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利奧多羅斯廳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3 19:24 編輯

赫利奧多羅斯廳
該廳最初用於教皇私人接見, 拉斐爾在簽署簽字儀式后立即對其進行了裝飾. 該房間的展覽內容具有政治性, 旨在記錄從《舊約》到中世紀不同歷史時期, 上帝賦予教會的神奇庇護. 信仰曾受到威脅(博爾塞納彌撒)、教皇本人(聖彼得解放)、教會所在地(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以及教會遺產(赫利奧多羅斯被驅逐出聖殿). 這些事件也旨在表達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 的政治綱領, 旨在解放當時被法國佔領的義大利, 恢復受到教皇威脅的世俗權力. 天花板上的四幅《舊約》插圖是拉斐爾的作品, 而怪誕圖案和拱門中的一些部分可以歸因於盧卡·西格諾雷利、布拉曼蒂諾、洛倫佐·洛托和切薩雷·達·塞斯托的作品. 這些裝飾可追溯到尤利烏斯二世在其教皇任期初期委託進行的首次裝飾, 但由於教皇對拉斐爾在簽字廳隔壁房間的首批壁畫非常欣賞, 該裝飾工程被中斷, 隨後被目前的裝飾取代.
拉斐爾 Raphael
義大利畫家和建築師
別名: 拉斐爾·桑蒂、拉斐爾·桑西、拉斐爾·桑西 Raffaello Santi, Raffaello Sanzio, Raphael Sanzio
最後更新: 2025年8月7日
簡介
義大利語全名: 拉斐爾·桑西或拉斐爾·桑蒂 Raffaello Sanzio or Raffaello Santi
出生: 1483,烏爾比諾,烏爾比諾公國 Duchy of Urbino [義大利]
逝世: 1520,羅馬,教皇國[義大利](享年37歲)
代表作品: 《爭論》《雅典學院》《艾利多羅詩節》《簽字詩節》《聖彼得的解放》《聖母的婚禮》《耶穌顯聖容》
運動/風格: 早期文藝復興
拉斐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 High Renaissance 的繪畫和建築大師. 拉斐爾以其聖母像和梵蒂岡的大型人物畫作而聞名. 他位於梵蒂岡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私人寓所簽字廳的《雅典學院》或許是拉斐爾最著名的畫作, 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因其清晰的形式和流暢的構圖, 以及在視覺上對新柏拉圖主義人類宏偉理想 the Neoplatonic ideal of human grandeur 的體現而備受讚譽.
早年在烏爾比諾
拉斐爾是喬瓦尼·桑蒂和瑪吉婭·迪·巴蒂斯塔·恰拉的兒子; 母親1491年去世. 據16世紀藝術家兼傳記作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所述, 他的父親是一位"平庸畫家". 然而, 他是一位頗具文化修養的人, 經常接觸烏爾比諾宮廷的先進藝術理念. 他給兒子傳授了繪畫的啟蒙知識, 並在1494年去世前, 也就是拉斐爾11歲那年, 在宮廷里向他介紹了人文主義哲學. 在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公爵統治時期, 烏爾比諾成為了文化中心. 公爵鼓勵藝術發展, 並吸引了包括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和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內的傑出藝術家到訪他的宮廷. 