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楊蘭蘭出庭引爆熱議 "習家千金"傳言甚囂 2、驚爆劉源北戴河發言點名習 支持三項決定 3、最隱秘的痛!中國學生說出實話

[複製鏈接]

1882

主題

1985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8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IreneLambert878 於 2025-8-16 09:53 編輯




楊蘭蘭出庭引爆熱議 "習家千金"傳言甚囂 神秘身世成焦點(圖)


=2025年8月15日    作者:楊天資

澳洲時間8月15日,備受全球華人關注的楊蘭蘭交通事故案迎來關鍵庭審。這位因奢華裝扮和神秘身份引發網路熱議的年輕女性,再次以視頻方式出庭,繼續保持著她一貫的低調神秘。這起看似普通的法律案件為何會牽動如此敏感的政治神經?今日的法庭程序能否為這場身份之謎帶來更多線索?

楊瀾瀾(楊蘭蘭)事件近期在中文網路圈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這起事件圍繞一位在澳洲的年輕女性展開,涉及交通事故、奢華生活方式展示,以及對其神秘身份的各種猜測。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主要原因在於當事人展現出的巨額財富與其刻意隱藏身份的行為形成強烈反差,加上隨後出現的各種政治聯想和陰謀論,使得整個事件超越了普通法律糾紛的範疇。

法律程序的進展情況
根據公開信息,楊瀾瀾案件於8月15日(澳洲時間)進行了法庭聽證。值得注意的是,她採用了視頻出庭的方式,而非親自到庭。在澳洲司法體系中,視頻出庭在疫情后變得更加普遍,但也可能出於安全、健康或其他特殊考量。

她的律師在庭上要求法院提供更多證據,以便決定採取有罪還是無罪辯護策略。這是刑事案件中的標準程序,律師需要充分了解檢方掌握的證據才能制定最佳辯護策略。

關於可能的判決結果,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楊瀾瀾能夠表現出良好的認罪態度並進行適當的經濟賠償,獲得緩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澳洲司法系統在處理初犯且願意承擔責任的案件時,通常會考慮非監禁性的處罰方式。

網路傳言中的最新現身情況
根據網路流傳的信息,楊瀾瀾於8月13日再次公開現身,地點是澳洲某銀行附近。這次現身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極其奢華的裝扮。傳言稱她全身行頭價值高達2.3萬澳元,具體包括價值1.8萬澳元的香奈兒復古夾克、超過3000澳元的定製帽子、1500澳元的香奈兒復古高跟鞋,以及750澳元的Maybach品牌太陽鏡。更令人矚目的是,據稱她還佩戴著價值數十萬澳元的珠寶首飾。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具體的價格信息和品牌細節很難得到獨立驗證。奢侈品的價格會因為款式、年份、購買渠道等因素產生巨大差異,而且從外觀判斷具體款式和價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珠寶首飾的價值評估更是需要專業鑒定,僅憑外觀描述難以確定準確價值。

行為模式的異常特徵
網路傳言中描述的楊瀾瀾行為模式確實呈現出一些不尋常的特點。據稱她在ATM機前提取大筆現金,這在當今電子支付普及的時代確實顯得異常。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澳洲大多數ATM機對單日取現都有限額,通常在1000-2000澳元之間,真正的大額現金提取通常需要通過銀行櫃檯進行,並且銀行有反洗錢申報義務。

她的出行方式也被描述為有私人司機護送,且該司機的行為更像專業保鏢。面對記者採訪時,她始終保持沉默並快速離開現場。這種行為模式確實與普通留學生或年輕人的反應不同,但也可能是其律師建議在法律程序進行期間保持沉默的結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據傳她從原本的奢華勞斯萊斯改為駕駛普通豐田SUV。這種從高調到低調的轉變,可能反映了她對當前處境的認知變化,試圖減少公眾關注度。

身世傳言的兩種主要版本
網路上關於楊瀾瀾真實身份的猜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每種說法都有其支持者和質疑者。

第一種傳言:軍方將領家族背景

這種說法將楊瀾瀾與已故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聯繫起來,聲稱她是楊成武的曾孫女,外曾祖父是秦基偉,祖父楊東明曾擔任空軍副司令員。這種家族背景理論上可以解釋她的經濟實力和某些特殊待遇。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已故將領的後代雖然可能擁有一定的政治資源和經濟實力,但要讓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迅速做出重大讓步,其影響力可能還不足夠。歷史上的軍方將領家族在當今政治格局中的實際影響力,與最高決策層相比仍有相當差距。

