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代信報:千萬國資面臨流失 南川開發困局調查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8-5 1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事件

  全國罕見低價圈地:150萬元換南川7.38平方公里林地

  圈而不開發 爛攤子惹兩地方政府官司纏身




   



  重慶孝宜公司獲取這一大宗林地的開發權並沒有想在南川山王坪進行認真的開發,只是想利用這一宗地做一個畜牧林業的概念,然後到銀行去圈錢。而該公司幾乎所有資金都是從南岸沿江發展合作基金會借貸而來。

  信報記者 李星辰 報道

  8000畝林地糾紛

  7月20日,南川市法院。一件不同尋常的案子終於開庭。

  這個案子牽涉到8000畝林地的經營權轉讓。由於這一官司涉及到7.38平方公里林(荒)地的開發權,而且轉讓價格只有150萬元,因此頗受外界關注。加上有50萬的轉讓費沒有按時支付,使這樁可以稱得上全國最便宜的林地轉讓交易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在合同繼續了8年之後,良種場方面才提起訴訟也令人感到疑惑。

  2002年10月29日,南川林木良種場將重慶孝宜公司告上法庭。這一案子立案后直到去年12月才第一次開庭審理,且沒有任何結果。

  在訴狀上,南川市林木良種場要求解除與重慶孝宜公司的轉讓合同及其補充協議,收回林地使用權。南川林木良種場的理由是雙方1997年2月1日所簽的《有償轉讓山王坪國有林地使用權合同》及其補充條款約定,重慶孝宜公司在取得山王坪8000畝國有林地使用權50年經營權的同時,應該在1997年2月底前一次性支付轉讓費100萬元,其餘50萬元應該在該合同生效后的前五年內付清,每年支付10萬元,如逾期不支付,良種場按日向孝宜公司加收轉讓金額千分之三的滯納金,並有權請求有關部門註銷《土地使用權證》和《林地使用權證》,無償收回國有林地使用權。雙方在1997年7月14日簽訂的補充協議規定,重慶孝宜公司應該在1998年12月31日前付清其餘的50萬元轉讓金。但是重慶孝宜公司在簽訂這兩個協議后,除初期對山王坪的道路進行了初步的改造外,至今未作實質性的投資和開發,也沒有按時支付拖欠的50萬元轉讓金,已經嚴重違背合同規定。

  對此,重慶孝宜公司另有說法。7月27日,其代理律師楊東告訴記者,實際上是南川林木良種場違約在先,按照雙方簽訂的補充協議,南川林木良種場應該在收到重慶孝宜公司100萬元轉讓金之後的10日內為該公司辦理《林地使用證》和《國有林權證》,但是南川林木良種場並沒有履約,這就使孝宜公司的其餘50萬元轉讓金沒有按時支付。

  政府成為事件主角

  7月29日,記者到南川市林木良種場採訪時卻遭遇太極推手。原告南川市林木良種場場長張德木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在鄉下不能與記者見面,同時拒絕就良種場與重慶孝宜公司的合同官司發表任何看法。他告訴記者,關於山王坪林地糾紛一事,記者應該找南川市林業局採訪。記者隨後撥通了南川市林業局王局長的電話。王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目前在武隆,採訪山王坪一事可找辦公室聯繫,但是當記者找到辦公室,其負責人羅主任又讓記者直接去找張德木。

  據南川市林木良種場一不便透露姓名的先生告訴記者,良種場與重慶孝宜公司的這場官司早在2002年就在開始醞釀了。一開始,南川市裡的部分人以為要收回山王坪十分容易,因為當時重慶孝宜公司實際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現在看起來要真正打贏這場官司並不容易。實際上,南川市林木良種場也並不關心山王坪的開發權,因為即使官司贏了,林木良種場也絕對沒有開發該景區的實力,最終的結果還是由南川市政府重新招商,引進新的投資者對該地區進行開發。

