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16)-法國馬賽歷史博物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

[複製鏈接]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7 0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7 19:53 編輯


匿名, 約 1900. 143 Fi 1132
市檔案館   
匿名, 1900. 143 Fi 1132
馬賽檔案館保存著馬賽市自13世紀建市至今製作和收到的所有文件. 除了這些主要側重行政而非歷史的公共記錄外, 還有來自個人、協會和企業的檔案購買和捐贈. 在這片浩瀚的文字遺產中, 圖片隨處可見, 為我們展現了這座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圖景, 如同那些身臨其境的人們所見. 門戶網站展出了數千幅圖片, 涵蓋了舊版畫和雕刻、明信片、紀念碑和建築平面圖、城市規劃文件、政治人物、商人、科學家、作家、專業攝影師……甚至僅僅是馬賽愛好者的檔案, 這些圖片也可以在檔案館網站找到.
市檔案館
市立圖書館
錢幣和獎章
自然歷史博物館
地中海考古博物館
非洲、海洋和美洲藝術博物館
馬賽歷史博物館
格羅貝-拉巴迪博物館
美術博物館
博物館美術學院
裝飾藝術、陶瓷與時尚博物館
坎蒂尼博物館
當代藝術博物館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les-etablissements  馬賽歷史收藏集錦

魚化石
鱗狀南齒魚
馬賽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編號 MHNM.8513
域名
古生物學 Paleontology
魚類學 Ichthyology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6fd/image/19712|0|0

鹿形角形器皿
公元前4世紀
義大利普利亞大區
馬賽地中海考古博物館
1990.3.1
社會生活, 文化生活
紅彩陶
公共領域
鳴謝: 馬賽博物館 / 攝影: David Giancatarina
免費使用, 商業用途除外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23475

女性雕像
鳥形外觀
青銅時代
塞普勒斯
馬賽, 地中海考古博物館
7542
宗教
14.8厘米
紅粘土, 內芯微黑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23460

面具
作者未知
蝙蝠
20世紀
墨西哥
馬賽, 非洲、大洋洲及美洲原住民藝術博物館 (MAAOA)
1994.4.36
美洲
高(厘米): 44.5; 長: 58; 深: 16.5
木雕, 彩繪
弗朗索瓦·賴興巴赫遺贈, 1994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原住民藝術博物館(MAAOA)
馬賽是法國唯一一個可以參觀專門收藏非歐洲藏品的博物館的城市, 與巴黎和雅克·希拉克·布朗利碼頭博物館並列. 博物館位於老慈善醫院中心的核心地帶, 其常設展覽圍繞三個不同的空間展開. 墨西哥展廳完全致力於展示墨西哥民間藝術. 它的開放得益於弗朗索瓦·賴興巴赫(1921-1993)1994捐贈. 非洲展廳展出約一百件藏品, 主要為面具和雕像。藏品大部分來自萊昂斯、皮埃爾和米歇爾·蓋爾夫婦捐贈給馬賽市的款項。得益於艾克斯-馬賽普羅旺斯工商會捐贈, 該館藏品更加豐富. 大洋洲-美洲展廳收藏了亨利·加斯托(Henri Gastaut, 1915-1995)的一系列人類祖先遺骸, 1989年被馬賽市購得. 此外, 該館還收藏了艾克斯-馬賽普羅旺斯工商會捐贈的藏品, 以及購藏品(尤其是在1991和1992年兩次在萬那杜的收藏期間), 最後還有馬塞爾·赫肯羅斯(Marcel Heckenroth, 1902-2008)等人捐贈的美洲原住民羽毛飾品. 作為一扇通往世界多元遺產、文化和藝術的大門, MAAOA 從未置身於驅動當代社會發展的重大社會、倫理和環境問題之外. 因此, 它與過去二十年來世界各地民族志和非歐洲藝術博物館所經歷的新一輪轉型階段相得益彰. 在此背景下, MAAOA 正在對其未來進行深刻的反思.
* 為了與機構倡導的理念保持一致—與藏品來源地的社群、其代表或僑民建立合理的對稱關係; 方法論、歷史和文化透明度; 以及出處研究—選擇不公開藏品中保存的祖先人類遺骸的再現.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23093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7 17: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8 15:55 編輯


玄關桌/角撐架 Table console
18世紀
普羅旺斯
馬賽, 格羅貝-拉巴迪埃博物館
GL 685
裝飾藝術
傢具藝術
高: 93.5厘米; 寬: 150.5厘米; 深: 68厘米
鐵, 金屬, 大理石
鍛造, 鍍金
格羅貝特-拉巴迪埃博物館 Musée Grobet-Labadié/Grobet-Labadié Museum
坐落在隆香宮 Palais Longchamp 腳下一座美麗的19世紀宅邸內, 珍藏著由熱愛藝術的馬賽商人家族積累的豐富藏品. 格羅貝特-拉巴迪埃家族活躍於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其收藏品之豐富, 體現了開明資產階級品味, 他們熱衷於精緻的藝術和多元化藝術風格. 博物館的藏品以18世紀為主, 同時也涵蓋了中世紀早期、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作品. 博物館的15個房間(包括客廳、卧室、閨房和書房)中, 傢具、金飾、鐘錶和藝術品營造出一種令人回味的裝飾風格, 令人聯想起家族的生活方式. 來自圖爾奈、佛蘭德斯、布魯塞爾、博韋、戈布蘭和奧比松等地大型工坊的壁掛構成了令人矚目的藏品. 博物館還收藏了法國和歐洲陶器、東印度公司藏品, 以及法國和義大利畫派的繪畫和素描作品. 雕塑作品則以來自低地國家、前德意志帝國南部地區和教皇普羅旺斯的作品為代表, 展現了國際哥特式風格. 此外, 一套罕見的巴洛克和浪漫主義樂器以及近1,200幅素描作品, 涵蓋了16-19世紀著名大師和鮮為人知的藝術家, 使藏品更加完整. 目前博物館不對公眾開放, 約有一百件精彩作品在線展出.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fc346f--ficheFocus=

羽管鍵琴 Harpsichord
19世紀
馬賽, 格羅貝-拉巴迪埃博物館
GL 182
音樂 - 歌曲 - 舞蹈
高(厘米): 95; 寬: 180; 深: 106
木材, 銅
鍍金, 彩繪, 扭索飾紋 Guilloché(金屬/類似編織或交織絲帶裝飾)
羽管鍵琴是一種迷人的鍵盤樂器, 它塑造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歐洲音樂的音景。
羽管鍵琴是一種撥弦 plucked 鍵盤樂器: 與用琴槌敲擊琴弦的鋼琴不同, 羽管鍵琴使用羽毛筆或塑料製成的小撥片撥動琴弦. 它通常有一個或兩個鍵盤, 並可能包含止音桿, 可以通過調節不同的琴弦來改變音色.
歷史意義
羽管鍵琴起源於中世紀晚期, 早期的例子可以追溯到16世紀義大利. 它成為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音樂的核心, 尤其是在通奏低音合奏中. 隨著鋼琴的興起, 羽管鍵琴在19世紀逐漸衰落, 但在20世紀因具有歷史意義的演奏而再次復興.
音色與風格
羽管鍵琴音色明亮、清脆,略帶金屬質感, 非常適合複雜的裝飾音和對位法 counterpoint. 常用於巴赫、斯卡拉蒂、庫普蘭和拉莫作品.
部分型號帶緩衝音栓 buff stop, 可以減弱琴弦的力度, 模仿魯特琴聲音.   -AI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19965
-

大衛王
馬蒂亞斯·斯托默(1600-1650)
馬賽, 隆尚宮, 美術博物館
美術博物館 Musée des beaux-arts/Museum of Fine Arts
美術博物館是馬賽最古老的博物館, 也是法國首席行政長官於1801年在法國創建的首批十五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自1869起位於隆香宮左翼, 展出16-19世紀藝術作品. 館藏涵蓋1802年國家派遣至此的大師傑作, 以及法國大革命初期從教堂和流亡者手中繳獲的馬賽和艾克斯畫作. 貫穿19世紀, 國家持續定期向各省級博物館捐贈畫作, 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藏品. 博物館以此展示了 16 和 17 世紀最偉大的義大利、法國和北歐藝術家的傑作, 其中包括義大利的佩魯吉諾、圭爾奇諾、卡拉奇、帕尼尼,法國的尚帕涅、武埃、勒敘爾、格勒茲、韋爾內、于貝爾·羅伯特或大衛的作品, 以及北方畫派的魯本斯、斯奈德或約爾丹斯的作品. 展示 17-19 世紀普羅旺斯的藝術是博物館的特色之一. 路易·芬森、讓·達雷、尼古拉·米尼亞爾或米歇爾·塞爾的作品讓人回想起這個藝術中心的活力, 自 17 世紀以來, 這裡吸引了來自北歐和南歐的藝術家. 最後, 博物館還收藏了最偉大的法國巴洛克藝術家皮埃爾·皮熱的繪畫、雕塑和素描. 皮埃爾·皮熱於 1620 年出生於馬賽, 深受路易十四的喜愛, 也是老慈善醫院建築師. 除了庫爾貝、柯羅、杜米埃、米勒和皮維·德·夏凡納等 19 世紀法國畫派最重要的大師之外, 還有馬賽畫派的偉大人物魯邦、吉古、齊耶姆和蒙蒂塞利, 他們都將捍衛自己對南方風景清晰而明亮的個人願景.
-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9-1804)政府由三位首席行政長官 chief magistrates 管理
-
這個博物館名畫不少, 大多為隆香宮收藏.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22342

隆香宮: 馬賽的瑰寶   -AI
隆香宮是一座令人驚嘆的建築紀念碑, 位於法國馬賽第四區. 它是為了紀念馬賽運河的竣工而建造的, 這條運河將迪朗斯河的水引入馬賽城—這是1835年毀滅性霍亂疫情爆發后至關重要的一項成就.
歷史意義
始建於1839, 由奧爾良公爵奠基. 竣工於1869, 由於高昂成本和監管挑戰, 工程耗時30年.
建築師: 亨利-雅克·埃斯佩朗迪厄, 他還因設計守護聖母院而聞名.
美術博物館: 位於東翼, 展示17和18世紀藝術品.
自然歷史博物館: 位於西翼, 展出自然歷史藏品, 包括原動物園的動物標本.
水城堡噴泉: 這座引人注目的中心雕塑象徵著水的到來, 裝飾著公牛、象徵生育力的女性、葡萄和小麥的雕塑.
隆香公園
設計: 包含一個正式的法式花園和一個英式景觀花園.
動物園遺產: 動物園運營於1855-1987, 華麗籠子和涼亭等遺跡至今仍保留.
名樹: 包括一棵150年的梧桐樹和其他百年樹齡樹種.
文化重要性
2013年, 馬賽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該遺址發揮了核心作用. 安托萬·路易·拜爾和朱爾斯·卡弗利耶的雕塑作品為該遺址增添了藝術的宏偉氣勢.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fc346f--ficheFoc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BiF4P2deI  馬賽隆尚宮
愛的聖地
203 位訂閱者
4,741 次瀏覽, 2014
隆尚宮由三部分組成: 一座為紀念迪朗斯河水抵達馬賽而建的水塔, 以及兩側新近翻修的美術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 兩座博物館均可通過精巧的樓梯和半圓形柱拱門到達. 宮殿後面是植物園和昔日的動物園, 是散步和放鬆的好去處, 每年都會舉辦五大洲的爵士音樂節.
-