第二種傳言:最高層家族關聯

更具爆炸性的傳言直指楊瀾瀾與中國最高領導層家族的關聯。這種說法聲稱她的真名是習明蘭,是習遠平的私生女,2002年出生於杭州,母親是浙江小百花劇團演員。

支持這一說法的所謂"旁證"包括:習遠平據稱擁有澳洲國籍;習家多位成員在澳洲有居住和商業活動;車禍后中國政府迅速對澳洲做出重大讓步,包括解禁蘋果進口和提供20億美元礦業貸款。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旁證"都屬於推測性質,缺乏直接的證據支持。將時間上的巧合解釋為因果關係,在邏輯上是不嚴謹的。國際政策的調整往往涉及複雜的考量和長期談判過程,不能簡單歸因於單一事件。

異常現象的客觀觀察
楊瀾瀾事件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異常現象,這些現象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對其原因的解釋則見仁見智。

首先是信息的稀缺性。在當今信息時代,一個引起如此廣泛關注的人物,在網路上卻幾乎查不到任何個人歷史信息,這確實不太尋常。現代年輕人通常在社交媒體上會留下大量數字足跡,但楊瀾瀾卻像"隱形人"一般。

其次是財產安排的複雜性。據傳她的豪宅掛在巴拿馬離岸公司名下,豪車掛在信託基金名下。雖然使用離岸公司和信託安排在高凈值人群中並不罕見,主要用於稅務規劃、資產保護和隱私保護,但這種安排確實需要專業的法律和財務團隊支持。

第三是隱私保護的極致程度。據觀察,她每次出行都用口罩和帽子嚴密遮掩面容,這種對隱私保護的重視程度遠超一般人。

中共高層的政治博弈
一些分析人士提出了政治博弈的角度來解讀這起事件。他們認為,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想要完全封鎖相關信息,以其網路控制能力,應該可以實現全網刪除。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使大陸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報導此事,這種「半公開」狀態可能反映了複雜的政治考量。

這種分析認為,事件的持續發酵可能是不同政治勢力博弈的結果。通過讓某些敏感信息在可控範圍內傳播,可能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不過,這種分析帶有很強的推測性質,缺乏直接證據支持。

政治博弈論的支持者指出,在威權體制下,信息的流通往往受到嚴格控制,某些信息的"意外"泄露可能並非偶然。但批評者認為,這種解釋過於陰謀論化,可能高估了信息控制的精確度和政治鬥爭的複雜程度。

無論楊瀾瀾的真實身份如何,事件發生后中澳關係確實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中國解禁了澳洲蘋果進口,並提供了20億美元的礦業貸款。這些措施在經濟上對澳洲具有重要意義。


驚爆劉源北戴河發言點名習 支持四中全會做三項決定(圖)

2025年8月15日   作者:李凈瑤

北戴河會議已接近尾聲,網上傳出了多位元老的發言稿,而劉源的精彩發言也在近日傳出。

劉源支持胡錦濤、汪洋
時評人曉說家在自媒體獨家爆料稱,劉源在北戴河會議上點名習近平,並聲明支持胡錦濤、汪洋等人。

劉源表示,中國的政治制度正遭受一場嚴重的內部消耗戰,十九大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打破了長期以來最高領導職務的安全閥門。二十大在常委和政治局人事安排上,違背了黨內應有的民主程序和討論機制,讓常委會淪為少數人甚至一個人的政治工具。「這種情況下,權力制衡機制失效,政策制定與執行都失去了集體智慧與糾錯能力。」更嚴重的是,社會上開始流傳領袖終身制的說法,這也讓國際對中國的政治信心進一步下降、經濟投資環境受損、國際合作空間縮小。

四中全會應做三項決定
劉源表示,制度才是最大的安全,如果制度崩了,再強的軍隊也守不住國家。他支持在四中全會上做出三項決定:

一、習近平應該在四中全會辭去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
劉源認為,這是制度自我修復的必然要求。他指出,當權力過於集中且沒有期限限制時,最終會導致集體決策機構癱瘓,國家發展路線被個人喜好所左右。作為總書記和軍委主席,習近平應該主動交權,為制度回歸正常留下空間,為自己留下體面。

