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學生中國四方來

[複製鏈接]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5-8-11 1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來自中國貴州省貴陽市的初中生,日前與育英中學的學生一起上課,了解新加坡的教育特色。[/CENTER]

在新加坡求學的中國學生來自各個省份,不僅大城市的學生把新加坡當成是出國留學、進修的選擇之一,連偏遠城市的學生也知道這個小島國。

  華僑中學副校長陳鵬仲受訪時說,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近兩年,他們的學生也來自無錫、寧波、海南島、四川、珠海等地。

  去年,華中首次迎來了四川綿陽的3個學生,海南島去年也來了兩個學生,今年,這兩個地方各有5名學生遠赴獅城,在華中念書。此外,學校今年也首次迎來珠海的3個學生。

  陳鵬仲透露,每年來自無錫的學生有大約10個,寧波每年也有五六個學生,反而是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學生人數,近幾年少了一些。

  以往,每年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學生有10至20人左右,不過這幾年,或許是因為這些大城市有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到歐美國家求學,因此到新加坡的學生人數也就少了。

新加坡教育素質受中國認可

  旅遊局發言人回答本報詢問時表示,新加坡的教育素質受到中國的認可,尤其是本地的公共教育制度涵蓋了基礎教育(小學至初院)及高等教育(大專學府),非常全面。

  此外,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及環境,以及文化上的認同感,也促使中國學生選擇到新加坡求學。

  2003年,為了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本地深造,旅遊局在世界各地推廣「新加坡教育」品牌,使我國發展為全球教育服務樞紐。

  在計劃下,旅遊局成立「新加坡教育服務中心」,為國際學生提供一站式新加坡教育制度、各類學校、課程等的輔導及資訊。

  有意到新加坡就讀小學或中學的中國學生,可報考新加坡校長學院(Academy of Principals)提供的中小學入學資格考試(PACT),以申請本地80多所參與計劃的政府中學及小學的學額。

  也就是說,學生不必另外參加個別學校的入學考試,而可利用以上考試的成績直接報讀。

  小學考試收費200元,中學考試收費250元,欲知更多詳情以及參與計劃的學校,可撥電68387337/68387338或上網www.academyofprincipals.edu.sg

私立學校也提供基礎教育課程

  除了政府學校,私立學校也提供基礎教育課程,包括獲得「新加坡素質級―私立教育機構」(SQC-PEO)認證的私立學校,如聖法蘭西斯衛理公會教會學校(S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英華美資訊(Informatics)等。

  如果要申請進入大學,本地大學各有自己的入學標準。一般上,中國學生必須證明自己的英文程度,如提交雅思(IELTS)成績或托福(TOEFL)成績。另外,他們也必須報考學能評估測驗(SAT1)。

  政府大學每年的報名入學期是1月至4月之間,學期是從6月開始。

  為了提供更全面的高等教育,政府也邀請了頂尖國際學府在新加坡成立校園,或與本地學府合作開辦課程。在新加坡成立校園的包括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芝加哥大學商科研究學院(新加坡)等。

  另外,本地大學也和其他國際學府簽署合作協議,頒發聯合文憑,這些外國學府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等。

  欲知更多報讀新加坡學府的詳情,可撥電68313764,或上網www.singaporeedu.gov.sg

偏遠城市學府也來交流

  新加坡與中國的教育交流頻密,本地學府現在不單隻是和來自中國「傳統」大城市的學生交流,一些較偏遠城市的學府,也有興趣組團到新加坡參觀,了解本地的教育制度。

  21名來自中國貴州省貴陽市的初中生,日前來到新加坡進行教育交流,與本地育英中學的學生一起上課,感受新加坡的教育特色。

  貴州省貴陽市位於中國西部,屬內陸城市,地點較偏遠,也沒有直飛新加坡的班機,交流團得先在成都轉機。

  貴陽市林城苗苗外國語學校校長鍾德芳受訪時說,他們或許是首個從貴州到新加坡參觀的教育交流團。

  她說,該校學生都學習英語,儘管他們的英語程度沒有新加坡學生來得高,但在這裡能夠和華族學生以英語溝通,感覺特別親切。

  初一生馮一航(12歲)受訪時說,來到新加坡,才發現掌握好英語的重要性,他希望往後能到新加坡念書,然後到英國深造。

  負責接待這次教育團的新加坡唐城集團董事經理李月受訪時說,新加坡在中國展開的教育文化交流宣傳攻勢取得成效,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國的教育交流團選擇到新加坡參觀。

  她說,中國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學生,現在考慮出國留學時選擇已經多了,除了新加坡,他們也考慮澳洲、歐洲等。或許因為這樣,來自偏遠城市的學生,這幾年有增加的趨勢。

  李月說:「相比之下,在大城市推廣新加坡(教育)可能會比較辛苦,所以把目標鎖定在較偏遠城市未嘗不是件好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