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14: 1-24>

[複製鏈接]

3278

主題

3298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5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7-29 0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創14: 1-24】【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在創世紀第十四章中記載了,第一次國際性的戰爭,這場戰爭肇始於中東,而世界最後的戰爭也將終止於中東(啟18:14-24)。這裡首先說到:【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這裡講到的是一場四王與五王交戰,這四王中的「示拿」,就是巴比倫,「以拉撒」位於吾珥的東面,「以攔」在伊朗西南部,「戈印」是個赫人部落。他們結盟來要「攻打」的五王都位於死海周圍,所多瑪、蛾摩拉、押瑪和洗扁四座城後來遭神毀滅(申29:23)。而這四王居然長途奔襲來攻打迦南地,實際是神要讓這些事情發生,為了造就亞伯蘭。【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因著從東方來的四王連盟遠征軍抵達西訂谷,五王就在西訂谷會合,組織軍隊抵抗。「西訂谷就是鹽海」。「鹽海就是死海。【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底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住死海地區的五王已經給基大老瑪王進貢十二年,表示每年把貢物送去了,到十三年就停了,這就是背叛。基大老瑪聽到這背叛的消息就決定了用武力來強迫這些背叛的諸王順服。因此四王的軍隊勞師遠征,來攻打五王。在「十四年」,基大老瑪發動了懲罰性的攻擊,他們一路上征服所有經過的國家,「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那裡的民眾多,身體高大,象亞納人一樣,結果基大老瑪帶領的遠征軍把這巨人族殺敗了。「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蘇西人也被基大老瑪帶領的遠征軍殺敗了。「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以米人」就是摩押的原住民,都是巨人(申2:11),也被殺敗了。「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基大老瑪一路殺敗許多的人,表明聯合軍隊何等可怕。「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表示侵略軍從紅海的最東北邊,迴轉方向到了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最後在攻擊所多瑪與蛾摩拉之前東方諸王攻擊並打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和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

【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就是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五王「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是因為在「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石漆」是柏油(11:13)。他們原想利用地理上的天然險惡,作為防守的陣勢,結果「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掉在坑裡的人就死了。「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其餘的那些王和其餘的部下往山上逃跑,都表示五王軍的慘敗。【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當然也包括其他三國的財物。四王所擄掠的,除了財物和糧食之外,還俘擄了一些戰俘。這些戰俘中他們也俘擄了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因「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羅得因為【財物甚多】(13:6)而離開亞伯蘭,定居在繁榮的所多瑪,結果連人帶「財物」都被「擄掠去了」。【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在所多瑪軍隊當中有一個逃回的士兵,神顧念亞伯蘭的侄兒羅得,特意安排人「逃出來」,將戰事的情況以及羅得被擄的情形「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這是聖經里第一次出現「希伯來人」,「希伯來」字義是「過來,渡過河,屬於希伯的」。亞伯蘭原住在幼發拉底河的東邊,蒙神呼召渡過大河移居迦南地,故稱為「希伯來人」。後來也用「希伯來人」,來稱呼以色列人(39:14)。當時「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以實各」和「亞乃」都是當地部落的首領,他們「曾與亞伯蘭聯盟」。他們的聯盟是彼此保護,所以同去幫助亞伯蘭。