二、支持胡錦濤、溫家寶提出的重新選舉政治局委員和常委的建議
劉源表示,政治局和常委必須由真正代表全黨全國利益的成員組成,而不是因為個人的偏好或政治忠誠被決定。「四中全會應根據黨章程序,進行公開公正合規的選舉,恢復常委會的集體領導功能。」

三、支持汪洋接任總書記
劉源表示,汪洋的青年作風和改革立場是目前最能凝聚共識的選擇,對外也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這對當前緊張的國際局勢至關重要。

汪洋上台有助於穩定政治、恢復經濟,改善國際形象,同時也能保持國防建設的穩定方向。

軍隊是國家的
劉源還重申一個底線,「人民解放軍是國家的軍隊,是黨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不是任何個人的私家武裝。」軍委主席只是集體領導的首席代表,而不是軍隊的主人。

他指出,近幾年的軍隊人事和戰略決策都過於集中在個人意志,專業化建軍方向被擱置,將領任命更多看重個人政治忠誠,而不是軍事能力和素養。這種做法長遠看會削弱戰鬥力,軍隊的忠誠也是有前提的忠誠於黨、忠誠於黨的集體領導,而不是任何個人。「如果四中全會的決定遭到抵制,軍隊將會堅定執行黨內多數共識,維護國家和制度的安全。」

改革開放是國家繁榮的唯一道路
劉源還說,自己是經歷過文革和改革開放的一代人,見過封閉時代的困境,也見過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中國現在面臨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壓力加大、科技封鎖和產業鏈重組,如果這時候倒退回計劃經濟,以意識形態劃線,那將是自我封閉、自我孤立。改革開放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唯一正確道路。」

劉源認為,「要推動改革就必須有穩定開放法制化的政治環境。」這需要制度保障,包括領導職務任期制,接班機制的制度化,黨內選舉的差額制與透明化,政策制定的集體化與專業化。軍隊將在這過程中提供安全保障,防止任何反改革、反開放的勢力破壞進程。

軍隊準備為新中央護航
四中全會是黨制度自我修復的最後窗口,錯過這次機會,代價不可估量。「軍隊已做好準備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護航,為改革開放保駕。」

最後,劉源說:「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在歷史中關鍵時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希望留給下一代,讓他們承擔我們的失職。」

曉說家表示,劉源的講話反映了部份紅二代和大多數黨員的心聲,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軍隊的態度。軍隊不可能推舉一個習近平派系的人接班。「劉源的講話勢必會對習近平造成很大的壓力,也是對習派系的當頭一棒。這對北戴河會議后的政治走向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劉源異動引關注
近期,各種劉源的傳聞在網上瘋傳。不久前有消息稱他躲到外地避嫌。不過,獨立學者吳祚來爆料稱,劉源離開北京去外地,原因是協助張又俠去各地布局,不與張又俠同處一城,以防止有任何意外遭到一網打盡。

時評人李大宇評論道,「劉源離京布局的目的是槍必須在手,必須牢牢握住軍權。」掌握軍權的張又俠是「身帶弓」的「射白羽鳥」主力。如果讓習派翻盤,張又俠將難逃一劫。所以,張又俠無論如何都不想讓習近平有翻身的機會。

此外,劉源出現在了「建軍98周年」招待會,並且坐在前排的大桌位置,引起了關注。

8月9日,日經亞洲資深撰稿人中澤克二發文表示,此次的「建軍98周年」招待會大廳前方擺了五張大圓桌,而後邊都是小桌。引人注意的是,已故中共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在胡錦濤時期任軍委辦公廳主任的王冠中和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這三人都挺坐在同一張大桌。以往的類似場合中,他們多被安排在後排小桌就坐。

旅澳學者袁紅冰爆料表示,劉源參與了紅二代反習的幕後運作。據稱,現在中共體制內有三股力量,分別是以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劉少奇的兒子劉源等為首的勢力、以鄧小平的兒子鄧朴方和陳雲的兒子陳元為首的勢力,以及毛澤東主義的極左勢力,要通過一些政治動作來阻止習近平在二十一大上連任。


最隱秘的痛!中國學生說出實話(圖)

2025-08-16

「上著上著學,今天這個同學突然沒有來了,再過段時間那個同學也不再出現了……初中班上30多人,大概10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小玥坐在我對面,語氣平靜地講述同學突然「消失」,彷彿這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她口中「這樣的問題」,是中國青年常見的三種心理病症:抑鬱症、焦慮症,或兩者交織的雙向情感障礙。

