聲中入聲韻,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抒發激烈的壯懷,讀來使人慷慨悲憤,押的便是入聲韻。然而姜夔的《滿江紅》(仙姥來時),遐想湖上女神,卻換押平韻,聲情遂變作緩和舒徐,富有瀟灑優遊的情趣。姜夔《長亭怨慢》自序云:「予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該詞中有句如:「閱人多矣,誰得以長亭樹?樹若有情,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寫景抒情,卷舒自如,渾如散文。但由於作者深諳音律,故雖隨意為長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適應歌者口吻。「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自由與規律高度統一的產物。

  詞的格律寬嚴有一個發展過程。唐到北宋前期還比較寬鬆,而北宋後期至南宋則越來越嚴密。各時期不同作家對審音協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認為蘇軾的詞不協音律,有則為之辯護。陸遊《老學庵筆記》云: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多不協律。晁以道謂:「紹聖初,與 《跋東坡七夕詞后》 又云:『歌之曲終,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跋東坡七夕詞后》又云:「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從其他記載也可看到蘇軾的代表作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也都被「善謳者」歌唱或讚賞過,說明還是合樂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聲律的束縛。大凡過於不守音律也許失卻詞的韻味,遵律過嚴也會成為枷鎖,重要的是運用音律為情意服務。如《聲聲慢》調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韻,而李清照卻選押仄韻,又用了話多齒音、舌音字,創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藝術效果。可見她要求作詞的嚴辯音律,卻正是自由地運用之以突破陳規進行創造,而不是作繭自縛。宋代許多絕妙好詞,雖然長短錯落,自由卷舒,有的類同口語、散文,而吟誦起來的韻味盎然,富有節奏感。箇中奧妙是很值得我們體味的。有些例子,則未必可取。如張炎 《詞源》 記其父張樞「作《惜花春早起》云:『瑣窗深』。『深』字音不協,改為『幽』字;又不協,再改為『明』字,歌之始協。此三字皆平聲,胡為如是?蓋五音有唇、齒、喉、舌、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故平聲字可為上、入者此也。」按「深」「幽」與「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來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適應歌喉,遵律雖嚴,卻並是值得效法的文學創作態度。

q返回

 



    v 詞境的有限與無限

  詞體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說來,詞的篇幅不長。《詞譜》所載,最短的單調《竹枝》為14字,最長的《鶯啼序》為 240字,不比詩歌行數可以無限增多。王國維所謂詞「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並云:「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言下之意,詞的境界比詩狹窄。詞的篇幅短小,是對詞境及其表現能力的一種嚴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K齋詩話》云:「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勢』字宜若眼。若不能勢,則縮萬里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五方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藝術作品欲於有限篇幅內涵蘊闊遠意境,關鍵在於寫出所描繪形象的磅礴氣勢。詩中最短小的是五絕,尤宜注意於此。詞的篇幅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許多傑出詞人揮灑其傳神妙筆,成功地在這畫框里渲染出浩瀚無際、綿邈不盡的景象和情意,激發出讀者豐富的聯想、杳渺的遐思。這些詞的意境,即「長」而「闊」。

  孕蓄無限於有限,以有限體現無限。這是宋代詞人創造的藝術辯證法。例如秦觀《鵲橋仙》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及「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諸句,概括天上人間的悲喜劇,歌頌地久天長的愛情,由一變到無數,在剎那中見永恆,歡樂中有悲哀,悲哀中也有歡樂。蘇軾《送參寥》云:「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王夫之《K齋詩話》云:「以樂境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鵲橋仙》箇中滋味,是哀?是樂?難以分辨,讀來但覺意味深長,咀嚼不盡,在時間、空間、情意方面都是無限的。  晚清譚獻《復堂詞話》云:「側出其言,旁通其情,觸類以感,充類以盡,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擬議之窮,而喜怒哀樂之相交,向之未有得於讀者,今遂有得於詞。」此論旨趣頗有與近代西方接受美學思想相通之處。宋代許多作者努力加深和擴大詞境的創作,為這種理論批
評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q返回

 



    v 詞為「小道」與「別是一家」

  詩餘之名,一說是由於唐人樂府七言絕句之衍變為長短句;一說是指詩降為詞,詞是詩之餘緒,這裡反映出對詞的輕視。當初民間新曲主要是通過歌女們的曼低唱傳到文人手中的。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較浪漫,在對酒當歌之際,為了佐歡遣興,銷愁解悶,漫筆偶成,付諸歌喉。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歌詞,自然多屬描寫男女情愛、留連光景之作,而詞也就被視為「小道」「艷科」,不登大雅之堂。作者們對於這具有許多優越性的新興詩體,既非常喜愛,又當作一種遊戲筆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邊詞序》所說:「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這使當時有些流傳之詞常常作者難明,更有大量佚失。南宋大詩人陸遊也因存在輕視詞體觀念而抑制自己這方面的創作。其《長短句自序》云:「乃有倚聲制辭,起於唐之季世。則其變愈薄,可勝嘆哉!予少時汨於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並表示「今絕筆已數年」,不再犯此「過失」了。可見這觀念給詞壇造成多大的損失。

  詞之被輕視雖是其不幸,在另一種意義上卻是其大幸。因為作者們於此卸下在作傳統詩歌時的莊重禮服,換上便裝,得以沒有顧忌地盡量抒發自己心底蘊蓄的哀感頑艷之情,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帶的束縛,只求賞心悅耳,隨意採用新鮮活潑的語言、「里巷」「胡夷」的曲調,使作品具有活躍的生命力。

  在中國古代,詩受到特殊重視。《詩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8-14 07:19 | 只看該作者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如夢令33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運算元44字 採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西江月50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南鄉子56字 鵲橋仙56字



用字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壓平聲韻 壓仄聲韻
標記符號  ○   ●    ◎       △       ▲


十六字令 搗練子
詞例:[元]周晴川
眠,
△,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錢。
◎ ● ◎ ○ ● ● △。
無 人 弄,
◎ ◎ ●,
移 過 枕 函 邊。
◎ ● ● ○ △。

說明:十六字令,又名《蒼梧謠》、
《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
詞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靜,
○ ● ●,
小 庭 空,
● ○ △,
斷 續 寒 砧 斷 續 風。
◎ ● ◎ ○ ● ● △。
無 奈 夜 長 人 不 寐,
◎ ● ◎ ○ ○ ● ●,
數 聲 和 月 到 簾 櫳。
◎ ◎ ◎ ● ● ○ △。

說明:《搗練子》又稱《搗練子令》,
單調廿七字,三平韻。

憶江南 憶王孫
詞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風 景 舊 曾 諳。
◎ ● ● ○ △。
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 ● ◎ ○ ○ ● ●,
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
◎ ○ ◎ ● ● ○ △。
能 不 憶 江 南?
◎ ● ● ○ △。

說明:《憶江南》又名《望江南》、
《夢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
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北宋起開始
有雙調,實際不過是將單片重複而已。
詞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憶 王 孫,
◎ ○ ◎ ● ● ○ △,
柳 外 樓 高 空 斷 魂。
◎ ● ◎ ○ ◎ ● △。
杜 宇 聲 聲 不 忍 聞。
◎ ● ◎ ○ ● ● △。
欲 黃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閉 門。
◎ ● ◎ ○ ◎ ● △。