錢幣與獎章收藏館
埃利·讓·韋齊安 (Elie Jean Vézien), 馬賽基金會獎章
藏5萬件藏品, 由路易十八於1821年下令設立. 其目的是為馬賽提供一個研究獎章的中心. 獎章一詞當時指古代錢幣及類似形式的紀念物. 該收藏館致力於研究, 同時也向公眾推廣其藏品, 因為自成立以來, 其藏品就一直向錢幣學家和好奇者開放. 1857年, 市長重組了收藏館並賦予其新的使命: 保護馬賽和普羅旺斯貨幣歷史. 該機構在19世紀下半葉迎來了黃金時代, 與巴黎錢幣博物館相媲美, 並與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同行保持著聯繫. 一次盜竊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其暫停運營, 直至1970年代, 20世紀末回歸其最初使命: 成為古錢幣研究中心以及馬賽和普羅旺斯貨幣史的寶庫. 2003以來, 該機構位於貝爾德梅市市檔案館內, 並一直是世界知名機構, 定期將其藏品借給國內外博物館. 展廳翻新期間, 其藏品仍在眾多展覽中展出, 並將逐步在 Marius 網站上開放.
埃利-讓·韋齊安(Élie-Jean Vézien, 1890-1982), 雕塑家、獎章獲得者和畫家
1904 師從一位雕刻大師兼金匠, 後者將他推薦給弗朗索瓦·卡利(François Carli, 1872-1957), 並讓他進入馬賽美術學院學習. 才華橫溢, 很早就接到了第一份委託, 為蒂爾西特街(Rue Tilsit)和巴泰勒米三兄弟街(Rue des Trois Frère Barthélemy)拐角處的教堂正面創作了一幅大理石淺浮雕《聖米迦勒屠龍》(1906).
代表作品
聖米歇爾巨龍雕塑(1906): 16歲時創作的大理石淺浮雕, 現藏於馬賽.
聖安托萬·德·帕杜埃教堂(巴黎): 為教堂的正面和內部雕刻了聖徒和宗教人物雕像.
法國藝術家沙龍: 1921-1937 定期參展並榮獲多項榮譽, 包括1931年金獎.
他的作品將古典技法與富有表現力的宗教和寓言主題融為一體, 至今仍是法國雕塑史上備受尊敬的人物.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nnaies-et-medailles
https://marseillesculptee2.blogs ... ie-jean-vezien.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8 15:55 | 只看該作者

裝飾藝術、彩陶和時尚博物館-坎蒂尼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9 19:21 編輯

  
長方形盤
約瑟夫·福希耶, 彩陶製作師
《安德洛墨達的救贖》
18世紀第二季
馬賽
馬賽博雷利城堡 - 裝飾藝術、彩陶與時尚博物館
1986.11.1
裝飾藝術
陶瓷
寬: 42.2厘米; 長 33厘米; 高 4厘米
彩陶
彩繪
高火裝飾
長方形盤, 盤緣有脊, 四個不規則蛋形裂片, 中間點綴著四個較小的凹陷裂片. 盤面飾歷史意義神話圖案, 描繪了「安德洛墨達的救贖」. 受奧維德在《變形記》第四卷和第五卷中所作版本啟發, 本作對這一神話的呈現採用了16世紀晚期雕刻模型中常見的圖像. 珀爾修斯被描繪成騰空而起, 頭戴頭盔, 手持寶劍, 腳穿帶翼涼鞋, 將一個從海浪中躍起的怪物石化, 他的盾牌上裝飾著美杜莎頭像的光芒. 畫面右側前景中, 安德洛墨達被鎖鏈拴在岩壁上, 卡西奧佩亞和克菲厄斯的雕像佇立在岩壁后, 注視著這一切. 背景中, 衣索比亞田野清晰可見, 田野上矗立著一些建築元素 ...
《馬賽陶器和瓷器, 16-18世紀》圖錄, 馬賽博物館出版, RMN,1997, 條目68, 第15頁. 66.
裝飾藝術、彩陶和時尚博物館
博雷利城堡是普羅旺斯鄉村別墅的典範, 始建於1760-1770, 由博雷利家族作為夏宮建造。該城堡於1856年被馬賽市購得, 並於1936年被列為歷史古迹。2013更名為裝飾藝術、彩陶和時尚博物館之前, 它曾長期作為考古博物館。建築低調的風格與其豐富的室內設計形成鮮明對比, 原始裝飾與當代博物館設計相得益彰. 博物館展出各種藏品, 包括陶瓷、傢具、玻璃、掛毯、藝術品、設計和時尚, 涵蓋18世紀至今各個時期.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8222e6b/image/435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vfFi0SM8  迪奧展覽:璀璨奪目,令人毛骨悚然!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YouTube 視頻
城市藝術
25.4K 訂閱者
23,123 次觀看 2017
截止至 2018 年 1 月 7 日
除了驚嘆, 我還能說什麼呢?毫無疑問, 這是 2017 年最美的展覽之一, 氣勢恢宏地展出了 300 多件迪奧高級定製設計, 從大師 Christian Dior 到其繼承者 Yves Saint Laurent 和 John Galliano 的作品, 令人嘆為觀止. 這場展覽堪比最偉大的時裝秀: 宏偉壯觀、氣勢恢宏、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我們無話可說. 睜大你的雙眼, 盡情欣賞吧!
閱讀文章:http://www.expointhecity.com/2017/04/...

尚丹閣 Cabinet sho-dana
19世紀下半葉 明治時代 日本
馬賽, 博雷利城堡 - 裝飾藝術、彩陶與時尚博物館   
C 657
裝飾藝術
傢具
亞洲
高(厘米)201; 長 124; 深 34
木材 象牙 珍珠母貝 柴山式鑲嵌 Shibayama-style inlays
上漆 鍍金 彩繪
坎蒂尼遺贈, 1917; 坎蒂尼博物館藏品.
評論
「尚壇」傢具, 字面意思是「帶架子的柜子」, 是日本封建領主傢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小泉, 1986). 在明治時代, 尚壇配備了模塊化鉸鏈式架子, 用於存放書籍、捲軸和文具. 這種傢具安放在一個帶有加粗支腿的模製基座上. 架子呈不對稱排列, 其面板上繪花卉圖案, 上方有飛翔的鳥類、鴨子或仙鶴. 上方飾兩個以戲劇姿態呈現的人物, 一個手持扇子, 另一個手持打擊樂器. 鑲嵌和漆器工藝採用柴山風格. 這種技法的特點是雕刻元素的浮雕工藝, 這些元素由珍珠母、珊瑚、玳瑁或象牙製成, 固定在貼花模型上. 活躍於安永時代 An'ei period (1772-1781)和江戶時代 Edo period (1600-1868)的雜貨商大野木千藏是其創始人, 他來自芝山國(今千葉縣). 明治時代 Meiji era (1868-1912), 許多採用這種技藝製作的器物從橫濱港出口到歐洲. 西方人也能在國際展覽會上欣賞到這種類型的作品. 從那時起許多作坊紛紛湧現, 追隨芝山風格的潮流, 並在19世紀達到頂峰. 摘自弗洛倫斯·阿德羅弗(Florence Adrover)在馬賽博物館出版的展覽圖錄《幻想亞洲》(Fantasy Asia)中的作品.
Snoeck出版社, 2023, 第15頁. 184
鳴謝
馬賽博物館 / 攝影: R. Chipault - B.Soligny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infos/arko_default_
-


簽名
維克多·布勞納 (1902-1966)
20世紀
馬賽, 坎蒂尼博物館
C.88.20
雕塑
高: 33厘米; 寬: 14厘米; 深: 21厘米
高: 37.5厘米; 寬: 13.6厘米; 深: 22.8厘米
青銅 失蠟鑄造
坎蒂尼博物館
維克多·布勞納, 簽名, 未註明日期, 庫存編號: C.88.20
坎蒂尼博物館位於馬賽市中心一座私人宅邸內, 宅邸由黑角公司(Compagnie du Cap Nègre)1694年建造. 朱爾斯·坎蒂尼(Jules Cantini, 1826-1916)是一位訓練有素的雕塑家和藝術愛好者, 他於1888年購得該宅邸並將其用作自己的私人宅邸. 當時, 馬賽及其周邊地區正成為歐洲先鋒派搖籃, 他將自己豐富的藏品收藏於此. 該博物館誕生於1916年坎蒂尼贈予馬賽市的遺贈, 並於1936年向公眾開放. 博物館呈現了現代藝術的全景, 重點展現了幾個歷史時期, 例如後印象派、野獸派(安德烈·德蘭、夏爾·卡蒙、埃米爾·奧東·弗里斯、阿爾弗雷德·隆巴德)、早期立體主義實驗(拉烏爾·杜飛、阿爾伯特·格萊茲), 以及1920年代和40年代的各種后立體主義或純粹主義運動(阿梅黛·奧藏方、費爾南·萊熱、勒·柯布西耶、洛雷·加爾辛、雅克·維永). 超現實主義也是該館藏的重點, 因為這一運動與馬賽市有著歷史淵源. 1940-1941, 馬賽接納了數千名難民, 其中包括許多逃離納粹統治的藝術家. 其中包括聚集在安德烈·布勒東周圍的超現實主義團體的成員, 他們當時正尋求進入美國. 因此, 該館藏涵蓋了眾多美學運動, 並收錄了一些以巴勃羅·畢加索、亨利·馬蒂斯、讓·杜布菲、瓦西里·康定斯基、安德烈·馬松、維克多·布勞納、安東尼·阿爾托、弗朗西斯·培根等藝術家為中心的傑出藏品, 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運動. 坎蒂尼博物館的藏品也在視頻博物館(Videomuseum)在線發布, 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現當代藝術公共收藏網路, 馬賽市也參與其中。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75fc346f--ficheFocu

節儉的一餐
巴勃羅·畢加索 (1881-1973/04/08)
1905年
20世紀上半葉
馬賽, 坎蒂尼博物館
C.61.3.1
印刷
高: 60.5厘米; 寬: 44厘米
Velin 紙
© 畢加索遺產
https://collections.marseille.fr ... fault_6273c891bdfa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8 19:38 | 只看該作者

梵蒂岡博物館-基亞拉蒙蒂博物館-新翼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9 19:24 編輯


