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 41《葉落歸根》

[複製鏈接]

1713

主題

1714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12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
41《葉落歸根》
20231104 周六 晴陽  8 - 18℃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回到萬州的一件重要之事,是去印刷《家譜》。
家譜,編紀祖宗由來始末,班輩次序,子孫支派,宗室規矩,以明老幼尊卑之異,親疏遠近之法,使人知尊祖敬宗,篤親睦友,孝悌知禮,仁信忠正,則宗族尚和融之樂,風俗傳淳良之美也。
修譜的起因要回溯到30多年前我父親的一念存心。父親青年即參加革命,從事公安工作達35年。他目睹文運中,別有用心之人打著破除舊思想、舊習俗、舊文化、舊傳統的「破四舊」運動幌子,大肆打砸搶抄,使文物古迹,蕩然無存,典籍著述,付之一炬,五千年的文明禮儀,失之流傳,華夏族的道德傳統,陡然斷層。特別是面對家族的祠堂殿宇、墳葬墓園、族規儀禮、譜書傳記的毀損失承,深感痛心疾首不忍卒睹。
故在1985年退休后,他起心想重續向氏家譜。如有可能,作為邵氏女婿,也願重續母親一系的邵氏家譜。
退休后30年裡,他不顧自己多病和日漸衰老的身軀,四處奔波,八方尋覓,詢問知情鄉老,發現歷史遺迹,考究新舊譜牒,嵬集人口資料,收存了許多信息,令人嘆為觀止。惜乎2013年母親因病辭世后,他悲傷抑鬱,身衰年高,生活尚難自理,遑論撰文著述?值2019年春節,在電話中,他將修譜一事鄭重交付於我,囑託再三。隨之,他病情惡化,雖醫護儘力,仍難回天,於清明前辭世,享年90歲。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譜記載一個家族人物的繁衍遷徙、悲歡聚散。無論身在何地,不管漂泊多遠,與生俱來的尋根認祖的思想意識,都使子孫後代對家族懷有由衷認同感和親近感,而家族對子孫後代則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同化力。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千古不易之理也。人之有祖如樹之有本,水之有源,樹有本則枝榮葉茂,水有源則淵深流長。修譜目的:追本溯源,慎終追遠,力求知遠祖、明近宗、清世系、導后昆,前祈耀祖光宗,后冀子孝孫賢,庶達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之目的,生生不息,嗣祚永延。
接過修譜一事,心中感覺惶惑。一則自己從未接觸過史志譜傳,需要從頭學起。二則社會進步,家族成員散布各方,音訊杳然。三則唯恐自己筆拙慮短,畫虎類犬,描鳳似雞,反為不美。但思之再四,還是決定要完成此事。父親最後的囑託,我一定不要辜負他的信任,完成修譜,讓他在天之靈安息。雖然自己知識有限,文字語言表達力不強,儘管家族成員散布各方,少有音訊,但現在信息社會,聯繫容易方便快捷,可經常與有志於此的族內父老兄弟溝通,群策群力,定能辦成此事。
自2019年至今,終於完成修譜。共輯入向氏宗支8代有名姓者360餘人,邵氏宗支7代有名姓者420餘人,跨越近200年。世系羅列清楚,方便自家兒女孫輩尋宗認祖。由於年湮日久,星流雲散,信息缺失,屢覓罕見,難臻完滿,實為遺憾,但雖非全瓦,實為碎玉。
經同學向得貴介紹,尋到本地「新視野」印刷公司,洽商印務。在艾華經理的熱情襄助下,談妥印刷事項和價格,電腦審校排版封面設計,即時付印裝釘,方便快捷。第二天,飄散著油墨馨香的50本家譜,就分發贈與給家人親友了。
謹將此書獻給父母親。此譜終成,了其遺願,父母親可以含笑九泉了。
一一一一
百事以孝為先。父母劬勞,恩當永記。兒女對父母生養死葬,循禮祭祀,以表達延嗣血食的感激,以及春露秋霜之悽愴。
今天秋高氣爽,我們兄弟姐妹,驅車60餘公里,去位於渝東鄂北七曜山區里的萬州羅田鎮三溪村,為父母上墳。
父親和母親,出生於30年代,父親比母親大上兩歲。他們都是三溪村人氏,房舍隔田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兩家是近鄰,守望相助。兩人也算是青梅竹馬,情愫暗生,終結連理。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0年重慶解放,山民們獲得新生。父母親在解放初期就在當地參加了工作,後來又雙雙被調遷到縣城。
金婚六十年,風雨一輩子,相濡以沫,伉儷情深,生育並教養了我們兄弟姐妹。父母他們,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經歷過艱苦創業,經歷過革命風雲,經歷過改革開放,走到了綿綉今日,品嘗了美好生活。他們認認真真做事,明明白白做人,耄耋之年,不負初衷,平凡偉大,了無遺憾。
我們小時侯,父母經常早出晚歸,忙碌工作,少有時間在家。但父慈母愛,體現在他們的舉止行為,言談身教,不依時間多少而論。潛移默化,我們兄弟姐妹,以他們為人生楷模而成長,在各自的工作中,事業上,敢於拼搏,奮發上進。逝者已矣,後來可追,我們子孫後代,將傳承他們的血脈,光大他們的理想,生生不止,而至十百千萬輩矣。
父母去世后,遵其遺囑葬於故鄉舊居。在院子後方的松柏樹林中,父母的兩座墳瑩並立,高聳的墳丘,石砌的墳頭,青灰勾縫,光滑齊嶄,一般大小,一般模樣,就象攜手併肩而立。
今日來為父母上墳,表達兒女的切切哀思。在墳前拜台旁,兄弟姐妹忙碌著,先沿墓周遍灑生石灰,驅祟避邪,然後擺放簇簇白色雛菊,紅色玫瑰,將靈傘插在墳頭,兩側倚著各色花圈,墳前插立著孫輩的小花圈,象徵幾位孫兒女,永生牢記慈愛親情,守護在祖父母身邊。拜台香爐里,點上紅燭,滴滴燭淚,傾述著兒女的懷念; 燃著馨香,繚繚青煙,寄託著後代的哀傷。陳列三牲,安放供果,杯盤碗盞,飯餚酒水,願父母與兒女同食,祝父母平安西行,往生極樂。
跪拜在父母雙墳前,謹將《家譜》奉獻給父母親,遺願終了,父母親可以含笑九泉了。燃香焚書,告慰父母,煙火騰飛,感緒萬千。父母啊,你們:舉世平凡養兒育女,含辛茹苦不辭艱辛;耳提面命點撥兒如何處世,言傳身教引導我怎生做人。我們定將,緬懷慈愛終世難忘,謹遵教誨畢生銘記。
翠竹蒼松掩雙墳,綠水青山飄千幡。鞭炮震野鑼鈸鳴,菊花盛放紙燭燃。
兩行清淚慟天地,三杯淡酒悼先賢。血脈相承天地隔,一縷香火在人間。
思不盡的父母恩情,訴不完的遊子感懷。攜子及孫,三跪九叩,天地君師,父母至愛,浩渺長天共悲歡。你們一生,一步步,何其艱難,一歲歲,何其璀璨。喧囂塵世行漸遠,洗盡鉛華浩渺天。似水流年,陽光雨露,點點滴滴,永銘我心。
灑淚別,恩永遠。嗚呼哀哉,伏惟悼之。
========================
巴郞  記於  20240112


《家譜》付印


山鄉一景

mmexport1701544477091.jpg (146.33 KB, 下載次數: 0)

mmexport1701544477091.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18: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