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顧雛軍的「資本運作」警示了誰?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8-3 1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曾在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顧雛軍,如今遭遇到公安部門立案偵查並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

  其實,這種事情在資本市場上並不新鮮,只是又重複了一個「資本市場的老故事」:頗為神秘的起家――打造資本運作平台――顯赫的社會和市場名聲(同時伴隨著質疑)――事發――產業平台坍塌。幾年來,德隆系人物、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等身上發生的類似故事不勝枚舉。

  不過,重複的老故事,卻總值得人細細評味。顧雛軍此番事發,懊悔的顯然不僅僅只他一個人。

  8月2日,市場上有「格林柯爾系」之稱的「科龍電器」、「美菱電器」、「襄陽軸承」、「*ST亞星」、「華意壓縮」等上市公司等紛紛發表公告,進行危機自救,或欲與顧雛軍脫清關係。

  記者仔細閱讀這幾家公司的公告和相關信息,在顧雛軍這棵「大樹」傾倒后,數家上市公司都唯恐避之不及,有的上市公司竭力強調公司一切正常,還有當地大股東甚至是政府銀行部門在做強有力的支持。

  根據科龍電器公司所發的公告,顧雛軍是涉嫌「經濟犯罪」而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並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作為資本運作的「高手」和上市公司負責人,涉嫌經濟犯罪,不外乎涉及挪用或抽逃公司資金,或在企業併購中採取了違規手法等情況。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無論是企業興衰,還是企業老總更迭,本是市場經濟中的正常規律,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在「顧總」出事的背後,卻的確還有些許耐人尋味的謎團,給人以警示。

  不難想像,顧雛軍當年在國內整合產業資本,「挽救」瀕臨倒閉國有企業於危難之際,會有一批人竭力在給顧雛軍提供轉制運作空間。否則僅靠顧雛軍一人之力,在短短4年內打造一個「格林柯爾系」顯然不太可能。

  即使出於挽救嚴重虧損國企,進行國企轉制的良好目的,但面對顧雛軍的閃電收購手法,當地有關部門和大股東也應好好思量一下,「拋包袱」之前也應掂量一下風險。如果一切正常合規,又僅僅是顧雛軍的個人問題,現在倒也不必急於脫身。

  「迎接的快,退的也快」的這種思維方式,在當前社會工業轉型時期,倒頗值得幾份考究和思量。



來源:《經濟參考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5: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