說明:《憶王孫》,單調三十一字,
五平韻,句句用韻,亦有將單片重複
做雙調者。

如夢令 烏夜啼
詞例:[宋]秦觀
遙 夜 月 明 如 水,
◎ ● ◎ ○ ○ ▲,
風 緊 驛 亭 深 閉。
◎ ● ◎ ○ ○ ▲。
夢 破 鼠 窺 燈,
◎ ● ● ○ ○,
霜 送 曉 寒 侵 被。
◎ ● ◎ ○ ○ ▲。
無 寐!
○ ▲,
無 寐!
○ ▲。
門 外 馬 嘶 人 起。
◎ ● ◎ ○ ○ ▲。




說明:又名《憶仙姿》、
《宴桃園》、《無夢令》,
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
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例:[南唐]李煜
無 言 獨 上 西 樓,
◎ ○ ◎ ● ○ △,
月 如 鉤。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 ●、
鎖 清 秋。
● ○ △。

剪 不 斷,
◎ ◎ ●,
理 還 亂,
◎ ○ ●,
是 離 愁。
● ○ △。
別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 ●、
在 心 頭。
● ○ △。


說明:又名《相見歡》、《秋夜月》、
《上西樓》,雙調三十六字,前闋三
平韻,后闋兩仄韻、兩平韻。

長相思 生查子
詞例:[唐]白居易
汴 水 流,
◎ ◎ △,
泗 水 流,
● ◎ △,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頭。
◎ ● ○ ○ ◎ ● △。
吳 山 點 點 愁。
◎ ○ ◎ ● △。

思 悠 悠,
◎ ◎ △,
恨 悠 悠,
● ◎ △,
恨 到 歸 時 方 始 休。
◎ ● ○ ○ ◎ ● △。
月 明 人 倚 樓。
◎ ○ ◎ ● △。

說明:又名《長相思令》、
《相思令》、《吳山青》,
雙調三十六字,前後闋格
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
韻,一韻到底。
詞例:[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見 可 憐 人,
◎ ● ● ○ ○,
一 夜 頭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歸,
◎ ○ ◎ ● ○,
明 月 關 山 笛。
◎ ● ○ ○ ▲。
收 拾 錦 囊 詩,
◎ ● ● ○ ○,
要 寄 揚 雄 宅。
◎ ● ○ ○ ▲。


說明:又名《楚雲深》,
雙調四十字,前後闋格
式相同,各兩仄韻,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菩薩蠻
詞例:[清]納蘭容若
誰 道 飄 零 不 可憐?
◎ ● ○ ○ ● ● △。
舊 游 時 節 好 花 天,
◎ ○ ◎ ● ● ○ △。
斷 腸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暈 紅 才 著 雨,
◎ ● ○ ○ ○ ● ●。
幾 絲 柔 柳 乍 和 煙,
◎ ○ ◎ ● ● ○ △。
倩 魂 銷 盡 夕 陽 前,
◎ ○ ◎ ● ● ○ △。



說明:雙調四十二字,前闋
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
到底。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
求對仗。

詞例:[唐]李白
平 林 漠 漠 煙 如 織,
◎ ○ ◎ ● ○ ○ ▲,
寒 山 一 帶 傷 心 碧。
◎ ○ ◎ ● ○ ○ ▲。
暝 色 入 高 樓,
◎ ● ● ○ △,
有 人 樓 上 愁。
◎ ○ ◎ ● △。

玉 階 空 佇 立,
◎ ○ ○ ● ▲,
宿 鳥 歸 飛 急,
◎ ● ○ ○ ▲。
何 處 是 歸 程,
◎ ● ● ○ △,
長 亭 連 短 亭。
◎ ○ ◎ ● △。

說明:又名《子夜歌》,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
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
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卜運算元 採桑子
詞例:[宋]蘇軾
缺 月 掛 疏 桐,
◎ ● ● ○ ○,
漏 斷 人 初 靜。
◎ ● ○ ○ ▲。
時 見 幽 人 獨 往 來,
◎ ● ○ ○ ● ● ○,
縹 緲 孤 鴻 影。
◎ ● ○ ○ ▲。

驚 起 卻 回 頭,
◎ ● ● ○ ○,
有 恨 無 人 省。
◎ ● ○ ○ ▲。
揀 盡 寒 枝 不 肯 棲,
◎ ● ○ ○ ● ● ○,
寂 寞 沙 洲 冷。
◎ ● ○ ○ ▲。

說明:雙調四十四字,前後
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也
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詞例:[宋]歐陽修
群 芳 過 后 西 湖 好,
◎ ○ ◎ ● ○ ○ ●,
狼 籍 殘 紅,
◎ ● ○ △,
飛 絮 蒙 蒙。
◎ ● ○ △。
垂 柳 欄 干 盡 日 風。
◎ ● ○ ○ ◎ ● △。

笙 歌 散 盡 游 人 去,
◎ ○ ◎ ● ○ ○ ●,
始 覺 春 空,
◎ ● ○ △,
垂 下 簾 櫳。
◎ ● ○ △,
雙 燕 歸 來 細 雨 中。
◎ ● ○ ○ ◎ ● △。

說明:又稱《羅敷媚》、《醜奴兒》,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
韻到底。前後闋第三句也常用疊韻。

減字木蘭花 訴衷情
詞例:[宋]秦觀
天 涯 舊 恨,
◎ ○ ◎ ▲,
獨 自 凄 涼 人 不 問。
◎ ● ◎ ○ ○ ● ▲。
欲 見 回 腸,
◎ ● ○ △,
斷 盡 金 爐 小 篆 香。
◎ ● ○ ○ ◎ ● △。

黛 蛾 長 斂,
◎ ○ ◎ ▲,
任 是 春 風 吹 不 展。
◎ ● ◎ ○ ○ ● ▲。
困 依 危 樓,
◎ ● ○ △,
過 盡 飛 鴻 字 字 愁。
◎ ● ○ ○ ◎ ● △。


 

說明:又名《減蘭》,雙調四
十四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
平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詞例:[宋]歐陽修
清 晨 簾 幕 卷 輕 霜,
◎ ○ ◎ ● ● ○ △,
呵 手 試 梅 妝。
◎ ● ● ○ △。
都 緣 自 有 離 恨,
◎ ○ ◎ ● ○ ◎,
故 畫 作、
◎ ● ●、
遠 山 長。
● ○ △。

思 往 事,
○ ● ●,
惜 流 芳,
● ○ △,
易 成 傷。
● ○ △。
擬 歌 先 斂,
● ○ ○ ●,
欲 笑 還 顰,
● ● ○ ○,
最 斷 人 腸。
◎ ● ○ △。