基亞拉蒙蒂博物館
基亞拉蒙蒂博物館坐落在連接美景宮和梵蒂岡宮殿的長廊內. 它以教皇庇護七世·基亞拉蒙蒂(1800-1823)的名字命名, 標誌著梵蒂岡藏品史上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時期. 根據《托倫蒂諾條約》(1797), 拿破崙下令教皇國將皮奧·克萊門蒂諾博物館的大部分傑作割讓給法國. 很久以後, 維也納會議(1815)以及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的外交努力, 幾乎所有被盜雕塑作品得以追回. 通過從羅馬古物學家和積極挖掘教皇國遺址的人們手中大規模收購, 新博物館1806年正式開放. 博物館的布局由卡諾瓦親自設計, 旨在將「三大姐妹藝術」一併展出: 展出的古董包括雕塑; 建築, 體現在從古代建築檐口獲得的牛腿中; 繪畫, 體現在壁畫中. 壁畫由當時的年輕藝術家創作, 由卡諾瓦自己出資. 這套繪畫展現了教皇對羅馬藝術和古迹的傑出關懷; 梵蒂岡藝術品從法國歸還, 在第21面板的弦月窗中得到紀念. 嚴謹布局避免了將傑作孤立出來, 以便將它們與周圍排列的小作品進行比較, 這顯示了卡特雷梅爾·德·昆西思想的影響. 他反對法國的沒收政策, 認為只有將藝術品陳列在最初設計的地方, 並與其他質量較差的作品一起展示, 才能真正理解它們. 基亞拉蒙蒂博物館展出了一千多件古代雕塑, 是羅馬肖像半身像最重要的收藏之一, 同時也收藏了豐富的理想主義和喪葬雕塑.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o-Chiaramonti.html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ramonti/video.html  展覽錄像

赫拉克勒斯與嬰兒忒勒福斯
這尊雕像在羅馬鮮花廣場附近被發現, 是梵蒂岡收藏的首批雕塑之一.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1503-1573)將其陳列在美景宮雕像庭院中. 赫拉克勒斯的出現, 實際上將我們帶回了羅馬神話起源, 尤其暗示了羅馬人戰勝古拉丁姆部落的輝煌戰績. 手持巨棒、披著獅皮的赫拉克勒斯懷抱他的兒子忒勒福斯. 忒勒福斯是赫拉克勒斯與女祭司奧格所生的兒子, 奧格被迫將他遺棄在阿卡迪亞的群山中, 他被一隻母鹿餵養直到被父親救出. 忒勒福斯後來成為密細亞國王, 並成為豐富而複雜的神話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他參與了希臘人對特洛伊的遠征. 這座雕像是公元二世紀的複製品, 可能是晚期希臘化時期原作.
圖錄 1314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telefo-bambino.html

格拉迪娃
這幅浮雕是一幅作品的一部分, 描繪了三位從右側走動的女性, 她們與另外三位女性形象相互呼應, 這些女性形象在各個博物館的浮雕上都有所體現: 她們就是所謂的「荷賴」和「阿格拉烏里德」, 可能源自公元前4世紀希臘原作. 格拉迪娃這個名字, 拉丁語意為「行走的她」, 是威廉·延森短篇小說《格拉迪娃: 龐貝幻想曲》(1903)中, 這群女孩中的第一個女孩的名字.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將這部短篇小說帶給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他像研究精神病學病例一樣研究了這部文學作品. 在1906年的研究《延森的《格拉迪娃》中的妄想與夢》中, 他以文學概念為出發點, 解釋了外部刺激有時如何將最隱秘的心理緊張情緒浮出水面. 在羅馬, 收藏古代藝術品的弗洛伊德買下了這幅浮雕的模型, 並將其懸掛在他書房裡那張著名的長榻旁的牆上.
佛洛伊德博物館和故居有幾處, 主要在說瑞士和英國等?
-
弗洛伊德博物館和故居遍布歐洲, 主要分佈在瑞士和英國.
您說得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遺產保存在歐洲各地幾座引人入勝的博物館和故居中. 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博物館和故居的詳細介紹:
倫敦弗洛伊德博物館
地址: 漢普斯特德馬雷斯菲爾德花園20號
意義: 弗洛伊德於1938逃離納粹佔領的奧地利后, 度過了最後的居所.
亮點: 他著名的精神分析沙發、私人圖書館和古董收藏.
-
維也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物館
地址: 貝格街19號
意義: 弗洛伊德曾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了近47年.
亮點: 他最初的諮詢室、歷史文獻和多媒體展覽.
弗洛伊德在瑞士的故居
雖然瑞士沒有專門的弗洛伊德博物館: 但他曾在多個地方生活過:
蘇黎世: 弗洛伊德曾與卡爾·榮格在此合作, 並經常造訪.
-
達沃斯及其他阿爾卑斯山度假勝地: 他在瑞士的山區小鎮度假, 這影響了他對心理健康和休息的思考.
額外推薦: 捷克共和國普日博爾的弗洛伊德博物館
意義: 弗洛伊德的出生地。
亮點: 在他出生的房子里, 有一座規模雖小但意義非凡的博物館.
您是否需要我們幫助您規劃這些地方的參觀, 或探索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當今心理學中的體現?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 ... f4216146c7ae05f6e79  John G. Cottone Ph.D.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學院
-

新翼
當拿破崙沒收的藏品從法國歸還時, 教皇藏品需要重新整理, 並藉此機會新建了一個古典雕塑區. 教皇庇護七世(1800-1823)聘請羅馬建築師拉斐爾·斯特恩建造了如今被稱為基亞拉蒙蒂博物館新翼(Braccio Nuovo)的建築. 斯特恩於1820年去世后, 帕斯誇萊·貝利繼續負責這項工作, 直到1822正式開放. 展覽的布置由美術委員會監督, 委員會主席是安東尼奧·卡諾瓦, 成員還包括菲利波·奧雷利奧·維斯康蒂和安東尼奧·德埃斯特. 這座建於19世紀的新建築, 如今被認為是羅馬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 它橫跨基亞拉蒙蒂博物館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的展廳. 建築線條和大量使用彩色大理石(主要源自羅馬時期的建築)構成了一個理想化的空間, 旨在儘可能真實地再現雕塑最初所處的背景. 甚至地板也發揮了同樣的作用, 由大塊大理石板構成了原始羅馬馬賽克圖案框架. 牆壁上裝飾著灰泥飾帶, 其靈感來自弗朗切斯科·馬西米利亞諾·勞布爾(Francesco Massimiliano Laboureur)創作的古代著名浮雕. 建築以一條68米長的畫廊為界, 畫廊上方是帶有天窗的格子天花板. 中心一側為半圓形空間, 另一側則有一段台階通往宏偉的門廊, 門廊通向松果庭院(Cortile della Pigna). 沿著畫廊的牆壁分佈著28個壁龕, 其中陳列著比真人還大的皇帝雕像以及羅馬時期的著名希臘雕像複製品. 牛腿和半柱上展示的半身像代表了古代名人畫廊.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braccio-nuovo.html

尼羅河
這座巨大的尼羅河雕像於1513在戰神廣場(Campo Marzio)被發現, 當時它可能是伊塞奧廣場(Iseo Campense)裝飾的一部分, 該廣場供奉著埃及神祇伊西斯(Isis)和塞拉皮斯(Serapis). 雕像描繪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側卧, 左臂托著盛滿水果的聚寶盆 cornucopia, 右手握著麥穗. 雕像中, 埃及的象徵是一座獅身人面像, 尼羅河的形象支撐在其上, 此外還有一些珍稀動物. 十六個孩子為場景增添了活力, 他們象徵著尼羅河每年洪水泛濫時漲起的十六肘尺水位. 雕像底座裝飾著尼羅河風景, 其中有俾格米人(矮人)、河馬和鱷魚. 這座雕塑的靈感可能源於一座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尼羅河雕像, 這是亞歷山大城希臘雕塑的傑作, 老普林尼曾稱其位於和平廣場內.
「俾格米人」一詞在眾多神話和民族志學中都有所指涉, 其詞源源自希臘語Pygmaîos(源自拉丁語Pygmaeus), 意為「大約一腕尺高」(略小於50厘米, 即從肘部到指關節或指尖的距離).
「天竺葵之戰」 Geranomachia (俾格米人與鶴之戰)
一個大型希臘花瓶(弗朗索瓦花瓶), 描繪了俾格米人與鶴之戰的傳奇故事(「天竺葵之戰」).
荷馬在《伊利亞特》第三卷中首次提及俾格米人, 並提到了他們與鶴之戰的傳奇而永恆的戰鬥: 天竺葵之戰. 許多世紀之後(十九世紀探險時期), 當歐洲探險家遇到身材矮小的非洲雨林民族時, 他們試圖從民族志學角度證實這一古老傳說的起源. 因此, 人們武斷地將「俾格米人」這一希臘名稱應用於那些可能與古希臘傳說毫無關聯(這與人們通常的說法相反)的民族. 無論如何, 在提及非洲雨林狩獵採集者(以及任何其他民族)時, 最好使用他們自稱的本土名稱(例如巴卡、巴科拉等). 然而, 我們也應該注意到, 儘管存在一些差異(包括語言), 但這些群體的文化和體征非常同質, 與所有其他中非民族截然不同, 而且沒有一個可以替代「俾格米人」的術語能夠有效地指代所有這些民族. 因此, 出於這個原因和其他原因(包括其普遍傳播、與其民族志指稱的明確且普遍共享的聯繫、網站的信息目的等), 決定在網站的文本和地址中自由使用該術語, 但始終牢記該術語來自非本土辭彙, 是從外部任意分配的.
-
  
F48.1 尼羅河上的俾格米人
博物館藏品: 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目錄編號 -
類型: 壁畫, 羅馬帝國時期 IV
背景: 龐貝古城,醫生之家
年代: 公元一世紀
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描述: 一群非洲俾格米人在尼羅河岸邊獵捕一頭河馬和一條鱷魚. 一個俾格米人站在河馬背上, 用長矛刺入它的臀部. 另外兩個俾格米人站在河馬前的漁船上—一個被河馬吞食, 另一個驚慌地舉起雙臂. 四個俾格米人正在捕捉鱷魚, 其中三個站在岸邊, 手裡拿著繩索, 另一個坐在鱷魚背上, 用繩索的另一端捆綁鱷魚. 水中遊動的兩個白色「俾格米人」可能是與尼羅河相關的半神—卡皮(水果). 在遠處的背景中, 第三組俾格米人正在划著河駁船的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cio-nuovo/Nilo.html
https://pygmies.org/
https://www.theoi.com/Gallery/F48.1.html

孔雀
中世紀早期的資料記載, 在哈德良陵墓(公元117-138)周圍地區, 即如今的聖天使城堡, 曾出現過孔雀. 這些鍍金的青銅鳥長期以來一直是聖彼得大教堂前大迴廊的裝飾, 點綴著所謂的「坎塔羅」(Cantaro). 這是一個由巨大的青銅松果製成的噴泉, 供朝聖者沐浴, 如今已成為梵蒂岡博物館松果庭院的焦點. 1608, 在建造新的聖彼得大教堂期間, 孔雀也被移至松果庭院, 後來又被帶到了現在的保存地. 孔雀以其極其精細的工藝而聞名, 其逼真的細節和精緻的羽毛刻畫都體現了這一點. 這些特徵, 加上孔雀代表永生的象徵意義, 強化了這樣一種理論: 這些鳥確實是哈德良陵墓原始裝飾的一部分.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nuovo/Pavoni.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9 16:47 | 只看該作者

格里高利伊特魯里亞博物館 Gregorian Etruscan Museum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30 15:44 編輯