儘管拉斐爾後來受到了佛羅倫薩和羅馬主要藝術家的影響, 但烏爾比諾才是他後來所有學習的基礎. 此外, 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或許也激發了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超凡早熟, 甚至在16世紀初, 年僅17歲的他便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佩魯賈學徒生涯
拉斐爾抵達佩魯賈的具體日期已不可考, 但一些學者認為是在1495. 拉斐爾作為畫家活動的第一份記錄出現在一份1500年12月10日的文件中, 其中稱這位當時被稱為「大師」的年輕畫家受委託協助繪製一幅祭壇畫, 該畫作將於1502年9月13日完成. 由此可見, 拉斐爾早已展現出精湛的技藝, 以至於在1501-1503, 他接到了一項相當重要的委託—為佩魯賈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奧迪小堂繪製《聖母加冕》. 1498-1500, 偉大的翁布里亞大師彼得羅·佩魯吉諾在佩魯賈的加比奧學院創作壁畫, 拉斐爾作為其工作室的一員, 獲得了豐富專業知識. 除了這種實用的指導之外, 佩魯吉諾平靜而精緻的風格也影響了拉斐爾. 佩魯吉諾1481-1482為梵蒂岡宮西斯廷教堂創作的《聖彼得賜予鑰匙》, 啟發了拉斐爾創作其首部重要作品《聖母的婚禮》(1504). 佩魯吉諾的影響體現在對透視法的強調、人物與建築之間層次分明的關係, 以及人物的抒情甜美. 然而, 即使在這幅早期畫作中, 拉斐爾的感受力也明顯不同於他的老師. 人物布局與建築的聯繫不再那麼僵硬, 人物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隨意、生動. 人物間的溫情以及他們之間柔和的互動超越了佩魯吉諾的任何作品. 拉斐爾在《聖母婚禮》之後不久創作的三幅小畫作—《騎士的幻象》、《美惠三女神》和《聖米迦勒》, 是敘事繪畫的典範之作, 展現了其在展現青春活力的同時, 對自身風格元素的掌控也日趨成熟. 儘管拉斐爾從佩魯吉諾那裡學到了很多, 但到了1504年末, 他需要其他的創作範本; 顯然, 他對知識的渴望驅使他將目光投向了佩魯賈以外的地區.
拉斐爾遷往佛羅倫薩
拉斐爾: 聖米歇爾
拉斐爾: 聖米歇爾 聖米歇爾(又名《小聖米歇爾》或《聖米歇爾戰勝惡魔》), 拉斐爾木版油畫, 1503/05; 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尺寸: 30 × 26厘米.
瓦薩里隱約記述, 拉斐爾跟隨佩魯賈畫家貝爾納迪諾·平圖裡基奧來到錫耶納, 之後又前往佛羅倫薩, 因為他被列奧納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薩的創作經歷所吸引. 1504年秋天, 拉斐爾確實抵達了佛羅倫薩. 這是否是他第一次造訪佛羅倫薩不得而知, 但正如他的作品所證實, 他首次與佛羅倫薩藝術文明有了實質性接觸, 這強化了他已有的觀念, 也為他打開了全新而更廣闊的視野. 瓦薩里記錄道, 他不僅研讀了列奧納多、米開朗基羅和巴托洛梅奧修士(文藝復興盛期的大師)的作品, 還研讀了「馬薩喬的舊作」, 馬薩喬是自然主義的先驅, 自然主義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脫離了哥特式風格.
拉斐爾: 《草地聖母》
1/2
拉斐爾: 《草地聖母》, 拉斐爾木板油畫, 1505; 現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1.1米 × 87厘米.