說明:雙調四十五字,前後闋
各三平韻,一韻到底。又一體
四十四字,將前闋四五句變為
「◎●●○△」,如陸遊「當
年萬里覓封候」。

憶秦娥 清平樂
詞例:[唐]李白
簫 聲 咽,
○ ◎ ▲,
秦 娥 夢 斷 秦 樓 月。
○ ○ ◎ ● ○ ○ ▲。
秦 樓 月,
○ ○ ▲,
年 年 柳 色,
◎ ○ ◎ ●,
灞 陵 傷 別。
● ○ ○ ▲。

樂 游 原 上 清 秋 節,
◎ ○ ◎ ● ○ ○ ▲,
咸 陽 古 道 音 塵 絕。
◎ ○ ◎ ● ○ ○ ▲。
音 塵 絕,
○ ○ ▲,
西 風 殘 照,
◎ ○ ◎ ●,
漢 家 陵 闕。
● ○ ○ ▲。

說明:又名《秦樓月》、《碧
雲深》、《雙荷葉》,雙調四
十六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一
疊韻,均須押入聲字,一韻到底。
詞例:[南唐]李煜
別 來 春 半,
○ ○ ◎ ▲,
觸 目 柔 腸 斷。
◎ ● ○ ○ ▲。
砌 下 落 梅 如 雪 亂,
◎ ● ◎ ○ ○ ◎ ▲,
拂 了 一 身 還 滿。
◎ ● ◎ ○ ◎ ▲。

雁 來 音 信 無 憑,
◎ ○ ◎ ● ○ △,
路 遙 歸 夢 難 成。
◎ ○ ◎ ● ○ △。
離 恨 恰 如 春 草,
◎ ● ◎ ○ ◎ ●,
更 行 更 遠 還 生。
◎ ○ ◎ ● ○ △。

 

說明:又名《清平樂令》、
《醉東風》,雙調四十六字,
前闋四仄韻,后闋三平韻,
平仄換韻。

更漏子 阮郎歸
詞例:[唐]溫 庭 筠 <>

柳 絲 長,
● ○ ○,
春 雨 細,
○ ● ▲,
花 外 漏 聲 迢 遞。
◎ ● ◎ ○ ◎ ▲。
驚 塞 雁,
○ ● ●,
起 城 烏,
● ○ △,
畫 屏 金 鷓 鴣。
● ○ ○ ● △。
香 霧 薄,
○ ◎ ▲,
透 重 幕,
◎ ○ ▲,
惆 悵 謝 家 池 閣。
◎ ● ◎ ○ ◎ ▲。
紅 燭 背,
○ ● ●,
綉 簾 垂,
● ○ △,
夢 君 君 不 知。
● ○ ○ ● △。

說明:雙調四十六字,前闋
兩仄韻、兩平韻,后闋三仄
韻,兩平韻,換韻方式「甲
乙丙丁」。前後闋一二句、
四五句要用對仗。
詞例:[宋]晏幾道
天 邊 金 掌 露 成 霜,
◎ ○ ◎ ● ● ○ △,
雲 隨 雁 字 長。
◎ ○ ○ ● △。
綠 杯 紅 袖 趁 重 陽,
◎ ○ ◎ ● ● ○ △,
人 情 似 故 鄉。
● ○ ○ ● △。

蘭 佩 紫,
○ ● ●,
菊 簪 黃,
● ○ ○,
殷 勤 理 舊 狂。
◎ ○ ○ ● △。
欲 將 沉 醉 換 悲 涼,
◎ ○ ◎ ● ● ○ △,
清 歌 莫 斷 腸。
● ○ ○ ● △。

 

 

說明:又名《醉桃源》,《宴桃
源》,雙調四十七字,前後闋各
四平韻,一韻到底,后闋起首兩
句要對仗。

攤破浣溪沙 西江月
詞例:[南唐]李Z
菡 萏 香 銷 翠 葉 殘,
◎ ● ○ ○ ● ● △,
西 風 愁 起 綠 波 間。
◎ ○ ◎ ● ● ○ △。
還 與 韶 光 共 憔 悴,
◎ ● ◎ ○ ○ ● ●,
不 堪 看。
● ○ △。

細 雨 夢 回 雞 塞 遠,
◎ ● ◎ ○ ○ ● ●,
小 樓 吹 徹 玉 笙 寒。
◎ ○ ◎ ● ● ○ △。
多 少 淚 珠 何 限 恨,
◎ ● ◎ ○ ○ ● ●,
倚 闌 干。
● ○ △。

說明:又名《山花子》、
《南唐浣溪沙》。雙調
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
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
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例:[宋]司馬光
寶 髻 松 松 挽 就,
◎ ● ◎ ○ ◎ ●,
鉛 華 淡 淡 妝 成。
◎ ○ ◎ ● ○ △。
紅 煙 翠 霧 罩 輕 盈,
◎ ○ ◎ ● ● ○ △,
飛 絮 游 絲 無 定。
◎ ● ◎ ○ ◎ ▲。

相 見 爭 如 不 見,
◎ ● ◎ ○ ◎ ●,
有 情 還 似 無 情。
◎ ○ ◎ ● ○ △。
笙 歌 散 后 酒 微 醒,
◎ ○ ◎ ● ● ○ △,
深 院 月 明 人 靜。
◎ ● ◎ ○ ◎ ▲。

說明:又名《步虛詞》、
《白蘋香》、《江月令》,
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兩
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
互押,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醉花陰 浪淘沙
詞例:[宋]李清照
薄 霧 濃 雲 愁 永 晝,
◎ ● ◎ ○ ○ ● ▲,
瑞 腦 銷 金 獸。
◎ ● ○ ○ ▲。
佳 節 又 重 陽,
◎ ● ● ○ ○,
寶 枕 紗 廚,
◎ ● ○ ○,
昨 夜 涼 初 透。
◎ ● ○ ○ ▲。

東 籬 把 酒 黃 昏 后,
◎ ○ ◎ ● ○ ○ ▲,
有 暗 香 盈 袖。
◎ ● ○ ○ ▲。
莫 道 不 銷 魂,
◎ ● ● ○ ○,
簾 卷 西 風,
◎ ● ○ ○,
人 比 黃 花 瘦。
◎ ● ○ ○ ▲。


說明:雙調五十二字,前後
闋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詞例:[南唐]李煜
簾 外 雨 潺 潺,
◎ ● ● ○ △,
春 意 闌 珊。
◎ ● ○ △。
羅 衾 不 耐 五 更 寒。
◎ ○ ◎ ● ● ○ △。
夢 里 不 知 身 是 客,
◎ ● ◎ ○ ○ ● ●,
一 晌 貪 歡。
◎ ● ○ △。

獨 自 莫 憑 欄,
◎ ● ● ○ △,
無 限 江 山。
◎ ● ○ △。
別 時 容 易 見 時 難。
◎ ○ ◎ ● ● ○ △。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 ● ◎ ○ ○ ● ●,
天 上 人 間。
◎ ● ○ △。

說明:又名《浪淘沙令》、《賣
花聲》(不同於《謝池春》的別
名《賣花聲》)、《過龍門》,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鷓鴣天 南鄉子
詞例:[宋]聶勝瓊
玉 慘 花 愁 出 鳳 城,
◎ ● ○ ○ ● ● △,
蓮 花 樓 下 柳 青 青。
◎ ○ ◎ ● ● ○ △。
尊 前 一 唱 陽 關 曲,
◎ ○ ◎ ● ○ ○ ●,
別 個 人 人 第 五 程。
◎ ● ○ ○ ● ● △。