大型遊行胸針  Fibula
這件珍貴的遊行裝飾物尺寸巨大, 裝飾華麗, 令人聯想起鐵器時代就已廣泛使用的帶有圓盤扣的胸針: 它是現代安全別針的古代版本, 用於固定和裝飾長袍. 它充分體現了伊特魯里亞金飾特有的裝飾技藝, 這些技藝與圖像圖案一起, 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近東傳統. 採用各種技藝(浮雕、沖孔和切割)獲得的元素, 富含精緻的顆粒感, 其中微小的微焊接球體勾勒出人物的邊緣和細節, 或定義出裝飾圖案. 動物紋飾和象徵性裝置是東方化時期伊特魯里亞出現的複合象徵文化的典型特徵. 黎凡特的貢獻尤其體現在獅鷲獸的形象、交織的拱門、棕櫚葉以及胸針拱門末端的埃及女神哈索爾頭像上.
切爾韋泰里, 雷戈利尼-加拉西墓, 出自下室主墓
公元前675-650
金飾: 浮雕、沖孔、切割和顆粒狀
編號: 20552
Fibula: 一種在古代廣泛使用的胸針或別針, 尤其是在希臘和羅馬文化中. 它們主要用於固定衣服, 例如斗篷和連衣裙, 通常佩戴在肩部.
-
格里高利伊特魯里亞博物館
由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創建, 1837年正式揭幕, 是首批專門收藏伊特魯里亞文物的博物館之一, 主要收藏前些年在古代伊特魯里亞一些重要城市遺址(當時屬於教皇國領土)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 此外, 梵蒂岡原有的藏品以及其他館藏中歷史悠久的藏品也進入了新建的博物館. 隨1870教皇國終結, 博物館僅經歷了零星的發展時期, 但這些時期都意義非凡: 它先後收藏了法爾喬尼(1898)、貝內代托·古列爾米(1935)、馬里奧·阿斯塔里塔(1967)和賈欽托·古列爾米(1987)藏品. 展出作品記錄了伊特魯里亞人蓬勃發展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文明, 讓我們得以重現伊特魯里亞人的古代歷史, 從鐵器時代(公元前九世紀)一直到公元前一世紀逐漸與羅馬帝國最終融合. 羅馬古物展區(Antiquarium Romanum)涵蓋了西羅馬帝國末期(公元五世紀)文物, 包括來自羅馬和拉丁姆(包括武爾奇等前伊特魯里亞城市)青銅、玻璃、象牙、赤陶和陶瓷製品. 此外, 還有一批珍貴的希臘具象花瓶(主要產於伊特魯里亞), 這些花瓶既有真正的伊特魯里亞風格, 也有大希臘風格(產於義大利南部希臘化的城市), 讓觀者得以追溯古代繪畫的歷史. 博物館內有波拉約洛設計的英諾森八世·西博(1484-1492)觀景宮, 以及由米開朗基羅和吉羅拉莫·達·卡皮設計、皮羅·利戈里奧完成的庇護四世·美第奇(1559-1565)風之塔公寓. 內部可以看到布拉曼特於1512年開始建造的宏偉雙螺旋樓梯. 在展廳內, 可以欣賞十六世紀繪畫系列原始作品, 包括費德里科·巴羅奇和費德里科·祖卡里(1563)、桑蒂·迪·蒂托和尼科洛·齊爾西尼亞尼·德爾·波馬蘭切(1564)創作的壁畫, 以及十八世紀末極具價值的蛋彩畫作品.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riano-etrusco.html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bula-da-parata.html

一號展廳: 伊特魯里亞和拉丁姆原始史
該展廳收藏了伊特魯里亞和拉丁姆地區第一個鐵器時代(公元前9-8世紀)的文物, 以及公元前7至6世紀古代文物.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usca-e-laziale.html

雙手
飾金色小飾釘, 手指纖長, 由一整塊青銅板製成, 腕部閉合, 邊緣略微捲曲。可能的對比表明, 這些手的產地和生產地位於武爾奇(Vulci), 並在概念上與丘西(Chiusi)一些卡諾匹斯花瓶的青銅板面具相聯繫, 並且總體上與伊特魯里亞青銅藝術中首次嘗試製作人物形象的嘗試相聯繫, 包括將從浮雕板上單獨獲取的部件連接起來, 形成圓形雕像。
公元前七世紀
青銅板
目錄 11930-11931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coppia-di-mani.html

古代戰車 Archaic chariot
這輛戰車十八世紀末被發現, 1804年被梵蒂岡收藏, 此前由著名寶石雕刻家安東尼奧·帕扎利亞(Antonio Pazzaglia)售出. 帕扎利亞按照當時古董市場的邏輯對其進行了修復, 將原始部件和異質部件按年代和來源順序組裝起來. 1992年修復重建, 從已知的少數原始部件開始. 木結構是通過殘存的青銅外殼碎片以及對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類似車輛或同一時期古代文物上發現的類似車輛的研究而得以重建的. 車軸末端的鷹頭造型是青銅工藝的珍貴代表, 採用鑿子和沖頭冷加工而成. 發現地點可能位於阿皮亞大道五-六英里處, 昆蒂利別墅附近, 靠近克魯伊利安壕溝. 這條壕溝傳統上標誌著阿爾巴隆加和羅馬的邊界, 也是圖盧斯·霍斯蒂利烏斯時期霍拉提烏斯和庫里亞提烏斯之間神話戰役的背景.
鷹頭尖細節(戰車 20829)
鷹頭形的柄尖是古代青銅工藝的典範, 此處對其細節進行了詳細再現. 技術和風格細節表明, 這件原器(推測出自丘西的一家工坊)屬於伊特魯里亞腹地的古代青銅工藝傳統, 那裡盛產此類珍貴器物. 它證明了希臘-東方雕塑作品的顯著影響, 尤其是青銅器和器形器皿, 無疑構成了可供參考的典範.
來自羅馬韋基亞莊園
公元前550-540
層壓鑄造青銅, 基於現代木質復原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mp;gid=1&pid=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30 15: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30 22:40 編輯


三號展廳. 青銅器
這些青銅器被收藏在一個大廳中, 大廳內繪《舊約》中的場景(但以理對尼布甲尼撒的預言 Prophecies of Daniel to Nebuchadrezzar), 周圍環繞著灰泥女像柱, 由波馬蘭切的桑蒂·迪·蒂托和尼科洛·齊爾西尼亞尼於1564年創作. 展廳內陳列著雕像、供奉青銅器以及普通或喪葬用青銅器, 按類型和時間順序排列.
但以理對尼布甲尼撒的預言是但以理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在但以理書第二章. 這些預言包括對尼布甲尼撒夢境的解讀, 該夢境預示了地上列國的興衰以及上帝永恆國度的建立. 夢境本身描繪了一座由各種金屬製成的雕像, 每部分代表一個不同的王國, 而對夢境的解讀則揭示了地上列國的更迭以及上帝王國的最終建立. 這段敘述為信徒帶來了希望和鼓勵, 使信徒確信, 無論國家興衰, 上帝的旨意終將實現.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la-iii--bronzi.html
https://lifehopeandtruth.com/pro ... of-daniel/daniel-2/

托迪的火星 Mars of Todi
這尊極為罕見的古代青銅雕像描繪了一位身穿胸甲、倚靠鐵矛的戰士, 在戰前用祭壇(帕特拉/古羅馬時期用來倒酒的寬而淺的盤子和長矛殘骸, 目前陳列於一個展櫃中)進行祭祀儀式. 雕像由多個部件組成, 採用失蠟法分別鑄造, 然後焊接在一起並嵌入多種材料以增強其逼真的效果. 題詞採用古翁布里亞語, 但使用了伊特魯里亞南部字母(ahal trutitis dunum dede), 表明這尊雕像是由一位名叫阿哈爾·特魯蒂蒂斯(Ahal Trutitis)的人作為禮物(donum dede)贈送的, 他可能是一位凱爾特人. 雕像可能在奧爾維耶托(沃爾西尼)的一個工坊製作, 其造型參考了公元前五世紀後半葉左右的阿提卡風格, 尤其是菲迪亞斯時期的風格, 但又帶有波利克里特式的元素. 它於1835年在托迪被發現, 埋藏在石灰華板 slabs of travertine 之間, 可能是遭雷擊后遺留. 1836年教皇政府購得.
托迪, 聖山地區
公元前五世紀末
空心鑄銅, 高141厘米
13886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marte-di-todi.html  

卡爾卡斯雕刻鏡
伊特魯里亞工藝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類別是銅鏡, 其反光面飾有雕刻, 或較為罕見的浮雕. 按年代順序排列, 它們分佈在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前三世紀之間, 並在公元前四世紀發展得尤為迅速. 這面著名的鏡子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占卜師正專心觀察祭祀動物的肝臟, 以求取吉兆. 伊特魯里亞銘文將他描述為卡爾卡斯(Kalkhas), 即希臘神話中的占卜師 haruspex 卡爾卡斯(Calchas). 在伊特魯里亞圖像版本中, 卡爾卡斯被描繪成長著翅膀的形象, 這一特徵清晰地凸顯了他作為世俗與超驗現實之間溝通橋樑的職能. 值得注意的是, 他腳踩在岩石上. 這是占卜師占卜過程中的一個基本動作, 他通過這一動作與地球建立聯繫, 地球是自然界和冥界的所在地.
武爾奇
公元前五世紀晚期
青銅, 高18.5厘米; 直徑14.8厘米
12240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con-calcante.html

第四室: 石碑(碑文與雕塑)
本室藏有各種類型的紀念碑(石棺、瓮、全浮雕、浮雕、石碑、銘文), 其起源(丘西、武爾奇、切爾韋泰里、奧爾特、帕萊斯特里納)和年代(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各不相同, 唯一共同點是它們的製作材料: 石頭. 這些紀念碑主要採用當地石材, 伊特魯里亞雕刻家和鑿匠因其易於切割而青睞這種石材, 而其美學缺陷則通過大量的抹灰和鮮艷的彩繪得以彌補, 但這些彩繪如今幾乎已完全消失.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fi-e-scultura.html

維皮納納墓葬石棺
死者被描繪成斜倚著, 頭戴歡樂冠冕 convivial crown, 右側放置著一個小瓶 phial (一種祭酒杯). 棺材正面的場景設定在自然環境中, 地面鋪滿石塊. 阿爾忒彌斯和阿波羅坐在棺材兩端, 長著翅膀, 手持弓箭; 他們表面上平靜地屠殺著尼俄柏的十二個孩子, 這裡只有三個男孩和三個小女孩, 旁邊還有母親和年長的教師, 他們表情絕望. 右側較短的一側是赫克托爾的屍體被摧毀的場景, 屍體被阿喀琉斯的戰車拖著; 左側則描繪了一個半人馬和兩個拉庇泰人之間的決鬥. 棺蓋是一幅精美的肖像畫類型, 秉承義大利中部肖像畫理念, 體現了晚期古典主義模式與利西波斯倡導的個性化探索之間的交匯. 棺盒的神話主題選擇經過深思熟慮, 強調了倫理價值觀的傳承, 表明不尊重倫理價值觀將招致神的懲罰. 鑒於這些精湛的技藝以及其獨特的風格, 這具石棺可能出自圖斯卡尼亞或塔爾奎尼亞的一家高級工坊, 其製作者可能是一位有文化的贊助人; 詩人石棺可能也出自同一工坊.
圖斯卡尼亞, 卡爾卡雷洛墓地, 維皮納納墓. 坎帕納里考古發掘, 1839.
公元前310-300年
石灰華 Tufa, 高62厘米(僅棺盒); 長222厘米; 寬75厘米
圖14947; 目錄 75962: 蓋子是原件鑄件, 現藏佛羅倫薩考古博物館.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dei-vipinana.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1 15:51 | 只看該作者

