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牌影星黎莉莉去世 崔永元撰文痛憶前輩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8-9 1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黃金時期的著名影星黎莉莉因病在京去世,享年90歲。黎莉莉主演的《大路》、《狼山喋血記》、《塞上風雲》是中國黑白電影的經典作品,在歌舞盛行的舊上海,她與王人美、薛玲仙、胡笳並稱為當時頂尖的明月歌舞團的「四大明星」。

  崔永元

  8月7日中午,我從昏睡中醒來,打開手機,看到了演員潘婕的簡訊:「我姥姥突然去世了,我好難過」。我隨即致電過去,潘婕正在外景地強忍悲痛,準備化妝拍戲。

  她說:三天前還和姥姥通電話,聊的海闊天空。

  她說:姥姥去世前十分鐘,還對醫生說,你們服務態度真好。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近幾個月來,我的心已經被一次次刺痛,電影百年,老人們好像相約而去,蘇里、蘇雲、王炎、聶士昌……現在是黎莉莉了。

  

  每次參加悼念儀式,從老人們身邊走過,總覺得他們走的很安詳,慈眉善目,好像是在淺睡、午休,隱隱能聽到他們心臟怦怦跳動的聲音。

  我對潘婕說:我們好好工作,好好活著吧,像他們一樣。

  在今天這個群星閃耀的年代,黎莉莉的名字並不被多少人知道,連同她的父親錢壯飛,弟弟錢江,都很少被人提起。

  但是,當我們書寫影史、歷史的時候,這些名字是不可以遺落的。稍有歷史常識的人,便會知道錢壯飛的傳奇經歷。

  1927年11月,周恩來抵達上海,創建了中共隱蔽鬥爭的情報保衛機構―――中央特科,並決定派得力可靠的幹部打入敵人內部,直接獲取情報。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等同志便巧妙地進入了敵人的要害部門。錢壯飛因「奉公守法,勤勤懇懇」,懂美術又寫得一手好字,受到了國民黨CC系頭目徐恩曾的器重,被任命為機要秘書,於是,四面八方、上上下下發給徐恩曾的電文,都要錢壯飛「經手」。

  有人說,蔣介石給徐恩曾的秘密指令都是共產黨先過目的,這話不是戲言。1931年4月24日,中央特科的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到了25日,錢壯飛處一共收到六封電報,指定徐恩曾親譯,已秘密掌握了密碼本的錢壯飛拆譯了電文,知情況十萬火急,即刻通知李克農、胡底等同志,在周恩來指揮下,黨中央機關在敵人襲擊之前迅速撤離隱蔽,錢壯飛處理完一切事務,安然脫身,回到了中央蘇區。

  其實,錢壯飛的才華還不只於此,1926年,他和自己的夫人張振華、自己的女兒黎莉莉一起出演了電影《燕山隱俠》。

  黎莉莉回憶說:「在影片中,我媽媽扮演我爸爸的母親,我扮演爸爸的妹妹。有一場戲,爸爸的父親要趕他出家門,爸爸的母親捨不得兒子,只是哭,我拖住哥哥(爸爸)不放,不讓他走,也要哭,但是我哭不出,反而笑。

  因為我覺得我拖的是我爸爸,嘴裡卻叫哥哥,很可笑。這場戲拍了多次不行,我媽媽生氣打了我,我真的哭了,最後拍成了。」

  1929年6月,錢壯飛回到紅都瑞金,又設計了中央大會堂,八角形,酷似紅軍八角帽,土木結構,是山溝溝里的「現代化」建築。很少有人知道,設計師錢壯飛是醫科學校畢業的,主學外科。

  錢壯飛長征時犧牲於二渡烏江。父母奔波於革命,無暇顧及子女,黎莉莉13歲時便考入黎錦暉先生所辦的中華歌舞團,唱歌跳舞練基本功。當時,她叫錢蓁蓁,后認黎先生為義父,遂改名叫黎莉莉。直到晚年,她還清楚地記得她登台演出的第一個節目是《可憐的秋香》。