尋 好 夢 ,
○ ● ●
夢 難 成,
● ○ △,
有 誰 知 我 此 時 情。
◎ ○ ◎ ● ● ○ △。
枕 前 淚 共 階 前 雨,
◎ ○ ◎ ● ○ ○ ●,
隔 個 窗 兒 滴 到 明。
◎ ● ○ ○ ● ● △。

說明:又名《思佳客》、
《思越人》、《醉梅花》、
此調很象兩首七絕相併而成,
唯后闋換頭處稍變。雙調五
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
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
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不可不知。
詞例:[宋]辛棄疾
何 處 望 神 州,
◎ ● ● ○ △,
滿 眼 風 光 北 固 樓。
◎ ● ○ ○ ● ● △,
千 古 興 亡 多 少 事?
◎ ● ◎ ○ ○ ● ●,
悠 悠,
○ △,
不 盡 長 江 滾 滾 流。
◎ ● ○ ○ ● ● △。

年 少 萬 兜 鍪,
◎ ● ● ○ △,
坐 斷 東 南 戰 未 修。
◎ ● ○ ○ ● ● △。
天 下 英 雄 誰 敵 手,
◎ ● ◎ ○ ○ ● ●,
曹 劉,
○ △,
生 子 當 如 孫 仲 謀。
◎ ● ○ ○ ● ● △。


 

說明: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
四平韻,一韻到底。

鵲橋仙
詞例:[宋]秦觀
纖 雲 弄 巧,
◎ ○ ◎ ●,
飛 星 傳 恨,
◎ ○ ◎ ●,
銀 漢 迢 迢 暗 度。
◎ ● ◎ ○ ◎ ▲。
金 風 玉 露 一 相 逢,
◎ ○ ◎ ● ● ○ ○,
便 勝 卻、
● ◎ ●、
人 間 無 數。
○ ○ ◎ ▲。

柔 情 似 水,
◎ ○ ◎ ●,
佳 期 如 夢,
◎ ○ ◎ ●,
忍 顧 鵲 橋 歸 路。
◎ ● ◎ ○ ◎ ▲。
兩 情 若 是 久 長 時,
◎ ○ ◎ ● ● ○ ○,
又 豈 在、朝 朝 暮 暮。
● ◎ ●、○ ○ ◎ ▲。

說明: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8-14 07:22 | 只看該作者
虞美人56字 玉樓春56字 小重山58字 踏莎行58字 臨江仙60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漁家傲62字 定風波62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何滿子74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虞美人
 

詞例:[南唐]李煜

春 花 秋 月 何 時 了,
◎ ○ ◎ ● ○ ○ ▲,
往 事 知 多 少。
◎ ● ○ ○ ▲。
小 樓 昨 夜 又 東 風,
◎ ○ ◎ ● ● ○ △,
故 國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 ● ○ ◎ ● ● ○ △。


雕 欄 玉 砌 應 猶 在,
◎ ○ ◎ ● ○ ○ ▲,
只 是 朱 顏 改。
◎ ● ○ ○ ▲。
問 君 能 有 幾 多 愁?
◎ ○ ◎ ● ● ○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東 流。
◎ ● ● ○ ◎ ● ● ○ △。

說明: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
平仄換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玉樓春 小重山
詞例:[宋]宋祈

東 城 漸 覺 風 光 好,
◎ ○ ◎ ● ○ ○ ▲,
轂 皺 波 紋 迎 客。
◎ ● ◎ ○ ○ ● ▲。
綠 楊 煙 外 曉 寒 輕,
◎ ○ ◎ ● ● ○ ○,
紅 杏 枝 頭 春 意 鬧。
◎ ● ◎ ○ ○ ● ▲。
浮 生 長 恨 歡 娛 少,
◎ ○ ◎ ● ○ ○ ▲,
肯 愛 千 金 輕 一 笑。
◎ ● ◎ ○ ○ ● ▲。
為 君 持 酒 勸 斜 陽,
◎ ○ ◎ ● ● ○ ○,
且 向 花 間 留 晚 照。
◎ ● ◎ ○ ○ ● ▲。

 

 

說明:又名《木蘭花》、
《春曉曲》,雙調五十
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
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詞例:[宋]岳飛
昨 夜 寒 蛩 不 住 鳴,
◎ ● ○ ○ ◎ ● △,
驚 回 千 里 夢、
◎ ○ ○ ● ●,
已 三 更。
● ○ △。
起 來 獨 自 繞 街 行,
◎ ○ ◎ ● ● ○ △,
人 悄 悄,
○ ◎ ●,
簾 外 月 朧 明。
◎ ● ● ○ △。

白 首 為 功 名,
◎ ● ● ○ △
舊 山 松 竹 老、
◎ ○ ○ ● ●,
阻 歸 程,
● ○ △。
欲 將 心 事 付 瑤 箏,
◎ ○ ◎ ● ● ○ △,
知 音 少,
○ ◎ ●,
L 斷 有 誰 聽?
◎ ● ● ○ △。

說明:又名《小沖山》、《小重
山令》,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踏莎行 臨江仙
詞例:[宋]秦觀
霧 失 樓 台,
◎ ● ○ ○,
月 迷 津 渡,
◎ ○ ● ▲,
桃 園 望 斷 無 尋 處。
◎ ○ ◎ ● ○ ○ ▲。
可 堪 孤 館 閉 春 寒,
◎ ○ ◎ ● ● ○ ○,
杜 鵑 聲 里 斜 陽 暮。
◎ ○ ◎ ● ○ ○ ▲。

驛 寄 梅 花,
◎ ● ○ ○,
魚 傳 尺 素,
◎ ○ ● ▲,
砌 成 此 恨 無 重 數。
◎ ○ ◎ ● ○ ○ ▲。
郴 江 幸 自 繞 郴 山,
◎ ○ ◎ ● ● ○ ○,
為 誰 流 下 瀟 湘 去。
◎ ○ ◎ ● ○ ○ ▲。

說明:又名《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
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
兩句例用對仗。
詞例:[宋]歐陽修
柳 外 輕 雷 池 上 雨,
◎ ● ◎ ○ ○ ● ●,
雨 聲 滴 碎 荷 聲。
◎ ○ ◎ ● ○ △。
小 樓 西 角 斷 虹 明。
◎ ○ ◎ ● ● ○ △。
闌 干 私 倚 處,
◎ ○ ○ ● ●,
遙 見 月 華 生。
◎ ● ● ○ △。

燕 子 飛 來 窺 畫 棟,
◎ ● ◎ ○ ○ ● ●,
玉 鉤 垂 下 簾 旌。
◎ ○ ◎ ● ○ △。
涼 波 不 動 簟 紋 平。
◎ ○ ◎ ● ● ○ △。
水 晶 雙 枕 畔,
◎ ○ ○ ● ●,
猶 有 墮 釵 橫。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三平韻,一韻到底。

