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羅得被四王擄掠>

[複製鏈接]

3279

主題

3299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5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7-29 1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羅得被四王擄掠>
讀經【創14: 1-16】【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在創世紀第十四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羅得被四王擄掠;亞伯蘭聞訊率家丁追擊四王,奪回羅得及財物。這裡首先說到四王與五王的爭戰:【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他們已經侍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這裡講到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四王與五王的戰爭。這場戰爭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以前巴比倫人與以攔人的勢力已經控制了巴勒斯坦地,所以住西訂谷的五王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每年把貢物送去,到十三年就停了,這就是背叛。基大老瑪聽了這背叛的消息就決定了用武力來強迫這些背叛的諸王繼續侍奉他,把貢物送去。所以到了十四年,以基大老瑪為首的四王聯盟就來攻打五王聯盟,因四王實力非凡,勢如破竹,風捲殘雲地打敗了五王,五王聯盟立刻潰敗,四散逃走。當「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時,「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這表示五王的慘敗。

之後【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在這場戰爭中,強大的四王聯盟打敗了五王聯盟,四王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也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這表示羅得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亞伯蘭的侄兒羅得被俘擄去,很可能將被帶到巴比倫去賣為奴,那將是一件非常悲慘痛苦的事。羅得本來以為住在所多瑪,是住在一個最理想、最安全、管理最完善的城市。可是出乎意料,羅得就是在這麼穩妥的地方被擄,妻子女兒以及所有的財物牲畜都被擄去了。羅得原是為了「財物」,而離開亞伯蘭,如今「財物」都被擄掠去了。同樣今天我們若不求問神的心意,單憑眼見做出選擇,將來便要品嘗所結出的苦果。仇敵不只擄掠不信的世人,也擄掠像羅得一樣與世界為伍的信徒。信徒若在世界隨波逐流,尋求地上的名利地位,結局必然是連人帶錢財一起被魔鬼擄去。神借著羅得的遭遇讓我們看見,人眼中看為美的,結果往往是不美的,揀選神才是最美的。因此羅得的被擄對信徒是個很好的警誡:不行在神的旨意中,就會失去神的保守,就不會有真平安。

然而在羅得被四王擄掠后,神仍顯出祂的慈悲憐憫,讓亞伯蘭解救羅得,【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這是神特意安排「一個逃出來的人」,讓他把羅得被擄的情形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這是聖經里第一次出現這名,後來這名也用來稱呼以色列人(10:21)。當亞伯蘭聽了這消息后,本可以不救羅得,因他是自私又貪愛世界的人。再說當時四王實力非常強大,連五王聯手也敵不過,況且亞伯蘭不是軍人,他是游牧民族出身的,從來沒有跟人打過仗,現在解救羅得豈不是白白送死?是的,亞伯拉罕、幔利、以實各和亞乃的實力跟四王是難以相比的,兩者的兵力懸殊,從人的角度來看,得勝的機會很渺茫。但是,亞伯拉罕所依靠的不是自己的僕人,也不是幔利三弟兄的幫助,而是一直帶領他的神。因此亞伯蘭因信神,也因愛羅得,【亞伯蘭聽見他侄兒(原文作「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當亞伯蘭聽見他的侄兒羅得被擄去時,他立刻「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這顯出了他的信心。雖然羅得曾經虧負過亞伯蘭,但亞伯蘭還是關心他的安危。同樣即使弟兄對我們不起,但弟兄有難,我們還得甘心樂意的幫助他,不要一直記掛著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因為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信徒,決不會見到弟兄陷於困境而漠不關心。

接著亞伯蘭【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士革左邊的何把,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亞伯蘭在這裡顯示了他是一個軍事戰略家,因亞伯蘭知道他的三百一十八個壯丁,在數目上是不能與基大老瑪及其聯盟的勢力相比較,因此他在夜間,分隊攻擊敵人,來分散敵軍的勢力。「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表明他有組織與謀略。「又追到大馬士革左邊的何把」,表明他不達目的決不干休,也表示亞伯蘭為要救他的侄兒的心。結果亞伯蘭和他的僕人「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亞伯蘭的得勝在於對神的信心,是神使亞伯蘭殺敗仇敵,奪回被擄掠的財物與人口,也把羅得從仇敵手裡解救了出來。神借著羅得被擄的遭遇讓我們看見,人眼中看為美的,結果往往是不美的,揀選神才是最美的。而羅得與亞伯蘭分開,選擇去了所多瑪,這一選擇給他帶來的結果,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警示。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以羅得被擄,作為我們的鑒戒,我們還要敬畏神,要聽從神的話,並要切切地謹守遵行神的話,這樣我們就必蒙神的保守和看顧,使我們得平安!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