  南川市副市長告訴記者,目前南川市負責具體操辦此官司的是南川市政府法制辦。這表明在這場官司過程中,政府已經取代了林木良種場成為事件的主角。

  最便宜的林地交易

  南川市林業局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樁交易的開始於1997年。當時重慶孝宜公司劉真、蔣寶平、陳挺等幾個老闆來到南川,向南川市方面提出租賃荒山林地進行農業產業化開發投資的要求。經過反覆的談判,南川市林業局林木良種場與重慶孝宜公司簽訂了相關的兩個協議。1997年7月15日,南川市林業局就此事向南川市政府請示了該有償轉讓林地8000畝的相關事宜。1998年8月19日,南川市政府批複同意林業局林木良種場有償轉讓山王坪8000畝林地。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實際上這一交易並不只是8000畝林地,雙方簽訂的協議還包括無林地及其周圍的荒地等共計11067畝,也就是說,重慶孝宜公司以150萬元的轉讓金獲得了7.38平方公里的林(荒)地的開發權。

  重慶市林業系統一資深人士稱,以這樣低的價格獲得這麼大宗林地的開發權有可能是全國最便宜的一樁林地交易。

  一樁交易幾方受損

  由於法院目前尚未判決,孰是孰非現在還很難判定。但由於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卻造成了整個山王坪開發的進度被推遲。

  重慶孝宜公司在南川運作這一項目的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公司總經理余吉斌告訴記者,南川市林木良種場的違約直接導致了山王坪林農產業及其生態旅遊等多個項目不能正常運作,公司損失慘重。而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該公司列入「863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這是全國惟一的紅豆杉試種基地。

  據余吉斌稱,1997年該公司以150萬元的價格,從南川市林木良種場取得山王坪8000畝林地50年經營權。之後孝宜公司對8000畝林地投入近2000萬元,經過長達8年的開發,建成了20萬株紅豆杉種苗基地。但不久前,對方卻突然稱孝宜違約要解除繼續了8年的合同,使其所有的投入都要泡湯。 該基地有紅豆杉近20萬株,提取的紫杉醇若以每公斤200萬元計算,預計5年後,該基地年產值超過6億元,現在基地正是迅速發展時期,突然終止協議,他們只有廢棄這個基地,帶著技術傷心的離開,到時雙方均會損失慘重。而由於他們的開發幾乎停止,使該區域另外兩家企業在公路建設等方面都難以得到配合,其林畜和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大受影響。

  套錢受阻被迫轉手

  熟悉重慶孝宜公司底細的李先生告訴記者,當初孝宜公司獲取這一大宗林地的開發權並沒有想在山王坪進行認真的開發,只是想利用這一宗地做一個畜牧林業開發的概念,然後到銀行去圈錢。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孝宜公司幾乎所有資金都是從南岸沿江發展合作基金會借貸的。該公司前後從南岸沿江發展合作基金會借款1087萬元,隨後該公司的領導層決定在南川投資山王坪農業產業化項目,主要從事養殖業,計劃在山王坪養10000頭牛,10000隻羊。而做這一項目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要真正從事養殖業,而是通過這一農業產業化項目做抵押在銀行申請貸款。而當時他們做好了所有貸款所需的相關文件,而且打通了重慶市某銀行的關節,計劃在該行貸款9000萬元之際,公司活動的關鍵人物該銀行行長東窗事發,9000萬資金頓時化為雲煙。

  從1999年開始,政府著手清理整頓「三金」、「三亂」。重慶孝宜公司的資金鏈條完全斷裂。該公司的所有投資項目都還沒有見成效,但其不得不償還南岸沿江發展基金會的1000多萬元債務。1999年8月,重慶孝宜投資公司及其投資組建的重慶南川金佛山農業綜合投資開發公司被迫引進新的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改組。2000年4月,重慶南川金佛山農業綜合投資開發公司變更為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其中重慶孝宜公司的前期投資作價600萬元,佔總股份的51%,新加入的投資者按相同比例出資49%,副董事長和總經理由新引進的投資人余吉斌擔任。公司繼續以林農產業為主營業務,同時開始生態旅遊的開發。

  由於拖欠南岸沿江發展基金會欠款837萬元,2002年9月28日申請執行重慶孝宜公司財產。南岸區法院發現孝宜公司在南川購置了林地8000畝。而南岸沿江發展基金會又欠南岸區塗山鎮人民政府借款850萬元。在南岸區人民法院的協調下,三方達成資產抵押協議,即將南川市魚泉鄉山王坪的8000畝林地過戶給南岸區塗山鎮人民政府以沖抵所欠借款及利息850萬元。