拉斐爾: 《聖母子》
2/2
拉斐爾: 《聖母子》(布里奇沃特聖母像習作), 拉斐爾用黑色粉筆和鋼筆繪製的素描, 1506-07; 現藏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不過, 他在佛羅倫薩的主要老師是列奧納多和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1505-1507 創作的許多作品都受到列奧納多的影響,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系列偉大的聖母像, 包括《金翅雀聖母》(約1505)、《草地聖母》(約1505)、《埃斯特哈齊聖母》(約1505-07)和《美麗的花園姑娘》(約1507). 拉斐爾尤其受到列奧納多的《聖母子與聖安妮》的影響, 這些畫作的布景親切而簡潔, 這在 15 世紀藝術中並不常見. 拉斐爾學習了佛羅倫薩構圖方法, 即用金字塔形的人物群來構建縱深構圖; 人物被組合成一個整體, 但每個人物都保留著自己的個性和形狀. 他佛羅倫薩時期的作品以新的構圖統一性和對不重要元素的抑製為特色. 拉斐爾也深受列奧納多的用光技巧的影響; 他適度運用了列奧納多的明暗對比法(即強烈的明暗對比), 尤其受到列奧納多暈染法(即用極其細膩柔和的陰影而非線條來勾勒形體和特徵)的影響. 然而, 拉斐爾超越了列奧納多, 創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這些人物圓潤、溫柔的面容流露出樸素而典型的人類情感, 卻又被提升到一種崇高的完美與寧靜. 1507, 拉斐爾受委託創作《耶穌下葬》. 在這幅作品中, 拉斐爾顯然刻意向米開朗基羅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表現可能性. 但與列奧納多和米開朗基羅—他們都是崇尚黑暗、強烈和激動的畫家—不同的是, 拉斐爾希望發展一種更平靜、更外向的風格, 使其成為一種廣受歡迎、普遍易懂的視覺交流形式.
拉斐爾在羅馬的最後歲月
1508年末, 拉斐爾在建築師多納托·布拉曼特的建議下, 受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召喚前往羅馬. 當時, 拉斐爾在羅馬鮮為人知, 但這位年輕人很快給反覆無常的尤利烏斯和教皇宮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作為藝術大師的權威與日俱增. 拉斐爾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相貌英俊, 魅力非凡, 最終聲名鵲起, 被稱為「畫家王子」. 拉斐爾短暫人生的最後12年在羅馬度過. 熱情奔放, 傑作層出不窮. 他來到羅馬的首要任務是為梵蒂岡教皇寓所的一套中型房間繪製一組壁畫, 尤利烏斯本人也曾在這些房間居住和工作; 這些房間被簡稱為「Stanze」. 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 1508-11)和埃利奧多羅廳(Stanza d』Eliodoro, 1512-14)幾乎全部由拉斐爾親自裝飾; 火焰廳(Stanza dell』Incendio, 1514-17)的壁畫雖然由拉斐爾設計, 但大部分是由眾多助手和學生完成.
-
新柏拉圖主義
指一種哲學思想流派, 它最初出現並繁榮於古代晚期的希臘羅馬世界, 大致從羅馬帝國危機到阿拉伯征服時期, 即公元3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 由於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葛主義等古代唯物主義或肉體主義思想的消亡, 新柏拉圖主義成為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哲學思想體系, 它對宇宙及其個體在宇宙中的地位提供了全面的理解. 然而, 與「斯多葛學派」、「逍遙學派」或「柏拉圖學派」等標籤相比, 「新柏拉圖主義」這一稱謂是現代人創造的, 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誤稱. 如今被歸類為「新柏拉圖主義者」的古代晚期哲學家們, 並不認為自己正在致力於復興柏拉圖對話錄的精神和文字. 誠然, 他們自稱「柏拉圖主義者」, 並推崇柏拉圖的觀點(他們將其理解為一套積極的哲學學說體系), 甚至比前蘇格拉底學派、亞里士多德或任何其他後世思想家的信條更受推崇. 然而, 更重要的是, 更準確地說, 他們的標誌性項目是對當時極其豐富而深厚的知識遺產的宏大綜合. 實際上, 他們吸收、借鑒並創造性地融合了幾乎整個希臘哲學、宗教甚至文學傳統—除了他們斷然拒絕的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葛學派徹底的肉體主義。這一努力的成果是一個宏大而極具說服力的思想體系, 它反思了千年知識文化並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科學和道德理論以及斯多葛學派的倫理學與文學、神話和宗教實踐進行了富有成果的對話. 新柏拉圖主義者對眾多前輩著作的固有敬意, 共同提供了一種元話語和反思, 涵蓋了幾個世紀以來對人類境況持續探究所產生的所有思想.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za-di-eliodoro.html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 ... /Last-years-in-Rome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neoplatonism/