伊特魯里亞 Etruscan: 建築和祭祀陶-珠寶-古列爾米收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 15:28 編輯


第5和第6展廳: 建築和祭祀陶 votive terracottas
此區域專門展出伊特魯里亞建築和祭祀陶土作品. 樓梯盡頭, 用切爾韋泰里(Cerveteri)裝飾牆重建的屋頂, 引領參觀者來到第五展廳, 這裡也是後續黃金展廳(7-8展廳)的前廳. 第六展廳寬敞的空間布局旨在營造一種類似古代聖地的空間感, 在那裡, 一堵圍牆(temenos)圍住了矗立著神廟的高台, 旁邊是一個廣場, 廣場上擺滿了祭品和用於舉行宗教儀式的祭壇. 這座神廟的原型是一座重建帶高浮雕彩色陶土鼓室, 它來自蒂沃利一座聖殿. 這些陶土祭品來自凱雷(切爾韋泰里)的一個或多個祭品遺址, 這些遺址提供了數百件標本, 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末至公元前3世紀初. 這些祭品主要為解剖祭品, 即祭祀食物和動物的複製品, 使用模具批量製作, 甚至還有雕像. 此外, 還有一些更高品質的直接製作作品, 令人聯想起古典晚期希臘和希臘化​​時期的藝術, 甚至包括肖像畫. 此外, 您還可以欣賞到眾多來源各異的陶土建築作品, 其中一些被放置在重建的屋頂上, 以表明它們在古代曾被裝飾過.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niche-e-votive.html

帶邁納得斯和西勒諾斯頭像頂飾 Antefix
頂飾位於瓦片屋頂的末端, 位於屋檐 eaves 上方, 形成一個連續的裝飾. 有時它還配彎月面 meniscus, 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三齒金屬銷, 在古代雕像中用於驅趕鳥類. 這兩尊雕像分別以邁那得斯和西勒諾斯的頭像為原型, 可能用於神廟屋頂, 神廟屋頂上交替出現這兩個人物, 並配光環 nimbus 相應背景顏色: 邁那得斯為黑色, 西勒諾斯為紅色. 其獨特寬光環, 以及交替出現的蓮花棕櫚葉飾, 使其有別於古代或所謂的「第一階段」的裝飾前飾, 後者完全沒有光環. 它們保留了大部分原始彩色細節. 這些裝飾前飾在切爾韋泰里經常出現, 它們於1879年與其他裝飾前飾一起出土, 隨後部分藏品被分發到哥本哈根、柏林、倫敦和巴黎的博物館. 酒神邁納德頭飾上戴著一頂飾玫瑰花結的王冠, 以及兩隻巨大簇狀耳環. 西勒諾斯的頭飾則因其猙獰 hideous 面容而引人注目: 她有長長的鬍鬚、寬闊的眼距、緊鎖的眉毛、張開的鼻孔 flared nostrils、露出的牙齒和巨大的馬耳; 額頭上裝飾常春藤葉.
切爾韋泰里, 雅各比尼考古發掘, 1870
公元前4世紀
彩陶, 高49/49.5厘米; 寬47.5/46.5厘米
編號: 13978, 14118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e-di-sileno.html

山牆浮雕
這些殘缺的高浮雕人物是在1835阿涅內河格里高利橋前區域整修工程中偶然出土的. 19世紀關於這一發現的報道, 以其一貫的不精確性, 提到了「……六組殘缺的陶俑……」, 所有這些雕像都「……缺少頭部、手和腳」. 這些雕像裝飾著一座神廟的山牆, 其大小和傾斜角度(約20°)表明了這一點, 確保了從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 由於這組浮雕的殘缺, 其解讀難以確定, 但一個細節提供了線索: 在從左邊數第四個雕像旁邊, 有一棵樹, 樹上懸掛著一張空空如也、一動不動的羊皮後腿. 這暗示了金羊毛圖像的含義, 暗示阿爾戈英雄遠征可能是山牆的中心主題. 大廳中展示的復原雕像僅旨在提供浮雕原始位置的提示.
蒂沃利
公元前4世紀末-3世紀
彩陶, 保存至今的最大高度為148厘米
14103-14104-14106-14117-20820-20821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vi-frontonali.html

第7和第8展廳: 伊特魯里亞和羅馬珠寶
這兩個展廳收藏著用於個人裝飾的金飾, 這些金飾由不同時期伊特魯里亞金匠以精湛技藝 prowess/expertise 和設計打造而成. 參觀者會被伊特魯里亞金飾的非凡藏品所吸引, 這些藏品中既有東方化時期和古風時期 Archaic periods (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初)最複雜、最獨特的作品, 也有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代表作品. 本展區最後展出的是一系列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金飾. 藏品包括胸針或扣子 fibulae、螺旋髮夾、耳環、項鏈、吊墜、王冠和戒指, 以及琥珀、象牙和寶石製品. 伊特魯里亞珠寶在古代世界備受推崇, 並非因其黃金的運用(實際上, 黃金的運用非常有限), 而在於其精湛的技藝, 使其能夠製作出至今仍無法複製的珍品. 這些珍品由數百甚至數千個微小部件組成, 如今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其複雜的細節, 而顯微鏡顯然是古代從未出現過的儀器. 當時, 伊特魯里亞珠寶的主要技藝是花絲細工 filigree 和造粒; 後者涉及製作尺寸無限小的微小球體, 形成一種「粉末」, 通過微焊接將其固定在珠寶表面, 從而形成圖案或花紋. 此外, 金匠還使用鑄造、金屬板錘擊、模具、沖鑿等工藝, 並通過扭轉微小金條獲得螺紋.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usche-e-romane.html

聖甲蟲 scarab 戒指
旋轉的仿聖甲蟲鑲嵌在光滑的金戒指上. 聖甲蟲底座上精心雕刻著忒提斯將武器交給阿喀琉斯的圖案, 圖案優雅而精緻. 這枚聖甲蟲戒指被認為出自一位在伊特魯里亞工作的雕刻家之手, 他可能具有希臘-東方血統, 傳統上被稱為「波士頓狄俄尼索斯大師」. 由於其對英雄肖像的特別選擇, 這枚戒指必然與當時受限制的貴族男性群體有關, 他們熱衷於將自己與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聯繫起來.
武爾奇 Vulci(?)
公元前六世紀晚期
黃金和紅玉髓, 高1厘米; 寬1.3; 厚0.8
編號: 13174
Vulci: 位於現今義大利中部拉齊奧北部的一座富裕的伊特魯里亞城市.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con-scarabeo.html

一對複雜的圓盤耳環
每個耳環由兩個半圓形元素組成, 中間由一圈滾花 semi-circular 金屬絲隔開. 上部鑲嵌著一顆水晶, 邊緣飾粒狀花朵, 花朵之間是一排排帶小球和粒狀條紋的金屬絲圈, 外緣則飾兩個半卧的西勒諾斯雕像和一個雙笛演奏者(僅在較完整的樣本中出現). 下半部分鑲嵌一顆瑪瑙, 邊緣飾小三角形、滾花金屬絲和一個框架擺錘 frame pendulum, 擺錘點綴著水滴狀圖案和球體狀圖案; 兩側飾有兩個水滴狀邊框. 它們構成了伊特魯里亞特有風格: 所謂的維尼亞內洛珠寶包含許多類似的裝飾圖案, 包括斜倚的西勒諾斯雕像. 戈爾迪翁的彩繪面板上也描繪了類似的耳環.
武爾奇
公元前六世紀末至五世紀初
黃金、水晶和瑪瑙, 最大高寬各5.6厘米; 重9.22/17.27克
編號: 13551-13552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sco-complesso.html

第九和第十展廳: 古列爾米 Guglielmi Collection
第九展廳完全致力於展示古列爾米·迪·武爾奇侯爵夫人的藏品, 這些藏品形成於十九世紀初, 源於1828-1848在武爾奇古城境內的聖奧古斯丁和坎波斯卡拉莊園進行的發掘. 與此同時, 格里高利·伊特魯里亞博物館也誕生於1837年. 這些藏品一直陳列在奇維塔韋基亞的古列爾米宮, 直至二十世紀初, 之後被分成兩部分, 分別歸梵蒂岡博物館所有: 第一部分由教皇庇護十一世於1935年捐贈給貝內代托·古列爾米; 第二部分由賈欽托繼承並被運回其家族住所, 直到1987年才被購入. 古列爾米藏品約800件, 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九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 涵蓋鐵器時代(維拉諾瓦文化)直至整個希臘化時期. 除了珍貴的伊特魯里亞青銅器和不同製作年代的當地陶瓷(例如陶、布凱羅陶、伊特魯里亞-科林斯陶、黑彩和紅彩陶、覆彩陶)外, 還有大量進口希臘陶瓷, 武爾奇是希臘陶瓷主要市場之一. 根據伊特魯里亞南部地區的統計數據, 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核心是阿提卡陶瓷, 尤其是黑彩陶. 毗鄰的十號展廳展出了古列爾米收藏的更多藏品, 重點展現了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葉至五世紀上半葉武爾奇文明的某些方面, 展品均出土於這座重要伊特魯里亞城市社會高層成員墓葬中. 當地製作的精美青銅器, 包括武器、酒器、傢具部件等, 與進口到伊特魯里亞的雅典陶瓷圖像一起展出. 整體而言, 我們發現藏品既涉及現實生活(運動和音樂、軍事訓練、會飲會), 也涉及史詩故事以及英雄和眾神的世界(阿爾忒彌斯和阿波羅、赫拉克勒斯和狄俄尼索斯、埃涅阿斯和安喀塞斯). 這些彩繪花瓶展現了希臘人的視角, 但當時的伊特魯里亞社會理解、吸收和改造了這些作品, 因為他們認同希臘文化的價值觀.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lmi/sale-ix-x.html

托伊翁畫家創作的古代黑繪雙耳細頸瓶
這件卵形雙耳細頸瓶的副面上描繪的宴會場景是托伊翁畫家尤為鍾愛的主題, 他在此作品中呈現了後來在伊特魯里亞墓葬中繪製的希臘式場景, 而這些場景通常出自同一批希臘移民藝術家之手. 兩對賓客, 一對年輕, 一對留著鬍鬚, 斜倚在klinai上參加宴會, 身披裝飾華麗的披肩, 露出上身, 每隻kline的正面都配一個 suppedaneum, 上面擺放著一張擺滿食物和容器的桌子. 背景中擺放著兩把弦樂器和兩條 tæniæ(頭帶). 作為人間世界的背景, 是神話和眾神的世界, 主面上描繪的是帕里斯的審判, 描繪了三位衣著華麗卻模糊不清的女神, 赫爾墨斯走在前面, 留著鬍鬚的帕里斯在後面等待著她們(隊伍的最後也出現了一個類似的人物). 下方飾動物雕帶, 描繪豹子和正在吃草的山羊.
武爾奇. 原藏於賈琴托·古列爾米收藏
公元前560
彩繪陶瓷, 高38.1厘米; 直徑16.4厘米; 底座直徑13.7厘米
編號: 39515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dello-ptoion.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 15:46 | 只看該作者