  隨後,順理成章南岸區塗山鎮政府成為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

  千萬國資面臨流失

  塗山鎮政府接盤后,這筆資產很快由南岸區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委託管理。這樣一來山王坪景區開發權的爭奪實際上變成了南岸區政府和南川市政府的份爭。

  7月27日,南岸區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劉九齡告訴記者,南岸區方面曾經多次試圖與南川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協商解決山王坪的開發權問題,但是都沒有任何結果,最後只好對簿公堂。實際上,儘管重慶孝宜公司早已退出,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南川林木良種場起訴的對象還是孝宜公司,南岸區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花錢為該公司聘請律師參與訴訟。他認為,對於兩地政府而言,對簿公堂並不是解決山王坪開發權的最好方式。

  南岸區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具體負責此案件的李澤剛告訴記者,如果這一官司輸了,南岸區意味著有1000萬以上的國有資產面臨流失,因為塗山鎮的850萬元是向重慶市財政借款,目前連同利息已經在1000萬以上。



  南川山王坪開發困局調查(二)

  紛爭

  三年前,山王坪發現了世間少見的石林,隨後又發現了奇特的自然景觀響水河,一時旅遊開發價值大增。但由於對該景區開發權的爭奪,卻使得景區的開發遲遲不能正常進行。




   



  三年升值近億元 交易主體明爭暗奪開發權

  誰能逼押寶資本退市?

  從鳥不理到香餑餑

  余吉斌告訴記者,山王坪當初是一個鳥都不生蛋的地方。

  1950年代,山王坪是涪陵地區勞改農場,1950年代後期成了重慶市下放幹部農場。60年代初又變成了涪陵地區勞改農場,1970年代成為解放軍某部隊醫院的藥物種植場。1975年解放軍撤走後,當地農民在此種植了大量的人工林以彌補大鍊鋼鐵時砍掉的原始森林。1985年後山王坪開始劃到南川市林木良種場管理。

  在1997年轉讓以前,該地區是林木良種場的一個「炭圓」。因為林木一般不能砍伐,而護林員和林木良種場的收入相當低而且沒有任何的保障。但在8年過後,山王坪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2000年前後,余吉斌驚奇的發現在8000畝林地旁邊潛藏著另外一個寶貝――面積達524畝的天然石林,巧奪天工的大自然將這一大面積的石林打造得讓人留連忘返。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小心翼翼的對山王坪石林進行簡易的開發,開建步道41公里,將524畝石林打造成了一座石林迷宮。

  「當年,光是南川就有3萬多遊客前來石林遊覽,」余吉斌告訴記者,這讓南川的不少投資者感到眼紅。

  隨後,余又在山王坪附近的地盤上發現了響水河,他認為那是比萬盛黑山谷更有旅遊開發價值的一條河流。由於大量優質旅遊資源的發掘,從2001年開始,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始著手轉變經營思路,擬以旅遊開發為主要的經營項目。但在2002年下半年,南川市方面就開始聲稱要收回山王坪的開發權。在開發權歸屬還不是太明朗的情況下,余的公司再不敢貿然增加投資。

  景區升值引發爭議

  據南岸區最近組織的資產評估表明,目前重慶中咨會計師事務所對山王坪景區曼地亞紅豆杉、生態旅遊資源、房地產、構築物及進山公路進行評估價值已經高達9700多萬元。

  「大量的旅遊資源讓南川市政府方面有了不顧一切收回山王坪開發權的原始動力。」余告訴記者,南川林木良種場向法院起訴要求收回山王坪景區的開發權有可能是按照政府相關領導的旨意在操作。

  據其推測,南川市政府方面主要是想把這一景區的開發權拿回去重新招商再賣一次。到2007年,南川到重慶主城區的高速公路將建成,貴州臨水到南川的高速公路也有望通車,這樣南川山王坪到重慶主城區的距離實際上只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因此南川市政府加緊了收回山王坪景區開發權的步伐,因為如果不能迅速收回,那麼在2007年高速公路通車后,想收回開發權的阻力將會更大。

  而南川市政府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政府之所以要收回該景區開發權,一個重要原因是余吉斌和他的公司的資金實力不雄厚,開發進度太慢,影響了南川旅遊的整體發展,林木良種場與重慶孝宜公司之間的合同糾紛不過是一個借口罷了。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如果僅僅是50萬元的轉讓金沒有支付那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這可以按照追繳轉讓金並支付滯納金的方式來解決雙方的紛爭。