【亞伯蘭聽見他侄兒(原文是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這裡羅得被稱為亞伯蘭的弟兄,實際上羅得就是亞伯蘭的侄兒。亞伯蘭得知侄兒羅得被擄后,他就以數百名家丁去追擊四王的聯軍,這事證明亞伯蘭對人有愛心,對神有信心,他知道神必為他爭戰。「家裡生養的」,表明這些僕人不是從埃及獲得的仆婢(12:16),比較忠誠。「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這在當時是一支不小的勢力。亞伯蘭追擊撤退的東方諸王「直追到但」,「但」在迦南地的最北端。雖然羅得曾經虧負過亞伯蘭,他又是那樣的自私,貪愛世界的人,但亞伯蘭還是關心他的安危,可見亞伯蘭實在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士革左邊的何把。】從這裡可以看到亞伯蘭不但是一個有信心的人,也是一個很能幹的軍人領袖。「便在夜間」,表明亞伯蘭有聰明智慧,懂得利用夜色的掩護,以發揮奇襲的效果。「自己」表明他有勇氣與膽量,親身臨敵。 「同僕人分隊」,表明他有組織與謀略。「又追到」表明他有體力和毅力,不達目的決不干休。基大老瑪和他的盟軍統帥們,在回歸巴比倫的時候作夢也沒有想到會遭受這樣的慘敗,以致於敗在亞伯蘭的手下,受到他成功的突擊,這是神帶領亞伯蘭大獲全勝。【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亞伯蘭「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他的侄兒羅得也安全無恙。亞伯蘭也救回被擄去的「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人民」或許是指到被擄去所多瑪、蛾摩拉的戰俘。【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因亞伯蘭得勝而歸,使那一帶地人都知道,故此借著往山上逃跑保住生命的「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勝利而歸的亞伯蘭,這是神給亞伯蘭的尊榮。「王谷」可能就是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或汲淪溪谷(撒下18:18),距離所多瑪大約100多公里。

【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撒冷王麥基洗德」,「撒冷」意為平安,是耶路撒冷的古名(詩76:2)。「麥基洗德」的「麥基」意為王,「洗德」意為仁義,合起來意為仁義王(來7:2)。「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這是慰勞勝利而歸的亞伯蘭和他的隨從,也是支持與贊成的公開表明。「他是至高神的祭司」,表明麥基洗德事奉的是獨一真神,身份是君王兼祭司。所以麥基洗德突然出現迎接亞伯蘭有重要意義,因為他是預表耶穌基督。而神借著亞伯蘭的手拯救羅得,使羅得脫離敵人的手。神還差派麥基洗德來迎接亞伯蘭,這都是神對亞伯蘭的眷顧。【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麥基洗德為亞伯蘭宣布了一個莊重的祝福,不但證明他所相信侍奉的神是創造天地的大主宰,又是至高的神,也使亞伯蘭對神有了更深的認識。「天地的主」,就是「天地的創造者」,表明神擁有天地的主權,是天上和地上一切福氣的源頭。「至高的神」,表明神超越一切權柄和勢力。「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指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完全是神的恩典。所以麥基洗德在迎接亞伯蘭時,沒有稱讚亞伯蘭個人,為的是使亞伯蘭應當把頌讚歸給神!「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表明亞伯蘭心懷感激地接受神借著麥基洗德所宣告的祝福。他從他所得的戰利品中,把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表明承認他的得勝完全是神的賞賜,也表示他向至高神的感恩。

【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所多瑪王不但沒有像麥基洗德一樣帶禮物來迎接亞伯蘭,反而提出:「你把人口給我」,又故作慷慨地說:「財物你自己拿去吧」。【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亞伯蘭在這裡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起誓」。這是聖經頭一次提到起誓。而亞伯蘭在起誓中所提「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是麥基洗德給他祝福時所說的話,這表示麥基洗德的話對他產生了功效。因亞伯蘭信心的眼睛注目於「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以在財物面前能保持警醒,看出所多瑪王的「好意」背後的真實用心,所以他拒絕從罪惡的權勢所多瑪王接受物質的財富。亞伯蘭拒絕從罪惡的權勢接受物質的財富,因為他所關心的不是財物,也不是自己的合法權利,而是神的榮耀不被人竊取。【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亞伯蘭自己憑信心生活,但不慷他人之慨,所以他說,在他家裡生養的那些人僕人,可以得著所吃的,同時與他同盟者可以得到他們應得的分。在所多瑪王面前,亞伯蘭對物質和權利方面所表現的態度,都是為了榮耀叫他戰勝的至高神。而神借著四王與五王的爭戰,讓亞伯蘭學到的功課就是:單單依靠神、注目神,這樣他既能得勝,又能警醒。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像亞伯蘭那樣,要單單信靠神,我們更應該有顆感恩的心來敬拜侍奉這位獨一的真神!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