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思想庫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8-3 2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5年08月01日

    近段時間以來,以「中國威脅論」為背景的各種宣傳報道,充斥全球諸多媒體。其中,又以美國的「點子公司」―――思想庫的眾多版本的報道最為突出。不容置疑,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作為全球最大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力量不僅表現在經濟、科技、軍事等「硬權力」上,而且還體現在思想、價值觀等「軟權力」方面,美國盛產「主義」,各種思想、主張、名詞層出不窮。特別是後者,其思想庫又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美國威脅最多時思想庫也最多

    思想庫是指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以影響政策選擇為目標的非贏利機構。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各類思想庫5000餘家,而美國就有1000多家,佔20%多。對於美國思想庫的起源與發展,即便是在美國本土也有不同的版本。上世紀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為美國的許多名牌大學提供了豐厚肥沃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研究土壤。於是,一大批知名學者紛紛站出來為政府提供學術諮詢。然而,美國的政治家們和政策制訂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們認為這些教授們的職責畢竟是傳道授業,而美國已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新興強國,需要有一批將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研究和政策分析上的專家學者。於是,美國湧現了一大批研究所專門從事美國政策分析研究。如此前(1910年)成立的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1919年成立的胡佛戰爭、革命和平研究所及1921年成立的外交關係委員會等等。應當說,這些早期出現的美國思想庫大都有美國一些大企業家們的理想主義成份,即希望思想庫真正做到獨立、中立、客觀―――不拿政府的錢、不帶黨派色彩、不直接涉及政治,這也成為其立身的基本原則。然而,現實問題是,這些思想庫與最初它們所推崇的原則並不一致。如美國著名的布魯金斯學會,從成立那天起,就曾把保持研究的獨立性或不受政治干擾放在首位。但事實並非如此,如20世紀20年代哈定任總統期間,該學會幫助聯邦政府擬定預算草案、制訂戰爭中的債務政府和改革稅務制度方案等,而在胡佛總統期間,學會還成功地說服政府取消了建設聖勞倫斯航道的計劃,可以說,學會研究的內容一直與政府的行為相隨左右。進入20世紀40年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國的戰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自我標榜地為二戰最後勝利所做的決定性貢獻,讓美國政府日益感覺到自己才是世界的真正領袖。戰爭遺產的清理、美蘇冷戰的到來,以及美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袖所面臨的空前繁雜的國際國內事務,使得美國政府迫切需要一批從思想上、戰略上為其執政地位服務的機構。所以,從規模上看,這一階段也是美國思想庫發展史上的高峰時期。如1948年11月成立的蘭德公司,其基金就是由福特基金會和銀行貸款湊成的。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為空軍服務,研究各種武器系統的改善,經營管理的改善和戰略概念的重新規定等,因此95%的研究經費來自空軍。60年代蘭德公司的服務對象擴大到經濟、外交、城市管理、環境保護、能源、保健、教育等許多方面,因此更具官方性質。

    70年代以來,美國實力相對削弱。與此同時,歐盟、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如何應對來自歐洲、日本的經濟挑戰成為美國政府和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首要問題;而在軍事上,美國又必須現實地面對其最強大的對手―――蘇聯。此外,長達14年的越南戰爭讓美國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水門事件」又讓美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降至最低點;同時,廣大的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形成的新的力量群體開始整體性地將主要矛盾指向美國。這一切都讓美國政府迫切需要有一大批能夠直接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的研究機構為其分憂解難,挽回頹勢,重振旗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的思想庫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這一階段出現的思想庫比其他三個階段加起來都要多,是美國思想庫發展史上最重要的20年。目前美國有一半以上的思想庫都是這一期間建立的。如1974年成立的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其宗旨就是在政治現實主義的框架內,以一種無黨派視角確定和澄清美國外交政策利益,並廣泛吸引和擴大公眾參與對外政策的研究活動,以「引起公眾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興趣,促進美國在複雜的全球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國家利益」。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冷戰結束,特別是全球化的發展,美國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其國家利益也在四處延伸。特別是伴隨著美國外交「民主化」程度的擴大,知識界在外交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幾乎壟斷了美國外交思想的「話語權」。這些人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出現,憑藉自己擁有的知識資源,成為剖析時政、指點迷津的權威。這些人大都匯聚在思想庫里。面對新形勢,美國思想庫已經不能滿足於國內市場的開發,而日漸感受到國際市場的重要。參與全球多個領域的活動,紛紛為政府出謀劃策,成為這一期間思想庫發展的顯著特徵。對此,美國報刊曾發表評述:「在過去10年,州級的保守智襄機構像快餐店一樣激增。」據美國一位國際問題專家統計,在1980年至2000年間,僅州級思想庫成倍增加,到1999年,有170家思想庫在42個州活動,88家集中於州政策問題。