  「政府方面想收回開發權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南川某資本雄厚的老闆希望出資2000萬元得到山王坪景區的開發權。」南川市政府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私下告訴記者,該老闆曾經多次上山王坪考察,對這個景區愛不釋手。但是目前這一切沒有能夠得到南川官方的證實。

  山王坪開發懸念

  山王坪景區開發權究竟鹿死誰手目前還是一個懸念,而且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找到答案。

  儘管南岸和南川都在爭奪山王坪景區的開發權,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實際上南川方面目前並沒有拿出一個開發山王坪景區的整體發展思路。

  南川市旅遊部門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記者,目前南川方面還沒有拿回山王坪的旅遊開發權,因此政府對該景區的開發也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思路。但是他同時指出,政府的投入相當有限,不可能直接參與到景區的開發。如果收回,惟一可能採取的動作是政府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然後在這一規劃的前提下進行招商。和過去相比,在未來旅遊景區的開發商和政府的權利和義務將會更明確,開發商應該做些什麼,包括其開發的進度都應該明確。而如果要重新招商,政府將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旅遊開發商必須實力相當雄厚,因為旅遊是一個長線投資項目,資本回收時間較長,二是開發商的理念要先進。

  1億元的開發計劃

  而在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頗有志在必得的味道。

  2005年3月7日,在重慶南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主導下。重慶市國地資產經營公司、南岸資產管理公司,重慶華澳集團、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綜合開發公司、重慶九天旅行社等五家公司已經達成了一個組建新公司共同開發山王坪旅遊資源的意向性協議。

  根據這一協議,新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重慶市國地資產經營公司、南岸資產管理公司,重慶華澳集團各出資750萬元,各佔25%的股份,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綜合開發公司出資700萬元,佔23.33%的股份,剩餘的股份分配給九天旅行社。

  同時,五個新股東達成一致意見,鑒於南岸資產經營公司和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綜合開發公司對山王坪多年的投資,同意其投入折價1600萬元作為註冊資本金。隨後,這五家公司制訂了一個在山王坪投資1.1億元整體開發旅遊資源的龐大計劃。

  按照他們的計劃,新成立的公司將分三年完成對山王坪景區的整體開發。其中第一年計劃投入4900萬元,完成楊山公路、景區公路、景區步道、山王坪賓館、老招待所、水電擴容、種植100畝紅豆杉等項目的修建;第二年計劃投入3560萬元完成魚山公路、停車場至響水谷往返梯道、其他景點步道、鐵廠坪度假別墅等項目;第三年計劃投資940萬,完成附屬設施、服務設施的修建和包裝申報國家級旅遊景區。按照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公司的收入測算,該公司未來五年的收益將高達4423萬元。

  7月31日下午,南川市分管旅遊的副書記冉鳳蓮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否讓重慶南川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退出,南川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都必須要依法辦事。

  退出機制缺失之痛

  「目前的情況是沒有一個良性的退出機制,」余吉斌告訴記者,現在南川市方面沒有真正對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公司的前期投資進行評估,也很難拿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退出方案。無論是讓南川市金佛山林農科技開發公司繼續干,還是要其退出,在短時間內都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各區縣領導為了迅速的把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不惜血本招商引資。優惠的引資條件和優惠的資源價格使大量的民間資本介入到旅遊資源中圈佔領域,其中有不少企業或者個人以相當低廉的價格通過一部分特殊的渠道拿到部分區縣的旅遊資源開發權,但他們有的本來就沒有打算進入旅遊產業,有的只是想做一個當代的陶淵明,因此大多數要麼實力不足,要麼就把圈佔資源、押寶旅遊資源升值當成一種轉手牟利的手段。

  重慶陽光旅業集團一位姓孟的高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象山王坪這樣的現象在重慶的旅遊開發中相當普遍,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退出機制是目前旅遊發展的當務之急。

  據記者調查,目前重慶在解決前期景區承包經營者因為無實力開發而被迫退出的具體問題時還沒有一個相對成熟的退出機制。主要原因是,景區的轉讓並不象一般的商品那樣具有規模化和規範化等特徵。每一個景區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在成交的價格方面有相當大的差異。由於以前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交通等基礎設施不發達,所有那批景區承包經營者一般在獲得旅遊資源時價格都相對低廉,但是隨著條件的改善,很難判斷這些資源的升值程度。而旅遊開發的前期投入也相對較大,收益很難量化,難以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因此,實際上在旅遊開發這一領域要建立一個規範的退出機制有相當大的難度。