  2003年4月,88歲的黎莉莉老人在接受我們採訪時還回憶說,她在《可憐的秋香》中扮演羊,而且是一個人扮演小羊、中羊、老羊三個角色,主要任務是跟在秋香身後,和著音樂的節奏不斷地爬。

  她還能背出他們在香港演出歌舞劇《春天的快樂》時由她朗誦的引子:「可愛的春天,她把我們的世界裝點、裝點,裝點得十分美麗、新鮮。你看那青山綠水,襯著紅日藍天,那嫩草繁花點綴著鶯鶯燕燕,好啊!好一個可愛的春天。」

  那時的她,童音嘹亮,國語純正,身穿前綠后黃的長旗袍,回身之時,台下滿堂掌聲。三年以後,黎莉莉進入電影界,先後出演過《小玩意》、《大路》、《體育皇后》、《狼山喋血記》、《塞上風雲》、《天明》等二十多部影片。

  值得高興的是,與她合作的導演孫瑜、費穆、應雲衛都是人品藝品俱佳的藝術大師,這使她受益匪淺。

  黎莉莉與孫瑜合作過六部影片:「孫先生是我的啟蒙老師。我的表演不怎麼樣,雖說有我自己的氣質,比較活潑、粗獷,有時卻演得砸鍋,還常常因演不好戲鬧小孩脾氣,有人說我拖了孫瑜的後腿,可是他卻不灰心,總是勉勵我說:『不要緊,失敗了再來。』」

  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銀幕上中西混雜,鶯歌燕舞,光怪陸離。拍攝於1934年的《大路》卻直面現實,將鏡頭聚焦在一群築路工人身上。苦難重重,意志更堅,他們唱著《開路先鋒》,表現著部分中國人為民族生存不怕犧牲的精神。

  另一部黎莉莉主演的影片《體育皇后》,則在銀幕上體現了健康向上之美。黎莉莉曾對我們說:「孫瑜先生的意思是要借這個新興的力量把才子佳人都趕下舞台去。」

  那時的黎莉莉,游泳、跳水、開車、騎馬樣樣都行,拿過短跑冠軍的她演起《體育皇后》得心應手。

  新興的力量的確颳起了清風,混濁的影壇透出縷縷霞光,哪裡知道,混濁之風豈止是上個世紀的事情,積極與健康對今天的電影都還是奢望。

  1990年7月,孫瑜先生仙逝,此前半個月他剛剛給黎莉莉寫過信,信上說:「我向馬克思報到的日子也不會長久了。」「老年人(包括你)應該『知足常樂』也,一笑!」得知孫先生離去,黎莉莉還是把沒有寫完的回信寫完了,只是沒有郵寄。信上說:「得知你身體健好,生活平靜,我感到放心……」

  1936年,黎莉莉參演了費穆先生導演的抗日影片《狼山喋血記》。說是抗日,只是隱喻而已,那時的上海是不可以公開抗日的。打狼就是抗日。

  這是惡劣環境之下聰明的選擇,這是文弱知識分子的血性和剛烈。「文革」時,這部偉大影片被冠以「國防電影」的壞樣板,幸虧「旗手」江青曾經在片中飾演了一個配角,黎莉莉情急之下,道出真情,嚇得「工宣隊」慌忙扯下滿牆的大字報。

  因為要抗日,片中的《打狼歌》高亢嘹亮:「東山有黃狼,西山有白狼,四方人吶喊,遍地舉刀槍。」「情願打狼死,不能沒家鄉!」

  「費穆先生很有學問」,2003年4月,黎莉莉對我們說。

  「費穆先生說,一個演員的外貌是次要的,藝術的美是主要靠演員塑造出角色的靈魂。」

  在浮華喧囂的時代,銀幕上濃妝艷抹,極盡誇張之能事,費穆先生默默地追隨著藝術,他的《小城之春》成了中國百年電影一道亮麗的風景,拍攝完50年後開始被人推崇。

  他曾經說過:「有人批評我,說我的電影不容易接受,叫好不叫座,怎樣才能算真正的成功?用物質上的成功作為評判的標準未必正確,我不在乎,我絕不會為了人家的喝彩而拍電影……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麼,只是,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寂寞,問題是我的感受,究竟有多少人能了解?」