地理地圖畫廊-拉斐爾房間/尤利烏斯二世住所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3 02:06 編輯


地理地圖畫廊
長120米, 寬6米, 其名稱源於格里高利十三世 Gregory XIII 為重現整個半島而繪製的四十幅義大利領土和教會領地地圖. 畫廊由奧塔維亞諾·諾尼(Ottaviano Nonni,又名馬斯凱里諾)1578-1580建造, 壁畫由畫家吉羅拉莫·穆齊亞諾(Girolamo Muziano)和切薩雷·內比亞(Cesare Nebbia)協調, 由一大批藝術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 而圖像繪製項目則委託給當時科學界領先人物之一、佩魯賈籍多明我會修士埃格納齊奧·丹蒂(Egnazio Danti), 他是一位宇宙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從南入口沿著畫廊前行, 32幅地圖描繪的各地區按從北到南的順序排列, 概念上以亞平寧山脈為界, 面向利古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的地區位於美景宮庭院一側的牆上, 而面向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的地區則位於花園一側. 畫廊兩端, 現入口兩側各有八幅較窄的地圖, 分別描繪了馬爾他圍城戰和勒班陀戰役, 兩側分別是厄爾巴島和特雷米蒂群島; 對面的牆上則描繪了當時的四大港口: 奇維塔韋基亞、熱那亞、威尼斯和安科納. 但丁在每張地圖上都附有題詞, 強調其主要的地緣政治特徵, 其中還包括主要城市的地圖和一些反映古代和現代歷史上重大事件的歷史, 如羅馬人擊敗迦太基軍隊的梅陶羅戰役(公元前 207)或尤利烏斯二世圍攻米蘭多拉(1511). 但丁還負責繪製天花板上複雜的圖像, 天花板上有 51 塊鑲板, 鑲嵌在華麗的灰泥框架中, 點綴著舊約場景、聖經人物和基督教美德寓言, 描繪了教會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或與下方地區相關的聖徒生平. 地圖展廳是 16 世紀後期地理和製圖學的重要見證, 它首次將當時分為多個政治實體的義大利作為一個地理、歷史、宗教和文化單位來呈現, 這具有革命性.
勒班陀海戰 Battle of Lepanto (1571年10月7日)
神聖同盟基督教聯軍與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希臘西南部海域進行的海戰, 奧斯曼帝國為奪取威尼斯島嶼塞普勒斯而發動了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標誌著基督教海軍首次戰勝土耳其艦隊, 並標誌著地中海槳帆船戰爭時代巔峰.
-
尤利烏斯二世圍攻米蘭多拉(1511)
米蘭多拉圍城戰是康布雷同盟戰爭中一個戲劇性的事件, 展現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大膽的軍事領導能力和政治手腕.
歷史背景
康布雷同盟戰爭(1508-1516): 一場法國、教皇國、威尼斯和其他歐洲列強爭奪義大利北部控制權的重大衝突.
尤利烏斯二世最初加入同盟是為了遏制威尼斯勢力, 但後來他改變了立場與威尼斯結盟, 共同對抗法國在義大利統治.
圍城戰
時間: 1511年1月2日-19日
地點: 米蘭多拉, 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的一座設防城鎮
進攻方: 教皇國(由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親自領導)、烏爾比諾公國、西班牙帝國、威尼斯共和國.
尤利烏斯二世的角色
尤利烏斯二世, 被稱為「武士教皇」, 親自指揮了這場圍城戰—這對於一位教皇來說, 實屬難得. 他攻佔城牆后, 從城牆上的缺口進入城內, 體現了他親力親為地維護教皇權威的決心.
軍事細節
教皇-威尼斯聯軍: 約2500名步兵、400名騎士及其他部隊.
守軍: 約570名士兵, 包括當地部隊和埃斯滕塞部隊.
傷亡人數: 進攻方估計400人, 守軍估計100人.
結果
勝利: 教皇-威尼斯聯盟成功攻佔米蘭多拉.
這場勝利提升了尤利烏斯二世的聲譽, 並幫助扭轉了義大利北部地區對抗法國的勢頭.  -AI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te-geografiche.html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Battle-of-Lepanto


馬蒂爾達·姆維爾塔·羅馬教會
-

拉斐爾房間
這四間房間是位於教皇宮二樓公寓的一部分, 尤利烏斯二世·德拉·羅韋雷(1503-1513 任教皇)將其選為自己的住所, 其繼任者也曾使用過. 房間內繪畫裝飾由拉斐爾及其學派 1508-1524 完成.
梵蒂岡博物館最重要的塑像/繪畫廳之一, 將收錄所有繪畫和簡介.
-
剛接到一封電郵, 巴拿馬運河游的一組登岸節目被取消了, 一個墨西哥島 Puerto Chiapas 上的咖啡種植園和朗姆酒作坊/植物園; "帕斯港突發沉積物堆積 sediment buildup 導致水深變淺, 不能停靠".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di-raffaello.html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ffaello/video.html  展室高清錄像

君士坦丁大廳
這座大廳原本用於舉辦招待會和官方儀式, 其裝飾由拉斐爾畫派根據藝術家的素描作品完成, 拉斐爾在作品完成前(1520)便英年早逝. 大廳以君士坦丁(公元306-337) 名字命名, 他是第一位正式承認基督教信仰、賦予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督教皇帝. 牆上繪君士坦丁一生中的四個重要事件, 見證了異教的失敗和基督教的勝利: 十字架幻象、米爾維烏斯橋之戰、君士坦丁的洗禮和羅馬贈予. 大廳的裝飾以歷代偉大教皇的塑像為點睛之筆, 兩側是象徵美德的寓言人物. 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建造的原木質屋頂, 在格里高利十三世(1572-1585 教皇)時期被現代天花板所取代. 其裝飾工作由教皇托馬索·勞雷蒂負責, 他在中央嵌板上描繪了「基督教戰勝異教」的景象。這項工作於1585年底在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1585-1590 教皇)時期完成. 最近對大廳牆壁進行的修復工作證實了拉斐爾以實驗性技法在牆上繪製的「科米塔斯」和「正義」人物肖像的作者身份. 這兩幅肖像分別位於「幻象」和「戰爭」右側.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costantino.html

十字架幻象
《十字架幻象》描繪了君士坦丁在與馬克森提烏斯戰役前的預感 premonition: 如果君士坦丁的軍隊用十字架的標誌取代徽章上的帝國雄鷹, 從而正式承認新宗教, 他的軍隊將戰勝敵人. 畫面上方是天上的幽靈, 手持基督教救贖之徽, 並配以箴言: 「IN HOC SIGNO VINCES—憑此徵兆, 你將勝利」 (此處希臘語為「ἘΝ ΤΟΎΤῼ ΝΊΚΑ」); 下方是士兵們聆聽皇帝的命令, 命令他們舉起旗幟(「Adlocutio」). 請注意羅馬的景色(背景右側), 以及重建的古代遺跡.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ne-della-croce.html

米爾維烏斯橋之戰 Battle of the Pons Milvius
米爾維烏斯橋之戰是君士坦丁與其對手馬克森提烏斯之間的較量, 標誌著後者的失敗(畫面右側, 他即將溺斃於台伯河), 以及基督教戰勝異教世界. 畫作的場景精準地設置在羅馬北部, 左側是馬里奧山和馬達瑪別墅(拉斐爾於同一時期建造)的建造現場, 背景是薩克薩·魯布拉的浮雕. 這幅作品的初始設計如同之前的《幻象》一樣, 無疑是拉斐爾作品, 但畫作的實質是由他的學生朱利奧·羅馬諾完成的, 後者在拉斐爾去世后才完成.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ntro-massenzio.html

君士坦丁洗禮
在君士坦丁洗禮中, 皇帝跪下, 從教皇西爾維斯特(314-355 羅馬主教)手中領受聖禮, 洗禮池內的建築仿照拉特蘭的君士坦丁洗禮池建造. 主禮者容貌與克萊門特七世(1523-1534 教皇)相似. 在克萊門特七世時期, 洗禮池修繕工作得以恢復, 期間曾被哈德良六世(1521-1523)短暫中斷, 洗禮池的最後兩層(本層和下一層)得以繪製. 壁畫人物部分由喬凡·弗朗切斯科·佩尼繪製, 部分肖像和建築背景由朱利奧·羅馬諾繪製.         `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costantino.html

羅馬贈禮
畫中描繪了君士坦丁大帝正將象徵羅馬城的金色小雕像呈獻給教皇西爾維斯特, 他跪在教皇面前: 這一幕(後來成為傳奇) 奠定了教會國家的法律基礎以及教皇權力的世俗性. 在這一幕中, 西爾維斯特一世擁有克萊門特七世在其教皇任期第二階段(1523-1534)的成熟面容, 記錄了當時仍然屹立的中世紀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zione-di-roma.html

基督教戰勝異教
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建造的木製天花板在格里高利十三世時期被裝飾有壁畫的天花板所取代. 這項任務委託給了西西里畫家托馬索·勞雷蒂, 他於1582開始創作, 並於1585年在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1585-1590 在任)領導下完成. 天花板的角落描繪了格里高利十三世的功績, 而在君士坦丁四世生平四個事件上方的飾帶上, 可以看到西克斯圖斯五世的紋章元素. 在中央面板上, 勞雷蒂描繪了基督教戰勝異教的景象, 指的是君士坦丁下令在全帝國範圍內摧毀異教偶像, 並用基督像取而代之. 在中央面板周圍, 藝術家描繪了義大利的八個地區, 四個拱頂上各兩個地區, 以及三大洲: 歐洲、亞洲和非洲.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mp;gid=1&pid=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3 02:05 | 只看該作者

