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雛軍「吞噬」科龍四部曲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8-3 1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 陳建軍

  在顧雛軍入主之前,科龍電器經歷過兩次危機,均由體制引發。體制危機帶給企業的多是市場能力的日漸消耗,大多可以通過企業新政去亡羊補牢,地方政府引入顧雛軍的初衷也是如此。然而,顧雛軍卻給科龍電器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乘虛而入

  利用廣東格林柯爾收購科龍電器的協議金額為3.48億元,但顧雛軍當初真正繳納的資金據說只有1.5億元。另外的1.98億元後來是否進入了科龍電器,外人根本不知道。而對顧雛軍的真實情況,當地政府應該最為了解

  地方政府急於出嫁科龍電器,與這位連續9年創下全國冰箱產銷量第一的家電老大患上了大企業病有關,地方政府希望通過產權改造去消除機制問題的根源。此前,潘寧、王國端和徐鐵峰等三位掌門人都沒能將科龍電器從體制危機中拯救出來。

  在當時有意收購科龍電器的幾家企業中,顧雛軍開始並未受到關注。雖然顧雛軍後來經常說自己脫穎而出的原因是美的電器等順德當地企業不敢要,才讓他這個外來人撿到了機會,但實際情況是顧雛軍想方設法做通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才使其戰勝了GE、松下等知名外企。

  廣東格林柯爾當時根本不具備收購科龍電器條件的情況,地方政府應該是心知肚明的。據知情人士透露,在2002年的工商年檢中,廣東格林柯爾註冊資本中無形資產所佔比例偏高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因其不符合企業工商登記註冊的規範要求,順德市(即現在的佛山市順德區)工商部門不予年檢。隨後,經順德市容桂區辦事處的出面協調,工商局進而才暫准其辦理了年檢手續。後來經過股權的左手倒右手,注資的專利相當部分以巨額現金形式流入了顧雛軍個人或其全權掌控的公司。

  廣東格林柯爾的名義註冊資本為12億元,但因為其中9個億屬於用專利號為89109125.4的專利進行的無形資產出資,其能夠動用的資金最多也就只有3億元。顯然,3個億的貨幣出資,根本不夠用於足額支付3.48億元的收購。而事實上,由於廣東格林柯爾是顧雛軍專門成立用於收購科龍電器的主體,公司成立和辦公場所等都需要花費相應的金額,當時能夠調動的資金甚至不足3億元。

  經過對科龍電器的小試牛刀,顧雛軍迅速將這一模式運用在後續企業的收購上。郎咸平測算顧雛軍收購系列企業拿出了約9億元的錢,他的推論假設的是顧雛軍按照協議金額完全出資,但顧雛軍真正的出資顯然應該遠遠少於這個數字。此外,顧雛軍還可能通過所購企業中的土地獲得了大量的銀行質押貸款,其實際使用的真金白銀將更少。比如說,顧雛軍收購*ST亞星的協議金額為4億多元,剔除收購資金先繳入後轉回的因素外,揚州有關部門還給了揚州科龍電器1186畝土地的使用權,其撬動的貸款就是置入這些土地金額的數倍。

  全面掌控

  經過一輪所謂的"文化整合運動"后,在科龍電器的6名執行董事中,除了擔任副董事長的李振華原來的身份就是容桂鎮官員外,其餘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爾背景的人。同樣,本來用於制衡董事會的監事會,也形成了顧氏人馬以多對少的控制局面

  收購價格之所以從5.6億元突降到3.48億元,系廣東格林柯爾和地方政府簽署了補充協議。這個補充協議,投桃報李的色彩比較明顯。由於歷史原因,容聲集團欠科龍電器12.6億元的債務。在顧雛軍出任科龍電器董事長后,容聲集團表示有能力解決對科龍電器的上述欠款。具體辦法是:容聲集團將其所持有的科龍電器2.04億股股份轉讓給格林柯爾,格林柯爾將此筆轉讓價款由原來的5.6億元變更為3.48億元,並直接交給科龍電器,代容聲集團償還所欠相應數額的關聯欠款。這樣,容聲集團的關聯欠款就減少到了9.12億元。此後,容聲集團以其擁有的"科龍、容聲、容升"註冊商標的專用權的轉讓價款64400萬元,以及土地發展中心擁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款中的21339.71萬元,用於歸還對科龍電器的欠款。交易完成後,容聲集團對科龍電器的欠款清償完成。在此基礎上,科龍電器同意免去容聲集團的5043.66萬元資金佔用費。

  明眼人可以看出,經過這種投桃報李的交易,即使撇除商標和土地等資產評估中有無泡沫的成分不說,出讓方和受讓方都在此間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當真正的科龍革命開始以後,身陷變革之局的每一個人,不管他願意抑或不願意,他都只能按照革命者設計的步驟化作局中一枚或輕或重的棋子。如果反對,他的結果只會有一個,就是出局。……而這個局,完全掌握在顧氏手中。"被科龍電器員工認為由顧雛軍"御用槍手"操刀的《再造科龍》中的這段描述,已然表明顧雛軍全面接管科龍電器的態度和行動。

  從2002年8月開始,科龍電器內部掀起文化整合運動。據介紹,人人過關的文化整合運動,首先從科龍空調公司開始,此後迅速波及開去。白天自我揭發、互相揭發不說,晚上還得寫檢討和自我反省,第二天再拿到會議上評議,通不過的得繼續寫。

  經過一輪文化整合運動后,科龍電器員工的面貌發生了變化。除王康平外,科龍電器副總裁兼冰箱生產業務主管蔡拾貳、科龍空調公司總經理陳少民、科龍空調公司營銷本部總監張鑄、科龍空調公司生產經營副總經理鄭碧林、科龍電器技術副總裁黃小池等眾多高管相繼離職。而一些在評議大會上痛哭流涕的人員得到了重新任用,甚至還有一些分公司把顧雛軍的頭像與比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