蝶戀花 一剪梅
詞例:[宋]蘇軾
花 褪 殘 紅 青 杏 小,
◎ ● ◎ ○ ○ ● ▲,
燕 子 飛 時,
◎ ● ○ ○,
綠 水 人 家 繞。
◎ ● ○ ○ ▲。
枝 上 柳 綿 吹 又 少,
◎ ● ◎ ○ ○ ● ▲,
天 涯 何 處 無 芳 草。
◎ ○ ◎ ● ○ ○ ▲。

牆 里 秋 千 牆 外 道,
◎ ● ◎ ○ ○ ● ▲,
牆 外 行 人,
◎ ● ○ ○,
牆 里 佳 人 笑。
◎ ● ○ ○ ▲。
笑 漸 不 聞 聲 漸 悄,
◎ ● ◎ ○ ○ ● ▲,
多 情 卻 被 無 情 惱。
◎ ○ ◎ ● ○ ○ ▲。

 

說明:又名《鵲踏枝》,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
四仄韻,一韻到底。

 
詞例:[宋]蔣捷
一 片 春 愁 帶 酒 澆。
◎ ● ○ ○ ● ● △。
江 上 舟 搖,
◎ ● ○ △,
樓 上 簾 招,
◎ ● ○ △,
秋 娘 容 與 泰 娘 嬌。
◎ ○ ◎ ● ● ○ △。
風 又 飄 飄,
◎ ● ○ △,
雨 又 瀟 瀟。
◎ ● ○ △。

何 日 雲 帆 卸 浦 橋。
◎ ● ○ ○ ● ● △。
銀 字 箏 調,
◎ ● ○ △,
心 字 香 燒,
◎ ● ○ △,
流 光 容 易 把 人 拋。
◎ ○ ◎ ● ● ○ △。
紅 了 櫻 桃,
◎ ● ○ △,
綠 了 芭 蕉。
◎ ● ○ △。


說明:又名《臘梅香》,雙調六
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
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
句用韻。

漁家傲 定風波
詞例:[宋]范仲淹
塞 下 秋 來 風 景 異,
● ● ◎ ○ ○ ● ▲,
衡 陽 雁 去 無 留 意。
◎ ○ ◎ ● ○ ○ ▲。
四 面 邊 聲 連 角 起,
◎ ● ◎ ○ ○ ● ▲,
千 障 里,
○ ◎ ▲。
長 煙 落 日 孤 城 閉。
◎ ○ ◎ ● ○ ○ ▲。

濁 酒 一 杯 家 萬 里,
● ● ◎ ○ ○ ● ▲,
燕 然 未 勒 歸 無 計。
◎ ○ ◎ ● ○ ○ ▲。
羌 管 悠 悠 霜 滿 地,
◎ ● ◎ ○ ○ ● ▲,
人 不 寐,
○ ◎ ▲,
將 軍 白 發 征 夫 淚。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後
闋各五仄韻,句句用韻,一
韻到底。
詞例:[宋]蘇軾
莫 聽 穿 林 打 葉 聲,
◎ ● ○ ○ ● ● △,
何 妨 吟 嘯 且 徐 行。
◎ ○ ◎ ● ● ○ △,
竹 杖 芒 鞋 輕 勝 馬,
◎ ● ◎ ○ ○ ● ▲,
誰 怕?
○ ▲,
一 蓑 煙 雨 任 平 生。
◎ ○ ◎ ● ● ○ △。

料 峭 春 風 吹 酒 醒,
◎ ● ◎ ○ ○ ● ▲,
微 冷。
○ ▲。
山 頭 斜 照 卻 相 迎,
◎ ○ ◎ ● ● ○ △,
回 首 向 來 蕭 瑟 處,
◎ ● ◎ ○ ○ ● ▲,
歸 去,
○ ▲,
也 無 風 雨 也 無 晴。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二字,前闋
三平韻,兩仄韻,后闋四仄
韻,兩平韻,平仄換韻方式
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
平聲韻為主間以仄聲韻。

青玉案 天仙子
詞例:[宋]賀鑄
凌 波 不 過 橫 塘 路,
◎ ○ ◎ ● ○ ○ ▲,
但 目 送 芳 塵 去。
● ◎ ● ○ ○ ▲。
錦 瑟 年 華 誰 與 度,
◎ ● ◎ ○ ○ ● ▲,
月 樓 花 院,
● ○ ○ ●,
綺 窗 朱 戶,
● ○ ○ ▲,
惟 有 春 知 處。
◎ ● ○ ○ ▲。

碧 雲 冉 冉 蘅 皋 暮,
◎ ○ ◎ ● ○ ○ ▲,
彩 筆 空 題 斷 腸 句。
◎ ● ○ ○ ● ○ ▲。
試 問 閑 愁 知 幾 許,
◎ ● ◎ ○ ○ ● ▲。
一 川 煙 草,
● ○ ○ ●,
滿 城 風 絮,
● ○ ○ ▲,
梅 子 黃 時 雨。
◎ ● ○ ○ ▲。

說明:又名《橫塘路》、
《西湖路》,雙調六十
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
上去通押。
詞例:[南唐]張先
水 調 數 聲 持 酒 聽,
◎ ● ◎ ○ ○ ● ▲,
午 醉 醒 來 愁 未 醒。
◎ ● ◎ ○ ○ ● ▲。
送 春 春 去 幾 時 回,
◎ ○ ◎ ● ● ○ ○,
臨 晚 鏡,
○ ◎ ▲,
傷 流 景,
○ ◎ ▲,
往 事 后 期 空 記 省。
◎ ● ◎ ○ ○ ● ▲。

沙 上 並 禽 池 上 暝,
◎ ● ◎ ○ ○ ● ▲,
雲 破 月 來 花 弄 影。
◎ ● ◎ ○ ○ ● ▲。
重 重 簾 幕 密 遮 燈,
◎ ○ ◎ ● ● ○ ○,
風 不 定,
○ ◎ ▲,
人 初 靜,
○ ◎ ▲,
明 日 落 紅 應 滿 徑。
◎ ● ◎ ○ ○ ● ▲。

說明:雙調六十八字,前後闋各
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
兩句,平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
二字必用去聲。

江城子 何滿子
詞例:[宋]蘇軾

十 年 生 死 兩 茫 茫,
◎ ○ ◎ ● ● ○ △,
不 思 量,
● ○ △,
自 難 忘。
● ○ △。
千 里 孤 墳,
◎ ● ○ ○,
無 處 話 凄 涼。
◎ ● ● ○ △。
縱 使 相 逢 應 不 識,
◎ ● ◎ ○ ○ ● ▲,
塵 滿 面,
● ○ ●,
鬢 如 霜。
● ○ △。
夜 來 幽 夢 忽 還 鄉,
◎ ○ ◎ ● ● ○ △,
小 軒 窗,
● ○ △,
正 梳 妝。
● ○ △。
相 對 無 言,
◎ ● ○ ○,
惟 有 淚 千 行。
◎ ● ● ○ △。
料 得 年 年 腸 斷 處,
◎ ● ◎ ○ ○ ● ▲,
明 月 夜,
● ○ ●,
短 松 崗。
● ○ △。

