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門三皇后的獨孤信

[複製鏈接]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上有三位獨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貞后(楊堅妻),唐文獻后(李淵母),她們系同父所生,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這位三朝國丈就是西魏宰輔獨孤信。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沙發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3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祖籍雲中。本名如願,后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賜名為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戰功卓著,拔至宰輔,其聲名遠播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3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4 | 只看該作者
 魏晉末年,天下大亂,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公元四世紀末期,北方鮮卑拓跋部異軍突起,聯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國,后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個部落,其中鮮卑化的匈奴獨孤部地位顯赫,它世代與拓跋部王室聯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為獨孤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4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4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便出生於這樣的一個顯貴家族之中。他生於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雲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員之一。到獨孤信的祖父俟尼時,俟尼舉部遷往武川,在北塞防戍邊隘。當時北魏都城設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為防禦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邊要害之處設了一些軍事據點,名為鎮,鎮將全由鮮卑貴族擔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辭世后,由獨孤信的父親獨孤庫繼任部落酋長。獨孤庫英勇豪爽,講求節氣,北鎮人民無不敬服他。其妻費連氏也是貴族出身。由於有這樣的高貴血統相傳,他們的兒子獨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並且,因為獨孤信自小生活在遼闊的北方大草原上,受當地尚武之風的感染,騎馬射箭,無所不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5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5 | 只看該作者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熟讀百家經史,深受漢文化熏陶。他認為祖宗們南征北戰,威震四方,雖重武略,卻忽視了文治,於是親政后他便大興「文治」。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他力排眾難,遷都洛陽。南遷的鮮卑貴族們迅速漢化,而仍留在北方駐守邊防的鮮卑貴族們則因遠離都城,受漢化影響小,依然保持著鮮明的鮮卑舊習:姓複姓,說胡話,著胡裝,崇尚武藝,聚部而居。他們逐漸被淘汰,地位驟降,身份淪落。獨孤家族亦是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6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5 | 只看該作者
 戍守北方的鮮卑士兵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們淪為「府戶」,位如奴隸,怨聲載道,加上當地是各少數民族雜居之所,民族衝突日益嚴重,北部邊塞成了一個充滿危機的火藥桶。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鎮(今甘肅固原縣)鎮兵推舉高車酋長鬍深為高平王,舉起起義大旗,北方人民欣然響應。義軍力量迅速壯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沃野鎮,胡深又派遣大將衛可孤率軍攻打懷朔、武川二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7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5 | 只看該作者