五花八門的思想庫

    根據美國《協會大全》統計,美國擁有種類協會25000多個,其中各類思想庫有1000多個,是世界上思想庫最多的國家。僅在華盛頓特區就有大大小小100多個綜合類或專業性的思想庫。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解釋,思想庫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獨立性」。思想庫不是政府部門,也不以贏利為目的,而且通常標榜自己不代表任何地區、行業或社會集團的利益;二是「現實性」。思想庫不做象牙塔內的學問,只做經世致用的研究,並且以影響政府決策為其最大目標。思想庫所具備的這兩個特點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它一方面標榜自己的獨立和超脫,另一方面又與現實政治和各種勢力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正是這種微妙的矛盾性,使得思想庫能夠在美國政治和外交決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扮演獨特的角色。

    按照起源分,美國的思想庫有四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某些大富豪出資建立的思想庫。如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等;第二類是由政府組織、資助成立的。如蘭德公司、和平研究所、國會研究部等;第三類是由社會中「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議、集資而建的。如布魯金斯學會、傳統基金會。第四類是為離任總統或者為紀念某政治人物而設的,如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

    按照規模分,美國思想庫有三種類型。一是小型思想庫。其專職研究員只有十餘人、幾個人,甚至一個人,年度經費基本上不超過100萬美元。這種只有10來個研究人員和職員、幾十萬美元年度預算的小型研究機構佔美國政策諮詢機構的80%。雖然這類思想庫沒有能力從事廣泛的外交政策研究,而往往將有限的資金投注到某一專門領域,但有時在專門問題上也能發揮關鍵性作用。如暴力政策中心就是曾在槍支控制的討論中經常向新聞媒體、國會議員提出研究報告。其年度經費為3萬美元,只有一名全職工作人員。二是中型思想庫。這類思想庫的特點是規模適中,人員大致在十餘人至幾十人左右,年度經費不超過1000萬美元。如前不久鼓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的凱托研究所就屬於此種類型。三是大型思想庫。這類思想庫的科研人員一般超過100人,年度經費也在1000萬美元以上,主要集中在華盛頓,接近美國的權力中心。如布魯金斯學會,總人數達300人,每年有經費4000萬美元,是美國思想庫的「龍頭老大」。

    按照資金來源分,美國的思想庫又可以分為政府資助型和民間資助型兩大類。最著名的政府資助型思想庫是蘭德公司,它從美國空軍的附屬研究機構演變而來,而且至今仍然是「美國政府機構提供最大份額支持」的思想庫。這類思想庫比較著名的還有和平研究所、東西方中心等,它們的主要資金來源都靠國會撥款。大多數美國思想庫是民間資助型的,這其中又包括社會型和大學附屬型兩類。前者如對外關係委員會、布魯金斯學會、傳統基金會;後者有設在斯坦福大學內的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過去也一度掛在喬治城大學。

    按照職能性質分,可分為學術(教育)、政府合同型和政策鼓吹型三種。學術型思想庫是為政府官員提供政策專業知識,而不是去遊說政府部門執行它們的政治議程,因此也被稱為「沒有學生的大學」。其主要代表有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對外關係委員會等;政府合同型思想庫是指那些與政府訂合同,開展針對性研究和評估性研究為主要職能的思想庫。美國政府所關注的環境、國民經濟、安全防務政策問題往往成為這類思想庫研究的重點。如美國企業研究所。政策鼓吹型思想庫就是強調推銷主張、進行觀念爭辯甚至於進行政策研究的思想庫。其研究成果多是以政策簡報和報道等簡短、快捷的形式出現。如傳統基金會在1998年,將20%的預算用於向議員和媒體推介其觀點,並有10餘名全職工作人員負責協調與國會、國家級新聞媒體的關係。

    按照政治傾向來看,美國思想庫主要有自由派和保守派兩大類。在對外政策方面,自由派思想庫一般傾向國際主義、多邊主義,支持溫和、寬容的對外政策,主張裁軍和軍備控制、接觸談判和國際合作。保守派思想庫則傾向單邊主義,支持強硬的對外政策,主張軍備優勢、防範遏制和美國第一。自由派思想庫一般與民主黨關係密切,而保守派思想庫則是共和黨的大本營。雖然大多數思想庫都標榜自己超脫黨派、兼容並蓄,不過布魯金斯學會、哈佛大學的研究機構通常被看作自由派的代表,而傳統基金會、企業研究所、胡佛研究所則是保守派的代言人。

思想庫成為美國的第四種權力

    如果將立法、行政、司法稱為美國的三種權力,那麼,其思想庫則是列於其後的第四種權力,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知識界影響政府政策的傳統在美國政治中由來已久。美國的思想庫,有的以對外政策為研究對象,有的以國內政策為工作目標。不過,為世界其他國家所熟知的通常是那些在對外政策方面較有影響力的思想庫,如對外關係委員會、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傳統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和平研究所、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國會研究部等等。這些思想庫普遍具有三個作用。一是生產思想,就是通過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張,並且力圖使這些主張獲得公眾的支持和決策者的青睞。思想庫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其政策主張有朝一日被政府採納,其功利性和政治性是顯而易見的。如布希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而在他上台之前,共和黨保守派的思想庫就已經為其大造聲勢,其中包括傳統基金會、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前里根政府官員弗蘭克

272

主題

679

帖子

38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9
沙發
adam1100 發表於 2005-8-4 08:08 | 只看該作者
KNOWLEDGE IS POW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