說明:又名《江神子》,雙調
七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
五平韻,一韻到底。
詞例:[宋]孫洙
悵 望 浮 生 急 景 ,
◎ ● ◎ ○ ◎ ●
凄 涼 寶 瑟 余 音 。
◎ ○ ◎ ● ○ △
楚 客 多 情 偏 怨 別 ,
◎ ● ◎ ○ ○ ● ●
碧 山 遠 水 登 臨 。
◎ ○ ◎ ● ○ △
目 送 連 天 衰 草 ,
◎ ● ◎ ○ ◎ ●
夜 闌 幾 處 疏 砧 。
◎ ○ ◎ ● ○ △

黃 葉 無 風 自 落 ,
◎ ● ◎ ○ ◎ ●
秋 雲 不 雨 長 陰 。
◎ ○ ◎ ● ○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 ● ◎ ○ ○ ● ●
搖 搖 幽 恨 難 禁 。
◎ ○ ◎ ● ○ △
惆 悵 舊 歡 如 夢 ,
◎ ● ◎ ○ ◎ ●
覺 來 無 處 追 尋 。
◎ ○ ◎ ● ○ △

 

說明:又名《河滿子》,雙
調七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
韻,一韻到底。前後闋起二
句多用對仗。


滿江紅 水調歌頭
詞例:[宋]岳飛
怒 發 沖 冠,
◎ ● ○ ○,
憑 欄 處、瀟 瀟 雨 歇。
◎ ◎ ●、◎ ○ ◎ ▲。
抬 望 眼,
◎ ◎ ●,
仰 天 長 嘯,
◎ ○ ◎ ●,
壯 懷 激 烈。
● ○ ○ ▲。
三 十 功 名 塵 與 土,
◎ ● ◎ ○ ○ ● ●,
八 千 里 路 雲 和 月。
◎ ○ ◎ ● ○ ○ ▲。
莫 等 閑、白 了 少 年 頭,
● ◎ ○、◎ ● ● ○ ○,
空 悲 切。
○ ○ ▲。

靖 康 恥、猶 未 雪,
○ ◎ ●、○ ○ ▲,
臣 子 恨、何 時 滅。
○ ◎ ●、○ ○ ▲。
駕 長 車 踏 破,
● ◎ ○ ○ ●,
賀 蘭 山 缺。
● ○ ○ ▲。
壯 志 飢 餐 胡 虜 肉,
◎ ● ◎ ○ ○ ● ●,
笑 談 渴 飲 匈 奴 血。
◎ ○ ◎ ● ○ ○ ▲。
待 從 頭、收 拾 舊 山 河,
● ◎ ○、◎ ● ● ○ ○,
朝 天 闕。
○ ○ ▲。

說明:雙調九十三字,前闋
四仄韻,后句五仄韻,前闋
五六句,后闋七八句要對仗。
后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
調例用入生字。
詞例:[宋]蘇軾
明 月 幾 時 有 ,
◎ ● ● ○ ●
把 酒 問 青 天 。
◎ ● ● ○ △
不 知 天 上 宮 闕 ,
◎ ○ ◎ ● ○ ●
今 夕 是 何 年 。
◎ ● ● ○ △
我 欲 乘 風 歸 去 ,
◎ ● ○ ○ ◎ ●
又 恐 瓊 樓 玉 宇 ,
◎ ● ○ ○ ◎ ●
高 處 不 勝 寒 。
◎ ● ● ○ △
起 舞 弄 清 影 ,
◎ ● ● ○ ●
何 似 在 人 間 。
◎ ● ● ○ △

轉 朱 閣 ,
● ◎ ●
低 綺 戶 ,
◎ ● ●
照 無 眠 。
● ○ △
不 應 有 恨 ,
◎ ○ ◎ ●
何 事 偏 向 別 時 圓 。
○ ● ○ ● ● ○ △
人 有 悲 歡 離 合 ,
◎ ● ○ ○ ◎ ●
月 有 陰 晴 圓 缺 ,
◎ ● ○ ○ ◎ ●
此 事 古 難 全 。
◎ ● ● ○ △
但 願 人 長 久 ,
◎ ● ◎ ○ ●
千 里 共 嬋 娟 。
◎ ● ● ○ △

說明:又名《花犯念奴》,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四
平韻,一韻到底。前後句
起二字也可用對仗。

滿庭芳 八聲甘州
詞例:[宋]蘇軾
曉 色 雲 開,
◎ ● ○ ○,
春 隨 人 意,
◎ ○ ◎ ●,
驟 雨 才 過 還 晴。
● ◎ ◎ ● ◎ △。
古 台 芳 榭,
◎ ○ ○ ●,
飛 燕 蹴 紅 英。
◎ ● ● ○ △。
舞 困 榆 錢 自 落,
◎ ● ◎ ○ ◎ ●,
秋 千 外、綠 水 橋 平。
○ ◎ ●、◎ ● ○ △。
東 風 里、朱 門 映 柳,
○ ○ ●、○ ○ ○ ●,
低 按 小 秦 箏。
◎ ● ● ○ △。

多 情。
○ △。
行 樂 處,
◎ ● ●,
珠 鈿 翠 蓋,
◎ ○ ◎ ●,
玉 轡 紅 纓。
◎ ● ○ △。
漸 酒 空 金 □,
● ◎ ○ ◎ ●,
花 困 蓬 瀛。
◎ ● ○ △。
豆 蔻 梢 頭 舊 恨,
◎ ● ◎ ○ ◎ ●,
十 年 夢、屈 指 堪 驚。
◎ ◎ ●、◎ ● ○ △。
憑 欄 久、疏 煙 淡 日,
◎ ○ ●、◎ ○ ◎ ●,
寂 寞 下 蕪 城。
◎ ● ● ○ △。

說明:又名《滿庭花》,雙調九十五字,前闋四平韻,后闋五平韻,一韻到底。
詞例:[宋]柳永
對 瀟 瀟 暮 雨 灑 江 天,
● ◎ ○ ◎ ● ● ○ ○,
一 番 洗 清 秋。
◎ ○ ● ○ △。
漸 霜 風 凄 緊,
● ◎ ○ ◎ ●,
關 河 冷 落,
◎ ○ ◎ ●,
殘 照 當 樓。
◎ ● ○ △。
是 處 紅 衰 翠 減,
◎ ● ◎ ○ ◎ ●,
苒 苒 物 華 休。
◎ ● ● ○ △。
惟 有 長 江 水,
◎ ● ◎ ○ ●,
無 語 東 流。
◎ ● ○ △。

不 忍 登 高 臨 遠,
◎ ● ◎ ○ ◎ ●,
望 故 鄉 飄 渺,
● ◎ ○ ◎ ●,
歸 思 難 收。
◎ ● ○ △。
嘆 年 來 蹤 跡,
● ◎ ○ ◎ ●,
何 事 苦 淹 留?
◎ ● ● ○ △。
想 佳 人、妝 樓 凝 望,
● ○ ○、◎ ○ ◎ ●,
誤 幾 回、天 際 識 歸 舟。
● ◎ ○、◎ ● ● ○ △。
爭 知 我、倚 闌 干 處,
○ ○ ●、◎ ○ ◎ ●,
正 恁 凝 愁。
◎ ● ○ △。

