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央企利潤劇增背後的冷思考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8-3 1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資委近日公布了一份令人眩目的央企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央企實現利潤2988.1億元,同比增長29.1%。而去年全年,央企共實現利潤4784.6億元,比上年增長57.6%。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認為主要原因是央企突出做強了主業,並再次強調,不鼓勵央企多元化發展。

  而我們在欣喜之餘不能不看到另一組數據,央企利潤的66%來自於中石油、中移動、中石化、中國電信、中海油、寶鋼、中遠集團等7家高度壟斷性企業,其中僅中石油一家就貢獻了1029.27億元,接近總額的四分之一。在今年3月16日中石油公布的2004年年報中,坦陳2004年的盈利主要是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以及天然氣、成品油和化工等主要產品價格上漲、產能增加所致」。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189家央企中全年虧損的近20家,累計虧損額達20.2億元。

  從經濟角度分析,要央企繼續保持快速盈利的勢頭,一是要維持壟斷地位,尤其是緊缺的資源行業的壟斷利潤,這樣才能保持央企利潤的持續增長;二是要加快央企內部的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與產業結構,有效率地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

  以目前的行政力量,維持央企的壟斷地位不是難事,央企從這方面「做強主業」既不費事也容易見效。所以,中石油「產能增加所致的暴富」,在壟斷油源進口的同時還壟斷著國內市場的成品油供應,而在西部油氣資源豐富地區的「跑馬圈地」,儘管地方政府與民營企業甚至下游產業鏈怨聲不絕,但他們的地位很難被撼動,用市場理論與遙不可及的民企發展潛力來說服壟斷企業放棄部分壟斷權,有與虎謀皮之嫌。

  至於改革央企內部治理結構,也是知易行難的事。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李榮融透露,2004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總的成本費用同比增長27.2%,其中成本費用增幅高於同期銷售收入增幅的有77家,佔40.7%。而在今年6月30日,又曝出10家央企領導人涉嫌問題資金上百億元。審計署的審計顯示,10戶央企對外投資、借款、擔保等造成損失145億元;違規處置資產、關聯方交易讓利、違規經營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20億元;轉移國有資產、挪用公款、貪污受賄等涉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9件,涉案金額16億元。

  這些數據無一不在說明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緊迫與必要,但改革必須改變既有利益分配格局,觸動既得利益集團,沒有外力和強勢介入,指望既得利益者主動進行「深入靈魂的革命」也不現實。

  從央企利潤數據起碼可以說明,主要國有企業的利潤增長點仍處於壟斷資源的較低發展階段,而不是通過產業結構的提高,以高附加值的產品獲取高額利潤。在資源緊缺時,擁有資源的開採與分配權就相當於坐擁金山,如果央企能夠如此輕鬆獲利,不知央企改革的內在動力從何而來?這也許就是李榮融提醒央企負責人,對於經濟效益大幅增長「也要作客觀分析,決不能盲目樂觀」的原因之一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