  冉鳳蓮告訴記者,圈佔旅遊資源實際上是歷史形成的,很難說到底誰對誰錯,當初地方各級政府將這些投資者引進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現在要讓部分沒有開發能力的投資者退出同樣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因此無論是先來者還是後到者,作為地方政府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保持引資政策的延續性。

南川山王坪開發困局調查(三)

  模式

  占著資源不開發惡果連連 景區發展呼喚新模式




   



  景區承包的惡果

  「實際上目前需要的是一種新的旅遊發展模式,」 7月28日,重慶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的羅教授告訴記者,山王坪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地方經濟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後,原有的旅遊發展模式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尖銳矛盾。

  據了解,當初重慶孝宜公司之所以能夠花極小的代價從南川市政府手中拿到山王坪的旅遊資源開發權,是因為當時的經濟相對落後,重慶市政府及其相關的職能部門也沒有對本市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的完整思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區縣政府各自為陣。在區縣有支配當地旅遊資源的權力,而這種權力又沒有得到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部分實力不濟的企業和個人圈佔區縣旅遊資源的成為一種潮流。

  羅教授說,這會導致三個惡果:一是承包者掠奪性的開發旅遊資源。半路出家的旅遊資源開發商,鑒於企業對景區是承包經營,企業往往從自身的利潤出發,對景區旅遊資源進行的開發不盡合理,不夠專業,而地方政府對承包企業的制約作用並不強,有些風景區地方政府和承包企業甚至矛盾突出,合作並不愉快;二是多業主分割景區,例如四面山的主景區是由重慶德洪公司開發經營,望鄉台瀑布、大窩鋪原始森林又是四面山經營管理所的「勢力範圍」,大、小洪海則又屬於四面山鎮政府,以至於進山要買門票50元,但要進入主景區―――西部景區,遊客還要買8元的門票,而去看國內落差最大的望鄉台瀑布,又是10元門票,當然這還不包括在大、小洪海划船的費用;三是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調查的結果卻讓他吃驚,因為重慶絕大多數區縣的風景區都已經承包給企業,實際上景區的經營收入增減對政府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政府在旅遊發展上的積極性也受到打擊」。

  顯然,目前在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承包的弊端已經顯露出來。

  旅遊發展需換腦

  去年年初,重慶大學蒲勇健教授在前往武隆、江津等地調研后指出,重慶旅遊發展面臨七個問題,一是旅遊宣傳促銷乏力,特別是對三峽黃金旅遊線的宣傳力度不夠;二是旅遊新產品開發缺乏創新載體,趨同性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三是主導旅遊產品長江三峽和大足石刻的開發深度不夠,精品不精;四是旅遊服務質量差,導遊人員素質不高,旅行社弱小,只求生存,不求發展;六是景區多業主經營,弊端較多;七是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實際上,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市裡缺乏對旅遊開發的整體統籌,」7月30日,重慶市旅遊局一姓李的處長告訴記者,產業發展權力的過分分散導致了各個區縣各自為陣,難以形成拳頭產品。這樣,不但各區縣的旅遊資源開發得不到整合,就是重慶市裡的旅遊、規劃、交通建設等各個部門也難以協調。而早在去年本市旅遊業發展大會之前,也還有不少坊間的小道消息流傳,即重慶將撤消旅遊局成立重慶旅遊業發展集團,同時建立能夠協調各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發旅業發展領導小組,但是一年過去了,重慶的旅遊行業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有學者指出,目前的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政府職能部門在旅遊發展方面的統籌能力,同時對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以防止這些權力被濫用。

  實行資源整合

  余吉斌對記者說,「如果山王坪這樣的景區各方爭奪開發權的最終結果不過是從南岸區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控股的那家企業轉手承包給另外一家私營企業,那目前這種景區的優良旅遊資源長期得不到開發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實際上,部分官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冉鳳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的確有政府力度不到位的情況。就地方區縣財力而言,我市的絕大多數區縣都是「吃飯財政」,目前根本就不可能抽出大量的財政資金用於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地方區縣的旅遊局也基本上不可能協調好當地的交通、規劃、宣傳等部門推動旅遊產業整體發展。區縣政府雖然有 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的想法但很難落實到行動上。