 武川豪強賀拔度、宇文肱聞風,趕緊在當地招兵買馬,組成了一支宗鄉武裝以抗擊起義軍。日後從這支小小武裝中走出了不少人物:北周王朝的締造者宇文泰,名將賀拔勝、賀拔岳兄弟,獨孤信亦是其一。儘管家道中落使獨孤信對已漢化的洛陽集團深感不滿,但他畢竟是一個貴族子弟,義軍起義直接威脅到了他的自身利益,故也加入了這支隊伍。他馳騁疆場,英勇善戰,幾度出生入死,名揚一方。武川豪強們奮力抵抗,襲殺了衛可孤,給義軍以重創。無奈此時「六鎮風暴」颳起,席捲北魏。武川旋即被攻下,首領賀拔度不幸陣亡,群龍無首,隊伍解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8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6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只得隨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縣)。可才安定下來不久,起義風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榮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縣)率軍起義。定州人民將對鮮卑統治者的滿腔憤恨轉嫁到當地北鎮流民的身上。為免遭殺戮,獨孤信被迫加入義軍隊伍中,成為葛榮的一名部下。此時的獨孤信正是一位翩翩少年,風流倜儻,才貌出眾,且好「自修飾服章」,軍中人皆稱他為、「獨孤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9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7 | 只看該作者
 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爾朱榮發動了河陰之變,掌握了北魏實權。這年秋天,他與葛榮在滏口展開大戰。葛榮麻痹輕敵,戰敗身亡。爾朱榮見俘軍中的獨孤信本是鮮卑貴族,又年少英勇,氣度不凡,便提升他為別將。不久,獨孤信受命征討義軍的殘餘勢力韓婁,他在戰場上表現十分出色,單槍匹馬,出陣挑戰,一舉擒拿了韓婁手下的一員幹將袁肆周。此後,爾朱榮對他更加看重。元顥入洛陽后,獨孤信再次受命為先鋒,卓有戰績,賜爵愛德縣候,后遷武衛將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0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7 | 只看該作者
北魏末年,權臣高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可一世,唯獨當時坐鎮荊州和擁兵關隴的賀拔勝、賀拔岳兄弟不肯從命於他。於是高歡挑撥離間,唆使關西將領候莫陳悅謀殺了賀拔岳。賀拔勝得到消息后,意恐奸人從中獲利,忙命身邊的大都督獨孤信立即入關,接任賀拔岳的職位,招撫餘眾。獨孤信日夜兼程地趕到隴關,才得知岳部將士們已推舉字文泰作了統領。宇文泰也是武川鎮人,與獨孤信自幼相好,后又在沙場上並肩作戰,感情篤厚。二人異地相見,分外高興。不久,獨孤信受命到都城洛陽向孝武帝報告關隴一帶的情況,行至雍州(今陝西西安),恰好遇見孝武帝派遣的大使元毗,遂中途折回荊州賀拔勝處。爾後,他「尋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1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7 | 只看該作者
忠義為先 竭誠盡忠
  高歡在朝中掌權,想自立為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孝武帝實則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攏宇文泰、賀拔勝等人,暗中調兵遣將,決定與高歡決一雌雄。但孱弱無能的他哪裡是高歡的對手,最後只得西逃長安投靠宇文泰。眾人見之,軍心大散,一夜之間,逃亡者竟超過了半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2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8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聞迅后,頗感為難。因為當時他的父母妻兒全在高歡的轄地之內,若想追隨皇上,則需舍家而去,落個「不孝」的名義。但孝武帝畢竟是堂堂一國之君,身為下官不為其盡忠效力又會有「不忠」之嫌,況且他的昔日好友如今都已坐鎮西邊,於其前途甚為有利。權宜片刻之後,獨孤信還是決定追隨皇上,西入關中。於是他馬不停蹄,一路追趕,至洛陽西北的漉水終於趕上了孝武帝。孝武帝見他單騎而至,心中真可謂感慨萬千,嘆聲說:「將軍今能辭父母,捐妻子而從朕,『世亂識忠良』,此話當真不假呀!」遂賜御馬一匹,進其爵為浮陽郡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3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49 | 只看該作者
自此,魏分東西。是年,高歡另立孝靜帝,自己執掌朝政,並遷都於鄴城,史稱東魏;宇文泰則鴆殺了孝武帝,於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二者分別以懷朔系軍閥集團和武川系軍閥集團為靠山,開始了十多年的對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4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1 | 只看該作者