說明: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雙調九十七字,唐邊塞曲,前後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念奴嬌 桂枝香
詞例:[元]薩都拉
石 頭 城 上,
● ○ ○ ●,
望 天 低、吳 楚 眼 空 無 物。
● ○ ○、◎ ● ● ○ ○ ▲。
指 點 六 朝 形 勝 地,
◎ ● ◎ ○ ○ ● ●,
惟 有 青 山 如 壁。
◎ ● ◎ ○ ○ ▲。
蔽 日 旌 旗,
◎ ● ○ ○,
連 雲 檣 櫓,
○ ○ ◎ ●,
白 骨 紛 如 雪。
◎ ● ○ ○ ▲。
一 江 南 北,
◎ ○ ○ ●,
消 磨 多 少 豪 傑。
◎ ○ ◎ ● ○ ▲。

寂 寞 避 暑 離 宮,
◎ ● ◎ ● ○ ○,
東 風 輦 路,
○ ○ ◎ ●,
芳 草 年 年 發。
◎ ● ○ ○ ▲。
落 日 無 人 松 徑 冷,
◎ ● ◎ ○ ○ ● ●,
鬼 火 高 低 明 滅。
◎ ● ◎ ○ ○ ▲。
歌 舞 尊 前,
◎ ● ○ ○,
繁 華 鏡 里,
◎ ○ ◎ ●,
暗 換 青 青 發。
◎ ● ○ ○ ▲。
傷 心 千 古,
◎ ○ ○ ●,
秦 淮 一 片 明 月。
◎ ○ ○ ● ○ ▲。

 

說明:又名《百字令》、
《酹江月》、《大江東去》,
雙調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
韻,一韻到底。本調不甚拘
平仄,但常用入聲韻。
詞例:[宋]王安石
登 臨 縱 目,
○ ○ ● ▲,
正 故 國 晚 秋,
● ● ● ◎ ○,
天 氣 初 肅。
◎ ◎ ○ ▲。
千 里 澄 江 似 練,
◎ ● ○ ○ ◎ ●,
翠 峰 如 簇。
● ○ ○ ▲。
征 帆 去 棹 殘 陽 里,
◎ ○ ◎ ● ○ ○ ●,
背 西 風,
● ○ ○,
酒 旗 斜 矗。
◎ ○ ○ ▲。
彩 舟 雲 淡,
● ○ ○ ●,
星 河 鷺 起,
◎ ○ ◎ ●,
畫 圖 難 足。
● ○ ○ ▲。

念 往 昔 豪 華 競 逐,
● ◎ ● ○ ○ ● ▲,
嘆 門 外 樓 頭,
● ◎ ● ○ ○,
悲 恨 相 續。
◎ ◎ ○ ▲。
千 古 憑 高 對 此,
◎ ● ○ ○ ◎ ●,
漫 嗟 榮 辱。
● ○ ○ ▲。
六 朝 舊 事 隨 流 水,
◎ ○ ◎ ● ○ ○ ●,
但 寒 煙、衰 草 凝 綠。
● ○ ○、◎ ◎ ○ ▲。
至 今 商 女,
● ○ ○ ●,
時 時 猶 唱,
◎ ○ ◎ ●,
后 庭 遺 曲。
● ○ ○ ▲。

說明:又名《疏簾淡月》,
雙調一百零一字,前後闋
各五仄韻,押入聲韻。一
韻到底。

水龍吟 雨霖鈴
詞例:[南唐]張先
仙 人 掌 上 芙 蓉,
○ ○ ◎ ● ○ ○,
涓 涓 猶 滴 金 盤 露。
◎ ○ ◎ ● ○ ○ ▲。
輕 妝 照 水,
◎ ○ ● ●,
纖 裳 玉 立,
◎ ○ ● ●,
飄 飄 似 舞。
◎ ○ ● ▲。
幾 度 消 凝,
◎ ● ○ ○,
滿 湖 煙 月,
◎ ○ ○ ●,
一 汀 鷗 鷺。
◎ ○ ○ ▲。
記 小 舟 夜 悄,
● ◎ ○ ◎ ●,
波 明 香 遠,
◎ ○ ◎ ●,
渾 不 見、花 開 處。
◎ ● ●、○ ○ ▲。

應 是 浣 紗 人 妒,
◎ ● ◎ ○ ○ ▲,
褪 紅 衣、
● ○ ○、
被 誰 輕 誤。
◎ ○ ○ ▲。
閑 情 淡 雅,
◎ ○ ● ●,
冶 姿 清 潤,
◎ ○ ○ ●,
憑 嬌 待 語。
◎ ○ ● ▲。
隔 浦 相 逢,
◎ ● ○ ○,
偶 然 傾 蓋,
◎ ○ ○ ●,
似 傳 心 素。
◎ ○ ○ ▲。
怕 湘 皋 佩 解,
● ○ ○ ● ●,
綠 雲 十 里,
◎ ○ ◎ ●,
卷 西 風 去。
● ○ ○ ▲。

說明:又名《龍吟曲》、
《小樓連苑》,雙調一
百零二字,前闋四仄韻、
后闋五仄韻,上去通押。
詞例:[宋]柳永
寒 蟬 凄 切,
○ ○ ○ ▲,
對 長 亭 晚,
● ○ ○ ●,
驟 雨 初 歇。
● ◎ ○ ▲。
都 門 帳 飲 無 緒,
○ ○ ● ● ○ ●,
方 留 戀 處,
○ ○ ● ●,
蘭 舟 催 發。
○ ○ ○ ▲。
執 手 相 看 淚 眼,
● ● ○ ○ ● ●,
竟 無 語 凝 噎。
● ○ ● ○ ▲。
念 去 去、千 里 煙 波,
● ● ●、○ ● ○ ○,
暮 靄 沉 沉 楚 天 闊。
● ● ○ ○ ● ○ ▲。

多 情 自 古 傷 離 別,
○ ○ ● ● ○ ○ ▲,
更 哪 堪、冷 落 清 秋 節。
● ○ ○、● ● ○ ○ ▲。
今 宵 酒 醒 何 處?
○ ○ ● ● ○ ●,
楊 柳 岸,
○ ● ●,
曉 風 殘 月。
● ○ ○ ▲。
此 去 經 年,
● ● ○ ○,
應 是 良 晨 好 景 虛 設,
○ ● ○ ○ ● ● ○ ▲,
便 縱 有,
● ● ●,
千 種 風 情
○ ● ○ ○。
更 與 何  人說?
● ● ○ ○ ▲。


 