  冉鳳蓮認為,目前的景區招商主要是區縣在領頭招商,所以力度相當有限,如果重慶的旅遊景區的投資招商由市裡同意組織,則效果會大不一樣。因為目前的旅遊投資動則是好幾個億,地方政府顯然很難找到實力雄厚,又對旅遊開發情有獨鐘的企業。

  「實際上我們每年也化了不少資金在修路上,如果能夠把區縣公路交通的規劃和旅遊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這確實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重慶高投司一個姓張的處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其實非常歡迎這樣的規劃協調,但是目前要真正協調好交通和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是有不少的難度,因為一旦二者出現矛盾的時候就需要有人最後決策,但是現在這兩個部門是很少有機會坐下來談,不是別的,關鍵是缺乏資源整合意識。

  一年收入36億

  在這一點上,四川的綿陽市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據悉,綿陽市已經完全打破的區縣的行政界限,由綿陽市成立專門的旅遊經濟開發區來統籌管理整個綿陽的旅遊發展資源。

  2002年,綿陽市調整加強了綿陽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成了由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和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為正副組長,二十八個相關單位領導構成的綿陽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班子。旅遊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市旅遊產業政策和協調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在市級機構改革中,該市又將市旅遊局由事業管理局調整為行政序列局,並調整、充實了局領導班子。各縣(市、區)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分別設置了旅遊局、文物旅遊局、文化旅遊局、商貿旅遊局等旅遊行政管理機構。

  綿陽市還根據各縣(市)實際情況,設置了安縣千佛山-羅浮山、江油青蓮、江油武都、梓潼七曲山大廟、三台魯班湖-雲台觀、平武白馬-王朗、鹽亭嫘祖-文同等七個旅遊經濟(產業)開發區,其中三個為副縣級單位。三個副縣級旅遊經濟開發區中,李白故里江油青蓮旅遊經濟開發區、竇團山所在地江油武都旅遊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安縣千佛山-羅浮山旅遊產業開發區轄三個鄉鎮,由安縣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任管委會主任,這些旅開區下設9個副科級局(委、辦),在一定範圍內行使相當於縣一級政府的職能。

  通過這樣的調整,綿陽旅遊徹底打破了原來由各區縣各自為陣的狀況,加強了旅遊資源的招商和投資力度,將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交通運輸、城市規劃、宣傳等各個職能部門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一個小小的地級市,2004年的旅遊收入比2003年增長了11億元,達到了36億元。旅遊經濟增幅在全川都處於前列。

  記者手記

  水鴨與景區

  小時候聽到過這樣一個寓言,一隻水鴨從天上飛過,兄弟二人準備將其射殺作為美味佳肴。水鴨還沒有打下來,他們就開始討論怎樣吃法,兄弟二人爭得面紅耳赤,最後即將到手的鴨子飛遠了。

  在山王坪景區一共有三家企業,一家從事銀杏茶生產、一家從事畜牧夜養殖、一家既搞種養殖,又搞旅遊開發。兩年來他們多次坐下來商量對到山王坪9公里長的楊山公路進行維修,但三家企業各藏心思,最終沒有一家企業肯拿錢。而南川市財政也拿不出改造路面所需要的資金,於是那條路也就一年不如一年,上山的遊客也逐漸減少。

  關注山王坪這樣一個景區的開發權之爭,還因為該事件非常典型的表現了這樣一個現象:重慶在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後,新一輪旅遊產業發展的春天到來之前,旅遊資源將處於一個普遍的升值期,而圍繞這一龐大的升值收益,一些部門開始打起了各自的主意。

  目前整個旅遊產業發展的正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政府和旅遊資源開發商、以及開發商與開發商之間衝突不斷,大家考慮的不是如何去全力發展旅遊產業,而是各懷心思,在喋喋不休的爭吵中,讓重慶旅遊業發展的市場機會一點一滴地丟失。其實,如果旅遊的蛋糕始終做不大,圈佔旅遊資源也就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就像那個寓言中的兩兄弟,只想到水鴨的美味而不去打,結果是誰也沒吃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