  1951年,費穆先生英年早逝。

  解放后,黎莉莉曾經在《智取華山》中一絲不苟地演過一個小角色,隨後,運動紛至沓來,命運可想而知。

  2003年4月,在我們結束採訪之前,黎老說:「我有時候看現在的電影,一個是露肚臍兒,一個是打架,沒有什麼思想給你。我想寫封信給電視台,現在也要有現在的思想,完全為了商業,這是一個問題。」

  我當時心裡暗笑,電影的事為什麼給電視台寫信呢,回家打開電視,細看兩天,的確覺得這信該是一式兩份。

  一個美國人問我,「你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那麼好的電影,現在為什麼沒了?」

  我說:「因為那些人沒了。」

  我想,已在天堂的黎莉莉老人並不在意我們的眼淚,所以我們最好用回憶和思考來懷念她。

  黎莉莉,生於1915年,卒於2005年,享年90歲。(北京晚報)

  相關鏈接:

  黎莉莉個人簡介

  黎莉莉,中國著名電影明星,1915年生於北平,原名錢蓁蓁。她從小當過丫頭,做過養女,學過京戲,進過孤兒院,童年生活極為不幸。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親送她進黎錦暉主辦的中華歌舞團學習歌舞,此團后改名為明月歌舞團。

  她隨團曾到過南洋一帶演出,由於她表演出色,與王人美、胡蝶被稱為歌舞三傑。黎錦暉也十分喜愛她,認她為乾女兒,改姓黎。1931年,黎莉莉隨團轉入聯華影業公司,后歌舞團又更名為聯華歌舞班,1932年解散。她進入聯華影業公司成為基本演員。

  1932年,她主演了孫瑜導演的《火山情血》,同年還與王人美合演了《芭蕉葉上詩》,1933年她主演了《天明》,參加了《小玩意》的拍攝。後來孫瑜專為她寫了幾個劇本,由她主演,如《體育皇后》和《大路》,在這兩部影片中,她以活潑、健康、富有時代性的形象徵服了觀眾,被公認為典型的「甜姐」,頗受當時學生及青年人的歡迎。1935年至1937年,她在「聯華」主演了《狼山喋血記》、《人海遺珠》等八部影片。

  抗日戰爭爆發后,她加入了中國電影製片廠,與高占非合演了《熱血忠魂》后,便和該廠當時的技術科長羅靜子結婚,1939年,她由重慶去了香港,參加了香港大地影業公司由蔡楚生導演的《孤島天堂》的拍攝,這部影片公映后,極為轟動。1940年,她回到重慶,在「中制」主演了《塞上風雲》,她在片中的表演獲得好評,1946年,她到美國,在華盛頓天主教大學學習表演,到紐約學習語言和聲樂,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暑期班進修化妝,還到好萊塢觀摩實習過,1947年回國。解放后,她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參加了《智取華山》的拍攝,1955年她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專修班學習,后留校任教,成為表演系教授,直到現在。

  參與影片:

  汾水長流(1963)

  塞上風雲(1942)

  孤島天堂(1939)

  聯華交響曲六:鬼(1937)

  人海遺珠(1937)

  如此繁華(1937)

  藝海風光三:歌舞班(1937)

  到自然去(1936)

  狼山喋血記(1936)

  國風(1935)

  秋扇明燈(1935)

  大路(1934)

  體育皇后(1934)

  天明(1933)

  小玩意(1933)

  芭蕉葉上詩(1932)

  火山情血(1932) [/COLOR]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