說明:又名《雨霖鈴慢》,雙調一
百零三字,前後闋各五仄韻,本調
例用入聲韻,且多用拗句。

永遇樂 沁園春
詞例:[宋]孫洙
清 逼 池 亭,
◎ ● ○ ○,
潤 侵 山 閣,
◎ ○ ◎ ●,
雲 氣 凝 聚。
○ ● ○ ▲。
未 有 蟬 前,
◎ ● ○ ○,
已 無 蝶 后,
◎ ○ ◎ ●,
花 事 隨 流 水。
◎ ● ○ ○ ▲。
西 園 支 徑,
◎ ○ ◎ ●,
今 朝 重 到,
◎ ○ ◎ ●,
半 礙 醉 筇 吟 袂。
◎ ● ● ○ ○ ▲。
除 非 是、鶯 身 瘦 小,
◎ ○ ●、○ ○ ● ●,
暗 中 引 雛 穿 去。
◎ ○ ● ○ ○ ▲。

梅 檐 滴 溜,
◎ ○ ◎ ●,
風 來 吹 斷,
◎ ○ ○ ●,
放 得 斜 陽 一 縷。
◎ ● ◎ ○ ◎ ▲。
玉 子 敲 枰,
◎ ● ○ ○,
香 綃 落 翦,
◎ ○ ◎ ●,
聲 度 深 幾 許。
◎ ● ○ ◎ ▲。
層 層 離 恨,
◎ ○ ◎ ●,
凄 迷 如 此,
◎ ○ ◎ ●,
點 破 漫 煩 輕 絮。
◎ ● ◎ ○ ◎ ▲。
應 難 認、
◎ ○ ●、
爭 春 舊 館,
○ ○ ● ●,
倚 紅 杏 處。
○ ○ ● ▲。

 

說明:又名《消息》,雙調
一百零四字,前後闋各四仄
韻,上去通押。
詞例:[清]納蘭性德

瞬 息 浮 生,
◎ ● ○ ○
薄 命 如 斯,
● ● ○ ○
低 徊 怎 忘?
◎ ● ◎ △
記 綉 榻 閑 時,
● ◎ ○ ◎ ●
並 吹 紅 雨;
◎ ○ ◎ ●
雕 闌 曲 處,
◎ ○ ◎ ●
同 倚 斜 陽。
◎ ● ○ △
夢 好 難 留,
◎ ● ○ ○
詩 殘 莫 續,
◎ ○ ◎ ●
贏 得 更 深 哭 一 場。
◎ ● ○ ○ ◎ ● △
遺 容 在,
○ ○ ●
只 靈 飆 一 轉,
◎ ○ ○ ● ●
未 許 端 詳。
● ● ○ △

重 尋 碧 落 茫 茫,
○ ○ ● ● ○ △,
料 短 發 朝 來 定 有 霜。
● ◎ ● ○ ○ ◎ ● △。
便 人 間 天 上,
● ◎ ○ ◎ ●,
塵 緣 未 斷,
◎ ○ ◎ ●,
春 花 秋 葉,
◎ ○ ◎ ●,
觸 緒 還 傷。
◎ ● ○ △。
欲 結 綢 繆,
◎ ● ○ ○,
翻 驚 搖 落,
◎ ○ ◎ ●,
減 盡 荀 衣 昨 日 香。
◎ ● ○ ○ ◎ ● △。
真 無 耐!
○ ○ ●,
倚 聲 聲 鄰 笛,
● ○ ○ ● ●,
譜 出 回 腸。
◎ ● ○ △。
說明:雙調一百十四字,前闋四
平韻,后闋五平韻,一韻到底,
前闋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
后闋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
要求對仗。四個五字句,都是上
一下四句法。

賀新郎 摸魚兒
詞例:[宋]辛棄疾
綠 樹 聽 鵜 _,
◎ ● ○ ○ ▲,
更 那 堪、鷓 鴣 聲 住,
● ○ ○、◎ ○ ● ●,
杜 鵑 聲 切。
◎ ○ ○ ▲。
啼 到 春 歸 無 尋 處,
○ ● ○ ○ ○ ◎ ●,
苦 恨 芳 菲 都 歇。
◎ ● ○ ○ ● ▲。
算 未 抵、人 間 離 別。
● ◎ ●、◎ ○ ○ ▲。
馬 上 琵 琶 關 塞 黑,
◎ ● ◎ ○ ○ ● ●,
更 長 門,
● ○ ○,
翠 輦 辭 金 闕。
◎ ● ○ ○ ▲。
看 燕 燕,
○ ● ●,
送 歸 妾。
● ○ ▲。

將 軍 百 戰 身 名 裂。
○ ○ ● ● ○ ○ ▲。
向 河 梁、回 頭 萬 里,
● ○ ○、○ ○ ● ●,
故 人 長 絕。
● ○ ○ ▲。
易 水 蕭 蕭 西 風 冷,
◎ ● ◎ ○ ○ ◎ ●,
滿 座 衣 冠 似 雪。
◎ ● ○ ○ ● ▲。
正 壯 士、悲 歌 未 徹。
● ◎ ●、○ ○ ○ ▲。
啼 鳥 還 知 如 許 恨,
◎ ● ◎ ○ ○ ◎ ●,
料 不 啼、清 淚 長 啼 血。
● ○ ○、◎ ● ○ ○ ▲。
誰 共 我,
○ ● ●,
醉 明 月。
● ○ ▲。

說明:又名《金縷曲》、《乳燕飛》、《風敲竹》、《貂裘換酒》,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後闋各六仄韻,押入聲韻為佳,也可上去通押。
詞例:[宋]辛棄疾
更 能 消、幾 番 風 雨,
● ○ ○、◎ ○ ○ ●,
匆 匆 花 又 歸 去。
◎ ○ ○ ● ○ ▲。
惜 春 長 怕 花 開 早,
○ ○ ◎ ● ○ ○ ●,
何 況 落 紅 無 數。
◎ ● ◎ ○ ○ ▲。
春 且 住,
○ ● ▲,
見 說 道、天 涯 芳 草 無 歸 路。
◎ ● ●、○ ○ ◎ ● ○ ○ ▲。
怨 春 不 語,
○ ○ ● ▲,
算 只 有 殷 勤,
● ◎ ● ○ ○,
畫 檐 蛛 網,
◎ ○ ◎ ●,
盡 日 惹 飛 絮。
◎ ● ● ○ ▲。

長 門 事,
○ ○ ●,
准 擬 佳 期 又 誤。
◎ ● ○ ○ ● ▲。
蛾 眉 曾 有 人 妒。
◎ ○ ○ ● ○ ▲。
千 金 縱 買 相 如 賦,
○ ○ ◎ ● ○ ○ ●,
脈 脈 此 情 誰 訴。
◎ ● ● ○ ○ ▲。
君 莫 舞,
○ ● ▲,
君 不 見、玉 環 飛 燕 皆 塵 土。
◎ ●、○ ○ ◎ ● ○ ○ ▲。
閑 愁 最 苦。
○ ○ ● ▲。
休 去 倚 危 欄,
● ◎ ● ○ ○,
斜 陽 正 在,
◎ ○ ◎ ●,
煙 柳 斷 腸 處。
◎ ● ● ○ ▲。

說明:又名《買陂塘》、《陂塘柳》,雙調一百一十六字,前後闋各七仄韻,上去通壓。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593

帖子

2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7
4
風無影 發表於 2005-8-14 14:02 | 只看該作者
IVY辛苦了!我就笑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