赫利奧多羅斯廳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3 19:24 編輯


赫利奧多羅斯廳
該廳最初用於教皇私人接見, 拉斐爾在簽署簽字儀式后立即對其進行了裝飾. 該房間的展覽內容具有政治性, 旨在記錄從《舊約》到中世紀不同歷史時期, 上帝賦予教會的神奇庇護. 信仰曾受到威脅(博爾塞納彌撒)、教皇本人(聖彼得解放)、教會所在地(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以及教會遺產(赫利奧多羅斯被驅逐出聖殿). 這些事件也旨在表達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 的政治綱領, 旨在解放當時被法國佔領的義大利, 恢復受到教皇威脅的世俗權力. 天花板上的四幅《舊約》插圖是拉斐爾的作品, 而怪誕圖案和拱門中的一些部分可以歸因於盧卡·西格諾雷利、布拉曼蒂諾、洛倫佐·洛托和切薩雷·達·塞斯托的作品. 這些裝飾可追溯到尤利烏斯二世在其教皇任期初期委託進行的首次裝飾, 但由於教皇對拉斐爾在簽字廳隔壁房間的首批壁畫非常欣賞, 該裝飾工程被中斷, 隨後被目前的裝飾取代.
拉斐爾 Raphael   
義大利畫家和建築師
別名: 拉斐爾·桑蒂、拉斐爾·桑西、拉斐爾·桑西 Raffaello Santi, Raffaello Sanzio, Raphael Sanzio
最後更新: 2025年8月7日
簡介
義大利語全名: 拉斐爾·桑西或拉斐爾·桑蒂 Raffaello Sanzio or Raffaello Santi
出生: 1483,烏爾比諾,烏爾比諾公國 Duchy of Urbino [義大利]
逝世: 1520,羅馬,教皇國[義大利](享年37歲)
代表作品: 《爭論》《雅典學院》《艾利多羅詩節》《簽字詩節》《聖彼得的解放》《聖母的婚禮》《耶穌顯聖容》
運動/風格: 早期文藝復興
拉斐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 High Renaissance 的繪畫和建築大師. 拉斐爾以其聖母像和梵蒂岡的大型人物畫作而聞名. 他位於梵蒂岡教皇朱利葉斯二世私人寓所簽字廳的《雅典學院》或許是拉斐爾最著名的畫作, 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因其清晰的形式和流暢的構圖, 以及在視覺上對新柏拉圖主義人類宏偉理想 the Neoplatonic ideal of human grandeur 的體現而備受讚譽.
早年在烏爾比諾
拉斐爾是喬瓦尼·桑蒂和瑪吉婭·迪·巴蒂斯塔·恰拉的兒子; 母親1491年去世. 據16世紀藝術家兼傳記作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所述, 他的父親是一位"平庸畫家". 然而, 他是一位頗具文化修養的人, 經常接觸烏爾比諾宮廷的先進藝術理念. 他給兒子傳授了繪畫的啟蒙知識, 並在1494年去世前, 也就是拉斐爾11歲那年, 在宮廷里向他介紹了人文主義哲學. 在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公爵統治時期, 烏爾比諾成為了文化中心. 公爵鼓勵藝術發展, 並吸引了包括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和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內的傑出藝術家到訪他的宮廷. 儘管拉斐爾後來受到了佛羅倫薩和羅馬主要藝術家的影響, 但烏爾比諾才是他後來所有學習的基礎. 此外, 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或許也激發了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超凡早熟, 甚至在16世紀初, 年僅17歲的他便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佩魯賈學徒生涯
拉斐爾抵達佩魯賈的具體日期已不可考, 但一些學者認為是在1495. 拉斐爾作為畫家活動的第一份記錄出現在一份1500年12月10日的文件中, 其中稱這位當時被稱為「大師」的年輕畫家受委託協助繪製一幅祭壇畫, 該畫作將於1502年9月13日完成. 由此可見, 拉斐爾早已展現出精湛的技藝, 以至於在1501-1503, 他接到了一項相當重要的委託—為佩魯賈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奧迪小堂繪製《聖母加冕》. 1498-1500, 偉大的翁布里亞大師彼得羅·佩魯吉諾在佩魯賈的加比奧學院創作壁畫, 拉斐爾作為其工作室的一員, 獲得了豐富專業知識. 除了這種實用的指導之外, 佩魯吉諾平靜而精緻的風格也影響了拉斐爾. 佩魯吉諾1481-1482為梵蒂岡宮西斯廷教堂創作的《聖彼得賜予鑰匙》, 啟發了拉斐爾創作其首部重要作品《聖母的婚禮》(1504). 佩魯吉諾的影響體現在對透視法的強調、人物與建築之間層次分明的關係, 以及人物的抒情甜美. 然而, 即使在這幅早期畫作中, 拉斐爾的感受力也明顯不同於他的老師. 人物布局與建築的聯繫不再那麼僵硬, 人物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隨意、生動. 人物間的溫情以及他們之間柔和的互動超越了佩魯吉諾的任何作品. 拉斐爾在《聖母婚禮》之後不久創作的三幅小畫作—《騎士的幻象》、《美惠三女神》和《聖米迦勒》, 是敘事繪畫的典範之作, 展現了其在展現青春活力的同時, 對自身風格元素的掌控也日趨成熟. 儘管拉斐爾從佩魯吉諾那裡學到了很多, 但到了1504年末, 他需要其他的創作範本; 顯然, 他對知識的渴望驅使他將目光投向了佩魯賈以外的地區.
拉斐爾遷往佛羅倫薩
拉斐爾: 聖米歇爾
拉斐爾: 聖米歇爾 聖米歇爾(又名《小聖米歇爾》或《聖米歇爾戰勝惡魔》), 拉斐爾木版油畫, 1503/05; 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尺寸: 30 × 26厘米.
瓦薩里隱約記述, 拉斐爾跟隨佩魯賈畫家貝爾納迪諾·平圖裡基奧來到錫耶納, 之後又前往佛羅倫薩, 因為他被列奧納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薩的創作經歷所吸引. 1504年秋天, 拉斐爾確實抵達了佛羅倫薩. 這是否是他第一次造訪佛羅倫薩不得而知, 但正如他的作品所證實, 他首次與佛羅倫薩藝術文明有了實質性接觸, 這強化了他已有的觀念, 也為他打開了全新而更廣闊的視野. 瓦薩里記錄道, 他不僅研讀了列奧納多、米開朗基羅和巴托洛梅奧修士(文藝復興盛期的大師)的作品, 還研讀了「馬薩喬的舊作」, 馬薩喬是自然主義的先驅, 自然主義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脫離了哥特式風格.
拉斐爾: 《草地聖母》
1/2
拉斐爾: 《草地聖母》, 拉斐爾木板油畫, 1505; 現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1.1米 × 87厘米.
拉斐爾: 《聖母子》
2/2
拉斐爾: 《聖母子》(布里奇沃特聖母像習作), 拉斐爾用黑色粉筆和鋼筆繪製的素描, 1506-07; 現藏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不過, 他在佛羅倫薩的主要老師是列奧納多和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1505-1507 創作的許多作品都受到列奧納多的影響,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系列偉大的聖母像, 包括《金翅雀聖母》(約1505)、《草地聖母》(約1505)、《埃斯特哈齊聖母》(約1505-07)和《美麗的花園姑娘》(約1507). 拉斐爾尤其受到列奧納多的《聖母子與聖安妮》的影響, 這些畫作的布景親切而簡潔, 這在 15 世紀藝術中並不常見. 拉斐爾學習了佛羅倫薩構圖方法, 即用金字塔形的人物群來構建縱深構圖; 人物被組合成一個整體, 但每個人物都保留著自己的個性和形狀. 他佛羅倫薩時期的作品以新的構圖統一性和對不重要元素的抑製為特色. 拉斐爾也深受列奧納多的用光技巧的影響; 他適度運用了列奧納多的明暗對比法(即強烈的明暗對比), 尤其受到列奧納多暈染法(即用極其細膩柔和的陰影而非線條來勾勒形體和特徵)的影響. 然而, 拉斐爾超越了列奧納多, 創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這些人物圓潤、溫柔的面容流露出樸素而典型的人類情感, 卻又被提升到一種崇高的完美與寧靜. 1507, 拉斐爾受委託創作《耶穌下葬》. 在這幅作品中, 拉斐爾顯然刻意向米開朗基羅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表現可能性. 但與列奧納多和米開朗基羅—他們都是崇尚黑暗、強烈和激動的畫家—不同的是, 拉斐爾希望發展一種更平靜、更外向的風格, 使其成為一種廣受歡迎、普遍易懂的視覺交流形式.
拉斐爾在羅馬的最後歲月
1508年末, 拉斐爾在建築師多納托·布拉曼特的建議下, 受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召喚前往羅馬. 當時, 拉斐爾在羅馬鮮為人知, 但這位年輕人很快給反覆無常的尤利烏斯和教皇宮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作為藝術大師的權威與日俱增. 拉斐爾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相貌英俊, 魅力非凡, 最終聲名鵲起, 被稱為「畫家王子」. 拉斐爾短暫人生的最後12年在羅馬度過. 熱情奔放, 傑作層出不窮. 他來到羅馬的首要任務是為梵蒂岡教皇寓所的一套中型房間繪製一組壁畫, 尤利烏斯本人也曾在這些房間居住和工作; 這些房間被簡稱為「Stanze」. 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 1508-11)和埃利奧多羅廳(Stanza d』Eliodoro, 1512-14)幾乎全部由拉斐爾親自裝飾; 火焰廳(Stanza dell』Incendio, 1514-17)的壁畫雖然由拉斐爾設計, 但大部分是由眾多助手和學生完成.
-
新柏拉圖主義
指一種哲學思想流派, 它最初出現並繁榮於古代晚期的希臘羅馬世界, 大致從羅馬帝國危機到阿拉伯征服時期, 即公元3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 由於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葛主義等古代唯物主義或肉體主義思想的消亡, 新柏拉圖主義成為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哲學思想體系, 它對宇宙及其個體在宇宙中的地位提供了全面的理解. 然而, 與「斯多葛學派」、「逍遙學派」或「柏拉圖學派」等標籤相比, 「新柏拉圖主義」這一稱謂是現代人創造的, 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誤稱. 如今被歸類為「新柏拉圖主義者」的古代晚期哲學家們, 並不認為自己正在致力於復興柏拉圖對話錄的精神和文字. 誠然, 他們自稱「柏拉圖主義者」, 並推崇柏拉圖的觀點(他們將其理解為一套積極的哲學學說體系), 甚至比前蘇格拉底學派、亞里士多德或任何其他後世思想家的信條更受推崇. 然而, 更重要的是, 更準確地說, 他們的標誌性項目是對當時極其豐富而深厚的知識遺產的宏大綜合. 實際上, 他們吸收、借鑒並創造性地融合了幾乎整個希臘哲學、宗教甚至文學傳統—除了他們斷然拒絕的伊壁鳩魯主義和斯多葛學派徹底的肉體主義。這一努力的成果是一個宏大而極具說服力的思想體系, 它反思了千年知識文化並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科學和道德理論以及斯多葛學派的倫理學與文學、神話和宗教實踐進行了富有成果的對話. 新柏拉圖主義者對眾多前輩著作的固有敬意, 共同提供了一種元話語和反思, 涵蓋了幾個世紀以來對人類境況持續探究所產生的所有思想.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za-di-eliodoro.html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 ... /Last-years-in-Rome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neoplatonism/  

博爾塞納彌撒
博爾塞納彌撒描繪了1263年在奧爾維耶託附近博爾塞納發生的一件事. 在一位波希米亞神父主持的彌撒中, 祝聖瞬間基督的血從聖體中流出, 染紅了聖體, 從而消除了主禮者對聖體變質說(即聖體聖事中, 麵包和葡萄酒的本質轉化為基督的聖體聖血)的疑慮. 這一奇迹促成了聖體節的設立和奧爾維耶託大教堂的建造, 聖體聖體也被移送到了那裡. 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在祭壇右側跪下見證了這一奇迹, 與他一同見證的還有樞機主教萊昂納多·格羅索·德拉·羅韋雷、拉斐爾·里亞里奧、托馬索·里亞里奧和阿戈斯蒂諾·斯皮諾拉, 以及他的親屬和抬聖體的人群.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ssa-di-bolsena.html

