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會在市場力量前低頭

[複製鏈接]

4

主題

4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盞明燈 發表於 2005-8-6 1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會在市場力量前低頭
生存是硬道理。

  在不太長的一段時間內,曾經笑傲江湖的一干資本豪客相繼落馬,他們曾經執掌的超級企業也大多分崩離析;仰融出走他鄉、楊斌身陷囹圄,唐氏兄弟金融大廈傾覆,而此刻,顧雛軍精心打造的家電王國也正奄奄一息…… 他們操盤的手法雖然不同,但玩法在當時大都很流行,正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所不同的是死法,在仰融時代,混亂的產權是其脆弱的命門,斷送唐氏兄弟前程的是對金融資源的過度佔有和濫用,到了顧雛軍,僅僅是財務魔術變大發了,就必須以付出自由為代價。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折射著社會的進步,這是一種規則的進步,一種秩序的進步,一種市場力量的進步,但是顧雛軍顯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當倔強的顧雛軍含淚準備賣掉科龍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認輸了;但是他並不認錯,甚至自喻為企業界的「孫志剛」。「孫志剛在監獄里不服管教,但是就應該死嗎?孫志剛之死引起了國家修改了收容方面的法規,希望科龍之變能帶來什麼變化?」顧的意思顯然是說政策方面給企業做大創造的條件太有限了,企業打打擦邊球不該招致如此重罰!

  據有關媒體報道,顧雛軍是在入主科龍3個月後才支付收購款的,實際上他只花了極少的錢就「買下」了科龍,甚至有人認為,顧是入主科龍之後,用科龍自己的錢去支付收購款的。顧雛軍所掀起的「收購風暴」,一路將科龍、美菱、亞星客車、襄陽軸承等近136億元的國有資產收入囊中,所使用的初始資金不過區區9億多元。而後在收購企業中大玩兒關聯交易,並從中轉移利潤,為我所用。「科龍電器從天津格林柯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高價採購的格林柯爾製冷劑,恐怕10年都用不完現有庫存」,但在顧氏看來,他只不過是借用了國際資本市場的常見手法,然而孰對孰錯,裁判權在市場手上。

  新浪網針對格林柯爾的一項調查這樣勾勒著顧雛軍的核心企業,當調查者被問及:你認為格林柯爾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問題?認為存在的達到95%;再被問及:你認為格林柯爾是否會成為德隆第二?認為會的達到89%;另外88%的投資者選擇將賣出格林柯爾的股票。以上就是來自市場的判定,誰能改變呢?現在顧氏繁榮煙消雲散,消滅了他的市場依然波瀾不驚,一如沉船后靜靜的海面。

  顧雛軍在等待法律的裁決,但這不應該是郎顧之爭的最後答案,因為,這場爭論並沒有給民營企業如何通過購併做大做強找到一條出路。但它似乎在告誡我們的企業家,必須學會在市場力量前低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1: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