荊州成為東魏的領地,但當地的人民卻「心猶戀本朝。」(因獨孤信曾在荊州任過大都督,對當地民情甚為了解,西魏朝廷便任命他為掌管三荊州軍政事務的都督、東南道行台(派駐地方兼管民事的官員)、荊州刺史,想以此來招撫荊州人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5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2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遂起程。到達武陶時,東魏的弘農太守田八能率領一群蠻兵將其擋在淅陽城(今河南西峽縣北)之外,同時東魏都督張齊民也受命率3000名步兵與騎兵尾隨獨孤信之後。當時獨孤信所帶兵卒還不到1000人,形勢十分嚴峻。他稍作思量后,鎮定地對部下說:「敵眾我寡,若回頭攻打張齊民,前方之蠻人定會以為我軍撤退,必將轉守為攻,這樣我軍就會首尾受敵,難以脫身;不如首先進攻前面的田八能,若能擊敗他,張齊民軍就會不戰自潰了!」於是他領兵力挫田八能,張齊民果然隨之敗逃。獨孤信接著又乘勝襲擊穰城(今河南鄧縣),當時穰城由東魏西荊州刺史辛纂把守,辛纂帶領兵馬出門迎戰,被獨孤信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城門還未來得及關上,獨孤信已令都督楊忠為先鋒奪城。楊忠對守衛城門的東魏士兵們大聲喝道:「我大軍已至,城中還有人馬接應。你們若想尋一條生路,為何還不避開逃命去呢?城門上的士兵一聽,頓時作鳥獸散。楊忠趁機率領士卒衝進城內,擒殺辛纂,城內的軍民嚇得服服帖帖。獨孤信接著又分開兵馬,平定了三荊。但東魏豈肯善罷甘休。半年過後,高敖曹、候景突然率軍進攻穰城。獨孤信見大兵臨近,自己則勢單力薄,趕緊向朝廷求援。可西魏援軍久久不至,終於寡不敵眾,只好與部下楊忠棄城南下投奔梁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6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2 | 只看該作者
南梁的都城建康是一個風景秀美、氣候宜人、繁華富庶的都市,但這一切都不能吸引獨孤信。他雖身居其中,心卻無一日不思念著北方故土,終日鬱鬱寡歡。他幾次上書給梁武帝請求北返,西魏也派遣使節來與梁商討此事,但均未果。一直到三年過後,梁武帝才允許獨孤信等人北返。獨孤信聞訊后,欣喜之餘不禁淚下:「我苦苦期盼達三年之久,終於盼來了今日!」臨行前,他向梁武帝告辭。武帝問他:「朕聞你父母均在山東,不知今將何往?」獨孤信不假思索地說,「為君臣者豈能因顧念家人而事二君乎?」梁武帝聽后感到十分驚奇,他沒想到這位北方蠻族之士竟會如此注重忠義禮節,遂備厚札相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7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3 | 只看該作者
獨孤信返回長安后,因自己兵敗東魏,又棄城奔梁,「虧損國威」,上書給魏文帝請求治罪。文帝閱后,不置可否,便交由尚書們商議。兵部尚書及陳郡王玄等人奏曰:「獨孤如願兵敗,使國蒙羞,理當受罰。但他獨守孤城,只因援軍未至才被迫投奔南梁,且他有平定三荊之功。請陛下赫免其罪,官復原職。」獨孤信因禍得福,不久便晉陞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8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4 | 只看該作者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剛從建康歸來不久的獨孤信便跟從宇文泰出征東魏。此次出兵十分順利,一路勢如破竹,弘農即刻被攻下,又在沙苑大敗高歡親率的10萬大軍。得勝后班師回朝,文帝對眾將士大加賞賜,獨孤信被封為河內郡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19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5 | 只看該作者
一日,獨孤信巡行於俘虜營中,偶然發現了一位遠房親戚,忙—上前去尋問家中情況,誰知那位遠戚卻告訴他其父已經過世了。獨孤信頓時肝膽欲裂:「沒想到當初一別之後,我們父子竟再無見面之期了!」於是趕回家中,「發喪行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主題

12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20
 樓主| 式樣 發表於 2007-2-7 10:56 | 只看該作者
不久,他接令回朝,與馮翊王元季海一起統兵兩萬直逼洛陽。時任洛陽刺史的廣陽王元湛聞風喪膽,棄城而逃,獨孤信等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佔據了金墉城。大統四年,東魏捲土重來。候景、高敖曹二人為先鋒圍攻洛陽,高歡則親率大軍隨後而至。東魏軍來勢兇猛,「悉燒洛陽內外官寺、居民,存者什二三。」」獨孤信等被圍困在金墉城內,情況大為不妙。此時,獨孤信異常冷靜,一方面派人十萬火急地送信至朝中請求增援,另一方面鼓舞士氣,嚴加防範,固守城中「旬有餘日」。當時西魏文帝正欲與丞相宇文泰去洛陽祭拜列祖列宗的園陵,收到告急文書後,馬上率援軍東行。至澶東,候景等人連夜解金墉之圍離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