認識小玥前,我對中國青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認知,主要來自報告。根據去年發布的《2023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達9500萬人,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佔三成。

而小玥的講述,帶我走進這位中國「00后」內心不為人知的隱秘角落。

小玥出生在中國東部的富庶省份,今年大三,正準備報送研究生。過去20年裡,她的人生幾乎圍繞學業展開。和許多中國學生一樣,高考前的每一個假期,她都交給了補習班。

從幼兒園起,她便進入成語班、古詩詞班、精算班;升了小學,除了奧數、外教英語口語課,她還得學幾門拿得出手的才藝;到了初高中,她的周末更是被各種學科補習填得滿滿當當。

學業壓力是一方面,更讓小玥難以接受的是學校一些匪夷所思的規定。比如,高中推行的「激情早讀」,要求學生像打了雞血一樣高聲朗讀。為了監測音量,教室里甚至安裝了分貝儀,讀書聲超過90分貝才算及格,音量不達標的班級會被懲罰在用餐時間補讀。

在小玥看來,這種「以吵取勝」的早讀毫無意義。「我只覺得嗓子疼、耳朵疼,腦子也亂。讀了什麼,既聽不見也記不住。」

在教室里待的久了,小玥常常覺得喘不過氣;無法化解壓力的同學,甚至會做出自殘行為。「有次一個同學在教室自殘,坐他旁邊的人被刺激到抑鬱症發作……結果一個星期後他手腕包著繃帶回來,繼續上學。」

還有一次,一位平時成績優秀的女生,只因卷面沒有拿到最高分,當晚情緒崩潰。「我在走廊里聽到她發出凄厲的尖叫聲,持續了整整兩小時。她應該是真的撐不下去了。」

上大學了情況會好嗎?小玥搖頭。她說,如今的大學早已不再是自由的象牙塔,更像一個「加長版高中」。不僅要上早晚自習,平日若無課程,出校也要報備,夜不歸宿還得跟輔導員打電話說明理由。在宿舍,每晚也有宿舍長點名查寢,名單一旦對不上,輕則約談、重則處分。

每個教室里都裝有三個攝像頭,人工智慧(AI)系統會自動識別誰缺席、誰在上課玩手機;課堂內容也會被自動錄音並上傳到學校網站,老師講課全程處於監控之下,「能講的內容也越來越少」。

圖書館也不再是追求知識的地方,幾乎看不到有人真正靜下心來看書;98%都在準備考研、考公,或者為出國備考雅思、托福。「好像人生的路徑就這麼幾條,選好了就拚命往前沖。」

小玥選擇了看似穩妥的保送研究生,但實際內卷程度不亞於其他路徑。除了考察學生的學術能力,要發表專利、在核心期刊上發論文,對學分績點的要求也近乎嚴苛。「你任何一門課都不能踏錯一步,不然你的排名就直接掉下來;要是掉出前三,你就不再是一個保研『好苗子』。」

一想到未來,小玥便感到深深的無力。「從小到大一直勤勤懇懇,真的很累,但我又無法停下來……感覺前半生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保研,我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大家都被推著往前走,沒有一個人敢停下,所以我們只能不停地跑下去。」

報告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達9500萬人。今年2月,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門診外,幾名年輕人排隊等候就診。(黎康攝)

小玥的經歷,也是當下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縮影。他們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高度管控的校園環境中成長,被優績主義推著在一條單向跑道上不斷奔跑。長期封閉的學習環境和人際圈,表面是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實際也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青年探索自我、調適情緒的空間。情緒沒有出口,心理問題便如暗流積聚,最終成為一代人的集體隱痛。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心理健康問題被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關於青年心理健康問題,官方也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學校體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關愛師生身心健康」。

但在現實中,許多學校仍將心理問題視為偶發事件,歸因於個體「抗壓不足」或「不夠陽光」,而非檢視制度的高壓與緊繃;真正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依舊缺位,學生呼籲多年的「周末雙休」也遲遲未真正落實。

在討論青年就業、學歷焦慮等議題的同時,社會同樣應把目光投向那些看不見的角落。心理健康從來不是一個「情緒話題」,它關乎一代人能否健全成長,也關係到一個社會是否真正用心對待它的未來。

作者:黎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聯合早報


https://tinyurl.com/22dj5bz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