博爾塞納彌撒
博爾塞納彌撒描繪了1263年在奧爾維耶託附近博爾塞納發生的一件事. 在一位波希米亞神父主持的彌撒中, 祝聖瞬間基督的血從聖體中流出, 染紅了聖體, 從而消除了主禮者對聖體變質說(即聖體聖事中, 麵包和葡萄酒的本質轉化為基督的聖體聖血)的疑慮. 這一奇迹促成了聖體節的設立和奧爾維耶託大教堂的建造, 聖體聖體也被移送到了那裡. 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在祭壇右側跪下見證了這一奇迹, 與他一同見證的還有樞機主教萊昂納多·格羅索·德拉·羅韋雷、拉斐爾·里亞里奧、托馬索·里亞里奧和阿戈斯蒂諾·斯皮諾拉, 以及他的親屬和抬聖體的人群.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ssa-di-bolsena.html

聖彼得的解放
《聖彼得的解放》描繪了使徒之王兼第一任教皇, 在衛兵熟睡時, 被天使奇迹般地從牢獄中拯救出來(《使徒行傳》12:5-12). 這一場景指的是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 他在當選教皇之前是聖彼得教區的名義樞機主教. 在對光明的頌揚中, 拉斐爾將天使的神聖光芒與黎明、月亮、火炬及其在盔甲上的反射, 甚至從下方窗戶射入的自然光交織在一起, 營造出非凡效果.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san-pietro.html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是這間房間中繪製的最後一幅壁畫. 完成於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去世后, 其繼任者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在位期間. 事實上, 利奧十世在同一場景中出現了兩次, 一次以教皇利奧一世的形象出現, 另一次則以樞機主教的形象出現. 據傳說, 在教皇利奧一世與阿提拉(公元452)會面時, 聖彼得和聖保羅手持寶劍奇迹般地顯現, 使匈奴王停止入侵義大利並進軍羅馬. 拉斐爾將場景設定在羅馬城門, 羅馬斗獸場、渡槽、方尖碑和其他建築都以此為標誌, 儘管事實上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義大利北部, 靠近曼圖亞.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gno-con-attila.html

驅逐赫利奧多羅斯出聖殿
這間房間以赫利奧多羅斯的名字命名, 描繪了聖經中關於赫利奧多羅斯的故事(《馬加比書下》3:21-28). 赫利奧多羅斯受敘利亞國王塞琉古之命, 前去奪取耶路撒冷聖殿的珍寶. 應大祭司奧尼亞斯之請, 上帝派遣一名騎士在兩名少年的協助下, 擊敗並驅逐了赫利奧多羅斯. 畫中左側前景中, 這位負責授命的教皇坐在轎子上, 由轎夫抬著親眼目睹了這一幕. 其中左側是雕刻家兼拉斐爾之友馬爾坎托尼奧·雷蒙迪肖像, 右側另一人則描繪了拉斐爾本人.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ro-dal-tempio.html

天花板
在怪誕裝飾和拱門中, 仍有一些部分可以歸因於盧卡·西諾雷利 (Luca Signorelli)、布拉曼蒂諾 (Bramantino)、洛倫佐·洛托 (Lorenzo Lotto) 和切薩雷·達·塞斯托 (Cesare da Sesto) 的作品. 這些裝飾可追溯至尤利烏斯二世在其教皇任期初期委託製作的第一批裝飾. 由於教皇對拉斐爾在相鄰的簽字廳 (Segnatura) 創作的第一批壁畫非常欣賞, 該裝飾被中斷, 隨後被現在的裝飾所取代. 拉斐爾用《舊約》中的四個場景取代了天花板中央的怪誕裝飾: 諾亞離開方舟(創世記 8:15-20)、以撒獻祭(創世記 22:1-14)、摩西在燃燒的荊棘前(出埃及記 3:1-12)以及雅各的夢(創世記 28:10-22).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liodoro/volta.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