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學故事:記東京藝大雕塑博士生陳漢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9-24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市川市畫廊的雕塑展上,見到了陳漢。從外表和談吐上看,似乎那些富有靈氣的作品並不屬於他。但他身邊的人都知道,雕塑就是陳漢表達自己心靈與情感的最好方式。沒有太多的語言,他只用無聲的泥土講述留學的故事,用力量打造空間的真實。

  已有34歲的陳漢出生在福建,7歲開始學畫水墨畫,在國內美術學校畢業后在學校當美術教師。在90年代初來到日本,從語言學校念起,一直到現在進入日本藝術學府的最高殿堂──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雕刻專業博士課程。

  陳漢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可能是受小時畫水墨畫的影響,雕塑作品也表現為『寫意』,在創作時如同畫水墨畫,構思時不考慮細枝末節,不給自己設太多框架,意境在創作中構思,在製作中發現。」

  可能就是從創作中找意境這條創作路線,使陳漢在1999年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就獲得了縣展知事獎,這在留學生中陳漢是第一人。陳漢也沒想到第一次參加日本的美展就受如此殊榮,從而更堅定他走這條創作路線的決心。第一次就得到日本社會的肯定,接下來的路就好走多了,2000年第32回日展入獎,2001年獲第37回亞細亞現代美展獎,2002年第78回白日會展白日獎,2002年朝日文化財團亞洲留學生美術展最優秀獎等。

  與此同時,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雕刻專業也為陳漢開放了大門。而此前僅有一位留學生在東京藝大雕刻專業碩士課程學習過,他就是中國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楊冬白,陳漢則成為第二位。而陳漢現在成為第一個在東京藝大學學雕塑的博士生。

  在雕塑展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而作品又和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雕塑風格不同。在日本學雕塑初始,帶來全新藝術理念的同時,也給陳漢帶來了很大的困惑,他曾一度被困在中日文化的夾縫之中。在困境中陳漢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就把多文化的特點都融合到自己的創作里,做出一種沒有國界的視覺藝術。」

  他認為,模仿藝術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現,在世界文化對話中必然失去自己的方位,不會被人所接受。中國人在國外學雕塑,作品並不能只是附和別人,應當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表現,對東方哲學、美學有著整體的思考。這種寫意不僅是東方式的,在形式上也應吸收了日本和西方的藝術精華,「寫意雕塑」正體現了雕塑文化的民族性。他說,現在的社會當以開闊的胸襟、包容的心態才能使藝術生生不息。

  陳漢謙虛地表示,目前他只是邁好了第一步,離成功的雕塑家還差很遠。他的一些小型作品受到藝術品收藏家的喜愛,他也把雕塑藝術作為對社會的回饋,更希望忙碌中的人們能夠在他的作品旁休息,得到身心放鬆。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6: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