聖彼得的解放
《聖彼得的解放》描繪了使徒之王兼第一任教皇, 在衛兵熟睡時, 被天使奇迹般地從牢獄中拯救出來(《使徒行傳》12:5-12). 這一場景指的是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 他在當選教皇之前是聖彼得教區的名義樞機主教. 在對光明的頌揚中, 拉斐爾將天使的神聖光芒與黎明、月亮、火炬及其在盔甲上的反射, 甚至從下方窗戶射入的自然光交織在一起, 營造出非凡效果.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san-pietro.html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會面是這間房間中繪製的最後一幅壁畫. 完成於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去世后, 其繼任者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在位期間. 事實上, 利奧十世在同一場景中出現了兩次, 一次以教皇利奧一世的形象出現, 另一次則以樞機主教的形象出現. 據傳說, 在教皇利奧一世與阿提拉(公元452)會面時, 聖彼得和聖保羅手持寶劍奇迹般地顯現, 使匈奴王停止入侵義大利並進軍羅馬. 拉斐爾將場景設定在羅馬城門, 羅馬斗獸場、渡槽、方尖碑和其他建築都以此為標誌, 儘管事實上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義大利北部, 靠近曼圖亞.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gno-con-attila.html

驅逐赫利奧多羅斯出聖殿
這間房間以赫利奧多羅斯的名字命名, 描繪了聖經中關於赫利奧多羅斯的故事(《馬加比書下》3:21-28). 赫利奧多羅斯受敘利亞國王塞琉古之命, 前去奪取耶路撒冷聖殿的珍寶. 應大祭司奧尼亞斯之請, 上帝派遣一名騎士在兩名少年的協助下, 擊敗並驅逐了赫利奧多羅斯. 畫中左側前景中, 這位負責授命的教皇坐在轎子上, 由轎夫抬著親眼目睹了這一幕. 其中左側是雕刻家兼拉斐爾之友馬爾坎托尼奧·雷蒙迪肖像, 右側另一人則描繪了拉斐爾本人.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ro-dal-tempio.html

天花板
在怪誕裝飾和拱門中, 仍有一些部分可以歸因於盧卡·西諾雷利 (Luca Signorelli)、布拉曼蒂諾 (Bramantino)、洛倫佐·洛托 (Lorenzo Lotto) 和切薩雷·達·塞斯托 (Cesare da Sesto) 的作品. 這些裝飾可追溯至尤利烏斯二世在其教皇任期初期委託製作的第一批裝飾. 由於教皇對拉斐爾在相鄰的簽字廳 (Segnatura) 創作的第一批壁畫非常欣賞, 該裝飾被中斷, 隨後被現在的裝飾所取代. 拉斐爾用《舊約》中的四個場景取代了天花板中央的怪誕裝飾: 諾亞離開方舟(創世記 8:15-20)、以撒獻祭(創世記 22:1-14)、摩西在燃燒的荊棘前(出埃及記 3:1-12)以及雅各的夢(創世記 28:10-22).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liodoro/volta.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70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3 19:24 | 只看該作者

簽字室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4 16:55 編輯


簽字室
收藏拉斐爾最著名的壁畫. 這不僅是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梵蒂岡創作的首幅作品, 也標誌著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開始. 該室的名字源於羅馬教廷的最高法院—「恩典與正義簽字室」(Segnatura Gratiae et Iustitiae), 該法庭由教皇主持, 約在16世紀中葉曾在此開會. 最初, 房間被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用作圖書館和私人辦公室. 這些壁畫創作於1508-1511, 其圖像方案與此功能相關. 它無疑是由一位神學家創立的, 旨在代表人類精神的三大範疇: 真、善、美. 超自然真理在《至聖聖事之辯》Most Holy Sacrament  (神學)中得到闡釋, 而理性真理則在《雅典學院》(哲學)中得到闡釋. 善在基本美德、神學美德和律法中得到體現. 美則在帕納索斯山的阿波羅和繆斯雕像中得到體現. 天花板上的壁畫與其下方的場景相連. 神學、哲學、正義和詩歌的寓言人物實際上暗示了相應牆壁上繪製的精神能力. 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時期, 房間被用作小書房和音樂室, 教皇還在其中保存了他的樂器收藏. 尤利烏斯二世時期的原有傢具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新木製護牆板, 這是維羅納修士喬凡尼的作品. 除了帕納索斯山的牆壁外, 所有牆壁都覆蓋著木材. 由於空間限制, 帕納索斯山的牆壁上保留了相同的裝飾, 至今仍可見但裝飾以濕壁畫的形式繪製. 木質護牆板可能在1527年羅馬之劫后被毀, 保羅三世(1534-1549 教皇)任職期間, 佩林·德爾·瓦加(Perin del Vaga)繪製了一幅明暗對比的護牆板 wainscot in chiaroscuro 來代替它.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lla-segnatura.html

聖禮之爭 Disputation over the Most Holy Sacrament
雅典學院對面的牆上, 對應神學部分, 是一幅壁畫, 題為《聖禮之爭》, 其名稱更應為《宗教的勝利》. 聖三位一體(聖父、基督位於聖母與施洗者聖約翰之間, 聖靈位於中心)兩側是勝利教堂, 舊約中的族長和先知與使徒和殉道者交替出現, 他們坐在雲端, 形成一個半圓形. 人物(從左到右)依次為: 聖彼得、亞當、聖約翰福音傳教士、大衛、聖勞倫斯、猶大·馬加比、聖斯蒂芬、摩西、聖雅各伯長老、亞伯拉罕、聖保羅. 地面上, 在聖禮主宰的祭壇兩側是戰鬥教堂. 靠近祭壇的大理石寶座上, 坐著四位拉丁教會的教父: 聖額我略一世(尤利烏斯二世肖像)、聖傑羅姆、聖安布羅斯和聖奧古斯丁. 其他一些人物的面容則與歷史人物相似. 我們辨認出最右側教皇的肖像, 即西克斯圖斯四世(尤利烏斯二世的叔叔), 其後方是但丁·阿利吉耶里, 最左側是安傑利科修士肖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ss--sacramento.html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相遇
利奧大帝與阿提拉的相遇是這間房間中最後一幅壁畫. 這幅壁畫完成於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去世后, 其繼任者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在位期間. 事實上, 利奧十世在同一場景中出現了兩次, 一次是以教皇利奧大帝的形象出現, 另一次是以樞機主教的形象出現. 據傳說, 在教皇利奧大帝與阿提拉(公元452)會面時, 手持寶劍的聖彼得和聖保羅奇迹般地顯靈, 使匈奴國王停止了入侵義大利和進軍羅馬. 拉斐爾將這一場景設定在羅馬城門, 羅馬斗獸場、渡槽、方尖碑和其他建築共同構成了這一歷史事件的標誌, 即便這一歷史事件實際上發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曼圖亞.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gno-con-attila.html

驅逐赫利奧多羅斯
《驅逐赫利奧多羅斯》—該房間以他的名字命名—描繪了聖經中的一段故事(《馬加比書下》3:21-28), 敘利亞國王塞琉古派遣赫利奧多羅斯去奪取耶路撒冷聖殿的寶藏. 應大祭司奧尼亞斯的請求, 上帝派遣一名騎士在兩名少年的協助下擊敗並驅逐了赫利奧多羅斯. 畫中描繪了任命教皇本人(在畫面左側前景中)目睹了這一幕, 他坐在轎子上, 轎子由轎夫抬著. 其中, 左側是雕刻家兼拉斐爾友人馬爾坎托尼奧·雷蒙迪的肖像, 右側另一幅畫中描繪的是他本人.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ro-dal-tempio.html
-

博爾戈的火之廳
在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 教皇)時期, 該廳曾用於舉行梵蒂岡最高法院的會議: 由教皇主持的「恩典與正義簽字儀式」. 天花板上的繪畫由彼得羅·萬努奇創作, 被稱為「佩魯吉諾」, 由教皇於1508年委託創作, 與該功能相關. 在利奧十世(1513-1521 教皇)時期, 該廳被用作餐廳, 牆壁的壁畫繪製任務委託給了拉斐爾, 他將大部分工作委託給了他的學校. 作品完成於1514-1517. 壁畫通過取材於兩位同名教皇生平(記載於《教皇名錄》the Liber Pontificalis)故事, 展現了利奧十世的政治抱負: 利奧三世(查理曼大帝加冕禮和利奧三世的辯護)和利奧四世(博爾戈之火和奧斯蒂亞之戰). 在所有故事中, 教皇都是在位教皇利奧十世肖像. 畫作下方的單色畫中描繪了六位守護教會的皇帝和君主的坐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ndio-di-borgo.html

查理曼大帝加冕 Crowning of Charlemagne
加冕禮於公元800年的聖誕夜在聖彼得大教堂舉行, 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這幅壁畫很可能指的是1515羅馬教廷和法國之間達成的協議, 因為利奧三世(795-816 教皇)實際上是利奧十世肖像, 而查理曼大帝則是弗朗西斯一世肖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carlo-magno.html

利奧三世的宣誓
《利奧三世的宣誓》描繪了查理曼大帝加冕前一天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教皇回應了其前任哈德良一世侄子的誹謗 calumnies, 重申了基督的代表只對其行為向上帝負責的原則.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di-leone-iii.html

博爾戈之火
根據《教皇名錄》, 博爾戈之火(房間以該地命名)於公元847在聖彼得大教堂前附近發生. 利奧四世(教皇, 847-855)在祝福涼廊  the Loggia of the Blessings 上莊嚴地賜福, 奇迹般地撲滅了大火, 拯救了教堂和人民.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ndio-di-borgo.html

奧斯蒂亞戰役
奧斯蒂亞戰役於849年舉行, 利奧四世的軍隊與撒拉遜人的大軍 the hordes of the Saracens 展開激戰. 這場戰役不僅慶祝了教皇軍隊奇迹般勝利, 也象徵著在教皇利奧十世的鼓勵下, 對異教徒發起的十字軍東征 the crusade against the infidels.
撒拉遜人: 中世紀時指任何信奉伊斯蘭教的人, 包括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或其他民族.  -AI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glia-di-ostia.html

天花板
1508, 尤利烏斯二世(教皇, 1503-1513)委託人稱「佩魯吉諾」的彼得羅·萬努奇繪製天花板. 其聖像平面圖反映了尤利烏斯二世時期該房間的功能, 當時這裡是教廷最高法院—「恩典與正義簽字會」(Segnatura Gratiae et Iustitiae)會議場所, 由教皇主持. 事實上, 佩魯吉諾在四枚圓形浮雕上描繪了至聖三位一體、坐擁天使和小天使的造物主、作為正義之光的基督、受魔鬼誘惑的基督, 以及介於慈悲與正義之間的基督.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i-borgo/volta.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